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评估是任何成功的采购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衡量供应商的绩效,企业可以识别出最好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客户满意度。
为了有效地评估供应商,企业需要确定一系列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应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和目标量身定制。有一些通用的指标在所有行业都适用。
供应商的绩效评估通常聚焦于几个关键要素:价格、品质、交货表现和配合度。 价格方面,采购人员会参照市场价计算出合理分值;品质则是通过批退率、平均合格率和总合格率来衡量,批退率越高,得分越低;交货方面,交货率和逾期率是重要因素,交货率越高,得分越多,逾期则导致扣分。 配合度,即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供应商的得分高低。 供应商的评估过程涉及多个控制要点,包括供应商的筛选标准、品质保证能力的审核、样品鉴定、评估内容的确定与审批、合格供应商的确认和档案管理等。 定期监督与考核合格供应商的供货表现,通过优胜劣汰或辅导策略持续优化。 控制方法方面,根据采购金额大小对供应商分类,针对ABC类别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派驻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工厂检查以及对关键环节的监督。 总的来说,供应商评估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过程,旨在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并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是评估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时性和数量的重要手段。 产品质量是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其中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退货率,即在N次交货中,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比例,计算公式为退货率=退货数量/交货总量×100%。 如果供应商每次交货的产品合格率P各不相同,那么可以使用平均合格率P来描述其整体的产品质量状况。 交货准时率是供应商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衡量供应商按时交货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交货准时率=按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这个指标反映了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的能力,对于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转至关重要。 交货量按时交货量率则衡量了供应商实际完成的交货量与计划交货量之间的匹配度,计算公式为按时交货量率=按时交货量/计划交货量×100%。 这一指标有助于评估供应商在交货量上的可靠性,确保供需双方的供需平衡。 通过综合考量以上各项指标,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供应商的绩效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比如调整采购策略或改善合作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常还会结合其他因素,如价格、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等,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 这些额外的考量因素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地评估供应商的价值,从而作出更优的选择。 供应商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一般来说,采购人员通常从价格、品质、交期交量和配合度(服务)几个方面来考核供应商,并按百分制的形式来计算得分,至于如何配分,各公司可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价格:根据市场同类材料最低价、最高价、平均价、自行估价,然后计算出一个较为标准、合理的价格。 品质批退率:根据某固定时间内(如一个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批退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如上半年某供应商交货50批次,判退3批次,其批退率=3÷50*100%=6%,批退率越高,表明其品质越差,得分越低。 平均合格率:根据每次交货的合格率,再计算出某固定时间内合格率的平均值来判定品质的好坏,如1月份某供应商交货3次,其合格率分别为:90%、85%、95%,则其平均合格=(90% + 85% + 95%)÷3=90%,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质越好,得分越高。 总合格率:根据某固定时间内总的合格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如某供应商第一季度分5批,共交货个,总合格数为9850个,则其合格率= 9850÷1000*100% = 98.5%,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质越好,得分更高。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3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