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原生时代,需要一套全新的理念去指导应用基于云的架构进行设计与开发,12-Factor就为构建云原生的应用提供了方法论,围绕着基准代码、依赖、配置、后端服务、构建和运行、进程、端口绑定、并发、易处理、开发环境与线上环境等价、日志、管理进程这12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设计开发思路和解决方案,具体12要素的说明可以参照12-Factor官方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基于12要素设计构建的云原生应用可具备以下几个应用特征:1.交付速度提升云原生应用模式非常适合需要快速迭代部署的应用程序。 因为它们极少依赖、甚至不依赖部署环境,底层云平台可以采用自动化、简单、统一的机制快速创建应用环境并完成自动部署升级。 2.平滑规模扩大云原生应用模式还非常适用于需要瞬时更新、弹性扩展的应用程序。 由于云原生应用程序作为一个或多个无共享的无状态进程来执行,程序状态通过后端服务管理,应用程序环境是随时可弃的,这就允许应用程序以一种灵活且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弹性扩展,也支持应用灰度更新、平滑升级。 3.安全稳定保障云原生应用模式也强化了对应用程序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应用程序的标准性和易处理性使得业务应用可以从故障事件中快速恢复,标准的环境校验、配置机制、持续集成部署流水线等一致性服务也为应用管理提供了统一基准保障。
基于云原生以上的几个特点,在容器云PaaS、DevOps、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API网关等等方面,时速云做的还不错,是一家全栈云原生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以了解下。
容器化封装:以容器为基础,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形成代码和组件重用,简化云原生应用程序的维护。 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进程,并作为应用程序部署的独立单元,实现高水平资源隔离。
持续部署是云原生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因为从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到编译、测试、部署整个流程都是通过自动化执行,这种方式加快了交付的速度,同时在发现问题时也缩短修复的时间。
治理、更新和演进。 云原生的相关特点:云原生应用也就是面向“云”而设计的应用,在使用云原生技术后,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的技术实现,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优势,实现快速部署、按需伸缩、不停机交付等。
云并非把原先在物理服务器上跑的东西放到虚拟机里跑,真正的云化不仅是基础设施和平台的事情,应用也要做出改变,改变传统的做法,实现云化的应用——应用的架构、应用的开发方式、应用部署和维护技术都要做出改变,真正的发挥云的弹性、动态调度、自动伸缩??一些传统IT所不具备的能力。 这里说的“云化的应用”也就是“云原生应用”。 云原生架构和云原生应用所涉及的技术很多,如容器技术、微服务等,
而云原生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迅速部署新业务。 在企业里,提供新的应用程序环境及部署软件新版本通常所需时间以日、周甚至以月计算。 这种速度严重限制了软件发布所能承受的风险,因为犯错及改错也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成本,竞争优势就会由此产生。
所以云原生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套技术体系和一套方法论,而数字化转型是思想先行,从内到外的整体变革。 云原生包括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康威定律等,以及根据商业能力对公司进行重组的能力,既包含技术、也包含管理,可以说是一系列云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通过实践及与其他工具相结合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认为云原生系统需包含的属性:
1、容器化封装:以容器为基础,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形成代码和组件重用,简化云原生应用程序的维护。 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进程,并作为应用程序部署的独立单元,实现高水平资源隔离。
2、自动化管理:统一调度和管理中心,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和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3、面向微服务:通过松耦合方式,提升应用程序的整体敏捷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3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