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提高业务弹性和数据保护 (备份灾备数据什么意思)


文章编号:24943 /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5-30 10:33:11 / 浏览:

引言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运营和决策制定的核心资产。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网络威胁的日益猖獗,保护数据免受各种威胁至关重要。备份灾备数据中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的情况。本文将探讨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阐述它们如何提高业务弹性和数据保护。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定义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是一个专门用于存储和管理备份数据的物理或虚拟设施。它独立于主数据中心,为关键数据的恢复提供了安全和冗余的存储环境。备份灾备数据中心通常位于一个远离主数据中心的地点,以避免灾难或中断同时影响两个地点。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

1. 提高业务弹性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提高业务弹性和数据保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通过在灾难或中断情况下提供快速数据恢复,提高了业务弹性。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企业可以从备份数据中心恢复关键数据并继续运营。这有助于最小化停机时间和数据丢失,确保业务连续性。

2. 增强数据保护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作为主数据中心的冗余备份,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层。它消除了单点故障的风险,因为数据存储在多个地点。即使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或破坏,备份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3. 遵守法规要求

许多行业和监管机构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要求企业实施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备份灾备数据中心有助于企业遵守这些法规,避免罚款或处罚。

4. 降低数据丢失风险

硬件故障、网络中断和勒索软件攻击等事件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备份灾备数据中心通过提供异地备份,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即使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或破坏,企业仍可以从备份数据中心恢复数据。

5. 提高数据可用性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通过提供对备份数据的快速访问,提高了数据可用性。在需要恢复数据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迅速从备份数据中心恢复数据,而不会造成重大业务中断。

6. 支持混合云和多云战略

许多企业采用混合云或多云战略,将数据和应用程序分布在多个云平台上。备份灾备数据中心可以为这些分散的环境提供集中式数据保护和恢复解决方案。

实现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企业必须实施以下最佳实践:定期备份:定期将关键数据备份到备份灾备数据中心。异地存储:将备份存储在远离主数据中心的地点,以避免同时受到灾难或中断的影响。自动化:自动化备份过程,以确保数据始终得到备份和保护。测试和验证:定期测试备份和恢复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灾难恢复计划:制定和测试灾难恢复计划,概述在灾难或中断情况下恢复数据和系统的步骤。

结论

备份灾备数据中心是提高业务弹性和保护关键数据的宝贵工具。通过提供独立于主数据中心的安全和冗余存储环境,企业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并遵守法规要求。实施备份灾备数据中心是企业确保数据安全和可用的明智投资。通过遵循最佳实践,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使其成为其数据保护和恢复策略的基石。

灾备是什么意思

双活数据中心指的是热备份数据中心和冷备份中心1在热备份的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业务,此时备数据中心对主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的备份,备数据中心可以自动接管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用户的业务不会中断,所以也感觉不。 支持海量核心业务数据的闪电恢复,极大缩短恢复所需时间,保障用户可用性数据达到秒级RTO分钟级RTO体验,目前UCache云灾备100G免费使用,数据压缩重删比例可达到71,实际700G的数据意思是经过加密切块压缩,及并行重删。 贵州大数据即贵州大数据中心2015年7月9日,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落户贵州,该大数据库灾备中心在贵州揭牌,这标志着大数据专项行动第一阶段任务顺利落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国家旅游大数据库灾备中心机房内,有着。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数据复制不占用主机资源,不足之处是需要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和生产中心的存储系统有严格的兼容性要求,一般需要来自同一个厂家的存储系统,这样对用户的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的选型带来了限制3基于光纤交换。 SHARE78它将异地灾备的定义为如下七个级别,我们国家六个级别,它是定义七级别第一个级别第0级容灾方案这个时候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并且没有制定灾难恢复计划,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对吧,也是最便宜。 灾备切换是在灾难发生之后,将源端业务切换到备端数据中心,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灾备切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保证RPO的前提下尽量减小RTO,英方的灾备软件能够实现灾后业务秒级自动切换,实现业务的高可用。 10操作方式一站式灾备数据管理WEB平台,一键管理 11备份功能设置定时备份增量备份永久增量数据备份 12数据压缩重删比例可达到71,实际700G的数据意思是经过加密切块压缩,及并行重删备份后实际在UCache。

什么是数据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系统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 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容灾系统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IT节点的影响,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 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 数据容灾是抗御灾难的保障,而应用容灾则是容灾系统建设的目标。

数据备份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为自己家的房门多配几把钥匙,为自己的爱车 准备一个备胎,这些都是备份思想的体现。 数据备份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利用,这也就是说,备份工作的核心是恢复,一个无法恢复的备份,对任何系统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实际情况中,厂商或集成商更多的是向用户吹嘘,自己的产品在备份过程中如何的巧妙。 然而,作为最终用户,一定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能够安全、方便而又高效的恢复数据,才是备份系统的真正生命所在。 也许很多人会以为,既然备份系统已经把需要的数据备份下来了,恢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这就大错而特错了,事实上,无论是在金融电信行业的数据中心,还是在普通的桌面级系统中,备份数据无法恢复,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就在日前,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级电信运营商还糟此劫难,系统数据遗失殆尽,该运营商的声誉和众多用户的利益都受到了重大损害。 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就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备份软件厂商,因为其提供的备份产品没能正常恢复系统数据。 当然,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数据备份工作毕竟算是系统的一个“额外负担”,或多或少的会给正常业务系统带来一定性能和功能上的影响。 所以,架设数据备份系统时,如何尽量减少这种“额外负担”,从而更充分的保证系统正常业务的高效运行,也是数据备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一个相当规模的系统来说,完全自动化的进行备份工作是对备份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 除此以外,CPU占用、磁盘空间占用、网络带宽占用、单位数据量的备份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考察的方面。 千万不可小觑备份系统给应用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对系统的资源占用,在实际环境中,一个备份作业运行起来,可能会占用掉一个中档小型机服务器CPU资源的60%!而一个未经妥善处理的备份日志文件,可能会占用源数据量30%的磁盘空间!这些数字都是来源于完全真是的实际环境,而且属于普遍现象,由此可见,备份系统的选择和优化工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选择的原则也并不复杂,一个好的备份系统,应该能够以很低的系统资源占用率和很少的网络带宽,来进行自动而高速度的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作为存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对一个完整的IT系统而言,备份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且还是历史数据保存归档的最佳方式。 换言之,即便系统正常工作,没有任何数据丢失或破坏发生,备份工作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D?D为我们进行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重要信息归档保存提供了可能。 简单的说,一份数据备份的作用,不仅仅像房门的备用钥匙一样,当原来的钥匙丢失或损坏了,才能派上用场。 有时候,数据备份的作用,更像是我们为了留住美好时光而拍摄的照片,把暂时的状态永久的保存了下来,供我们分析和研究。 当然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张儿时的照片就回到从前,在这一点上,数据备份就更显神奇,一个存储系统乃至整个网络系统,完全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状态,或者重新“克隆”一个指定时间状态的系统,只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数据备份。 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这与服务器高可用集群技术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在本质上有所区别。 虽然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间断。 对数据而言,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 而相对来说,备份技术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坏损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逻辑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然而,一般来说,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 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是不可用的。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中,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和容灾技术互相不可替代,并且稳定和谐的配合工作,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 着存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SAN和NAS这些新的存储系统结构中,传统的备份技术在结构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LAN Free备份到无服务器备份,这些备份领域里的新兴技术正在日渐成熟和完善。 另外,一些系统基本工作机制也在逐步更新。 例如,被各大备份产品供应商热炒的“块级增量”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底层技术变革。 这些新技术在今天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应用限制,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都将会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之中。 Windows98/me的稳定性大家都知道,系统崩溃随时的威胁着我们。 而重新安装Windows尤其Windows2000那漫长的过程简直叫人无法忍受,再加上驱动程序、应用软件、如此漫长的过程实在令人痛不欲生。 而Winme的系统还原实在是太浪费硬盘空间而且降低系统运行速度。 因此,一套操作简单 功能又强大系统备份软件实在必不可少,这里我向你推荐强力推荐Noton Ghost其现在的主要版本为5.0 6.0各地均有下载。 他能快速的备份操作系统 并准确恢复操作系统,实为备份佳品。 这里先向你介绍一下Ghost的基本功能:(Ghost 不能在Windows me Windows 2000中运行 me/2000的用户先做好启动盘附带DOS下的鼠标驱动程序,有软驱启动、运行鼠标驱动进入Ghost所在文件夹运行 最好不要放在C盘下) 启动Ghost,立即进入DOS模式,首先是Ghost版本介绍,单击OK进入主界面可分为以下几项: Local 本地硬盘间的备份 LPT 网络硬盘间的备份 Option 设置(一般不做调整,使用默认值) Quit 退出 作为单机用户,我们只选择Loacl,其包括以下几选项: Disk 硬盘操作选项 To Disk 硬盘对硬盘完全拷贝 To Image 硬盘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 From Image 从镜像文件恢复到原来硬盘 Partition 硬盘分区操作选项 To Partition 分区对分区完全拷贝 To Image 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 From Image 从镜像文件复原到分区 check 检查功能选项 操作步骤: 1.选择Loacl→Partition→To Image 将硬盘分区备份为一个后缀为的镜像文件。 2.选择要备份的分区所在的驱动器,单击ok 3.选择要备份的分区,就是System分区,单击ok 4.在Filename一栏键入镜像文件名称,如 o及存放位置(注:不能选正在备份的分区),然后按enter键。 5.选择是否压缩,No 不压缩, Fast 低压缩, High 高压缩。 一般选High 高压缩,速度慢点,但可以压缩50% 6.现在就看着进度条慢慢的走了。 备份速度得快慢与内存又很大关系。 我得内存64M时传输率为40M每分钟。 而升级128M后,每分钟为70M,节省了不少时间。 7.备份完毕以后,就可以退出Ghost 恢复镜像文件:(原硬盘分区大小一定不能更改) 1.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2.选择镜像文件要恢复的源分区,单击ok 3.提示是否确定还原,当然YES 恢复完毕,提示你重新启动计算机,回车,和你备份前一摸一样。 用Ghost备份恢复系统,比重新安装95%的时间,而且,桌面、菜单等等个人设置也不用重新调整,是不是很方便。 如果你再有Ghost Explorer(克隆幽灵管理)还可以用他打开GHO映像文件,就像使用winzip一样,单独提取,还原GHO映像中的某一文件。 GHOST有许多有用的命令行参数,你知道吗?好奇的话快来试试: 1、-rb 本次GHOST操作结束退出时自动REboot。 一个很有用的参数,特别是在复制系统时你可以放心离开了。 2、-fx 本次GHOST操作结束退出时自动回到DOS提示符(前提是你是以DOS命令的方式启动的GHOST)。 3、-sure 对所有要求确认的提示或警告一律回答“YES”。 此参数有一定的危险性,只建议高级用户使用,小心为妙! 4、-fro 如果源分区发现坏簇,则略过提示强制拷贝。 此参数可用来试着挽救硬盘坏道中的数据。 5、-fnw 禁止对FAT分区进行写操作,以防误操作(此参数对NTFS分区无效)。 6、-f32 将源FAT16分区拷贝后转换成FAT32(前提是目标分区不小于2G)。 由于支持FAT32的操作系统很少,所以除非你是复制98分区,否则此参数慎用! 7、-f64 将源FAT16分区拷贝后转换成64K/簇(原本是512K/簇,前提是目标分区不小于2G)。 此参数仅仅适用于WINDOWS NT系统,因为其他操作系统均不支持64K/簇的FAT16。 8、-fatlimit 将NT的FAT16分区限制在2G。 此参数在复制WINDOWS NT分区,且不想使用64K/簇的FAT16时非常有用。 9、-span 分卷参数。 当空间不足时提示复制到另一个分区的另一个IMAGE FILE。 10、-auto 分卷拷贝时不提示就自动赋予一个文件名继续执行。 11、-crcignore 忽略IMAGE FILE中的CRC ERROR。 除非你拷贝的东西无关紧要,否则不要使用此参数,以防数据错误。 读了《挽救被Ghost毁掉的分区》一文,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笔者正准备用一张宣称是Windows 98第二版正宗镜像的光盘进行克隆。 由此笔者总结了使用Ghost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1.为什么要用Ghost 用Ghost进行备份、恢复耗时较长,不能像Pro Magic那样实时恢复系统,也不能像还原精灵那样开机即能还原系统,如果在不能进入系统的情况下使用,还需要一些DOS方面的知识。 但是Ghost有它的突出优点:还原彻底、可靠性高。 因此,Ghost适合在不经常还原,对数据不敏感,尤其是需要重装系统的情况下使用。 2.备份哪些文件 备份的文件越多越大,镜像文件也越大,备份、恢复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要备份的文件数目和大小。 通常情况下,只备份系统盘即可。 如果还有一些重要文件要备份,建议将它们存放到一个分区(非系统分区)中,然后进行整体备份。 3.什么时候备份 建议在刚安装好系统和常用软件的时候备份系统盘,因为这时系统内废品最少,性能较佳。 当然,适当的优化能进一步减小镜像文件的体积。 4.在什么环境下备份 虽然新版本的Ghost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但笔者建议在DOS下进行备份或还原。 事先进行磁盘检查和碎片整理也很有帮助。 5.把文件备份到哪里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在两个不同的硬盘之间相互备份。 如果是在一个硬盘下备份,必须备份到不同分区里,而Ghost程序文件本身不宜放在系统分区内,最好放在软盘内。 6.是否所有文件都需要还原 有时,我们并不需要将所有的文件还原,可以用Ghost Explorer浏览镜像文件,只还原需要的文件,这样能节约不少时间。 最后要注意的是:使用Ghost进行备份或者还原时,一定要保证不能断电,否则很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什么才是真正的容灾与备份

容灾和备份经常放在一起讲,但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 因此事实上容灾系统与备份系统是独立的(当然现在出现的一些灾备一体机会将两个系统融为一个)。 容灾备份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应对人为误操作、软件错误、病毒入侵等“软”性灾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 但是目前很多用户会将容灾备份混为一谈,或者将容灾备份等同于数据复制或者高可用。 这里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容灾≠远程复制;容灾≠备份;容灾分为两大类:数据级容灾:也就是异地容灾系统有本地数据的一个副本,数据可以是本地生产数据的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一般使用复制或备份的方法实现。 目前实现数据级容灾的手段多种多样,技术成熟,更重要的是数据级容灾需要的软硬件投入较小,有着广泛应用。 应用级容灾:在数据级容灾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环境,包括主机、网络、应用、IP等资源均有配套,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异地系统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产环境。 大部分情况下应用级容灾要求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之间有1:1的软硬件配置,相关的容灾软件价格也比较昂贵。 目前比较流行的集中容灾解决方案有:一对一灾备两地三中心多对一统一灾备

什么是容灾备份

容灾和备份是行业内形影不离的两个概念,偶尔用户也会模糊这两个概念,不清楚目前的情况是做容灾还是备份,尽管他们有些相似但他们也有着诸多的不同。 首先,概念上容灾是指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从广义上讲,任何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措施都可称之为容灾,它分为本地容灾、异地容灾、云容灾。 一个容灾系统的实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而容灾系统的划分,由其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来决定。 备份是指数据或系统的备份,它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存储介质的过程。 其次两者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备份是一个将线上的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 备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数据安全的问题,例如数据的丢失,或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等等。 而容灾的建设目的则不是为了保护数据,而是为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在线性。 也就是说,当生产系统出现了任何的故障,容灾系统都可以快速接管业务,使得生产业务不停顿,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什么是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是两个概念,而通常意义上称的灾备是“容灾备份”的缩写。 灾备实际是指信息系统应对灾难的一整个流程,应该是既包含灾难前的备份,又包含灾难后的恢复。 容灾比较侧重灾难发生时的系统切换应对能力;备份主要用于灾难发生后的数据恢复。 在容灾备份一体化产品出现之前,容灾系统与备份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灾备行业关于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的常识

深入探讨灾备世界中的数据守护与业务连续性的基石,让我们一起揭示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的神秘面纱:

    数据复制技术 - 从数据库、存储到中间件和应用,数据复制技术如影随形,通过创建副本,确保数据的实时可用性。

技术演进:从定时到实时 - 从定时备份(尽管兼容性好,但RPO大,需专门时间)到快照备份(针对文件变化,但兼容性受限,影响生产),再到实时复制(如CDP,RPO几乎为零,如英方CDP,解决实时保护问题)。

衡量标准:RPO与RTO - RPO(灾难后可恢复数据点)和RTO(恢复时间)是衡量灾备效能的重要指标,它们定义了数据丢失的容忍度和业务中断的最短时间。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原则,企业可以更有效地构建和维护其灾备策略,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得以保障。

云计算的出现,给容灾备份带来了哪些好处

一般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主要完成以下几个目的:1、 完成数据中心各服务器的数据安全集中存储。 2、 完成各服务器数据的集中管理。 3、 完成数据的本地、远程策略备份。 4、 数据备份时,要求备份安全性高(操作人员、数据传输、数据存放)不发生数据丢失、泄密。 5、 数据本地存储的安全性与高可用性。 会给用户带来的好处:1、保证备份作业是完整的、可用的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你能快速的把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的状态。 2、在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数据库不需要停止,这可以帮助那些需要7x24小时在线业务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为什么要用云灾备做备份?

关于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的常识

谈灾备,就会细谈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然而,相关的概念经常有人混淆。今天,我们搜集和参考公开资料进行初步梳理。

一、数据保护

在云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增长的数据容量,给数据的存储和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从传统熟悉的IT架构到以云架构、虚拟化、超融合为代表的技术升级迭代,使得数据保护的技术手段也要加速。

1、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数据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数据的丢失可能会给企业致命一击。比如在911事件中,Bank NewYork在数月后因数据的丢失被迫破产清盘。

为什么后果如此严重?因为数据是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数据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发生数据丢失,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客户资料、技术文件、财务账目等客户、交易、生产数据可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2、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概括起来,数据丢失分三个层次。一是逻辑错误,包括软件bug、病毒攻击、数据块被破坏等;二是物理损坏,包括服务器、磁盘损坏等;三是自然灾害对数据中心的摧毁等。

数据的危害时刻都在发生,比如曾经发生过的“删库跑路、漏洞后门、系统本身脆弱性、云服务商故障、误操作配置、数据中心火灾”等事故,都是数据丢失方面最沉痛的教训。

3、数据复制技术

为了应对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必须对数据进行复制保护,并且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相关的恢复措辞就越重要。一般数据从生产到存储,主要经过应用、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储或者磁盘驱动、服务器硬件、网络、存储交换机到存储。在传统的数据备份恢复基础上,通过数据复制技术提供多数据副本,保证副本数据的可用性从而实现数据保护。

从技术角度看,分为中间件和应用层复制、数据库层复制、主机操作系统及存储层复制。

中间件和应用层的数据复制,是中间件或者应用层面的双写,根据业务需求,通过应用架构设计实现数据主本和副本的更新;根据需要进行强一致性、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设计,来保证主本和副本之间的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

数据库层复制:不管是开放的数据库还是大机的数据库,都提供相关的数据复制软件,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物理复制和逻辑复制。主要技术流派包括逻辑复制和物理复制两种。前者利用数据库的重做日志、归档日志,将主本所在站点的日志传输到副本所在站点,通过重做SQL的方式实现数据复制。逻辑复制只提供异步复制,主副本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无法保证实时一致性;后者通过Redo日志或者归档日志在副本站点的同步或者异步持久化写、Redo Apply来实现复制功能,同时副本站点的数据可以提供只读功能。

主机操作系统层、存储层复制:基于系统的IO、底层物理卷、数据块,通过存储硬件、备份恢复、存储虚拟化等技术实现数据复制,与上层的应用和逻辑无关。主要技术流派包括磁盘镜像技术、操作系统层基于卷管理的数据复制技术、存储层的存储虚拟化技术、优化的备份恢复技术及网络数据存储集中管理技术、英方特有的系统内核字节级数据复制技术等。

二、容灾备份

这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备份不等于容灾,备份是保护数据,容灾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在灾备一体机出现后,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功能往往被包含在里面,所以也造成在一些用户在采购纯软件产品时,将备份与容灾产品混为一谈,以至于厂商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备份产品还是容灾产品,或者是备份+容灾的产品。

1、备份

备份,是预定义的数据集合的副本,是数据保护的根本方法,它反映了数据集合在某个时刻的静止状态,备份文件是所有数据保护架构的支柱,备份的目的在于恢复。

关于备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双机热备不属于备份;二是硬件备份≠数据备份。

在备份架构演进方面,有本机备份、网络备份、LAN-Free(SAN)备份、Server-Free (脱机)备份等四种架构。

本地备份:优点是备份速度快、结构简单;缺点是不适合多主机环境,多主机备份的管理复杂。

网络备份:优点是集中备份,集中管理,充分利用磁带库资源;缺点是占用网络资源,网络的瓶颈在大数据量备份时非常明显。

LAN-Free (SAN) 备份:优点是备份速度快,不存在传统网络所造成的备份瓶颈, 适合大数据量高速备份;缺点是价格比较高。

Server-Free (脱机)备份:优点是生产服务器中不会引起备份的额外开销,生产系统的性能不会有丝毫降低;缺点是必须具备特殊的设备。

在备份技术的演进路线方面,则遵从了定时备份——快照备份——实时备份的路线。

定时备份:优点是软硬件支持范围广,适合长期保存的备份;缺点是需要打开文件备份,文件夹内的文件发生变化,导致的不一致性问题,另外需要专门的备份时间窗口,RPO也非常大。

快照备份:为了解决打开文件、备份时文件发生变化的问题而生;缺点是快照备份的兼容性问题,快照备份时对生产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另外RPO也较大。

实时复制(如CDP):为了解决了打开文件、备份时文件发生变化的问题、快照的兼容性受限问题而生;可以实现任意时间点恢复RPO≈0。英方基于字节级的实时数据保护CDP技术就是代表性产品之一。

2、容灾

备份是对数据进行保护,容灾是在备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从这个层面,一般将容灾划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应用容灾是指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发生时,备端系统迅速接管业务继续运行。

三、关键术语: RPO、RTO

RPO与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是指灾难发生后,容灾系统能把数据恢复到灾难发生前时间点的数据,它是衡量企业在灾难发生后会丢失多少生产数据的指标。RPO可简单的描述为企业能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则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业务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RTO可简单的描述为企业能容忍的恢复时间。

四、GB/T —20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国家标准(GB/T-2007)是我国灾难备份与恢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编制的,并于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审批、实施和管理,并参照国际标准SHARE78的7个层级定义,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6个灾备能力等级要求。下面,概括性地介绍各个层级的内容:

1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存放。

2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设备冷备。

3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部分业务热备接管。

4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业务热备接管。

5级:数据实时备份+异地业务热备接管。

6级:零数据丢失+远程自动接管支持。


相关标签: 备份灾备数据什么意思备份灾备数据中心的优势提高业务弹性和数据保护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4943.html

上一篇:灾难恢复服务确保您的业务在面临重大事件时...
下一篇:备份和灾备自动化提高数据保护的效率和可靠...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