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可持续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闲鱼App作为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践行可持续生活、减少浪费、物尽其用的绝佳途径。
闲鱼App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将闲置物品转卖给他人。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物品丢弃到垃圾填埋场,从而减少浪费。例如,如果用户更换了新手机,他们可以通过闲鱼App将旧手机出售给他人,而不是直接丢弃。这不仅可以减少电子垃圾,还可以为用户带来额外的收入。
闲鱼App还可以帮助用户物尽其用。当用户购买新物品时,他们可以通过闲鱼App出售不需要的旧物品。这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让旧物品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如果用户购买了新的家具,他们可以通过闲鱼App出售旧家具,而不是将其堆放在储藏室或地下室。
闲鱼App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可持续的购买选择。通过从闲鱼App购买二手物品,用户可以减少对新商品的需求,从而降低碳足迹。例如,如果用户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可以通过闲鱼App购买二手笔记本电脑,而不是购买新笔记本电脑。这将减少生产新笔记本电脑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排放。
闲鱼App的二手交易模式有助于扩大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中,资源被尽可能地重复利用和再利用,以减少浪费和环境影响。通过闲鱼App,用户可以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并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废物。
闲鱼App不仅是一个二手交易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联系和建立社区的机会。通过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用户可以分享可持续生活技巧,学习新知识,并建立志同道合的关系。这有助于宣扬可持续生活方式,并创造一种更多关注社区和环境的文化。
通过闲鱼App践行可持续生活,减少浪费,物尽其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闲鱼App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做出可持续选择、扩大循环经济和建立社区意识。通过拥抱闲鱼App,我们可以在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中发挥重要作用。
垃圾减量,特别是少制造一次性垃圾,应该是普通人最容易做到的环保小举措。
要说起「一次性」,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我们常常对这些东西带来的污染心生愧疚,但又无法完全拒绝掉这些便利。 又有人说,谁不想环保?现在处处是一次性用品,用这些也是迫不得已。
我发现相比前两年,越来越多人对制造垃圾产生了「罪恶感」,并且自发地在寻找那些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
一次性用品真的不可替代吗?
替代一次性用品的10 件环保好物
#1. 环保袋 ➡️️超市塑料袋
要说被过度浪费的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实属第一,这也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做出的改变。 自带购物袋去超市真不是大爷大妈的专属,现在有很多轻便又耐用的环保袋,颜值也在线,折叠起来就手掌大小,在包里备一个总没错。
△ @老公是块红烧肉:宜家的克纳拉折叠袋。 可水洗,叠起来放包包里也不占地方打开容量也大。 去超市买东西再也不用要一次性塑料袋了。
#2. 菜篮子/网兜 ➡️️ 买菜塑料袋
现在买个菜,动不动就十几个塑料袋;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去逛早市,大家拎着布袋子、提着菜篮子,倒也没觉得不方便。如今「零垃圾」买菜真的很难吗?
△ @careyzz:超市标配:棉布袋+菜篮子△ @PUPUPULA:周末我们进行了一场无塑料袋买菜活动,用棉布包、帆布包代替塑料袋,预先想好要买的海鲜、肉类自备相应的容器。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环保其实很简单。
#3. 棉布/网格束口袋 ➡️️ 保鲜袋
这种束口袋,不仅买菜的过程中能替代塑料袋;在家中储存食材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替代保鲜袋。 除了少数叶菜,其实很多果蔬闷在不透气的塑料袋里反而不利于保鲜。
△ @Charmi_y:告别保鲜袋,用帆布缝几个布袋放蔬菜。
#4. 硅胶保鲜盖 ➡️️ 保鲜膜
硅胶保鲜盖可以水洗反复使用,甚至洗碗机洗就可以。 薄盖可以适当拉伸,对尺寸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保鲜盖+碗其实就等于保鲜盒了~
△ @西八八:food huggers 硅胶保鲜盖,小果蔬用,其中一个size和铁罐头匹配,比如用了一半的罐装鸡汤用这个盖着就好。 可洗碗机清洗,循环使用意味着环保。
#5. 蜂蜡布 ➡️️ 保鲜膜
蜂蜡布是棉布+蜂蜡制成的,材质天然 100% 可降解,可以像保鲜膜一样贴合在碗上。 但也存在硬伤,就是不能放热食,否则可能导致蜂蜡融化。 我每天早上习惯带一份三明治,用蜂蜡膜就刚刚好。
△ @西八八:美亚购入的bee's wrap。 可水洗循环使用的蜂蜡保鲜膜,可使用上百次,环保的好东西。 表面有蜂蜡所以有很香的蜂蜜味。 △ bee's wrap 有三明治专用的蜂蜡膜,替代保鲜膜很方便。 淘宝搜关键字也能找到代购。
#6. 随行杯 ➡️️ 一次性杯子 / 塑料瓶
随身带个杯子真的超方便,很多咖啡店自带杯还能打折。 养生星人可能会选保温杯,但我实在不习惯每次等半天喝水还是烫嘴,而且放包里也太重了。 自用的是rivers 咖啡杯,PP材质轻便而且密封性不错,12oz 的容量我觉得刚刚好。
△ @EVEN_Hoo:地球日用自带杯喝免费咖啡——在环保浪潮中跟着大家的步伐,小小贡献,小小享受。
#7. 便携食品袋 ➡️️ 打包盒
偶尔需要打包食物,带着保鲜盒又太占空间了。 直到发现一个台湾品牌发起的产品众筹,刚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难题。 内里是硅胶材质的食品袋,装汤水手提起来也不会洒,同样很轻可以折叠收纳。 我买了大小两只,使用频率特别高。
△ @阿树啊被谁注册了:agooday的pockeat食物袋,有大小号,不同的印花~装水果、面包、甜点、汤水、蔬菜、煎饼果子、凉皮都可以都可以,收纳后可放在包里。
#8. 自备餐具包 ➡️️ 一次性餐具
社畜真的没时间做饭,点个外卖也不必太苛责自己了,勾选一下「无需餐具」同样有意义。 即使不随身带餐具包,在办公室放一套餐具备用也蛮好的。 (而且一次性餐具真的很难用啊
△ 即使备注了不要餐具,仍然有很多店家选择无视,外卖行业减少一次性垃圾真的任重道远。 △ 随手翻包,我随身的餐具包里会装:筷子、勺、叉、吸管。
#9. 不锈钢吸管 ➡️️ 一次性吸管
我有时候无法拒绝奶茶……自带杯+不锈钢吸管可以完全替代一次性。 夏天特别爱喝椰子,不锈钢吸管也很好用。
△ @晓寒深处Ss:外卖的饮料、奶茶、咖啡,夏天的时候日均饮管用量可以高达三四支。 七月份去伦敦发现很多餐厅已经不再提供吸管或只提供纸质吸管,塑料吸管应该很快就会像塑料袋一样限制起来了。 除了不锈钢,玻璃的也可以选择,一个结实,一个方便看清清洁。
#10. 更多可循环方案……
除了以上这些,在好好住 APP 上还能看到很多住友,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甚至无需重新购买,就利用手边的小物,真是蕴藏着不少生活智慧啊!
△ @张长长长:花王拖把配闲置浴巾。 一块浴巾可以剪成12块,先吸尘,再在地板表面喷些稀释的查理清洁剂,轻松搞定全屋地板,告别一次性湿巾。 △ @一只赤鹿:下水道一次性滤纸太浪费了,而且经常下水不畅,我在旁边挂了一个网上1,2元的食品夹,直接夹起头发扔垃圾桶就好啦!△ @小栗子爱宅爱旅游:宜家PRUTA系列,一组有大大小小很多个盒子的那种。 大盒子可以用来买包子烧麦烧饼,不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袋。
除了拒绝「一次性」,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
#1. 减缓纸巾的消耗速度
总免不了要用纸巾,但我会用干净的收纳袋装一些卷纸,带在身上代替小包装的面巾纸,同时购买卷纸也会选择无纸芯、无独立包装的。
#2. 一次性塑料,未必只能用一次
塑料是原罪吗?我想塑料不该背环境的锅,更多时候是人类使用它的方式出了问题。 塑料很难降解,正是因为它坚固耐用的特性。 仅仅赋予它短暂的使用寿命,对塑料来说是大材小用,对地球来说也是负担。
#3. 精简消费:如无必要,勿增实物
如今很多产品功能真的过于细分了,以清洁用品为例。 可能你囤了 N 瓶不同功效的清洁剂,都不常用,大部分都是用一两次就放到过期。 倒不如用买清洁剂的钱定期请一次保洁,还省得自己动手了……
#4. 负责任地「断舍离」
即使是自己不再喜爱的闲置物品,也尽可能为它们找到更好的归宿吧。 直接扔掉当然省事,但也意味着终结了它的使用寿命。
♻️ 服饰、床品、玩具:闲鱼、飞蚂蚁捐赠♻️ 书籍:多抓鱼、渔书回收♻️ 电器:京东拍拍、苏宁以旧换新♻️ 电子产品:爱回收、淘宝回收
#5. 减少浪费,物尽其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物尽其用。 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
包括以上这些环境友好产品,也请慎重思考,自己能做到哪些?是否真的能够为环保牺牲掉这一点便利。
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也存在环境的成本,使用的次数越多,越能摊薄这个成本,才真正意义上有可持续的价值。
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买回家用了一次就闲置,真的没有任何必要。
在大环境下,我们的确都很渺小,但也是这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在一次次选择中,促成了最后的结果。 不必被动地等待更完善的回收机制、更先进的可降解材料,等待他人或者大环境先做出改变,然后我们再被动地接受。
每一点积极的行动都有力量。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我们改变与否,至少不必说:败局已定,我别无选择。
叫闲鱼APP阿里巴巴旗下的产品。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APP客户端,为阿里巴巴继淘宝、天猫之后打造出的第三个亿万级平台。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App客户端(iOS版和安卓版)。 会员只要使用淘宝或支付宝账户登录,无需经过复杂的开店流程,即可达成包括一键转卖个人淘宝账号中“已买到宝贝”、自主手机拍照上传二手闲置物品、以及在线交易等诸多功能。
下载并使用全新概念的“闲鱼”APP,个人卖家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曝光量、更高效的流通路径和更具优势的物流价格等三大优势,让闲置的宝贝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天南海北的新主人手中物尽其用。 此外,闲鱼平台后端已无缝接入淘宝信用支付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交易安全。
闲鱼,取义于“闲余”。 “闲”是闲置的时间,而“余”是闲置的物品和空间。 闲鱼不仅是一个闲置交易平台,更是一个基于新生活方式的社区。 在这个社区,人们分享的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自己的私人时间与技能,兴趣爱好与经验,甚至也可以是空间。 闲鱼致力于让闲余变闲鱼,让浪费变消费。
近年来,随着闲置交易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东西要买全新的到越来越多人选择买更具性价比的闲置,闲鱼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闲置交易社区。
数据显示,闲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2020年,闲鱼举办了2020年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正式推出无忧购、会玩社区、新线下三大业务。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闲鱼用户数已经达到3亿,GMV超千亿元。 根据闲鱼的数据,平台上买卖东西的用户中,95后比例占到了35%。
二次元商品是Z世代闲置交易的重要品类。 交易,交流,交情,三者融为一体。 图为年轻人在逛二次元商品展台。 受访者供图
陈杰与他的再生艺术装置。 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旧物改造,将浪费变消费。 受访者供图
95后小林将一只裱好的iPhone5挂上闲鱼,定价120元。 将旧手机零部件拆下,装裱好后再出售,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风尚。
旧手机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总共生产了94亿部手机。 有的过时了,但很多没有,更多藏在抽屉里。
放眼邻国日本,闲置手机也有新故事。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都科摩公司(NTT Docomo)回收了621万部手机,日本奖牌制作团队从中提纯了32公斤黄金,3.5吨银和2.2吨铜。 从旧手机里提炼真金做奖牌,这在奥运史上是首次。
两个手机,提供两个观测视角:向左看,还有巨量的闲置物品没有进入流通;向右看,闲置物品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小标题)闲置经济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十年前,宜家在瑞典推出共享模式的网络平台,允许客户在平台转卖用过的宜家产品。 这给那些爱宜家但囊中羞涩的人一种新的选择。
性价比,当然重要。 几天前,一位网友写文章称,广东英德的乡村临聘教师要买他的闲置,一句话感动到他:“两个学校合并在一起,孩子多了,学校里仅有的一个电子琴不够用,自己只能自费买个二手琴,给孩子们上学用。 ”
汝之闲置,彼之珍藏。 “闲置经济”这四个字要拆开来看。 “闲置”是指消费剩余,无论是时间、物品还是知识,有盈余才可能分享;“经济”则指向交易,意味着每个人对物品效用的评价可能有霄壤之别。
今年5月,阿里巴巴公布的2020年财报中,闲鱼年成交额已突破2000亿元。 在这个平台上,一年共交易40万台闲置Kindle,成了国内最大的Kindle流通市场。 今年4月,二次元在线卖家数同比增长76.2%,JK、洛丽塔、盲盒等商品交易火爆,闲鱼晋升国内最大的二次元二级市场。
最近,闲鱼还公布了这样一组有趣数字:平台上在售的爱马仕包与爱玛电动车数量差不多;婴儿车的数量和大货车的数量接近;三四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一二线。 闲置经济消费者群体,比一般人想得要宽,五环外的消费动能强劲。
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走出物质极度匮乏,公众消费理念的变迁显而易见。 Z世代买二手球鞋、盲盒,旧物成了宝贝;白领阶层买廉价婴儿床,转卖囤多了的纸尿裤;母婴二手、二手车、二手服务、二手手机都是千亿元以上的市场。
从阿里内部视角看,新与旧,也没有天然鸿沟。 在平台上,天猫、淘宝、闲鱼互相打通。 越来越多年轻人拥抱新品也不拒绝二手。 “双11”之前,他们自称“吃土少年”;“双11”之后,则出掉闲置物成为“回血青年”。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闲置市场也站在领先地位。 2020年,以二手经济闻名的日本,最大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 国内业务交易额是6257亿日元(393亿元人民币);有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可达到1万亿元。
闲置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存量经济,是对物品不同生命阶段的共享。 而在国内共享经济从涨潮、退潮再到趋于理性的过程中,全 社会 也在形成一种共识:共享的本质,不是刻意创造闲置,而是合理消化闲置,是将有限资源服务于更多群体。
有研究认为,今天消费品的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其设计寿命。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认为,闲置经济是名副其实的共享经济。 两年前,他阅读《第四消费时代》一书后,写下这样一段思考:
“中国2015年进入了第四消费阶段,从提高资源生产率到控制物质消耗总量,出现了分享出行与分享住房……如果改革开放前40年是追随美国式的物品拥有发展外围郊区,未来的30年就应该是物品分享发展城市集群。”
(小标题)“信任”是打开闲置交易的钥匙
当然,闲置交易并非没有门槛,尤其是对于非标准品而言,要实现省心卖与放心买,都不容易。
1970年以来,一代代受过教育的经济学专业学生,被问及最喜欢的经济学文章,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说,是乔治·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市场》(1970年发表)。 阿克洛夫因为对二手市场的洞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在传统二手市场中,卖方会倾向于隐藏信息,而这会破坏交易达成,导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信任,是闲置交易的命门。 2019年腾讯研究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对于重资产和高价值诉求的交易领域,平台更加深度地介入,提供质量检测,提供信任背书,成为趋势。
在今年闲鱼品牌战略升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汤兴说,今年闲鱼品牌升级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提升信任展开的。
在交易领域推出“无忧购”,这被认为是提供一种“信任交易”服务。 具体来说,无忧购是一套由服务商提供回收、鉴定服务,平台严把质量关、客服关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用户能以二手价享受新品服务,“信任交易”得以提升。
闲鱼运营与市场总监靳科坦言,“无忧购”向3C数码、奢侈品、潮鞋、潮玩进军,一个重要背景,是国内的消费升级,在高价值品类上,纯C2C交易不再完全满足需求。
这番话不无道理。 一年卖出1025万单奢侈品,交易额总计达44.6亿元;顶级潮玩比如一只Bearbrick 1000%熊售价42万元,二手交易中品质好货的占比大大提升了。 这意味着:用户既要一个自由市场,更要一个规范市场,不仅要平台来撮合交易,更要平台来担保交易。
闲鱼在社区领域推出会玩社区,这被认为是提升“信任关系”之举。 在熟人、半熟人场景下,交易能更快达成,这是常识。 今年5月,闲鱼曾经披露过一个交易数据:二次元商品退货率约只有普通商品的一半,同好间的交易降低了交易摩擦。
目前看,C端用户加强关系链主要有几种模式:第三方平台导入社交关系链;基于兴趣或LBS的社交关系链;网红-粉丝社交关系链。
闲鱼的会玩,主要是借助达人创作内容,在非标品领域推介什么是“好货”,将什么是好物的知识传递出去,以此提升社区信任关系,降低社区内部信息不对称,带动闲置资源流动。
与此同时,闲鱼还将拓展“新线下”,这被认为是“信任场域”的一次拓展。 比起线上交易,线下交易最大特征是可感可触、就近直接。 正如许多消费者习惯实地购买家具,买闲置,“看一看”还很关键,“摸一摸”依然重要,“聚一聚”也有意义,这成为闲鱼做集市、小站、校园、基地的依据。
老龄化加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老年人对于同城线下交易的需求就很强。 回收旧衣旧书需要上门;奢侈品鉴定服务机构也要有线下实体。 做好线下这个信任场,可以促进交易履约。
缔造信任空间是多方面的。 除了物品真实性、物品质量、安全风险还有个人隐私等问题。 今年,闲鱼展开专项治理行动,“以治理西湖一样的决心”治理平台问题,本质上也是要防止交易中的信任坍塌。
也正因此,在汤兴看来,今天的闲置交易平台,能够提供的最大服务可能不再是一件具体商品,而是一个信用场。
从长远来看,信任提升,仰仗技术提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落地,物品可追溯性可以大大提升。 比如二手车,也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记录任何一次过户、维修、保养等数据,形成基于二手车的大数据的透明、公开和公正的交易系统。
(小标题)深挖“浪费变消费”的 社会 价值
生活在浙江建德的陈杰,是一名“再生艺术家”。 去年以来,他用废旧缝纫机、修鞋机、磅秤等做了不少再生艺术装置。 别人眼中的废铁,他10元钱淘回来,不仅起死回生,还能卖出高价。 在他启发下,有用户索性寄了旧车零部件给他,让他代为改装成一个灯。
这几年来,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有几个很醒目的政策节点:支持共享经济,提倡垃圾分类,倡议光盘行动。 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围绕衣食住行,是聚焦普罗大众。
一个无闲置 社会 的建立,有赖诸多无闲置城市的实践,而要诞生无闲置城市,往往需要无闲置小区先行,而这背后站着的是个体。 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看来,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只有个体理念觉醒也不够。 10月,《瞭望》杂志做了一篇题为《教材浪费惊人》的报道。 文章指出,二手教材面临流通难题,核心困境是“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二手教材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等堵点”。 其实,除了交易成本,还有政策堵点。 比如,对一些回收商家而言,闲置物品大多从民间个人手中回收得来,无进项发票,但是销售要按全额征税。
这意味着,闲置交易平台从一开始就面临商业价值和 社会 价值的选择。 如果说3C数码等高价值标品因为模式简单,还有平台涌入,要进入服装等更多非标品类,则难免陷入“赚个吆喝”“交个朋友”的窘境。
2020年刚刚实现盈亏平衡,闲鱼团队自认为闲置交易“离钱比较近,离赚钱比较远”。 但从2018年起,除了C2C闲置交易,团队促进了超过325万用户回收家中闲置旧衣,超过70万用户回收了图书,大约150万部手机和60万件大家电得到了环保回收。 换算成蚂蚁森林能量,大约能解决亩荒漠化土地。
在今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说:“建设 健康 平台经济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每一个有 社会 责任感的企业的自我要求。”
今年11月初,北大光华任菲团队在题为《闲鱼APP:从浪费到消费,从闲余到盈余》报告中写道:闲鱼模式超越了经济行为,演化为集物品交换、消费主张、契约精神、圈层社交、环保公益等价值于一身的新 社会 伦理,为当代 社会 生活留存了一个有代表性、高活跃度的样本。
“有人在闲鱼拍卖价值4亿元的湾流飞机,有人用闲鱼上淘来的零件拼飞机模拟驾驶舱,还有人在闲鱼上帮人代折纸飞机。 ”发布会上,汤兴的这句话,似乎指向要起飞的闲置经济。
6年前,艺术家宋冬在英国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办“物尽其用”展览,展示了母亲50多年里积攒下来的一万多件日常用品。 从省吃俭用型物尽其用,再到今天共享型的物尽其用,惜物的传统没有变,但新的消费行动在不断铺展开。
中国人历来惜物,正所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只不过,经历几十年经济高增长,伴随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人们习惯了消费上“追新”,国内闲置的产品有时超越想象,由此带出诸多浪费问题。 可喜的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经济的普遍实践,新的消费行动在诞生。 许多人意识到:物品的价值不在沉睡而在流通;物品的使用可以比占有更有价值。 (完)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6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