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灾害准备指南:60 秒内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 (灾害准备指南最新版)


文章编号:63138 / 分类: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2024-12-20 22:13:32 / 浏览:

在灾难来临时,做好准备至关重要。知道如何快速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将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并保护你的家人。

第 1 步:创建你的避难所手册

  • 将重要文件(例如护照、保险单和医疗记录)的副本扫描或复印。
  • 包括一个紧急联系人列表,其中包含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的详细信息。
  • 写下你的疏散计划、集合地点和逃生路线。
  • 打包必要的物资,例如食物、水、急救箱、手电筒和电池。
灾害准备指南60秒内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灾

第 2 步:将你的避难所手册数字化

  • 使用智能手机或扫描仪将你的避难所手册扫描成 pdf 文件。
  • 将文件存储在云端服务(例如 Google 云端硬盘或 Dropbox)中。
  •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文件链接,以便他们也可以随时访问。

第 3 步:随身携带你的避难所手册

  • 将避难所手册 PDF 文件保存在你的智能手机上。
  • 考虑将一份纸质副本放在你的车内或包中,以备你的手机无法使用时使用。

第 4 步:快速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

  • 在你的智能手机主屏幕上创建避难所手册文件的快捷方式。
  • 将文件添加到你的收藏夹或书签,以便快速访问。
  • 确保你记住云端存储服务中的文件链接。

在 60 秒内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

通过按照这些步骤操作,你可以在灾难来临时快速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1. 在你的智能手机上打开避难所手册文件快捷方式。2. 或者,从云端存储服务中获取文件链接。3. 在 60 秒内查看或打印你的避难所手册。

结论

做好灾难准备对于保护你的家人和财产至关重要。通过创建一份避难所手册并将其数字化和随身携带,你可以在灾难来临时快速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物资。请按照本指南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在 60 秒内确保你的避难所手册触手可及。

自然灾害逃生时要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逃生时,应避免与人流逆向而行。 面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或洪水,正确的逃生方向至关重要。 以下是根据原始文本内容进行改写和润色的逃生指南:1. 地震逃生指南: - 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时,避免惊慌。 尽量保持冷静,听从现场救援人员的指挥。 - 制定逃生计划: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制定逃生计划,并熟悉逃生路线。 地震发生时,迅速评估情况并按计划行动。 - 关闭煤气和电源:地震发生时,立即关闭煤气和电源,以防火灾或触电事故。 - 寻找安全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寻找坚固的家具如桌子下或墙角作为避难所,避免靠近窗户、门口等危险区域。 -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期间不要使用电梯,以防被困。 应迅速前往最近的楼梯进行逃生。 2. 洪水逃生指南: - 关注预警信息:洪水季节注意政府发布的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 准备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食品、水、药品等物资,并确保它们易于获取。 - 避开危险区域:避免前往河流、湖泊、水库等洪水易发区域。 以上指南旨在确保在自然灾害中的人们能够安全逃生,减少伤亡风险。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关于暴雨的情况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但是也有很多应对暴雨来临的措施,是大家都应该了解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关于暴雨自救指南图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1

判断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寻找稳固的高地

1、 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2、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1、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2、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

3、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

4、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

5、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

6、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7、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8、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车后面,水冲下来,连车带水撞到,会很危险。

11、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很容易受伤滑倒。

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1、不要开车到处跑,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十分危险。

2、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无论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乃至高铁等都可能中断,在地下停运的地铁、在低洼地带的公交车,都非常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3、如果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 全车人一起撤离,最好彼此手拉手,确保无人掉队。

4、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打电话、发朋友圈、自拍、玩手机等,雨水可能会损坏手机、太早消耗掉存电,后果可能很严重。

5、找到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远离电力设施

1、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2、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3、远离电闸、配电箱。

4、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5、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个人通讯

1、在户外遇险,要确保手机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节约用电!

2、在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和大家一起撤离。

3、到达安全位置后,再发一条信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和身边人员的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4、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手机,等待救援。

5、如果周围环境支持你给手机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以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手机。

6、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7、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8、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

9、如果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

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的离你最近的政府。 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就能快速组建居民自救集体。

2、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 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人员转移的准备,整理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 如果可能,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 如果不便,可以暂时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进行安顿。

4、有需要使用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 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提前备好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6、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造成电火灾。

7、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8、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9、随身携带手机、充电线、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0、如果有无线电爱好者,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请携带好,并告知社区人员,这些可能成为特别重要的救援通讯设备。

11、家中如果有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也请带上。 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信息,也能帮助邻里乃至社区。

12、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3、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食物,如饼干、方便面等。

14、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可带在身边。

15、可随身携带水果刀、剪刀、创口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

16、携带打火机。

17、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也一并带好。

18、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企事业单位自救

1、在暴雨和洪水来临的时候,不必要求全员在岗,而应该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积极应对下一阶段的事态。

2、企事业单位如确保安全,应积极启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资。 做好救援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临近地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援。

3、企事业单位如有确定安全的场地(如地势较高的广场、可容纳较多人员的房屋等),可积极做好开放接纳避险人员的准备。

4、企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自身的安保团队,负责自己物业和辖区范围内的秩序管理,并设法和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公安部门,获得相关的指导。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应该设法打通自己周边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讯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和户外设施,对外发布信息,告知自身安全情况、人员情况、可提供场地情况、可提供物资情况。

6、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保证提前储备好水、粮食、食物、卫生用品等。 除可以确保本单位驻留人员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公共预警和准备

1、通过各种手段,立即发布灾害信息,包括网络、电视、广播、空袭警报、流动车辆、企事业单位动员、社区动员等。

2、公共预警应对暴雨的时间、强度、可能灾害情况作出预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应提供自救指导,

3、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4、防汛救助组织、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2

遇到暴雨自救的方法

1、其实,暴雨天气不宜进行户外活动,活动前查好天气预报。 在7-8月份去山区旅行的话,应该提前做好功课,留意当地天气预报,如有暴雨,可以改变日程。

2、如果在户外活动中遇到暴雨,就要做好安全措施。 暴雨天低洼地带积水较多,有的店铺或者违规拉接电的地方被水淹了,很容易出现漏电现象。 大家在出行路上,经过有积水的地方时尽量绕行。

3、户外活动身边备好防止伤风感冒的药品,一旦发现有感冒症状马上吃药。

4、因雨天路滑,容易摔倒,在外宜慢行,切忌快速奔跑。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 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

5、不要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匆忙跑过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周边都没人经过的积水地带,以防因积水漏电而发生事故。

6、出门不要忘了带上雨具,如被大雨淋湿回到家,千万不要在淋湿的情况下吹空调,这样会导致感冒。

7、雨天驾车需特别留心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 这些人在下雨天打伞、穿雨衣之后,视线、听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稍不留意便会发生意外。 因此,遇到行人时,应提前减速慢行,多鸣笛,耐心避让。

8、在夜间雨中驾驶时,地面因积水会反射光线,适当地变换远近灯光,有助于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

9、在安营扎寨时,要选择河流上游、平坦的地方。 不要扎在河旁边、下游或是山坡,因为下雨后,水位暴涨会很危险。

10、出发时遇到暴雨,则活动取消。

11、如果山中没有避雨的地方,就快接近营地了,还是走回营地扎营。

12、若行进中下暴雨,离营地还很远的话,可以先搭帐篷躲雨,等到雨小点再行路。

13、如果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应尽快下山,下山时要尽量避开山体容易滑落的地区,千万不要在沟道内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的袭击而造成人身伤害。

14、为了预防山洪,团队做好防护措施:先把路绳固定在河道两边的岩石或是树木上,将扁带做成简易安全带绑身上,再用快挂把身体和主绳拉在一起。 这样过河,队员就不会被湍急的流水冲走。

15、在躲避山洪或泥石流时,应选择到沟道两侧高处,沿着山体的沟槽向上行走,不能顺沟道向下游方向逃生。

16、在驾车行驶时突遇山洪,要迅速将车开到地势较高的位置,注意避开山体滑坡、滚石和泥石流。

17、被山洪困在山中,要选择高处平地或山洞等离行洪道远的地方休息,用通讯工具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无通讯工具的,可寻找一些树枝和其他可燃物点燃,同时在火堆旁放一些湿树枝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浓烟,以引起搜救人的注意。

18、如果开车的话,不能听音乐,会影响判断泥石流。 如果是徒步过山区,就不能戴任何帽子,因为会遮挡住视线。

19、如果滑坡发生时,正身处滑坡的山体上,在大岩石下蹲着较为安全。 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 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比贫瘠的地方要安全得多。

20、防止石头的砸伤,我们要第一时间保护好头部,可以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21、台风来临切忌往高处跑,因为越往上风越大,帮着挡风的植被也就越少。

22、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呆着不动。 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23、如果突遇台风来不及跑,可以在较深的山洞里躲避,但不要站在山洞口,因为洞口较浅会形成穿堂风,存在安全隐患。

暴雨自救指南图片3

【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 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 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 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泥石流相关资料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 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洪涝灾害自救指南,需注意些什么?

根据应急管理部网站科普内容,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强降雨区高度重叠,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等灾害。 当我们遇到山洪、内涝等灾情时,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至关重要。 实时收听天气广播、新闻,了解当前洪涝的紧急信息和官方说明。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备。 收集手电、口哨、镜子、打火机、色彩艳丽的衣服等可作为信号用的物品,做好被救援的准备。 1. 行人避险城市内涝易发生区域包括: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交通轨道、地下商场与车库等地下空间、危旧房与地下室、在建工地等。 不要在积水路段行走,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水井、地坑。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要迅速远离,防止触电。 不宜停留在立交桥桥洞、地铁、地下行人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内涝高发地。 2. 家中如何应对内涝积水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砌围墙或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垫高家具或再暴雨来临前在门外放上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触电伤人。 如家中积水过深,请迅速车里,及时向屋顶、高层等处转移,找到被困地的制高点等待救援。 如被洪水围困,寻找门板、洗衣盆、衣柜等作为逃生使用;如果通信工具无法正常使用,应使用烟火、光照、燃烧衣物等方法让救援人员发现你的所在地。 3. 行车安全不要在洪灾地区开车——掉头,不要淹死!始终遵循关于水淹道路的警告。 不要在被淹没的地区开车,车辆并不能保护你,它们可能被冲走或在流动的水中停滞。


相关标签: 60灾害准备指南最新版灾害准备指南秒内获取你的避难所手册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63138.html

上一篇:如何在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下载Facebook视频...
下一篇:如何合法地下载Facebook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如...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