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迫切需求。绿色建筑材料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绿色建筑材料数据中心通过提供有关绿色建筑材料性能、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的信息,解锁了可持续建筑的潜力。
数据中心允许建筑师、工程师和承包商获取有关绿色建筑材料的全面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选择符合可持续性目标的材料。
数据中心提供有关材料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信息,包括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产生。这使建筑专业人士能够优化生命周期评估,选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影响最小的材料。
随着可持续性法规变得越来越普遍,数据中心为建筑专业人士提供了遵守这些法规所需的信息。通过提供有关材料可持续性认证和合规性的信息,数据中心有助于确保项目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前期成本,但它们在长期内可以节省成本和资源。数据中心提供有关材料耐久性、维护要求和能源效率的信息,帮助建筑专业人士衡量长期投资回报率。
数据中心包括一个庞大的绿色建筑材料数据库,提供有关材料物理特性、机械性能和耐用性的信息。
数据中心
绿色建筑是指什么?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 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于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 中国的绿色建筑是指什么?2004年8月,中国国家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雷里首次综合生态与建筑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
中国绿色建筑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了发展,在政策、标准、技术、推广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体系。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呈现了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太阳能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色技术之一。
将太阳能集热器融入到外墙设计、阳台设计以及屋面设计当中,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一体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正常情况下,该技术投资回收周期为3—4年,适用于宾馆、医院、住宅安装应用,即便是高层建筑依然具有多种技术系统类型可以选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除了太阳能技术外,地源热泵技术也是绿色建筑当中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地源热泵是一个系统,可吸收来源于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天然能源,冬季可吸收能量,夏季可放出热量,借助热泵机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地源热泵技术高效节能,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即可供暖,也可制热,可用于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减碳,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使子孙后代都能够受益。从现实角度上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新建筑的标准,作为一个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同样应该按照新的标准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提升建筑品质,更是提升居住的舒适感。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二、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三、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满足建筑功能和舒适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中,绿色建筑二星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一种等级,是对建筑物的通用性、整体性及节能性、环保性方面的评定。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的认证,代表着该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均遵循环保与节能的原则,对环境负责,同时也为建筑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绿色建筑二星与传统建筑相比,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设施和产品,例如太阳能光伏板、蓄能式地源热泵、高效节能玻璃、雨水回收系统等,这些高效能、低耗能的装备设施和节约能源的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筑行业迎合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未来,更多建筑企业将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打造绿色建筑,让建筑行业从被动响应环保要求变成积极引领环保趋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的三大基础概念是社区、经济、环境,抛开经济,绿色建筑有很大的一个理念就是通过严格的产品标准和设计指引来给使用者提供更好更健康以及更安全的环境体验,也是基于长期对环境和物种保护的考虑,节能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代社会的需求了,我们更大的方向是创建可持续性的清洁能源,不过对于有限资源的节约、回收再利用,以及动植物和水资源的保护是没有尽头的,而绿色建筑就是将这一切需求和理念融入其中,建造出更多绿色环保,健康实用又安全的建筑,这也是建筑行业后期发展的大方向。
绿色建筑又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是让整个建筑活起来的一种方式,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因无非就是这四种原因:
1、能给人民群众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住房需求和用途,更环保更舒适健康的建筑当然会更符合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城市生活虽然繁华,但是却是绿色的缺失地,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绿色的植被都是有空间限制的,然而绿色建筑却能将绿色带进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无非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了。
2、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一种是我们所倡导的发展方向,对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措施,但是成效都不是很大,但是绿色建筑却能在源头上改善这一状况,无非是最好的选择了。
3、降低能源消耗,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一种建筑方向,很多的节能建筑材料聚集起来,就能大大降低能源的无限消耗,毕竟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枯竭,就将预示着永远的消失,所以,这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绿色建筑非常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们对低碳生活的追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发展方向,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更好地保持生态平衡。
什么是绿色建筑?(推荐阅读: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怎么样?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1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截至到2011年底,中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 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 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2012 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1.1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1.1.1基本概念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2006)所给的定义,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包括建筑的物料生产、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用和处理的全过程。 由于地域、观念、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绿色建筑的准确定义达成普遍共识。 另一方面,由于绿色建筑所践行的是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和外延是极其丰富的,而且是在随着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发展的,没有穷尽的,因而追寻一个所谓世界公认的绿色建筑概念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事实上,和其他许多概念一样,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绿色建筑的本质特征。 现实也正是如此。 当然,有一些基本的内涵是举世公认的。 1.1.2基本内涵通常为世人认同的绿色建筑至少应当具备如下3个基本内涵。 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我们通常把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叫做节能建筑。 这就是说,绿色建筑要求同时是节能建筑。 但节能建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绿色建筑。 2)健康舒适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 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由于上述内涵,所以,有人将绿色建筑称之为环保建筑、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等。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2006)正是从上述3个基本内涵出发,给出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 因此,我们所理解的绿色建筑实际上是人们构建的一种在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供人安居宜用的多元绿色化物性载体。 绿色建筑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建筑,关键在于它强调的是,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和单纯的建筑本体自身,而是一个全面、全程、全方位、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多元绿色化物性载体。 也就是将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单纯的和片面的概念变为了一个关联的、动态的、多元的和复合的概念。 这与传统建筑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不是定义的文字游戏,而是人类对建筑本质的认识在质上的飞跃。 离开了建筑的绿色化本质要求来孤立、静止和片面地讨论建筑本体自身的时代已过去,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 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绿色建筑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对建筑本质认识的理性把握,是人类对建筑所持有的一种新的系统理论和主张,是一个主义,是一面旗帜。 旗子立起来了,就象征着希望,就指引着方向。 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建筑物内度过的,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地都或多或少地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和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不用说从事与建筑和房地产业相关领域工作的人们了。 因此,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在绿色建筑这面旗帜的指引下,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创世世代代幸福美好的明天。
绿色建筑是指节能与自然共生的一种建筑形式。
从规划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翻新、和拆除。这需要承包商、建筑师、工程师和客户在所有项目阶段密切合作。绿色建筑实践扩展并补充了经典建筑设计对经济性、实用性、耐用性和舒适性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即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中的地球、人员和利润。
特点
一是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甚至更高。
二是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选用一般建筑的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三是绿色建筑周围环境有洁净的空气、水源和土壤,避免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
四是绿色建筑有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朝向、形状、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和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宜人的周围环境,其内部与外部采取了有效连通的办法,能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
什么是绿色建筑?相信很多人对于绿色建筑比较陌生,绿色建筑是一种符合生态发展、节能环保的建筑,核心就是节省资源,通过各种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自然生态达到一种和谐状态那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种概念,也不单单指一种建筑,是一种通过充分的利用阳光,合理的布局设计来让建筑使用者感到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同时能到达到节能的效果。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把使用者对建筑的需求和节能进行有效的融合才是绿色建筑的精髓。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 运行评价应包括6类指标。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3.2.4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7取值。 关于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循环再生、功能合理、健康舒适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保障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
绿色建筑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绿色选址:选择合适的建筑用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2、节能设计:优化建筑外形、结构和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3、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4、节水设计: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5、绿色材料: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低污染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资源的消耗。
6、室内环境质量: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等方面的健康舒适,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绿色建筑
现在什么都提倡绿色,绿色住行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话题,那么大家知道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做出解答,以作大家参考之用。 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