入侵检测系统 (IDS) 是网络安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的威胁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威胁的出现,IDS 的未来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以下创新发展趋势:
AI 和 ML 算法正在彻底改变 IDS 的能力。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的大量数据,这些算法可以检测到传统 IDS 难以发现的复杂威胁。IDS 可以使用 AI 和 ML 来:
随着企业向云环境迁移,需要支持云原生基础设施的 IDS。云原生 IDS 专门设计用于:
随着威胁情报的可用性不断增加,IDS 需要自动化威胁情报的处理和集成。这将使 IDS 能够:
XDR 是一种将 IDS 与其他安全工具(例如防火墙、端点检测和响应 (EDR))集成的方法。这种集成允许 IDS 共享威胁数据并协调安全响应,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态势。
零信任安全是一种不信任网络或用户的安全模型。IDS 可以集成到零信任架构中,以:
物联网设备日益普遍,需要专门的 IDS 来保护这些设备。IoT IDS 旨在:
入侵监测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检测。 许多情况下,由于可以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所以入侵监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延续。 它们可以和你的防火墙和路由器配合工作。 入侵监测系统IDS与系统扫描器system scanner不同。 系统扫描器是根据攻击特征数据库来扫描系统漏洞的,它更关注配置上的漏洞而不是当前进出你的主机的流量。 在遭受攻击的主机上,即使正在运行着扫描程序,也无法识别这种攻击IDS扫描当前网络的活动,监视和记录网络的流量,根据定义好的规则来过滤从主机网卡到网线上的流量,提供实时报警。 网络扫描器检测主机上先前设置的漏洞,而IDS监视和记录网络流量。 如果在同一台主机上运行IDS和扫描器的话,配置合理的IDS会发出许多报警。 IDS 入侵检测系统 理论·概念 入侵检测技术IDS是一种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 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 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 它可以防止或减轻上述的网络威胁。 ■ IDS 二十年风雨历程 ■ 入侵检测系统(IDS)简介 ■ 什么是入侵检测 ■ IDS:安全新亮点 ■ IDS的标准化 ■ IDS的分类 ■ IDS的体系结构 ■ IDS的数据收集机制 ■ IDS的规则建立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入侵检测系统 ■ IDS:网络安全的第三种力量 ■ 入侵检测术语全接触 ■ 入侵检测应该与操作系统绑定 ■ 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三大挑战 ■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弱点和局限(1) ■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弱点和局限(2) ■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弱点和局限(3) ■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弱点和局限(4) IDS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IDS。 ■ IDS系统(1) ■ IDS系统(2) ■ IDS系统(3) ■ IDS系统(4) ■ IDS系统(5) ■ IDS系统(6) IDS 应用·实践 在网络安全发展的今天,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环境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当hacker在攻击一个装有IDS的网络服务器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对付IDS,攻击主要采用,一我们如何攻击IDS,二,是我们如何绕过IDS的监视。 下面将详细介绍当前的主要IDS分析、应用、实践。 ■ 如何构建一个IDS? ■ IDS逃避技术和对策 ■ 解析IDS的误报、误警与安全管理 ■ IDS入侵特征库创建实例解析(1) ■ IDS入侵特征库创建实例解析(2) ■ 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 ■ IDS欺骗之Fragroute(1) ■ IDS欺骗之Fragroute(2) ■ 强大的轻量级网络入侵检测系统SNORT ■ Snort: 为你的企业规划入侵检测系统 ■ 入侵检测实战之全面问答 ■ 四问IDS应用 ■ 安全战争:入侵检测能否追平比分? ■ 基于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比较 ■ 入侵检测系统:理论和实践 ■ 入侵检测方法和缺陷 ■ 怎么实施和做好入侵检测 ■ Win2K入侵检测实例分析 ■ Win2000 Server入侵监测 ■ 攻击入侵检测NIDS分析 ■ ISS RealSecure:异常干净的入侵检测(1) ■ ISS RealSecure:异常干净的入侵检测(2) ■ ISS RealSecure:异常干净的入侵检测(3) LIDS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 LIDS全称Linux 入侵检测系统,作者是Xie Huagang和Phil。 LIDS 是增强 Linux 核心的安全的的补丁程序. 它主要应用了一种安全参考模型和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使用了 LIDS 后, 系统能够保护重要的系统文件,重要的系统进程, 并能阻止对系统配制信息的改变和对裸设备的读写操作。 ■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LIDS ■ LIDS译本 ■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LIDS原理(1) ■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LIDS原理(2) ■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LIDS原理(3) ■ linux下的入侵监测系统LIDS原理(4) ■ 用LIDS增强系统安全 ■ LIDS攻略 ■ LIDS功能及其安装和配置 ■ LINUX下的IDS测试 ■ Linux系统中的入侵检测 IDS 产品方案和技术发展 事实上,信息安全产品的概念、效用、技术、未来发展等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许多人怀疑仅凭几项技术能否阻止各类攻击。 在入侵检测(IDS)领域尤其如此,漏报和误报问题长期困扰着技术专家和最终用户。 虽然问题种种,步履蹒跚,但IDS产业在众多技术专家、厂商、用户以及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仍坚定地前进着、发展着,未来充满了希望之光。 ■ 入侵检测产品比较 ■ 选购IDS的11点原则 ■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 IDS产品选购参考 ■ IDS重在应用 ■ 免费与付费IDS孰优孰劣? ■ Cisco VMS:增强入侵检测部署控制 ■ IDS带来的安全革命:安全管理可视化 ■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IDS?——测试IDS的几个关键指标 ■ 抗千兆攻击要靠新一代IDS ■ 协议分析技术:IDS的希望 ■ IDS技术发展方向 ■ IDS争议下发展 ■ 新思维:基于免疫学的IDS
入侵检测技术(IDS)为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对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理的系统。 其功能包括系统外部入侵与内部非授权行为识别,有效监控与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与弱点审计、异常行为与已知攻击模式识别与报警、系统与数据文件完整性评估、操作系统审计与管理,以及入侵模式识别与响应。 该技术在防火墙基础上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完整性。 随着网络安全风险提高,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重要补充,能够快速发现攻击,增强安全管理能力。 IDS技术包括基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方法,尤其在应用层入侵检测中广泛应用。 实现过程涉及监视、分析用户与系统活动、系统配置与弱点审计、已知攻击模式识别与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统计分析、系统与数据文件完整性监测与评估、操作系统审计与管理、入侵模式识别与响应等任务。 入侵检测系统典型代表如ISS公司的RealSecure,是一个实时自动入侵检测和响应系统。 其无侵扰地监控网络传输,自动检测与响应可疑行为,预防系统受到危害。 然而,入侵检测系统面临挑战,如检测速度远小于网络传输速度导致误报率与漏报率问题,产品与其他网络安全产品结合的信息交换与协作问题,对加密数据流与交换网络数据流的检测能力不足,以及自身构建易受攻击等。 入侵检测系统的未来发展着重于基于agent的分布协作式入侵检测、通用入侵检测结合、入侵检测标准研究、宽带高速网络实时入侵检测技术、智能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的测度等问题解决。 该领域持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中的种种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检测,只有引入恰当的检测机制,并根据检测的漏洞、木马、事故做出具体响应才能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 虽然入侵防御系统(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和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分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市场,但它们将会在未来长时间内共同发展。 目前无论是从业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IDS和IPS是两类产品,并不存在IPS要替代IDS的可能。 但由于IPS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的困惑:到底什么情况下该选择IPS,什么时候该选择IDS呢,两者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定位:各司其职 通常来说,IPS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设备,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 一般来说,IPS依靠对数据包的检测。 IPS将检查入网的数据包,确定这种数据包的真正用途,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种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至少需要在以下区域部署IPS,即办公网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部位(入口/出口);重要服务器集群前端;办公网内部接入层。 至于其它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重要程度,酌情部署。 IDS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没有也不需要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IDS只是存在于用户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而不是在你的网络前面起到防御的作用。 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为:尽可能靠近攻击源、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部署在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部署在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或者部署在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可以做一个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厦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厦里的监视系统。 一旦小偷进入了大厦,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从产品价值角度讲:IDS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IPS关注的是对入侵行为的控制。 策略:取长补短 与防火墙类产品、IDS产品可以实施的安全策略不同,IPS系统可以实施深层防御安全策略,即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出攻击并予以阻断,这是防火墙所做不到的,当然也是IDS产品所做不到的。 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讲:为了达到可以全面检测网络安全状况的目的,IDS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的中心点,需要能够观察到所有网络数据。 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即每子网部署一个IDS分析引擎,并统一进行引擎的策略管理以及事件分析,以达到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目的。 而为了实现对外部攻击的防御,IPS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的边界。 这样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必须串行通过IPS系统,IPS系统即可实时分析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立即予以阻断,保证来自外部的攻击数据不能通过网络边界进入网络。 IDS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全网信息的分析,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目标以及安全策略的确立和调整,而IPS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策略的实施――对黑客行为的阻击。 IDS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监控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子网,包括来自外部的数据以及内部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IPS系统则必须部署在网络边界,抵御来自外部的入侵,对内部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明确了这些区别,用户就可以比较理性地进行产品类型选择: •若用户计划在一次项目中实施较为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则应同时选择和部署IDS和IPS两类产品。 在全网部署IDS,在网络的边界点部署IPS。 •若用户计划分布实施安全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先部署IDS进行网络安全状况监控,后期再部署IPS。 •若用户仅仅关注网络安全状况的监控电子状态(如金融监管部门,电信监管部门等),则可在目标信息系统中部署IDS即可。 趋势:精准阻断 明确了IPS的主线功能是深层防御、精确阻断后,IPS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明朗化了:不断丰富和完善IPS可以精确阻断的攻击种类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升IPS的设备处理性能。 而在提升性能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需提升性能,除了在软件处理方式上优化外,硬件架构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的ASIC/NP等高性能硬件,都是采用嵌入式指令+专用语言开发,将已知攻击行为的特征固化在电子固件上。 虽然能提升匹配的效率,但在攻击识别的灵活度上过于死板(对变种较难发现),在新攻击特征的更新上有所滞后(需做特征的编码化)。 而基于开放硬件平台的IPS由于采用的是高级编程语言,不存在变种攻击识别和特征更新方面的问题,厂商的最新产品已经可以达到电信级骨干网络的流量要求,比如McAfee公司推出的电信级IPS产品M8000(10Gbps流量)、M6050(5Gbps)。 所以,IPS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有以下两个: 第一,更加广泛的精确阻断范围:扩大可以精确阻断的事件类型,尤其是针对变种以及无法通过特征来定义的攻击行为的防御。 第二,适应各种组网模式:在确保精确阻断的情况下,适应电信级骨干网络的防御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3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