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那些笨拙的移动浏览器,体验谷歌浏览器的简单和直观吧。立即下载,享受无缝同步、闪电般的速度、个性化定制和无与伦比的安全性。让你的移动浏览体验更轻松、更愉快!
立即下载谷歌浏览器
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宣布将采用开源项目Chromium的技术来开发Microsoft Edge浏览器。 微软表示,此举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Web兼容性,并减轻Web碎片化。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微软将把Microsoft Edge技术变革的重点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微软将在桌面上迁移到适用于Microsoft Edge的兼容Chromium的Web平台,微软的目标是将Microsoft Edge平台与Web标准同其他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保持一致。 二、Microsoft Edge将面向所有受支持的Windows版本推出,同时,Microsoft Edge将脱离与系统更新同步的绑定而单独更新,以实现更高敏捷的交付。 此外,微软还希望这项工作能够使他们将Microsoft Edge浏览器带到其他平台,例如苹果的macOS上。 三、微软将在采用Chromium的技术开发的Microsoft Edge浏览器上提供增强功能,以加强用户体验。 虽然在这几天之前,曾有消息表明微软正在开发另外一款基于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不过没想到微软官方竟然这么快就坐实了微软的浏览器将采用Chromium的技术开发这个消息,还是比较令人震惊的。 而且,还有一点出人意料的是,采用Chromium的技术开发的浏览器直接就是Microsoft Edge,而根本不像此前所传的另一款浏览器。 从Windows 10的早期版本一路用到现在的读者可能知道,从在其首页推荐用户使用Chrome浏览器,到Windows 10在通知中心提醒用户使用更省电的Edge浏览器,这些年,Microsoft Edge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过。 这次Microsoft Edge浏览器宣布采用Chromium技术,就像微软和谷歌两个人在掐架,正当两个人正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的时候,微软突然亲了谷歌一口,这两家之间多年的浏览器之争也因此次微软和谷歌的握手言和而落幕。 所以,这次,Edge是在与Chrome之间的较量当中认输了吗?Internet Explorer 6,前端工程师的噩梦如果正在看文章的各位当中有做过前端工程师的,那提到Internet Explorer 6,应该是相当的咬牙切齿,有些读者可能很难理解这件事情,为什么Internet Explorer 6让前端工程师如此痛恨?简而言之,导致Internet Explorer 6让前端痛恨的原因有二:一、Internet Explorer 6是和Windows XP同时诞生的浏览器,也是Windows XP这款经典系统的默认浏览器。 尽管这款浏览器在诞生之初还算先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辉煌不再,微软也早已停止对它的支持。 中国市场是个非常神奇的市场,就算微软后续的Internet Explorer 7、8、9等新版浏览器陆续推出,Internet Explorer 6的份额还是不可忽视,有段时间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甚至达到20%。 考虑到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开发者不得不在设计网站前端的时候单独照顾已经被时代淘汰了的Internet Explorer 6,非常麻烦。 二、Internet Explorer 6所采用的网页标准非常奇葩,完全不按W3C(W3C,即万维网联盟,是Web技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际中立性技术标准机构,广为业界采用的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标准制定即是由该组织主导的)的套路出牌,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个前端工程师,你遵照W3C的标准写了一个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浏览器上都能完美排版的网页,可是当你用Internet Explorer 6打开它时,你很可能会发现,这个网页的页面排版已经乱成一锅粥,有些脾气好的开发者考虑到Internet Explorer 6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会适配一下,若遇到暴脾气的,直接给你写个条件语句,判断到用户使用的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 6,直接就拒绝显示网页,然后提示你用其他的正常一点的浏览器了。 通过举Internet Explorer 6的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理解这个道理,浏览器间所采用的标准的统一,无论是对网站的前端设计师来说,还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Microsoft Edge的优与劣其实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发展到10或者11的时候,其对网页标准的支持,尤其是对HTML5的支持已经相当不错了,随Windows 8以及后来的Windows 8.1同时推出的Internet Explorer 10触屏版和Internet Explorer 11触屏版则让这款浏览器无论是看起来还是用起来都显得更加现代。 就IT之家小编的经历来说,当年在Windows 8.1当中使用其内置的Internet Explorer 11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感受不到任何不适或者不便了。 尽管当时Internet Explorer的发展态势已经一片向好,可是Internet Explorer依然面临问题,就是它的体量过于臃肿,它的身上背了太多的历史的包袱,Internet Explorer每发布一个版本,就总是要考虑向后的兼容,但是与此同时,其他公司所发布的浏览器,无论是谷歌的Chrome还是Mozilla的Firefox,他们就从来也不用考虑、也不用担心他们的浏览器是否需要支持过时的技术。 因此,对微软来说,浏览器这个游戏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游戏。 考虑到Internet Explorer的包袱过于沉重,改造这款浏览器对微软来讲已经不是一个好主意了,要拥抱现代浏览器,微软只能下个破釜沉舟的决心,轻装上阵,重新开始,于是,一个代号为斯巴达的现代浏览器项目诞生了,这个项目所衍生的产品,就是后来我们在Windows 10上所用到的默认浏览器Microsoft Edge。 和历史包袱沉重的Internet Explorer相比,全新的Microsoft Edge有着诸多的优势。 第一、它可以提供相对于Internet Explorer来说更加精简、更加快速,也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的浏览体验。 由于Edge这款全新的现代浏览器不需要考虑向后的兼容性,因此它的代码量大大减少,据IT之家了解,在Edge浏览器上,微软砍掉了22万行MSHTML代码、300多个API以及6种文件模式。 轻装上阵的结果,自然就是一个字,快。 在JetStream的基准测试中,Edge取得了比Internet Explorer 11快1.6倍的成绩,在Octane 2.0的基准测试中,Edge取得了比Internet Explorer 11快2.25倍的成绩,在64位浏览器中,Edge浏览器的JavaScript引擎加载速度更是超越了它的两大竞争对手Chrome和Firefox。 为了改善Edge浏览器随新的Web标准的优化,微软为此新增了30万行程序代码、49项主要的新功能以及4200多个相容的修补程序。 第二、它支持基于HTML和JavaScript的扩展,用户只需通过Windows应用商店(后更名为微软商店)即可一站式安装与Edge浏览器相兼容的扩展应用。 对于开发者来讲,Edge扩展插件的开发十分简单,他们仅需将他们为Chrome或者Firefox等浏览器所写的扩展程序的代码稍加改动,即可将其移植到微软的Edge浏览器上来。 第三、Edge浏览器拥有更贴心、更实用的功能。 微软搜索服务必应以及Windows 10上的虚拟个人助理Cortana已于Edge浏览器深度整合,Cortana在Edge当中能够判断你的需求并为你提供它能给到的一切。 全新的阅读模式能够去掉网页左右两边的文字菜单、广告等分散阅读注意力的元素,从而提供更沉浸纯粹的阅读体验。 阅读列表功能则可将当前网页添加到列表中以供后续阅读,与此同时,该功能还支持将阅读列表在用户的各设备间同步。 尽管微软倾力打造的Edge浏览器正如上述这样,拥有种种能够使其成功的特质,可是截至目前,它的市场表现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很多用户在安装还Windows 10之后,也只是把Edge浏览器当成新时代的Internet Explorer 11来用而已即用它来下载Chrome。 Edge浏览器到底有何劣势,以至于尽管它已经问世三年多,还是难以成功呢?对于一款轻装上阵的全新浏览器来说,功能简陋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Microsoft Edge所面临的最致命的问题,是它与Windows 10的绑定极大限制了它的交付频率。 功能简陋?没有问题,把功能加进来就好了。 用Edge浏览器打开网页时白屏或者假死?没有关系,推出后续版本修复问题就好了。 不过现在Microsoft Edge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是什么,微软已经把全新的功能准备好了,微软已经把白屏和假死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用户接收不到更新,为什么呢?因为Edge要等Windows 10一起更新,而Windows 10的更新通常是半年一次。 也就是说,和Chrome、Firefox这样更新灵活、迭代迅速的浏览器相比,Microsoft Edge就像是一个行动迟缓的家伙,它之所以行动迟缓,并不是因为它自己体型笨拙,而是因为微软将它把另一个胖子绑在了一起,而这个胖子叫Windows 10。 归根结底,Microsoft Edge所有劣势的根源,并非其基于的UWP架构,并非其简陋的功能,也并非是它的种种bug,而是它的更新模式。 微软当年决定把Edge浏览器与Windows 10绑定更新的时候,Edge浏览器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了。 Microsoft Edge认输了?不,它赢了前段时间,微软宣布Edge将采用Chromium的技术来进行开发的时候,IT之家小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对微软表达出一种失望的态度,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Edge浏览器一直是以一个与谷歌的Chrome相竞争的形象示人的,这次微软决定投入Chromium的怀抱,莫不是在这次竞争当中认输了?非也。 如果考虑到Edge浏览器接下来一系列举措的所能带来的结果,你可能不会觉得Edge输了。 这个我们来结合三个提问分析:提问一:采用Chromium的技术开发Edge,对用户以及网站开发工程师来说意味着什么?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浏览器采用相同的内核,即意味着Edge浏览器所兼容的网页标准是被广泛支持的和采用的。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在使用Edge浏览器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不可能会遇到网页排版错乱、元素丢失或者功能不可用的情况。 而对于网站开发工程师,尤其是前端工程师来讲,他们将不再需要针对Edge浏览器的EdgeHTML排版引擎进行另外的适配和测试,这将极大地减轻他们进行开发工作时的工作量,其测试矩阵也将大大简化。 有些读者可能会担心,如果微软采用别人家的内核来开发自己家的浏览器,那他的EdgeHTML怎么办?这样的话,微软在网页标准方面的话语权不就减弱了吗?虽然对于EdgeHTML的未来,微软还没有给外界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过关于微软在网页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是否会减弱这点,大家根本无需担心。 毕竟微软是W3C中的一员,在话语权上,微软与谷歌平起平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提问二,脱离与Windows 10的更新绑定,对Microsoft Edge有什么好处?脱离与Windows 10的更新绑定,即意味着Microsoft Edge可以实现更敏捷的交付周期,因此,Microsoft Edge的功能增强或者Bug修复可以更及时地推送给用户,过去Microsoft Edge的市场份额不高,相信是由很多用户用它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迟迟得不到解决,从而转投其他浏览器所导致的。 在更敏捷的交付周期下,考虑到用户流失的原因,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个问题显然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提问三,我可以在更多的平台使用Microsoft Edge吗?从微软的博客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微软的那篇博客所传达出的关于Edge浏览器目标平台的信息有两点。 1、Edge浏览器将适用于所有受支持的Windows版本。 既然微软没限定范围是所有受支持的Windows 10版本,那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口中的所有受支持的Windows版本是包含Windows 7和Windows 8.1在内的。 考虑到这两个版本的Windows不支持UWP应用,因此,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Edge浏览器或许会去UWP化,从而成为一款Win32桌面应用。 2、微软有意愿将Edge浏览器带到macOS平台。 考虑到macOS在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有限的市场份额,Edge浏览器借助登录macOS所能实现的份额增长应该是相当有限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依然传达出一个信息,即微软将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来拥抱竞争对手的平台。 从Microsoft Edge的种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意味着的结果来看,微软此次的动作并不是一次认输的动作,相反,Edge是个赢家。 是的,在刚刚过去的浏览器大战中,Edge并没有打败谷歌的Chrome,但有些时候,一方的胜利并不一定要以另一方的失败为标志。 这次浏览器大战没有输家,微软与谷歌所共同迎来的是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 虽然与谷歌的浏览器大战的结局是美好的,可是微软需要知道,Microsoft Edge依然面临挑战。 首先,在过去的三年,这款浏览器给部分用户留下了功能缺失、白屏、假死等诸多不良印象,要重新收获这些用户的心,微软可得好好动动脑筋了。 第二,截至目前,在微软商店里上架的Edge浏览器扩展大概有220多款,这个数量虽然不少,可是和竞品Chrome或者Firefox暂时还无法相比,要重建Edge浏览器的生态,让这款浏览器真正好用,微软任重而道远。
网上浏览器不少,几乎谁都能出一款自己的浏览器。 网络一下“浏览器”,找到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其中排在首页的是网络、遨游、360、腾讯TT、火狐、IE、世界之窗、闪游、Opera、谷歌等各大浏览器。 这么多浏览器,各说各的好,各说各的安全,各说各的好用。 其实,这么多浏览器都大同小异,各自带有自己的一点个性,作为我们网民,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浏览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我想找几款占内存最小的浏览器,那么我侧重点在占内存上,对各浏览器进行分析对比。 一、firefox(火狐)Firefox,说到它,第一反应就是功能,功能不是一般的强大,强大到没的说。 只要你想的到,基本就有firefox做的到。 强大的扩展插件系统,可以以满足你成千上万稀奇古怪的需求。 譬如:翻墙用的tor ,gladder;日常用的天气forecast,拦截广告的adblock Plus;填表的Autofill Forms,书签用的delicious,快速拨号用的fast dial,鼠标手势Gestures等等等等,太多有用的插件了,让你随心所欲地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独一无二浏览器。 然而,功能强大是要付出代价的, 代价就是占用较大的内存。 打开单一的一个页面,Firefox 占用 77,104k的内存,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和窗口打开数量的增加,Firefox 占用的内存会越来越大直至100,000多k,甚至200,000k。 当然对于如今的电脑配置来说,这点占用是不算什么的。 但是不知怎么的,Firefox用起来感觉,总是很厚重的,就像重型坦克一样,火力很强,但是很笨拙。 Firefox 加载网页的速度,相对来说,偏中不慢,但是也不很快。 尤其有一点小不爽的是,当你装上很多插件的时候,Firefox的启动速度会变得很慢。 二、Mathon(遨游)遨游浏览器,一个很流行的IE内核浏览器,我一直在用。 对它的感觉还可以,刚开始是因为支持多标签浏览而闻名。 现在每个浏览器都支持多标签浏览了,因为再没什么特别之处了。 我一直用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网络收藏夹,随时随地保存我想收藏的网页,而且不会因为换电脑了就找不到自己的收藏夹了。 二是他的表单自动填充功能很强大,登陆一次之后保存表单,第二次登陆直接自动填充表单,不用重新输入账号密码,让登陆变得更加简单快捷!遨游在内存占用上要比Firefox小, 但是也挺大,同时打开5个或更多网页,占用内存就很大。 至于加载速度,也没有明显的畅快感。 不过由于IE内核,它能够正常的显示各种标准的网页。 譬如:Qzone,淘宝,招商银行网银之类的。 三、世界之窗(TheWorld) 世界之窗跟遨游 类似,都是采用IE内核,不过占用的内存要比遨游小的多,难以置信的是,随着窗口打开时间的增加,世界之窗占用的内存还越来越少,到后来打开单一本站页面,都只占到9,534k 内存。 内存占用的确实少。 而且世界之窗软件本身也很小,以前的版本都不到1M。 现在最新版本3.2也只有1.5M。 可谓是软件小,占内存也小。 外观方面, 比较清淡,运行速度也还可以。 不同于常见的IE内核浏览器,世界之窗没有采用常见的开发库如MFC/WTL等开发,而是直接使用效率更高更简洁的Win32 SDK开发,自行封装扁平架构的开发库,接口更加透明,因而功能实现更加直接,便于优化,这就是为什么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世界之窗可以更小更快的原因之一,改天专门写一篇世界之窗浏览器的介绍。 四、Opera 此浏览器也是我第一次使用。 说实话,它最吸引我的是的图标:一个红色的圈圈,放在快速启动栏上,看起来真的很酷。 Opera占用内存挺小的,打开单一页面刚开始居然只占3,836 k内存,虽然后来逐步稳定到27,086多k。 Opera表现中规中矩,该有的功能都有,自动填表,标签浏览,鼠标手势,都是内置的,不错。 可以说,它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均衡的浏览器,就像足球里的全能中场一样,能攻能守,能射能突。 运行速度也不赖。 它的美中不足,就是浏览器顶端,显示标题的边框不能去掉,蓝色的边框和整体的配色看起来很不协调,别扭。 呵呵,当然这属于鸡蛋里面挑石头,你可以完全无视。 五、腾讯TT浏览器 腾讯公司“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基于IE内核。 占用内存挺大。 大家都知道腾讯是什么样的一个公司,至于该公司下的任何产品,大家最好还是别抱太大希望。 六、360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等360,靠安全卫士起家,而网络,还拼音输入法起家。 产品做大了,有一定影响力了,然后又推出了各自的浏览器。 都打着安全、高速的旗号。 这些产品我也都不看好,他始终没有别人专门做浏览器的专业。 就算他功能再怎么强大,也只不过是复制抄袭别人的罢了。 最后出来的结论是:世界之窗(TheWorld)是占用内存最小的浏览器。 推荐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9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