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公有云中的混合工作:支持动态团队和远程工作的未来 (公有云和混合云)


文章编号:35344 / 分类: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2024-12-12 21:07:56 / 浏览:

公有云中的混合工作:支持动态团队和远程访问:云应用程序和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从任何设备安全地访问,允许远程员工无缝地工作。数据共享:云存储解决方案提供一个中央平台,团队成员可以共享和协作处理文件和数据,无论其位置如何。虚拟桌面基础设施 (VDI):云托管的 VDI 允许员工从任何设备访问他们的工作桌面,从而提高了灵活性并增强了安全性。

公有云中的混合工作支持动态团队和远程工作的

安全性与合规性

在混合工作环境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公有云提供以下安全功能:身份和访问管理:云平台提供多因素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确保对敏感数据的安全访问。数据加密:云存储服务使用行业标准的加密算法保护数据,无论是在传输还是在静止状态。安全合规性:公有云平台遵守广泛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如 ISO 27001、SOC 2 和 HIPAA,确保满足合规性要求。

混合云的优势

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混合云模型可以提供混合工作环境的最佳灵活性。混合云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为以下优势提供了机会:优化成本:将工作负载分配到成本效益最高的云平台上,例如将非关键应用程序分配到公有云,将敏感数据分配到私有云。数据控制:对于需要对数据有更多控制的企业,私有云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时仍然可以利用公有云的敏捷性优势。冗余和弹性:混合云通过在多个云平台上部署工作负载来提供冗余和弹性,从而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结论

公有云在支持混合工作模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动态团队的敏捷性、远程工作的便利性、增强的安全性以及混合云的优势,公有云为企业提供了创建灵活、协作且安全的混合工作环境所需的基础设施。随着混合工作模式的持续演变,公有云将继续在支持动态团队和远程工作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公有云发展趋势?

云计算行业按运营模式分类,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大类。 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已达到2143亿美元;而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689.3亿元,同比增长57.6%,并首次超过了私有云市场规模。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仍然以Iaas服务为主;从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1、云计算行业运营模式介绍

云计算行业按运营模式分类,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大类。 其中,公有云是指基础设施由某一组织所拥有,面向公众或某一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模式;私有云是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部署在内网之中,供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使用的云计算部署模式;混合云则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结合体。

2、2020年中国公有云规模将达990.6亿元

在全球方面,公有云市场稳步增长。 据Gartner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约1780亿美元;在远程工作和成本削减的需求推动下,至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已达到2143亿美元;2020年,随着经济的重启以及更多常态经济活动的恢复,许多地区的云支出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9亿美元。

国内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19年期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几乎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689.3亿元,同比增长57.6%,同时,在这一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首超私有云。 据预测,2020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990.6亿元。

3、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发展成熟

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仍然以Iaas服务为主,占比达65.7%,较2018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而SaaS服务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且与全球市场的差距较大,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龙头企业份额进一步提升

从公有云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公有云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均有提升,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其中,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依然领先,达36.7%,较2018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其次是华为云、光环新网,其市场份额达14.8%,较2018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

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前途及方向?

根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未来十年,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 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SaaS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云计算产业发展的6大趋势如下:

趋势1: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

“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

随着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技术,越来越靠近应用层,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中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数字中台的“底座”,可以说数字中台是利用云原生技术精细化落地的最佳实践。 同时,随着云原生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来越“细”。

趋势2: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国内SaaS服务较国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为有差距,同时加上疫情的‘驱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 ”从这几年企业上云的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尽管目前国内没有SaaS独角兽企业,但是企业上云中,很多行业客户因为对于基础IT不是特别熟悉,因而更多会选择和行业相关的SaaS服务,国内细分行业SaaS市场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养成了使用线上应用的习惯,比如疫情防控、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是SaaS服务,因而在后疫情时代,SaaS将通过增加客户粘性和专业性提升用使用率。

“同时,SaaS、IaaS和ISV服务商三方将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繁荣、和谐的SaaS服务生态。”

“未来,企业级SaaS服务向行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趋势3: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分布式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新形态,边缘侧布局也成为重点。”

分布式云根据部署位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服务能力强弱等要素,可以分为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三者形成的云边协同平台可以更加开放地为各大行业赋能。 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构。 未来,增加云边协同的能力,以及边缘侧赋能的能力,将为行业发展云计算带来更多红利。

尽管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在云边协同上的布局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将为行业带来算力红利。 从具体的行业上看,大媒体行业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发展,而在工业、交通、农业三大行业,云边协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云边协同将实现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云边协同将帮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云边协同助力传统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等。

“云边协同,促使云计算为各行业各的赋能更加具备普惠性,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

趋势4: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

“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与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生产向开发和测试等环节延伸,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而原生云安全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外挂逐渐转为内嵌,更多地发挥云平台的数据价值,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云访问安全代理等。

趋势5: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

“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

信通院调研显示,云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传统行业,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多。 栗蔚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架构存在痛点,比如,跨平台异构环境的数据难打通,高并发、不可预测访问需求承载力有限,上层应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难支撑等;二个是IT管理存在痛点,比如,多场景多层次的IT服务需求难实现,IT管理和服务各要素(技术、平台、流程、管理、组织架构、运营体系)能力水平不齐等。

为了应对上述痛点,目前业界加速推进企业技术架构迭代升级,促进传统数字化转型。 同时,云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栗蔚介绍,在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将推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从服务产品化、能力平台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数据价值化等六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把脉”。

趋势6: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统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

以往,业界更多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资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计算越来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调度的角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的能力。

发改委对于新基建概念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是新技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信息基础设施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那么云计算就是这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一部分,不仅提供虚拟化资源,并且以云原生为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全域数据高速互联与算力的全覆盖的整体架构,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能力水平。

未来学什么技术有前途

在未来,学习人工智能AI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AI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子领域。 AI应用广泛,涵盖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医疗诊断、金融服务等。 掌握AI技术不仅增强就业竞争力,还助于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大数据分析是另一个热门领域,处理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信息,大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职位需求增长。 在商业决策、市场预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基础设施。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应用广泛,IT资源管理和成本优化需求增加。 掌握云计算技术,参与云服务开发和管理,促进业务创新和扩展。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版权保护等领域展现潜力。 加密货币市场成熟,更多应用场景探索,区块链工程师、开发者需求持续增长。

5G通信技术带来更快数据传输速度、更低延迟,推动物联网、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掌握5G通信技术,不仅在通信行业找到工作,还能推动其他行业技术革新。

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快速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构建绿色经济贡献力量。 学习可再生能源技术,参与能源转型大潮。

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领域进步改变医疗、农业、环境保护。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遗传疾病治疗、作物品种改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网络安全在频繁复杂网络攻击下变得重要,保护个人与企业数据安全,参与国家层面安全防御工作。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改变娱乐、教育、设计等行业,硬件设备普及、内容生态丰富,掌握VR和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和交互式应用。

机器人工程涉及工业自动化、家庭服务机器人应用广泛,制造业升级、医疗、救援等领域探索。 学习机器人工程,参与机器人技术发展。

量子计算虽处于研究阶段,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问题潜力巨大。 量子技术进步,掌握量子计算基础知识未来可能成为重要技能。

未来技术发展多元,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 学习选择取决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市场需求。 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能力是成功关键。


相关标签: 公有云中的混合工作公有云和混合云支持动态团队和远程工作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35344.html

上一篇:公有云的可持续性为环境友好的IT实践做出贡...
下一篇:踏入云端SaaS为企业创新和增长铺平道路踏入...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