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云化的浪潮中,混合多云已经成为IT部署的新常态,虚拟机承载的业务占据较大比重。 客户出于多云战略、业务互通、成本及合规等考虑,经常面临虚拟机跨云跨池迁移需求。 虚拟机迁移技术作为系统级业务迁移,具有通用性高、可适配各类数据库、中间件及大数据业务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众多迁云场景。 用户在迁移需求时主要关注跨云场景的两端云平台管理割裂问题,导致虚拟机跨云迁移无法实现无中断,需借助迁移工具解决。 跨云虚拟机迁移技术主要分为基于Agent的迁移和Agentless迁移两种。 基于Agent的迁移通过在租户虚拟机内部安装迁移代理组件实现迁移,适用于公有云提供商。 该技术传输高效、可靠性高,但有安装Agent的缺点。 Agentless迁移不需在客户虚拟机内部安装组件,通过独立虚拟机承载迁移代理,配合云平台编排,挂载并读取虚拟机磁盘数据。 VMware迁移方案采用此路线,利用虚拟化层的快照和变更块跟踪技术实现迁移。 相比基于Agent的迁移,Agentless迁移对租户OS兼容性较高,但也存在适配不同云平台和存储的复杂性。 为响应政企客户需求,特别是对云资源合规监管和数据安全的高要求,华为云Stack推出CMS (Cloud Migration Station) 跨云迁移方案,包括存储双挂迁移、增量迁移及流式迁移等技术。 存储双挂迁移在源和目的云平台时延条件满足时,直接挂载源存储池到目标云平台,无需数据拷贝,效率高且并发场景下批量迁移效率高。 增量迁移先拷贝全量数据基线到目的端,利用CBT技术在每轮时间窗口内增量拷贝脏数据,最后停机完成最后一轮拷贝。 流式迁移则停止源虚拟机,直接在目的云平台启动虚拟机,利用空闲带宽后台传输数据。 CMS自动化迁移平台实现以上Agentless迁移技术方案,支持一键式迁移流程,包括预检测、迁移和回滚操作。 用户可在CMS界面提前识别并排除问题,确保迁移顺利执行,并在验证出现问题时快速回滚,保障业务优先恢复。 CMS迁移解决方案在多个华为云Stack局点成功实施,累计迁移数千台虚拟机,涉及PB级数据,满足客户在多云时代的高安全、高性能及低中断需求,助力业务平滑演进。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物理硬件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的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它将物理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和转换,从而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灵活管理和高效利用。以下是关于虚拟化技术的详细解释:
1. 虚拟化技术的定义
虚拟化技术通过软件手段将物理硬件转化为虚拟资源。 这些虚拟资源可以像真实的物理资源一样被使用和分配。 例如,一个物理服务器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每个虚拟服务器都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 虚拟化技术的特点
虚拟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资源池化、灵活配置和高可用性。 通过虚拟化技术,企业可以构建虚拟资源池,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动态分配。 同时,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虚拟化技术还可以增强系统的可用性,通过虚拟机迁移、容错等技术确保业务连续性。
3.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整合等领域。 在云计算中,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云资源的池化和动态分配,提高云计算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整合,减少物理设备的数量,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此外,虚拟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桌面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灵活的IT服务。
总之,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物理硬件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的技术,通过软件手段实现硬件资源的灵活管理和高效利用,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整合等领域。
随着VMware在企业的快速使用,对于VMware的各种相关技术的诉求也成了很多用户的难题,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VMware VSphere VMotion网络配置及虚拟机迁移方法。 分享两种迁移的方法:采用Storage vMotion迁移数据存储的方法;采用vSphere Web Client进行跨主机Storage vMotion迁移虚拟机的方法。 方法一、采用Storage vMotion迁移数据存储的方法和步骤通过Storage vMotion,可以在虚拟机运行时将虚拟机及其磁盘文件从一个数据存储迁移到另一个数据存储,在通过 Storage vMotion迁移时,可以将虚拟机及其所有磁盘放置在同一位置,或者为虚拟机配置文件和每个虚拟磁盘选择单独的位置,但需要注意,通过 Storage vMotion迁移虚拟机时不会更改ESXi主机,而且虚拟机运行的主机必须有包括 Storage VMotion 的许可证。 通过Storage vMotion迁移虚拟机时并不进行有内存克隆,只进行简单的数据克隆,因此在Storage vMotion开始时,并没有主机的参与,只是单纯的文件在不同存储设备间克隆。 VMware Storage VMotion允许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将虚拟机的磁盘重新定位到不同的数据存储位置,而保持虚拟机处于运行状态且不停机,在移动虚拟机磁盘文件之前,Storage VMotion将虚拟机的“主目录”移到新的位置,“主目录”包含有关虚拟机的元数据信息,如配置文件、替换文件、日志文件,它然后会“自我VMotion”至新的 VM 主位置,完成主目录迁移后,会对磁盘进行移动;首先,Storage VMotion为每个要迁移的虚拟机磁盘创建一个“子磁盘”,启动迁移操作后,所有磁盘写入都将转到此“子磁盘”,其次,将“父级”或原始虚拟磁盘从旧的存储设备复制到新的存储设备,然后,将正在捕获写入操作的子磁盘与新复制的父磁盘重新建立父子关系,最后,将子磁盘整合到新的父磁盘,并且ESX 主机现在会重新转到新的父磁盘位置,在切换主目录和磁盘迁移的过程,创建子磁盘和父磁盘、重建父子关系以及整合子磁盘将在不到两秒的时间里发生,速度之快令应用程序用户根本察觉不到。 通过 Storage vMotion迁移时,可以将虚拟磁盘从厚置备转换为精简置备或从精简置备转换为厚置备,无需虚拟机停机便可升级数据存储,也可以把虚拟机从存储设备上移开,从而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重新配置,也可以可以使用 Storage vMotion手动将虚拟机或虚拟磁盘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存储卷,以平衡容量或提高性能。 1、点击‘新建虚拟机-1’,它是一台正在运行的虚拟机,并且VMware Tools在虚拟机已经正确安装并激活,并且虚拟的数据文件是在esxi02的本地磁盘上,我们将此虚拟机迁移到共享存储VMware01中。 2、鼠标右击‘新建虚拟机-1’,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迁移’。 3、在弹出迁移向导中,点选‘选择迁移类型’的‘更改数据存储’,将虚拟机移到另一存储上,单击‘下一步’。 4、选择“目标数据存储”,确认兼容性为“验证成功”(下方的兼容性显示框),在选择虚拟磁盘格式里,选择迁移后的磁盘格式(“精简置备”为用多少占多少,“厚格式”立刻在存储上分配虚拟机所置空间)或者选择与原格式相同。 5、查看当前设置,单击“完成”按钮,开始Storage VMotion。 6、虚拟正在迁移中,且需要注意迁移过程中,虚拟机不中断、不重启。 方法二、采用vSphere Web Client进行跨主机Storage vMotion迁移虚拟机的方法和步骤使用vSphere Web Client管理vSphere虚拟化平台,是vSphere5.1所推荐的,在vSphere Web Client中进行Storage vMotion可以同时迁移主机和数据存储,而在迁移过程中不中断虚拟的运行,可以使用跨主机 Storage vMotion 将虚拟机同时迁移到其他主机和数据存储,此外,可在不受可访问性限制的情况下迁移虚拟机,这与 Storage vMotion 不同,Storage vMotion 要求一个主机能够同时访问源数据存储和目标数据存储。 跨主机 Storage vMotion 不要求环境中存在共享存储,在目标群集计算机可能无权访问源群集存储的情况下执行跨群集迁移时,该功能非常有用。 在通过跨主机 Storage vMotion 进行迁移期间,虚拟机工作流程将继续运行,可将虚拟机及其所有磁盘放置在同一位置,也可为虚拟机配置文件和每个虚拟磁盘选择单独的位置,此外,可将虚拟磁盘从厚置备更改为精简置备格式或从精简置备更改为厚置备格式,对于虚拟兼容性模式 RDM,可迁移映射文件或从 RDM 转换成 VMDK。 如图7将虚拟机移至另一主机,并将其磁盘或虚拟机文件夹移至另一数据存储,可使用冷迁移或热迁移更改主机和数据存储,热迁移是 Storage vMotion与称为跨主机 Storage vMotion 的 vMotion 的组合,在vSphere Client里是无法进行跨主机 Storage vMotion 迁移,要求必须关闭虚拟机的电源才能进行迁移,1、在vSphere Web Client中,选择要迁移的虚拟机(如:新建虚拟机-1),鼠标右键,选择‘迁移’。 2、进入迁移向导,在‘选择迁移类型’中选择‘更改主机和数据存储’,点击下一步。 3、在‘选择目标资源’选择(注:迁移的目标必须要通过兼容性的检测,点选后下方能显示),之后点击下一步。 4、在‘选择目标存储’,这里选择本地磁盘。 点击下一步。 5、在‘选择vMotion优先级’,然后点击下一步。 6、在‘调度选项’进行虚拟机配置,设置是否立刻执行或者按计划执行,点击下一步7、需配置调度程序。 8、检查设置,点击下一步开始迁移。 9、在操作面板中可以看到虚拟机迁移的过程(各种信息和百分比)。 10、在虚拟机中使用Ping命令来检测虚拟机的中断情况,实际上在迁移过程中只中断了1秒钟而已,所以不影响整个虚拟机运行。 11、成功完成迁移。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3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