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数据中心迁移中的网络影响:确保无缝连接和性能 (数据中心迁移方案)


文章编号:25268 /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5-14 22:22:02 / 浏览:

数据中心迁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考量,其中网络迁移尤为关键。网络连接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基础,影响着数据传输速度、延迟和稳定性。因此,在数据中心迁移过程中,必须仔细评估网络影响,确保迁移后网络能够无缝连接和保持高性能。

数据中心迁移中的网络影响确保无缝连接和性能

网络影响因素

数据中心迁移中的网络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网络拓扑结构:迁移后新旧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方式对性能影响很大。
  •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性能和配置会影响网络速度和延迟。
  • 网络带宽:网络带宽限制了数据传输量,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
  • 网络安全:数据迁移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防范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影响评估与对策

在迁移前,需要对网络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对策,包括:

  • 网络流量分析:分析旧数据中心中网络流量,了解关键应用的网络需求。
  • 新网络拓扑设计:根据流量分析结果,设计新数据中心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优化连接方式。
  • 网络设备选型:选择性能符合要求、配置灵活的网络设备,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 网络带宽规划:根据流量需求和业务增长预测,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瓶颈。
  •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完善的网络

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虚拟机迁移为何要保持同一个VLAN?与TCP和其他连接状态有何关系

“这种应用场景要求构建跨中心的二层互联网络。 ”,首先看这句话,就是说数据中心之间要实现二层网络互通,但是正常情况下,数据中心之间是通过路由访问,数据中心内部跑的VLAN,但是两个数据中心的内部VLAN是无法相互到达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VXLAN等技术,将二层VLAN标记封装到三层数据包中,经过路由发出去,实现数据中心间的二层互联。 动态迁移是在线迁移,在保证业务不中断的情况下(保持TCP会话状态),那网络必须一致,如果仅仅是迁移,跨网络的话,是需要有切换时间的。

如何实现无中断的数据中心整合与迁移?

即使记录了依赖性,但随着应用程序的升级和增强,以及新服务的部署,这些依赖性可能随时发生变更。 2.不了解实际的使用情况。 随着企业的发展,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使用情况也在演变,但企业却很难获得此类信息。 3.不了解变更所造成的影响。 如果不了解依赖性和使用情况,就无从知晓变更将造成什么影响。 4.不去主动查找变更后出现的问题。 在出现业务中断时,这些企业往往唯一做的就是等待呼叫服务台。 选择正确工具整合数据中心项目的规划阶段比较长,大多依靠人工操作,因而容易出错。 尽管有些工具有助于部分实现规划流程的自动化,但也存在缺陷,而且会产生网络性能降低和部署成本增高等新问题。 网络行为分析(NBA)系统则有所不同。 该系统可以直接处理上述造成高风险的四个问题,帮助企业明显降低与数据中心整合和迁移有关的风险。 NBA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提供有关用户、应用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性的重要信息。 IT人员和管理者可据此发出需要重大变更的警报,通知采取基础架构优化方案,从而促使NBA系统演进IT基础架构,使其与业务发展保持一致。 NBA系统采集网络流量数据,然后通过应用程序、用户识别和行为分析对这些数据加以强化,从而呈现了一个复杂的业务基础架构。 预定义和个性化的分析,让用户能够在业务服务中断前识别与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相关的问题。 此外,基于角色的基础架构,让用户能够按照符合其具体需求的格式跨IT访问该数据,为基于事实的优化方案提供支持,并改变管理决策。 改进规划流程尽管也有其它工具提供了资产发现功能,但NBA系统采用的是被动和全局的运行方式。 也就是说,资产发现流程不会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无需广泛部署代理程序或网络探针,即可在整个网络实施(如果无需涉及整个企业,也可在指定区域实施)。 但是,单凭详细目录还不够,您还需了解网络上所有的用户和业务服务的依赖性,这对于识别防止业务中断所需迁移的基础架构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依赖性包括:用户对服务的依赖性。 了解哪些用户或用户组使用了哪些服务。 该信息有助于您根据访问服务的用户和服务类型,来准确地规划变更。 它还将帮助您为新环境制定适当的使用策略。 服务器对服务器的依赖性。 了解哪些服务器提供或使用了哪些服务。 该信息有助于您准确地迁移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而无需中断其运行。 它还将帮助您制定适当的防火墙策略,而不会影响服务交付。 NBA系统可以帮助您准确地绘制和理解这些依赖性,有效地防止由于依赖性中断而造成的破坏。 与此同时,NBA系统可以帮助您确保所有系统和服务运行正常,在用户投诉前,即可检查出问题所在,并为您提供迅速识别真相、排除故障所需的信息。 NBA系统还在整合或迁移完成后,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持续检查故障的能力,不间断地监控用户行为,并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向服务台发出警报:超过性能和可用性的最低标准;服务器或主机出现或消失等。 NBA系统主要功能应用程序性能管理:行为分析数据结合用户定义的策略,可提供主动确保服务交付的相关信息和策略。 提高安全性:扩大分析范围,识别难以检测的安全威胁。 查看WAN和虚拟化环境:可以完全看到以前“看不见的”的环境,如优化的WAN和虚拟化系统。 自动化合规性管理:可视性和报表功能支持自动化的规划和策略执行,减少了合规性审核所需的精力和成本。

如何避免由于综合布线而导致数据中心网络故障问题?

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网络质量至关重要,对网络质量的控制要尽可能从源头杜绝一切网络故障的发生。 据权威资料统计,超过70%的网络故障都是由网络布线不合理导致的。 杜绝由于综合布线导致的数据中心网络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布线布局。 应全局规划整个数据中心的设计,以保证布线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 布线在数据中心中的作用,好比城市里的高速公路,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较高的布线方案,为未来10~15年的网络升级做好准备。 2) 布线选型。 建议选择OS2,OM4光缆,为将来升级40G/100G网络做好准备;铜缆部分建议选择Cat6A系统布置链路。 考虑到数据中心对机柜利用效率以及散热的考虑,还应选用高密度的布线产品。 3) 严格控制安装过程。 安装是确保布线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使用有数据中心安装资质的安装商进行现场安装。 尤其在光缆链路的安装中,要确保环境的洁净,以免光端口被灰尘污染从而影响传输性能。 此外,由于数据中心的端口量大,应采用预端接光缆/铜缆方案,确保安装效率,降低由于安装工程师人工操作造成的隐患。 4) 运维。 应开展运维人员对布线知识的培训,确保运维人员能够高效,安全的进行日常维护。

vsphere数据中心网络规划实践

最近没怎么更新,事比较多,刚忙完。 使用vsphere也有几年时间了,基本保持每年一次大版本升级,从5.0版升级到5.5、6.0,最近开始部署6.5,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网络规划,这也是vsphere部署的重点。 从传统数据中心转型时,只有4台HP机架式服务器,压根没考虑过网络规划的事,跟原来的服务器混用一个vlan,一个C类地址。 这也就造成了以后的各种麻烦,随着服务器的增加,IP不够用,安全性没有保障。 虽然数据中心可以正常运转,但是不合理,趁着规模小,又赶上升级6.5,正好重新规划一下网络。 根据最佳实践做法,Management、vMotion、vSphereFT、iSCSI等的网络相互隔离,从而提高安全性和性能。 同时每个网络建议配置2块物理网卡用作冗余和负载均衡,根据最佳实践可能至少需要6块网卡,多则十几块网卡,这对标配4块网卡的机架式服务器是不现实的。 我的标准配置是4块网卡,vMotion、Management和vSphereFT网络共用2块网卡,生产网络用2块网卡。 vSwitch使用access端口,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使用trunk模式。 vlan20 172.20.20.1/24 HP oa、vc、ilo、FC SAN存储等硬件管理地址 vlan21 172.20.21.1/24 vcenter、vsphere、vcops、vdp等VMware地址172.20.0.1/24 vmotion地址172.20.1.1/24 vSphere FT地址 vlan100 x.x.x.x/24 对外web服务地址 vlan200 x.x.x.x/24 对内业务运维平台地址vMotion和vSphereFT走二层即可,无需配置路由,在vsphere6.5版本中可为vMotion配置独立的TCP/IP堆栈。 在vMotion网络配置上犯过一个错误,以前都为vMotion网络配置独立的VMkernel,升级到6.0的时候发现做到Management里也没问题,就不再为vMotion配置独立地址,在双物理网卡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当一块物理网卡出现故障时做vMotion操作就会导致单播泛洪。 安全策略: 1. 通过三层交换的acl或端口隔离阻止互相访问 2. 防火墙上的策略只允许管理员访问管理地址 最佳实践网络拓扑图如下,建议上行端口分布到两台交换机上实现冗余。

提升数据中心效率的10种方法

提升数据中心效率的10种方法 数据中心托管逐渐成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中的流行趋势,而虚拟化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虚拟化与主机托管越来越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虚拟化与主机托管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呢? 1、多租户系统记录银行等金融类的中小型企业已经找到了为核心系统节约软件授权与数据存储成本的方法,通过联合的方式,以及不仅托管系统虚拟实例的主机而且还负责运行这些的主机代管。 有些时候,银行之间会联合起来形成他们自己的主机代管。 在其他情况下,他们作为一个群组购买主机代管服务。 主机代管商在安全的多租户环境中的一个主机服务器上运营他们的系统记录,每个机构的银行系统运行在主机上一个单独的虚拟分区中。 2、应用测试和分期大型企业不仅让他们的数据中心推迟了新硬件和软件的采购,而且他们实际上已经停止建设新的数据中心。 他们这样做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将所有系统资源需求用于应用测试和分期,并将其迁移到主机代管上。 在主机代管环境中,系统和应用被虚拟化,这些企业可以安全创建、测试和分期执行应用——然后在应用就绪的时候将其迁移到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生产环境中。 3、主机代管的专业知识和工具当市场有了管理异构IT基础设施、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时,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就以超过IT人员可以接受的速度迅速进入市场。 有些站点有选择地在一个虚拟代管环境中先对这些新工具和新方法进行测试,之后当他们确认这些新方法和新工具真的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时候,再将他们添加到自己的数据中心内。 作为这个尝试过程的一部分,他们依赖于拥有新技术专业经验的主机代管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客户战略不仅获得了新工具和新方法的经验,而且获得了最佳实践。 4、沙箱实验这是最终使用者在沙箱中数据进行的实验,包括一系列对数据尝试不同算法的数据仓库和一系列尝试性应用,看看可以给企业带来那些附加价值。 这些都是在测试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沙箱也会成为在主机代管环境中进行虚拟部署的理想选择。 使用主机代管进行沙箱实验的优点,在于当你完成之后可以轻松地抛弃掉沙箱。 如果主机代管做的是日常工作,那么企业IT在冗长的清单上可以减少一项任务了。 5、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很多企业选择在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署VDI。 但是也有企业选择在第三方数据中心的主机代管和虚拟化基础上做VDI。 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并不将VDI视为一个业务关键应用,所以他们认为可以把VDI外包。 另外一个原因是,VDI会要求内部IT部门具备虚拟化方面的专业技能。 具有VDI经验的主机代管商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6、在线培训随着员工在时间和地点灵活性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员工入职培训放在基于云的虚拟环境中。 一些机构甚至走得更远:他们选择将这些系统部署在代管的虚拟环境中。 在有些情况下,主机代管商除了已经为客户公司部署的之外,还提供额外的指导,尤其是在像IT这样已经有各种各样培训(网络和数据库)的领域。 企业选择代管的方式将培训放在虚拟系统上,其优点是可以节约成本,否则就要花在内部数据中心资源和IT人员的时间上。 7、视频会议视频会议要求专门的技能和设备——而且要为视频展示分配足够的带宽。 具有视频能力和设备的主机代管商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他们还可以按需地为企业客户将视频展示保存在虚拟存储和处理环境中,节约成本。 8、灾难恢复灾难恢复的虚拟化程度越高,故障转移就越容易。 因此,企业正在寻求虚拟系统部署用于在代管环境下的故障转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灾难恢复。 很多数据中心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可以战略性地部署在全球范围,如果你是一家必须全天候运转系统的跨国公司。 在地理上全球分布代管设施中运行的虚拟系统,能够让企业交付24*7的系统正常运行时间,而无需在每个地理位置都建立物理数据中心。 9、资源高峰企业时不时地会要求超出正常运行所需的更多系统资源。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零售商要在节日期间处理更多的订单。 这可能会导致处理和存储达到峰值。 因为这些峰值时刻是暂时的,所以IT部门希望避免购买新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就可以应对这些情况。 相反,很多企业在资源密集的时候选择来自代管商提供按需处理能力。 代管资源是虚拟化的,因为部署快速,虚拟化可以避免对物理资源的手动配置。 10、虚拟化战略随着虚拟化继续作为数据中心的一个倡议,越来越多的CIO们开始从整体角度考虑这项技术,而不仅仅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 当数据中心管理者计算他们有多少资源是虚拟化的时候,他们也会把外包给代管商的虚拟资源计算在内。 很多企业还邀请代管商来一起商议资源虚拟化战略,从而让代管商成为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如何将数据中心迁移到云平台

1、分析物理环境

分析环境能帮企业理清没有得到完全利用的资产,要看一下哪些应用支持虚拟化,以此为依据对应用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基于平台、是否需要中间件、基于数据库来分类等不同的标准。对环境的测试和评估,能帮助企业准确发现哪些应用存在不支持虚拟化的可能。企业级应用一般而言都需要高CPU能量和大数据库,因此不推荐将其转入虚拟化环境。

2、整合并虚拟化服务器

服务器需求经常变动,实现整体分析,包括使用模式,确定一下计算容量,然后才可以执行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在高峰时段或者升级时分析计算需求,这些需求会影响性能和管理。需要将服务器分离和组成。如果有应用在两个数据库运行,就得用中间件服务器或者运行多数据库的SQL服务器。整合好架构之后,要对环境进行测试,避免任何网络和存储故障,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虚拟化。

3、网络和存储虚拟化

分析网络和存储架构,发现可能的性能问题。针对分离和孤立网络,我们可以使用虚拟局域网配置,要把自己产品的流量和其他流量分开,确保适合的带宽利用率。在存储方面,最重要的是可扩展性。容量规划和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存储使用模式的分析。企业应该测试存储,确保能管理hypervisor负载,支撑虚拟化。企业还得观察自动化存储管理,这样做能让存储资源安排在多租户或者空中架构中,实现在不同应用中共享存储。

4、向云迁移

架构向云的迁移也需要有步骤地进行。最初可以少迁移一些关键应用和相关架构。业务关键的架构应该以之前的成功步骤为基础。确保物理产品的环境已经卸下,但不要完全退役。一旦发生任何意外,物理产品环境可以再次利用。物理环境得留着,运行那些不能虚拟化的应用和服务器。应该确保服务供应商符合行业标准,同时严格的服务水平协议(SLA)和规范的报告必不可少,而且建议做好严格的各级访问控制。

实现数据中心间互通的纽带——DCI技术

现在的数据中心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机房,而是一个建筑群。 一个数据中心可以包含很多个分支数据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数据中心群,这些分支数据中心所处的位置不同,却可以通过网络互联起来,共同完成相应的业务部署。 像阿里、腾讯、网络等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了提升客户访问体验,会在不同省会都会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分支机构,以便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访问需求,数据中心早已不再局限于一座或几座机房。 这些数据中心要协同运转,就需要相互之间交互信息,这就有了互连需求,产生了DCI网络,即Data Center Inter-Connect,这里囊括了物理网络层面和逻辑网络层面的技术。 要实现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互联,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Internet互联,可以使用专线互连,也可以使用光纤直连,还可以增加一些加密手段,防止传输的数据泄露,这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技术,本文就来讲述一下DCI相关的技术,以便大家对DCI有所了解。 实现数据中心间互通的纽带——DCI技术 DCI互联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网络三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互联,所谓“前端网络”是指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园区网或企业广域网的出口,不同数据中心的前端网络通过IP技术实现互联,园区或分支的客户端通过前端网络访问各数据中心,当主用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前端网络将实现快速收敛,客户端通过访问备用的数据中心以保障业务连续性;一种是网络二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互联,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接入层,构建一个数据中心间大二层网络,以满足服务器集群或虚拟机动态迁移等场景对二层网络接入的需求;最后一种是 SAN互联,也称为后端存储网络互联,借助DWDH、SDH等传输技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 在服务器集群技术普及之前,这三种互联方式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但集群应用普及之后,前两种网络无法适从了。 服务器集群是借助集群软件将网络上的多台服务器关联在一起,提供一致的服务,对外表现为一台逻辑服务器。 集群软件需要各服务器间采用二层网络互联,才能实现无感知的虚拟机切换。 如果采用三层互联,将无法实现虚拟迁移,如果采用二层打通,安全性成为最大隐患,数十个数据中心形成一个二层网络,一个广播风暴就会将所有数据中心搞瘫,所以两种方式都无法适应集群部署的应用,于是乎开始出现了很多DCI专用技术。 MPLS技术 基于MPLS技术的实现方案,要求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网络是已部署为MPLS技术的核心网,这样可以直接通过VLL和VPLS完成数据中心直接的二层互联。 MPLS包括二层VPN技术和三层VPN技术,VPLS协议就是二层VPN技术,标准化程度很高,在很多行业都有部署应用。 不过,VPLS技术比较复杂,部署及运维的管理难度较大,各种接入方式和类型都比较多,很多时候VPLS网络建好以后,很多人都不敢去动网络配置,容易出问题。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大数据技术交流圈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思维能力 。 VPLS在国外的网络中常见一些,而在国内VPLS的部署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三层MPLS,不过要支持服务器集群应用,就不能靠MPLS了,只能是VPLS。 VPLS这种技术,其优点是基于MPLS技术可以较为简单地实现城域/广域网络的部署,缺点是需要核心网/城域网支持MPLS技术,技术复杂不便于维护。 IP隧道技术 IP隧道技术是基于IP技术,在任意IP网络开启相应二层隧道来实现数据中心互联。 这个方案摆脱了数据中心之间互联链路的类型限制,是目前的发展方向。 IP隧道技术核心思想是通过“MAC in IP”的方式,通过隧道技术穿越三层网络实现二层网络的互通。 对MAC地址的学习通过控制平面借鉴IS-IS协议来实现,隧道封装采用类似GRE的动态封装方式,最后可以支持双归属的高可用部署方式。 比如思科的OTV,H3C的EVI都是这类技术,这类技术基于IP核心网络的L2VPN,可以完成站点的边缘设备上维护路由和转发信息,而无需改变站点内部和核心网络。 即在IP网络上建立隧道,传递经过标签封装后的二层数据报文,从而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二层互通。 数据中心二层互联方案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用户现有的网络类型,这一情况限制了数据中心对二层互联方案的应用推广。 IP隧道技术是一种新的组网方案,能够无视互联网络的类型差异而统一组网,实现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异构网络二层互联。 VXLAN-DCI隧道技术 VXLAN是基于IP网络、采用“MAC in UDP”封装形式的二层VPN技术,从事网络工作的对此都应该不陌生。 现在如火如荼新建的数据中心,网络部分基本都采用的VXLAN技术,这是未来数据中心网络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实现网络虚拟化的前提。 VXLAN隧道只能用于数据中心内部,实现数据中心内部虚拟机的互联。 VXLAN-DCI隧道则可用来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是一种新型DCI技术,这是部署在VXLAN网络中的重要技术。 从这三种技术不难看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用到了封装,即在原始报文上再增加一层二层报文头,从而实现报文的大二层转发,实现虚拟机可以在所有数据中心之间自由迁移的功能。 这些技术充分保留了原有网络的架构,在原有网络上再建设一套虚拟的大二层网络,将所有数据中心二层打通,虽然封装技术增加了报文封装,浪费掉一些网络带宽,但却解决了数据中心互联的大问题。 现在SDN技术火热,SDN也可以在数据中心互联中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部署SDN,可做到弹性计费,降低运维成本,简化操作。 未来的数据中心互联中必将看到SDN的身影。 感谢您的观看,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大数据开发交流圈: ( ☛点击即可加入群聊 ) 里面整理了一大份学习资料,全都是些干货,包括大数据技术入门,大数据离线处理、数据实时处理、Hadoop 、Spark、Flink、推荐系统算法以及源码解析等,送给每一位大数据小伙伴,让自学更轻松。 这里不止是小白聚集地,还有大牛在线解答!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一起进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最后祝福所有遇到瓶颈的大数据程序员们突破自己,祝福大家在往后的工作与面试中一切顺利。

网络对数据中心效率影响有多大

能源需求继续增长根据forrester研究公司2011年9月的研究报告《数据中心电力和冷却热能消耗》显示,目前能源成本大约占到数据中心设施平均运营成本的70%。 该报告还指出,由于机架空间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数据中心的机架正在成为一个瓶颈。 此外,气流限制创建限制了机架空间的冷却能力。 正如Forrester研究公司在报告中指出的,是导致浪费机架空间和数据中心整体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 在最坏的情况下,高达三分之二的机架空间由于冷却限制而无法使用。 考虑网络能源消耗当前,网络能源消耗仅仅占到数据中心的平均能耗的大约9%(根据基于2007年EPA最终报告的详细数据在2011年5月发表的《NetworksGOGREEN》报告),这是一副不完整的未来画面。 随着服务器和存储变得更加高效,网络组件预计将成为数据中心能耗大户。 导致功耗较高比例来自网络管理工具。 因此,能源和空间要求网络安全和网络监控工具将成为企业在向前发展过程中考虑日益重要的因素。 考虑到这些因素,重要的是要了解数据中心的网络工具,诸如网络监控交换机,可以有效减少传统数据中心的能源和冷却需求。 网络监控交换机,主要用于消除TAP和SPAN端口连接的限制,增加网络可视性,也可以被用来减少重复的网络流量监测工具。 在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增加设施的网络监控解决方案的性能和效率,可能会带来更少的监控设备以及更低的能源法案。 硬件和机架空间另一个方面是网络监控交换机硬件本身,它可以低至1U或高至14U的机架空间。 它对于帮助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如何确定更小、更高效能的网络监控交换机方面正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找到一个特定的高效网络监控交换机,您可以借鉴以下三种规格:高密度:确定有多少网络端口和工具可以配置的设备。 最小的机架空间:确定有多少物理空间需要设备、独立的机架结构。 低功率消耗(每端口低瓦):确定每端口有多少实际功率被消耗。 这将是重要的节能指标,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机架散热的原因。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设施管理人员和工程师需要考虑这些规格,以及提高效率的网络监控工具,网络监控交换机。 精心挑选的网络监控交换机可以在数据中心日益绿色的演进过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东北辽宁大连华信云数据中心满足数据中心效率需求的上升、以及越来越要求更高的带宽、速度和性能


相关标签: 数据中心迁移中的网络影响确保无缝连接和性能数据中心迁移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5268.html

上一篇:数据中心迁移中的存储优化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下一篇:数据中心迁移的最新趋势拥抱自动化和敏捷方...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