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是关键基础设施,容纳着企业至关重要的数据和应用。雷击是一种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设备损坏和运营中断。因此,实施有效的雷电风险管理计划对于保护数据中心免受雷电影响至关重要。
防雷系统是雷电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以下方式保护数据中心:
完整的防雷系统包括以下组件:
防雷系统的设计取决于以下因素:
防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例如 NFPA 780 和 IEC 62305。
防雷系统的正确安装和维护至关重要。安装应由合格的承包商进行,维护应定期进行,以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雷电风险管理对于保护数据中心免受雷击破坏至关重要。实施有效的防雷系统是雷电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保护、内保护和接地,防雷系统有助于防止雷电流损坏数据中心及其内部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系统至关重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为数据中心提供持续的保护。通过对雷电风险的主动管理,企业可以保护其关键数据和基础设施,防止雷击导致的停机和损失。
雷电入侵机房数据中心的途径:一、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而导致建筑物损坏。 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后,强大的雷击电流沿着接地引下线,经接地体入地后地电位会瞬间升高,产生高电位,引起地电位反击,损坏设备或造成人员伤亡。 二、雷电感应是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雷电感应可以来自对地雷击,也可以来自云间放电,其中对地雷击由于距雷击点较近,产生的感应浪涌电压较大,作用半径也大,一般500米范围的电子信息设备均是其破坏对象;云中放电的感应浪涌电压虽然较小,但发生概率较高。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先导的作用,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先导通道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如不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电磁感应是由于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的导体产生很高的电动势。 三、雷电波的入侵是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损坏设备。 根据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电子信息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雷电感应浪涌电压造成的。 它可以通过各种引线把感应浪涌电压波引入电子信息设备内部,破坏其芯片和接口。
避雷针作为端引,高于建筑等其他设备,在易受雷击的区域吸收雷击电能,与避雷线、引下线、泄放区构筑防雷网,使建筑等设备免受雷击破坏。 避雷器的作用详细见下属文章: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运用说明目录一、定义二、防雷器与浪涌保护器的比较三、线路避雷器运用及其说明四、浪涌保护器设计原理、特性、运用范畴五、参考依据与文献一、定义1.避雷器避雷器是变电站保护设备免遭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 当沿线路传入变电站的雷电冲击波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经过良导体安全的引入大地,利用接地装置使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2.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力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等提供安全防护的装置。 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从以下资料可以看出,浪涌保护器也是防雷器的一种,但是有很大的区别。 二、避雷器与浪涌保护器的比较避雷器指建筑物避雷器,与避雷针、接地排等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防止建筑物被损坏,避雷器的基本原理是把雷击电磁脉冲(LEMP)导入地进行消解。 但是为什么在安装避雷器后仍有大量的建筑物及其里面的设备被雷击损坏呢?首先,避雷器的导线采用铜铁合金,因此其导线性能是有限的,反应速度仅为200微妙(uS)。 而LEMP的半峰速度(能量达到最大值)为20微妙(uS),也就是说LEMP的速度快于避雷器,这样避雷器把第一次直击雷导入地后,对于二次雷、三次雷往往反应不过来,直接泄漏打在设备上。 也就是说,避雷器对二次雷、三次雷几乎不起作用。 其次,LEMP导入地后,会从地返回形成感应雷。 感应雷会从所有含有金属的导线上泄漏到设备(网线、电源线、信号线、传输线等)。 由于避雷器是单向作用的,因此它对感应雷不起作用,感应雷可以直接打坏设备。 更何况,导线部分往往不会安装避雷器。 再次,浪涌只有20%来自雷击等外部环境,80%来自系统内部运行,避雷器对这80%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根据分析来回答电涌保护器(SPD,有的称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的区别:1、应用范围不同(电压):避雷器范围广泛,有很多电压等级,一般从0.4kV低压到500kV超高压都有(详见楼上分析),而SPD一般指1kV以下使用的过电压保护器;2、保护对象不同:避雷器是保护电气设备的,而SPD浪涌保护器一般是保护二次信号回路或给电子仪器仪表等末端供电回路。 3、绝缘水平或耐压水平不同: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残压应与保护对象的耐压水平匹配。 4、安装位置不同:避雷器一般安装在一次系统上,防止雷电波的直接侵入,保护架空线路及电器设备;而SPD浪涌保护器多安装于二次系统上,是在避雷器消除了雷电波的直接侵入后,或避雷器没有将雷电波消除干净时的补充措施;所以避雷器多安装在进线处;SPD多安装于末端出线或信号回路处。 5、通流容量不同:避雷器因为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所以其相对通流容量较大;而对于电子设备,其绝缘水平远小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器设备,故需要SPD对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进行防护,但其通流容量一般不大。 (SPD一般在末端,不会直接与架空线路连接,经过上一级的限流作用,雷电流已经被限制到较低值,这样通流容量不大的SPD完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通流值不重要,重要的是残压。 )6、其它绝缘水平、对参数的着眼点等也有较大差异。 7、浪涌保护器适用于低压供电系统的精细保护,依据不同的交直流电源电床可选择各种相应的规格。 电源浪涌保护器一精细由于终端设备离前级浪涌保护器距离较大,从而使得该线路上容易产生振荡过电压或感应到其他过电压。 适用于终端设备的精细电源浪涌保护,与前级浪涌保护器配合使用,则保护效果更好。 8、避雷器主材质多为氧化锌(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中的一种),而浪涌保护器主材质根据抗浪涌等级、分级防护(IEC)的不同是不一样的,而且在设计上比普通防雷器精密得多。 9、从技术上来说,避雷器在响应时间、限压效果、综合防护效果、抗老化特性等方面都达不到浪涌保护器的水平。 共同点:都能防止雷电过电压因为上述原因,SPD也就应运而生。 SPD的原理是把LEMP转化为热能进行消解,由于不是导通式,反应速度非常快,可低于纳秒,可以有效防止二次雷和三次雷。 SPD分为电源SPD,精密仪器SPD,数字线路SPD,而且也是双向作用的,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感应雷。 因此,IEEE标准规定,在安装避雷器的同时应该加上SPD,以形成防雷的双保险。 此外,SPD对于内部的80%的浪涌也能起到有效抑制作用,这是避雷器所不能做到的。 总体上讲,避雷器是专门针对电气设备免受雷电冲击波所设置的防护设备,而浪涌保护器是比避雷器更先进的防护设备,除开雷电冲击波,还可以极大程度消弱电力系统自身所产生的其它破坏性浪涌冲击。 在用电单位高压进线系统(10KV及以上)已装设避雷器的情况下,在低压系统中就应装设防护功能更精密的浪涌保护器。 三、避雷器运用与说明1、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Ut=/dt(1)式中i——雷电流;Rd——冲击接地电阻;/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 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 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 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 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 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 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 以往输电线路防雷主要采用降低塔体接地电阻的方法,在平原地带相对较容易,对于山区杆塔,则往往在4个塔脚部位采用较长的辐射地线或打深井加降阻剂,以增加地线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低电阻率,在工频状态下接地电阻会有所下降。 但遭受雷击时,因接地线过长会有较大的附加电感值,雷电过电压的暂态分量/dt会加在塔体电位上,使塔顶电位大大提高,更容易造成塔体与绝缘子串的闪络,反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下降。 因为线路避雷器具有钳电位作用,对接地电阻要求不太严格,对山区线路防雷比较容易实现。 2线路避雷器使用及动作情况淄博电业局管辖的110kV龙博1线和35kV南黑线、炭谢线位于丘陵和山地,多年来经常发生雷击跳闸故障,据统计110kV龙博1线在1989~1996年共发生5次雷击掉闸,35kV南黑线、炭谢线分别在1994~1997年各发生6次雷击掉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效果均不明显。 1997年在易遭雷击的龙博1线62~64号和南黑线87、89、90号及炭谢线51号分别装设了7组共20只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安装方式是在龙博1线和南黑线各悬挂3组9只,在炭谢线51号上相和下相各悬挂1只(该杆不久前遭雷击),经过2个雷雨季节的考验,线路未发生故障及掉闸事故。 3避雷器的选型及安装维护线路避雷器有2种类型,即带串联间隙和无串联间隙2种,因运行方式不同和电站避雷器相比在结构设计上也有所区别。 线路避雷器安装时应注意:(1)选择多雷区且易遭雷击的输电线路杆塔,最好在两侧相临杆塔上同时安装;(2)垂直排列的线路可只装上下2相;(3)安装时尽量不使避雷器受力,并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避雷器应顺杆塔单独敷设接地线,其截面不小于25mm2,尽量减小接地电阻的影响。 投运后进行必要的维护:(1)结合停电定期测量绝缘电阻,历年结果不应明显变化;(2)检查并记录计数器的动作情况;(3)对其紧固件进行拧紧,防止松动;(4)5a拆回,进行1次直流1mA及75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测量。 四、浪涌保护器设计原理、特性、运用范畴设计原理在最常见的浪涌保护器中,都有一个称为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OxideVaristor,MOV)的元件,用来转移多余的电压。 如下图所示,MOV将火线和地线连接在一起。 MOV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根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两个半导体连接着电源和地线。 这些半导体具有随着电压变化而改变的可变电阻。 当电压低于某个特定值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运动将产生极高的电阻。 反之,当电压超过该特定值时,电子运动会发生变化,半导体电阻会大幅降低。 如果电压正常,MOV会闲在一旁。 而当电压过高时,MOV可以传导大量电流,消除多余的电压。 随着多余的电流经MOV转移到地线,火线电压会恢复正常,从而导致MOV的电阻再次迅速增大。 按照这种方式,MOV仅转移电涌电流,同时允许标准电流继续为与浪涌保护器连接的设备供电。 打个比方说,MOV的作用就类似一个压敏阀门,只有在压力过高时才会打开。 另一种常见的浪涌保护装置是气体放电管。 这些气体放电管的作用与MOV相同——它们将多余的电流从火线转移到地线,通过在两根电线之间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导体实现此功能。 当电压处于某一特定范围时,该气体的组成决定了它是不良导体。 如果电压出现浪涌并超过这一范围,电流的强度将足以使气体电离,从而使气体放电管成为非常良好的导体。 它会将电流传导至地线,直到电压恢复正常水平,随后它又会变成不良导体。 这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并联电路设计——多余的电压从标准电路流入另一个电路。 有几种浪涌保护器产品使用串联电路设计抑制电涌——它们不是将多余的电流分流到另一条线路,而是通过降低流过火线的电量。 基本上说,这些抑制器在检测到高电压时会储存电能,随后再逐渐释放它们。 制造这种保护器的公司解释说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因为它反应速度更快,并且不会向地线分流,但另一方面,这种分流可能会干扰建筑物的电力系统。 抑制二极管:抑制二极管具有箝位限压功能,它是工作在反向击穿区,由于它具有箝位电压低和动作响应快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多级保护电路中的最末几级保护元件。 抑制二极管在击穿区内的伏安特性可用下式表示:I=CUα,上式中α为非线性系数,对于齐纳二极管α=7~9,在雪崩二极管α=5~7.抑制二极管的技术参数主要有:(1)额定击穿电压,它是指在指定反向击穿电流(常为lma)下的击穿电压,这于齐纳二极管额定击穿电压一般在2.9V~4.7V范围内,而雪崩二极管的额定击穿电压常在5.6V~200V范围内。 (2)最大箝位电压:它是指管子在通过规定波形的大电流时,其两端出现的最高电压。 (3)脉冲功率:它是指在规定的电流波形(如10/1000μs)下,管子两端的最大箝位电压与管子中电流等值之积。 (4)反向变位电压:它是指管子在反向泄漏区,其两端所能施加的最大电压,在此电压下管子不应击穿。 此反向变位电压应明显高于被保护电子系统的最高运行电压峰值,也即不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弱导通状态。 (5)最大泄漏电流:它是指在反向变位电压作用下,管子中流过的最大反向电流。 (6)响应时间:10-11us作为辅助元件,有些浪涌保护器还配有内置保险丝。 保险丝是一种电阻器,当电流低于某个标准时,它的导电性能非常好。 反之,当电流超过了可接受的标准,电阻产生的热量会烧断保险丝,从而切断电路。 如果MOV不能抑制电涌,过高的电流将烧断保险丝,保护连接的设备。 该保险丝只能使用一次,一旦烧断就需要更换。 SPD前端熔断器应根据避雷器厂家的参数安装。 如厂家没有规定,一般选用原则:根据(浪涌保护器的最大保险丝强度A)和(所接入配电线路最大供电电流B)来确定(开关或熔断器的断路电流C)。 确定方法:当:B>A时C小于等于A当:B=A时C小于A或不安装C当:B 这种基本浪涌保护器的系统结构非常简单。 火线通过环形扼流线圈接到电源板插座上。 扼流线圈只是一个用磁性材料做成的环,外面缠绕着导线——基本的电磁铁。 火线中所流经电流的上下波动会给电磁铁充电,使其发出电磁能量,从而消除电流的微小波动。 这种“经过调节”的电流更加稳定,可使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流更加平缓。 在电子设计中,浪涌主要指的是电源(只是主要指电源)刚开通的那一瞬息产生的强力脉冲,由于电路本身的非线性有可能有高于电源本身的脉冲;或者由于电源或电路中其它部分受到本身或外来尖脉冲干扰叫做浪涌。 它很可能使电路在浪涌的一瞬间烧坏,如PN结电容击穿,电阻烧断等等。 而浪涌保护就是利用非线性元器件对高频(浪涌)的敏感设计的保护电路,简单而常用的是并联大小电容和串联电感。 浪涌保护器(SPD)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 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按用途分:(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信号保护器:低频信号保护器、高频信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 浪涌保护器及其应用1、浪涌电压电路在遭雷击和在接通、断开电感负载或大型负载时常常会产生很高的操作过电压,这种瞬时过电压(或过电流)称为浪涌电压(或浪涌电流),是一种瞬变干扰:例如直流6V继电器线圈断开时会出现300V~600V的浪涌电压;接通白炽灯时会出现8~10倍额定电流的浪涌电流;当接通大型容性负载如补偿电容器组时,常会出现大的浪涌电流冲击,使得电源电压突然降低;当切断空载变压器时也会出现高达额定电压8~10倍的操作过电压。 浪涌电压现象日趋严重地危及自动化设备安全工作,消除浪涌噪声干扰、防止浪涌损害一直是关系到自动化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问题。 现代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它们的抗御浪涌电压能力却在下降。 在多数情况下,浪涌电压会损坏电路及其部件,其损坏程度与元器件的耐压强度密切相关,并且与电路中可以转换的能量相关。 为了避免浪涌电压击毁敏感的自动化设备,必须使出现这种浪涌电压的导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同电位均衡系统短接(引入大地)。 在其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可以高达几千安,与此同时,人们往往期待保护单元在放电电流很大时也能将输出电压限定在尽可能低的数值上。 因此,空气火花间隙、充气式过电压放电器、压敏电阻、雪崩二极管、TVS(Transientvoltagesuppressor)、FLASHTRAB、VALETRAB、SOCKETTRAB、MAINTRAB等元器件,是单独或以组合电路形式被应用到被保护电路中,因为每个元器件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能:放电能力;响应特性;灭弧性能;限压精度。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设备对浪涌电压保护的要求,可根据各类产品的特性来组合出符合应用要求的过电压保护系统。 2、浪涌电压吸收器浪涌噪声常用浪涌吸收器进行抑制,常用的浪涌吸收器有:(1)氧化锌压敏电阻氧化锌压敏电阻是以氧化锌为主体材料制成的压敏电阻,其电压非线性系数高,容量大、残压低、漏电流小、无续流、伏安特性对称、电压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电压温度系数小,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浪涌电压保护器件。 适用于交流电源电压的浪涌吸收、各种线圈、接点间浪涌电压吸收及灭弧,三极管、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的浪涌电压保护。 (2)R、C、D组合浪涌吸收器R、C、D组合浪涌吸收器比较适用于直流电路,可根据电路的特性对器件进行不同的组合,如图1(a)适用于高电平直流控制系统,而图1(b)中采用齐纳稳压管或双向二极管,适用于正反向需要保护的电路。 图1R、C、D浪涌保护器(a)单向保护(b)双向保护图2TVS电压(电流)时间特性(3)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当TVS两极受到反向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12s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阻抗由高变低,吸收高达数kW的浪涌功率,使两极的电位箝位于预定值,有效地保护自动化设备中的元器件免受浪涌脉冲的损害。 TVS具有响应时间快、瞬态功率大、漏电流低、击穿电压偏差小、箝位电压容易控制、体积小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等领域。 ①TVS的特性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同,反向特性为典型的PN结雪崩器件。 图2是TVS的电流-时间和电压-时间曲线。 在浪涌电压的作用下,TVS两极间的电压由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上升到击穿电压Vbr而被击穿。 随着击穿电流的出现,流过TVS的电流将达到峰值脉冲电流IPP,同时在其两端的电压被箝位到预定的最大箝位电压VC以下。 其后,随着脉冲电流按指数衰减,TVS两极间的电压也不断下降,最后恢复到初态,这就是TVS抑制可能出现的浪涌脉冲功率,保护电子元器件的过程。 ②TVS与压敏电阻的比较目前,国内不少需要进行浪涌保护的设备上应用压敏电阻较为普遍,TVS与压敏电阻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表1TVS与压敏电阻的比较参数TVS压敏电阻反应速度10-12s50×10-9s是否老化否是最高使用温度175℃115℃器件极性单双极性单极性反向漏电流5μA200μA箝位因子VC/Vbr不大于15最大7~8封闭性质密封透气价格较贵便宜3、综合浪涌保护系统组合3.1三级保护自动控制系统所需的浪涌保护应在系统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针对自动控制装置的特性,应用于该系统的浪涌保护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级,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供电设备来说,需要雷击电流放电器、过压放电器以及终端设备保护器。 数据通信和测控技术的接口电路,比各终端的供电系统电路显然要灵敏得多,所以必须对数据接口电路进行细保护。 自动化装置的供电设备的第一级保护采用的是雷击电流放电器,它们不是安装在建筑物的进口处,就是在总配电箱里。 为保证后续设备不承受太高的残压,必须根据被保护范围的性质,在下级配电设施中安装过电压放电器,作为二级保护措施。 第三级保护是为了保护仪器设备,采取的方法是,把过电压放电器直接安装在仪器的前端。 自动控制系统三级保护布置如图3所示。 在不同等级的放电器之间,必须遵守导线的最小长度规定。 供电系统中雷击电流放电器与过压放电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过压放电器同仪器设备保护装置之间的导线距离则不应小于5m(即一级SPD与二级SPD连接线路间距至少10米,二级SPD与三级SPD连接线路间距至少5米)。 3.2三级保护器件(1)充有惰性气体的过电压放电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级浪涌保护器件。 充有惰性气体过电压放电器,一般构造的这类放电器可以排放20kA(8/20μs)或者2.5kA(10/350μs)以内的瞬变电流。 气体放电器的响应时间处于ns范围,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通信范畴。 该器件的一个缺点是它的触发特性与时间相关,其上升时间的瞬变量同触发特性曲线在几乎与时间轴平行的范围里相交。 因此保护电平将同气体放电器额定电压相近。 而特别快的瞬变量将同触发曲线在十倍于气体放电器额定电压的工作点相交,也就是说,如果某个气体放电器的最小额定电压90V,那么线路中的残压可高达900V。 它的另一个缺点是可能会产生后续电流。 在气体放电器被触发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阻抗低、电压超过24V的电路中会出现下列情况:即原来希望维持几个ms的短路状态,会因为该气体放电器继续保持下去,由此引起的后果可能是该放电器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爆碎。 所以在应用气体放电器的过电压保护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熔断器,使得这种电路中的电流很快地被中断。 图3放电器分布图(2)压敏电阻被广泛作为系统中的二级保护器件,因压敏电阻在ns时间范围内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不会产生后续电流的问题。 在测控设备的保护电路中,压敏电阻可用于放电电流为2.5kA~5kA(8/20μs)的中级保护装置。 压敏电阻的缺点是老化和较高的电容问题,老化是指压敏电阻中二极管的PN部分,在通常过载情况下,PN结会造成短路,其漏电流将因此而增大,其值的大小取决于承载的频繁程度。 其应用于灵敏的测量电路中将造成测量失真,并且器件易发热。 压敏电阻大电容问题使它在许多场合不能应用于高频信息传输线路,这些电容将同导线的电感一起形成低通环节,从而对信号产生严重的阻尼作用。 不过,在30k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这一阻尼作用是可以忽略的。 (3)抑制二极管一般用于高灵敏的电子电路,其响应时间可达ps级,而器件的限压值可达额定电压的1.8倍。 其主要缺点是电流负荷能力很弱、电容相对较高,器件自身的电容随着器件额定电压变化,即器件额定电压越低,电容则越大,这个电容也会同相连的导线中的电感构成低通环节,而对数据传输产生阻尼作用,阻尼程度与电路中的信号频率相关。 五、参考依据与文献-12:2002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连接于低压电力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型和应用原则。 -1:1998,IDT: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94)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24号4.中国气象局第3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北京德曼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原撰
监控系统综合防雷技术概述当今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微波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大量应用,雷击电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 LEMP的主要侵入通道有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路线和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侵入设备系统,造成电子设备失效或永久性损坏。 因此,雷击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有。 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等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 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视频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反击。 只要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1、 监控系统综合防雷设计方案的依据监控系统综合防雷在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供设计时参照。 (1) IEC《建筑物防雷》(2) IEC《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3) ITU K25《光缆的防雷》(4) ITU K27《电信大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5) GB-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6) GB-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7) GB-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8) GB-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9) GB/T-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0) 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11) 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范》(12) XQ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2、 监控系统与电源供电系统的综合防雷原则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设计应考虑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在进行综合防雷设计时,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优化设计、多重保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及维护。 (2) 监控综合防雷系统的防雷设计应采用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其用接地系统和安装电涌保护装置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3) 监控综合防雷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护标准。 实地勘察 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设计应考虑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勘察的结果,该监控系统几只室外的监控摄像枪均分布在半山腰上,属于雷电感应引入的高发区。 所以,必须要以较为严格的防雷措施才能收到成效。 要做一个弱电系统防雷一般分四个方面,分别是安装防雷器、接地、线路屏蔽、等电位4个方面。 我们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论述。 安装防雷器系统安装防雷器其中包括安装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两方面。 1.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对监控机房内部的电源防护一般为重点防护对象,毕竟监控机房的总供电受到影响会导致整个监控系统的瘫痪。 一般对监控机房的总电源防护采取电源防雷三级防护。 由于从变电站高压线引入室内的电线架空比较远,所以比较容易经常引入较强的感应电压。 而监控系统的设备大都属于集成电路,所能耐受的电压都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采用电源三级防护(如下图)图中表示电源防雷器的安装位置,在供电系统从变压器引入端分别经过总配电房开关(第一级)——楼层配电开关(第二级)——机房总开关(第三级)——主机(第四级),防雷分别与开关并联安装,并且要求防雷器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第一级电源防雷:根据国家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外接金属线路进入建筑物之前必须埋地穿金属管槽15米以上的距离进入建筑物,且要在建筑物的线路进入端加装低压避雷器。 必须做到在电源的进入端安装低压端的总电源防雷器,将由外部线路可能引入的雷击高电压引至大地泄放,以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对于三相电源主级防雷器,三相进线的每条线路应有40-6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过电压限制到几千伏以内,防雷器并联安装在总配电室进线端处,做直击雷和传导雷的保护。 可选用HD-D380B-XX100电源防雷箱,此级防雷器并联安装,通流容量为100KA,对后接设备的功率不限,可以对通过线路传输的直击雷和高强度感应雷实施泻放保护。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D380B-XX100 额定工作电压Uo 380V/50Hz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420V/50Hz 电压保护水平Up 3KV 最大后备保险丝强度 125A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50KA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100KA 响应时间ta ≤100ns 接线方式 并联 雷击记数器 可选 外型尺寸 290*345*112mm100—80KA(8/20µs)一般适用于LPZ0—1区。 第二级电源防雷:虽然已经在总电源进线端安装了第一级的防雷器,但是当较大雷电流进入时,第一级防雷器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由地线泄放,而剩余的雷电残压还是相当高,因此第一级防雷器的安装,可以减少大面积的雷击破坏事故,但是并不能确保后接设备的万无一失;假设由配电室总电源拉至其它建筑物的电源线路全部为三相走线,也存在感应雷电流和雷电波的二次入侵的可能,需要在管理处安装电源第二级防雷器。 第二级防雷器,作为次级防雷器,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2千伏以内,雷电多发地带建筑物需要具有60KA的通流容量,将第一级防雷器泄放后出现的雷电残压以及电源线路中感应的雷电流给予再次泄放。 三相线路选用HD-D380C-XS60电源防雷箱,通流容量60KA;此级防雷器并联安装,对后接设备的功率不限,安装位置为楼层配电总开关。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D380C-XS60 额定工作电压Uo 380V/50Hz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385V/50Hz 电压保护水平Up 1.5KV 最大后备保险丝强度 32A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30KA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60KA 响应时间ta ≤25ns 接线方式 并联 雷击记数器 否 外型尺寸 260*180*85mm60KA(8/20µs)一般适用于总电源二、三级防雷。 第三级电源防雷:这也是系统防雷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这些器件的击穿电压往往只是几十伏,最大允许工作电源也只是mA级的,若不做第三级的防雷,由经过一、二级防雷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导致设备的损坏。 作为第三级的防雷器,三相线路选用HD-D380C-XS20电源防雷箱,通流容量20KA,此级防雷器并联安装,对后接设备的功率不限(安装位置为机房总开关)。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D380C-XS20 额定工作电压Uo 380V/50Hz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385V/50Hz 电压保护水平Up 1.5KV 最大后备保险丝强度 32A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20KA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40KA 响应时间ta ≤25ns 接线方式 并联 雷击记数器 否 外型尺寸 260*180*85mm20KA(8/20µs)一般适用于总电源二、三级防雷。 末级电源防雷:针对一些较贵重的弱电设备,虽然前面已做好三级防雷,但仍有一些雷击残压进入设备,为防止设备因雷电流的冲击而损坏,应在设备供电之插座采用防雷插座,型号为HD-D220CZ,通流容量10KA。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D220CZ 额定工作电压Uo 220V/50Hz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365V/50Hz 电压保护水平Up <1KV 最大后备保险丝强度 10A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5KA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10KA 响应时间ta ≤25ns 接线方式 串联 外型尺寸 225*106*30mm一般适用于家庭电源插口以及精密电子设备电源保护。 以上设备安装都要求良好接地,如建筑物内部钢筋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可在防雷器安装位置就近的柱子内引出接地点,与防雷器地线连接。 2.信号防雷器安装对于弱电监控系统要求监控主机与摄像枪连接的信号线、电源线、视频线连接的所有端口都应安装防雷器。 要求安装的防雷器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下图) 在监控主机视频输入端安装单口视频防雷器。 要求防雷器与室内接地点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XH-GVD/B 标称电压Un —10V/+1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11V/+1.4V 电压保护水平Up1KV/(1.2/50µs) <600V(屏蔽/芯线)<15V(芯线/屏蔽)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2.5KA(芯线/屏蔽)5KA(屏蔽/芯线)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5KA(芯线/屏蔽)10KA(屏蔽/芯线) 输入输出阻抗 75Ω 响应时间ta <1ns 带宽Fg 200MHz 数据传输速率Vs <16Mbps 外型尺寸 94*25*25mm一般适用于摄像枪视频线路防雷保护。 在监控主机输出的云台控制线端口出安装信号防雷器,要求防雷器与室内接地点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型号 HD-XC-YT 标称电压Un 12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18V 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2.5KA 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5KA 保护线数 单路2,3线双路1,2,3,4线 响应时间ta <1ns 电压保护水平Up1KV/(1.2/50µs) 18V 插入损耗aE <0.2dB 接口方式 接线端子 外型尺寸 96*25*25mm一般适用于云台控制线路防雷保护。 在室外的带云台摄像枪处要求安装视频、控制线路、电源三合一防雷器,要求防雷器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三合一视频线路避雷器,型号:HD-CCTV-PVC HD-CCTV-PVC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保护对象 视频线 电源线 485控制线标称电压Un —10V/+1V 220V/24V/12V 12V/24V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11V/+1.4V 275V/32V/18V 15V/32V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2.5/5KA(芯线/屏蔽)5/10KA(屏蔽/芯线) 5KA/10KA 2.5KA/5KA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5/10KA(芯线/屏蔽)10KA(屏蔽/芯线) 10KA/20KA 5KA/10KA电压保护水平Up1KV/(1.2/50µs) <600V(屏蔽/芯线)<15V(芯线/屏蔽) 1KV 18V/36V(线对线)响应时间ta <1ns <1ns <1ns插入损耗aE <0.5dB<0.3dB接口方式 BNC接头 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外型尺寸 78*64*26mm一般适用于监控带云台或者快球摄像机防雷保护。 对于不带云台的固定摄像枪,要求安装视频与电源二合一防雷器,要求防雷器良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二合一视频线路避雷器,型号:HD-CCTV-PV HD-CCTV-PV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保护对象 视频线 电源线标称电压Un —10V/+1V 220V/24V/12V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11V/+1.4V 275V/32V/18V标称放电电流In(8/20µs) 2.5/5KA(芯线/屏蔽)5/10KA(屏蔽/芯线) 5KA/10KA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 5/10KA(芯线/屏蔽)10KA(屏蔽/芯线) 10KA/20KA电压保护水平Up1KV/(1.2/50µs) <600V(屏蔽/芯线)<15V(芯线/屏蔽) 1KV响应时间ta <1ns <1ns插入损耗aE <0.5dB 接口方式 BNC接头 接线端子外型尺寸 78*64*26mm一般适用于监控不带云台控制线摄像机防雷保护。 二.系统接地。 对于监控机房内的接地,要求在机房内的柱子内主钢筋通过焊接引出一个接地汇流排,机房内的静电地板、金属机箱外壳,都要求通过10mm2或以上的地线与汇流排连接。 监控室内的总电源地线要求与接地汇流排重复接地,缩短电源防雷器泻放电流的通道。 安装在主机的避雷器(包括视频防雷器、信号防雷器)其地线可直接连接到以接地的静电地板或设备金属外壳上。 对于室外摄像枪的防雷器接地就要做独立接地网,具体做法请参考以下附图2。 二、安装建议: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由于接地的良好状态对防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制作接地网时一般采用Φ200X1200的防雷接地模块4支,每根长1.2m,间距约5米垂直埋地下,顶端距地面约0.5-0.8m,顶端再用4mm×40mm的镀锌扁铁全部焊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接地系统。 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 三、具体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顶端距离地面不应小于0.5~0.8m。 2. 采用HD-DJ3防雷接地模块制作独立地网,模块规格为;Φ200X1200,50KG 。 每个需要做地网的位置,开挖地槽,深度为0.5~0.8m。 在地槽内垂直挖坑深度为1.2m,并用镀锌扁铁与4根防雷接地模块连接,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网,(地网的制作方法为:低电阻接地模之间要相隔3~5m垂直埋入土壤地坑,深度为1.2m ,用镀锌扁铁与接地模块的金属水管部分牢固焊接,焊接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面不能小于10CM。 焊接后涂上防锈油,最后把泥土回填。 各个独立地网都按同样方法进行挖坑埋设防雷接地模块。 6. 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7. 可靠焊接后,引出接地端子。 8把地网引出的端子可靠焊接在摄想枪的金属杆基座上,使整个金属杆接地,安装在摄像枪上的防雷器可通过已接地的金属杆接地。 8. 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 对于环境恶劣的应加埋防雷接地模块数量,使其接地阻值不大于4欧姆。 三、等电位与屏蔽措施1、埋地线路的金属线管、PE线、信息线路金属外皮应在入户端良好接地,并把屏蔽层与防雷地可靠连通。 2、监控室内,应将金属电脑桌、电脑设备、控制设备金属外壳与防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3、室外摄像枪到解码器之间的外露信号线,应套不锈钢或铜金属管,并将摄像枪金属屏蔽外壳及解码器金属屏蔽外壳与引下线的柱杆可靠连接。 4、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宜采取以下措施:外部屏蔽措施、线路敷设于合适的路径、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6、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当微电子设备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可将屏蔽电缆穿金属管引入,金属管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 7、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这些金属管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应全线电气贯通,并连到各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 电缆屏蔽层也应连到这些带上。 8、实践中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这些自然构件组成的。 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 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后接地。 根据以上线路屏蔽的原则,监控系统屏蔽如下图所表示 从监控室引出到枪的一段线路应采用套金属管并且埋地,金属管从监控室到枪的各段应形成电气上的连通(意思是埋设的金属管各段应该连通,不通的通过焊接或用电线跳通)金属管引出的一端应与建筑物的钢筋接地焊接连通,而摄像枪端则与地网焊接形成电气上的连通。 为减小屏蔽管的外部感应电压,除屏蔽管两端分别于建筑物地、摄像枪独立地网连接外,可在线坑内屏蔽管的上方埋设一条金属线,金属线两端同样需要接地,其作用为进一步减低屏蔽管的感应电压。 如下图所示。 (四)、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1、等电位连接是现代防雷技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将进入监控中心大楼的各类管线的屏蔽层、机器等在进入大楼前进行等电位连接后接地。 在进入设备前再进行二次等电位连接后接地。 将户外摄像头输出的同轴电缆的外层和其它管线外层在进入大楼前进行等电位连接后接地。 2、将分开的外导电装置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后接地,以减少系统设备所在的建筑物金属构件与设备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因雷击产生的电位差。 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内所有金属构件的多重连接建立一个三维的连接网络是实现等电位连接的最佳选择。 为方便等电位连接施工,应在一些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预留件。 5、避雷器连接导线应短而直,SPD连接导线不宜大于0.5米,当长度大于0.5米时应适当加粗线径。
源屠龙。 虽然说属性方面远不及真正的屠龙,但是对于没有一款合适的尼泊尔的玩家来说,没有屠龙的属性却有屠龙的手感和外观。 SPAS12雷电核心只是一把普通皮肤的霰弹枪,没有一个令人惊艳的能力。
spas12雷电核心。 1、在cf手游中,左轮雷电核心的弹容量只有七发,spas12雷电核心是霰弹枪,弹夹容量15发,子弹多。 2、左轮雷电核心属于副武器,用处少,spas12雷电核心属于主武器,用处多。
什么模式都可以。 国庆的时候,有很多活动送的枪也是非常的多,有一把雷霆的枪,还有一个雷电核心的喷子,当然这个必须积累五天才可以领取。 恶棍系列的和这个喷子不管躲远距离喷到起码是80-95的伤害,但是这个雷电核心有时候近距离都有可能喷到的是95伤害,如果是恶棍的话基本上一枪死。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其它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文字和图像要由信息系统来处理和存储,而信息系统的电气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如果在工作中突然停电,则会导致所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丢失或损坏,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不间断的交流电源的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逐渐成为大型微电子关键设备的必备设备。 UPS电源被广泛用于为通信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及电力电子设备等提供可靠安全的不间断供电电源,比如象金融系统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监控系统机房等都配备了UPS电源。 当雷电来临时,UPS电源能否在正常运行的同时又可确保其所处系统的防雷安全。 本文基于UPS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对雷电对UPS电源的侵害进行分析,并提出UPS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 二、UPS电源概述1、UPS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UPS电源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滤波—整流—逆变,另外还包括像充电器及蓄电池、锁相同步网络、交流旁路供电通道、微处理器、通信接口等一些辅助工作的单元。 2、UPS的类型及其特点。 从主电路结构和不间断供电的运行机制来看,目前技术成熟并已形成产品的各种UPS主要有3大类:(1)后备式UPS;后备式UPS的特点是转换效率高,当市电供电正常时,逆变器处于停止工作状态,负载上得到的是经过简易稳压处理的市电,只有在市电供电不正常时,逆变器启动,向负载供电。 其噪声低、价格比较低廉。 (2)在线互动式UPS;在线互动式产品属UPS的中间型产品,具有稳压精密、运行稳定、智能化和安全保护等特点。 因此它既具有后备式转换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又具有在线式供电质量高、转换时间短的优点,且价格适中。 (3)在线式UPS(又可分为:双变换在线式UPS和双向变换串并联补偿在线式UPS两种);在线式UPS的特点是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有无市电,它总是由UPS的逆变器对负载供电,这样就避免了所有由市电电网电压波动及干扰带来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对负载的无干扰、稳压、稳频供电,且在由市电供电转换到蓄电池供电时,无转换时间。 因此,其供电输出的电源品质高,保护性能最好,但是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当今的UPS已在大量引进微处理器监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UPS。 同时,为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UPS的智能网络功能正向以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为标准的广域管理结构发展。 这样,微电子设备在UPS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三、雷电对UPS电源的危害由2讨论可知,UPS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的精密电子设备,其构成中除大功率的电力元件外,还包括CPU板、逻辑控制板、整流器控制板、逆变器控制板等微电子控制部件。 UPS微电子控制部件的主要元器件是各种集成电路(IC),而IC对电磁环境的要求较高,当IC处于幅度为0.3GS(高斯)的电磁脉冲环境下,会使机器发生误动作,电磁脉冲幅度为0.75GS时,IC元件会出现假性损坏,幅度为2.4GS时,IC元件将出现不可逆永久性损坏。 对于微电子设备来讲,危害最大的是雷电电磁脉冲,它无孔不入,隐含杀机。 UPS电源不能阻挡雷电流的侵害,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UPS安装在重要设备的前端,所以当雷电直击到低压电源线或在电缆上产生感应雷电时,电源导线上的过电流过电压经过配电系统,首先冲击UPS,而UPS稳压范围一般单相在160~260V,三相在320V~460V之间。 要防止瞬间10~20kV的雷电冲击波的过电压幅值是不可能的,因此当雷击来临时,它最先受到雷电流的冲击。 2、内部安装有防雷器件的UPS分为两种类型:1)装有不合标准的防雷器件的UPS。 这类是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只是象征性地装一组小功率的金属氧化锌压敏电阻MOV,只能对很小的感应雷电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2)部分进口UPS及国内著名UPS厂生产的UPS,是根据国际IEC801-5的标准(抑制吸收电源供电线路输入端的雷电电压及电流的强浪涌,其冲击电流为20kA,冲击电压为6kV,波形为8/20μs),安装有标准的防雷器件。 而这一类UPS是否能完好的保护UPS本身,并达到保护其它后续电源及设备免遭雷电侵害的目的,经长期的监测的统计资料表明,直击雷在一般低压架空线路产生的过电压幅值高达100kV,电信线路高达40~60kV。 感应雷电过电压幅值在无屏蔽架空线上最高幅值达到20kV,无屏蔽地下电缆可达10kV,由此可知,即使装有标准防雷器件的UPS,在其电源线路前端(配电室、房、柜及箱)没有加装有效的高能量防雷器件,这类UPS同样会遭到雷击损坏。 3、智能化的UPS中,信号接口或远程控制用通信线接口,有的没有装浪涌电路,有的仅装有小功率的浪涌抑制电路,均无法防止感应雷击,因此其信号或通信线接口也成为雷电波侵入的主要渠道。 综上分析,没有安装防雷器件的UPS,可以说是没有防雷功能,只能对市电网过电压或很小的杂散电流起到电源净化和保护的作用。 当雷击来临时,它本身首先被击坏;内装防雷器件的UPS,也不能完善地保护其自身,并达到保护其它设备的电源免遭雷电侵害;从架空电源线和信号线上侵入的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是造成智能型UPS损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UPS电源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电源的雷电防护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电磁脉冲等都有可能对UPS电源造成损害,因此要做好UPS的防雷就必须严格遵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综合防雷系统的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要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切实做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完善设备所在建筑物外部防雷系统,按照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94(2000年版)),安装接闪器,引下线以及防雷接地网等设施。 做好机房接地,根据国标《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1993),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要求确定;如果必须分设接地,则必须于两地之间加装等电位共地联结器。 2、要采取多级防护措施。 所谓多级防护就是按照电磁兼容的原理,分层次地对雷电流进行削弱,在动力线进户配电柜、楼层配电柜以及机房进户配电盒,安装适配的避雷器。 对于有信号或通信接口的UPS,为防止雷电波从信号或通信线引入,必须在信号或通信线接口处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 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泄放将雷电流尽可能多的、尽可能远的是泄放于地,而拒之于通信系统之外。 均衡是减小雷电流在诸导电物体上产生的电位差,防止雷电流的反击。 3、UPS电源的安装位置要讲究。 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CE1312一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建筑物分区方法,UPS电源机房属LPZ1区,在本区内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在本区内的电磁场有可能衰减。 就是UPS电源应安装在LPZ1区内,同时,为防范雷电流产生的强电磁场干扰,UPS电源放置离墙应有一定的距离,与外墙立柱钢筋引下线的距离≥0.83m,即设备处在雷电流磁场的安全区内。 并把机器外壳屏蔽接地,机柜门用导线与地加强连接,机柜内成为LPZ2区。 4、避雷器(SPD)的选型与安装避雷器应选用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并经相关部门备案的产品。 1、选择SPD,要满足以下三条基本要求:1)安装SPD之后,在无电涌发生时,SPD不应对电气(电子)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安装SPD之后,在有电涌发生的情况下,SPD能承受预期通过的雷电流而不损坏,并能箝制电涌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 3)在电涌电流通过后,SPD应迅速恢复高阻状态,切断工频续流。 2、一般,将SPD安装在被保护设备以及UPS前端,SPD所有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特别是接地线,其长度不宜大于0.5m。 所有连线应规整,平直,线径应符合表4-1的要求: 保护级别 SPD的类型 导线截面(mm2)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16 25 第二级 限压型 10 16 第三级 限压型 6 10 第四级 限压型 4 6 注:混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 五、结语随着UPS电源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UPS电源已不仅仅是一台电网断电后可以继续为负载供电的整机产品,而是一个局部的高度可靠,性能齐全、高智能化的供电中心,对于保证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和畅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UPS电源的雷电防护工作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UPS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最好在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要注意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接闪、屏蔽、接地、等电位、分区防雷等各项因素应综合考虑。 随着UPS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UPS电源系统的防雷提出更高的要求。
穿越火线手游Spas12雷电核心是一款品质为源英雄级的高性能武器,也是绝对的近战秒杀类武器。 详细的获得方式上,小伙伴们可以参与在4月3日开放的对应的活动,借助完成指定的任务获得雷电精华,其后消耗该物品抽奖,有一定的机会产出Spas12雷电核心。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奖池奖励抽一个少一个,并不会重复抽出。 穿越火线手游Spas12雷电核心怎么样Spas12雷电核心的强度很高,特别是在中近距离,一发命中后可轻松带走目标。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针对古建筑的防雷问题,中科天际的防雷产品和技术可以为古建筑提供有效的保护。以下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中科天际的防雷产品如何进行古建筑防雷:
古建筑背景:四川省阿坝州筹边楼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03)年,是四川阿坝州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筹边楼屹立在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地势高而空旷,四周再无高大建筑物,并且外部无任何防雷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之周边住户较多,旅游旺季人员密集,一旦遭遇雷击,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筹边楼
雷电防护方案:主要由直击雷防护系统及智能雷电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直击雷防护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组成,当建筑物遭受雷击后,能够凭借优良的设计以及材料特性,迅速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避免建筑本体因雷击遭受损坏。
防雷设备安装图:
主机和高精度闪电定位仪安装图
雷电流峰值记录仪和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仪
防雷监测系统:通过定制化的“四川筹边楼防雷监测系统”,将所安装的高精度闪电定位仪、雷电流峰值监测仪、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仪等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可及时、准确地预报区域闪电活动情况,记录雷击次数和雷电流参数,在线监测接地装置的安全情况。此外,这些设备都具备4G/LORA等通讯方式,可将实时数据上传至系统,实现事前早预警、早发现,事后有数据、有记录的全过程防护与监测。
筹边楼防雷监测系统
系统也能够实时读取雷暴预警信息、设备在线状态信息并生成报警信息,实时显示在页面中及并及时通过后台推送,第一时间让管理人员查看防雷设备运行状态和雷暴预警情况,以便于做出及时应对措施。让文物防雷由“被动”变“主动,真正做到提前预警、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实现雷电可知、可测、可视、可控。
预警页面
防雷效果: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可查看雷雨天的闪电散点分布情况,可以实时监测筹边楼周围的雷电活动,实现了雷电的可知、可测、可视、可控。让文物防雷由“被动”变“主动”,为筹边楼装上了“防雷眼”,真正做到提前预警、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可减少因雷击对游客和文物建筑带来的损害。
散点图
雷电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而防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减少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建筑防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古建筑的防雷能力和安全性,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科天际作为国内市场文物建筑防雷领域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已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古建筑提供“中科”防雷方案。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科天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秉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专心专业专注雷电安全与开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雷电安全防护领域不断深耕,为构建智能的雷无忧安全世界不断贡献力量。
选源屠龙,源-屠龙是为了可以满足没有屠龙的玩家的一个心里安慰,没有屠龙的属性却有屠龙的手感和外观。 SPAS12-雷电核心只是一把普通的带外观的霰弹枪,没有一个令人惊艳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