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加剧,碳排放交易体系(ETSs)已成为减少碳排放和应对环境问题的关键工具。数据中心在全球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因此,跟踪和管理其碳排放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变得至关重要。
ETSs 是由政府管理的市场机制,允许企业购买和出售碳排放配额。这些体系为企业设定了排放限额,并要求它们对超过该限额的排放进行补偿。通过这种方式,ETSs 为企业减少排放提供了经济激励,并创造了一个对碳排放定价的市场。
数据中心是大型计算设施,负责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由于其庞大的能源需求,数据中心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据估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产生超过 3000 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2%。
ETSs 为数据中心提供了一种减少其碳足迹和满足监管要求的机制。通过参与 ETSs,数据中心可以购买碳排放配额以抵消其排放,或出售额外配额以获利。
以下是一些数据中心行业中利用碳排放交易数据取得成功的案例:
碳排放交易体系为数据中心提供了一个减少其碳足迹和满足监管要求的机制。通过利用准确可靠的碳排放交易数据,数据中心可以导航这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市场,优化其排放管理策略并为实现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碳排放量是什么?碳排放量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活动和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 碳排放量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关键因素,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降低碳排放量?降低碳排放量是保护环境和地球的必要措施,可以通过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制造业的能效、发展低排放交通方式、促进森林保护等方式来实现。 个人也可以通过减少用纸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开车少用空调等方式来减少自己的碳排放。 碳排放量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碳排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导致的物种灭绝、自然资源的损失、能源价格的上涨、农作物减产和食品价格上涨、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等。 控制碳排放量不仅是环保问题,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碳排放量是一个衡量碳排放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监测和碳排放权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排放的来源。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此外,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的加工和生产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接下来,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碳排放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1. 物料平衡法: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和排放进行跟踪和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碳排放量。 2. 能源折算系数法:根据不同能源的热量值和碳含量,将能源消耗量转化为碳排放量。 该方法适用于能源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计算,简单易行。 3. 排放系数法:根据实验测定或统计数据,得到单位时间内生产或消费某种能源所对应的碳排放量。 该方法适用于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碳排放计算,但需要使用较为准确的排放系数。 4. 生命周期法: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包括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运输、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 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企业内部的碳排放管理,可以采用物料平衡法或能源折算系数法进行计算;对于城市或区域的碳排放监测和规划,可以采用排放系数法或生命周期法进行计算。 总之,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保护地球环境。
一、一氧化碳排放国家标准一氧化碳的排放国家标准规定,其浓度不超过3.00mg/m³(一次值)和1.00mg/m³(日均值)。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呈现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为1.25g/L,冰点为-205.1℃,沸点为-191.5℃。 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几乎不溶于水。 与空气混合后,其爆炸极限范围在12.5%至74.2%之间。 对于柴油车,颗粒物的排放标准不得超过0.18g/km,耐久性要求为5万公里。 二、汽车排放污染物标准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 通过应用更高效的催化转化器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可以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值以下。 三、国家碳排放标准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会排放碳,例如家庭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可通过耗电度数乘以0.785来计算。 这意味着使用100度电,大约会排放78.5千克二氧化碳。 对于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对于出行,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四、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标准煤矿井下对一氧化碳的浓度最高允许值不能超过0.0024%,即24个ppm。 在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ppm时,成年人8小时内的最大承受浓度;200ppm的浓度吸入2至3小时后可能出现轻微头痛和乏力;400ppm的浓度1至2小时前额痛,3小时可能威胁生命;800ppm的浓度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可能失去知觉,2至3小时内死亡;1600ppm的浓度20分钟内头疼、眼花、恶心,25至30分钟内死亡;6400ppm的浓度1至2分钟内头疼、眼花、痉挛,10至15分钟内死亡;ppm的浓度1至3分钟内死亡。 五、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出行,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国家通过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提前执行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阶段的排放限值,并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人民政府应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
目前,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值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 PUE值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 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随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IT设备高密度的集成化,解决设备散热及机房散热量日渐趋高的现象开始受到了各界强烈关注。 而根据研究显示,IT/电信目前相关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由此一年产生的碳排放为8.6亿吨,且该领域的排放势头还在随着全球对计算、数据存储和通信技术需求的增长快速上升。 即使人们大力提高设备、机房结构等装置和数据中心的能效,到2020年,全球IT相关碳排放也将达到15.4亿吨。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机房的建设。 目前,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值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 PUE值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 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当前,国外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PUE值通常小于2,而我国的大多数数据中心的PUE值在2-3之间。 所以国内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会导致总体耗电量达到2-3W,而国外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只会导致总体耗电量为2W以下。 机房建设前期的设计和规划就把节能、环保考虑到,并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达到机房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把机房的PUE值作为机房的设计和规划要求。 用户对PUE值的要求,机房设计满足并说明从几方面可以把机房的设计达到用户的要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的冷却占机房总功耗的40%左右。 机房中的冷却主要是由机房空调负责,所以降低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机房的PUE值。 由于现代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的空调负荷主要来自于计算机主机设备、外部辅助设备的发热量,其中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主设备占到设备散热量的80%。 所以随着服务器集成密度的持续增高,服务器机柜设备区就成为了机房内主要的热岛区域。 服务器设备热密度越来越大。 机房下送风空调系统是将抗静电活动地板下空间作为空调系统的送风静压箱,空调机组由通风地板向机柜、设备等热负荷送风。 可是高密度机柜从机柜前面的地板出风口出风。 当冷风送至机柜的中部冷风已经被服务器全部吸收。 所以,机柜的上半部分没有足够的冷量,就会导致机柜上半部分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现在机房服务器类负荷的最高散热量近年来已攀升至每机柜20KW以上。 原有地板下送风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理想送风状况下的机房单位面积最大供冷量为4KW/㎡(更大供冷量所配置的空调机组送风量也相应增大,其送风风压足以把地板给吹起来),已无法满足其需求。 上述的问题解决。 机房在设计中静电地板高度的提升,地板出风口的通风率的提高,封闭机柜冷通道。 还可以在用风道上送风和地板下送风结合制冷等方式进行解决。 机房空调的冷量不浪费,有效的利用可以很大的提高空调的利用率。 在实现机房制冷的前提下空调运行也可以节能。 通过空调系统一系列的优化,可以降低整个机房的PUE值。 然而,空调本身的耗电量是最主要的。 所以解决空调自身的耗电量成本降低空调能耗的关键。 机房中采用传统的风冷制冷方式是最耗电的运行方式。 在大的IDC中现在基本上都采用水冷式的机房空调系统,比风冷系统节能20%左右。 但是,我们可以在通过新的空调技术还可以比水冷空调在节能30%以上的空调系统(非电空调)。 非电空调俗称溴化锂空调、吸收式制冷机、燃气空调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天然气、城市煤气、发电废热、工业废热、工业废水、太阳能、沼气等任何能产生80℃以上的热能为动力、以溴化锂为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空调循环水温度,达到制冷目的;但“非电”只是空调本身的制冷不直接用电来运作,但是支持空调运作的后方机组,比如说,风机、水泵、冷却塔都是需要耗电的。 但相对于直接用电来制冷和制热,非电空调对电力的消耗非常小。 所以这种非电技术的意思是,我们无法杜绝用电,但是可以做到大幅度节约用电。 非电空调制冷原理:就是利用溴化锂溶液实现的,即水和溴化锂的二介介质,由于沸点不同而且具有吸水性的原因当加热溴化锂溶液时,水被蒸发,蒸发的水流入蒸发器内蒸发吸热,然后蒸汽被冷凝,再次与溴化锂混合成为溶液。 这些过程中,它被热源加热,然后通过蒸发将需要冷却的一端冷却了,同时冷凝的热量通过室外的冷却塔冷却或送到室内制热等。 这样就实现了用热制冷。 所谓非电技术,就是采用直接由热能来制冷的原理。 传统意义上的电空调,要完成制冷效果,必须由热能到机械能、由机械能到电能、再由电能回到机械能,最后才能到冷能,这其中5次能量转换过程都将排出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非电空调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有效地减少了空调制冷过程中4倍的碳排放。 机房建设中空调系统通过最新的技术,我们可以把空调的能耗占整个机房总能耗的比值控制在15%左右。 这样整个机房的PUE值就可以控制在2以下。 数据中心的UPS电源占机房总功耗的5%左右。 而UPS自身的功率占UPS的7%左右。 而且机房建设的等级越高需要UPS的数量就越多。 比如:一个国标C级的机房配置一台400KVAUPS就可以满足要求,这个机房中的负载没有变化,只是等级从C级变成A级。 但是,UPS就会从一台400KVA变成四台400KVA的UPS。 所以解决UPS的自身功耗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机房供电的电源质量非常好,UPS的工作方式就可以采用后备式的方式。 正常工作市电通过UPS的旁路直接给负载进行供电,UPS处于备份状态。 市电停电以后,直接转换成UPS电池供电模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约所有UPS的自身功耗的电量。 最后,PUE无论这样变化,都是大于1的乘数因子。 要做到最佳节能,降低服务器等IT设备的功耗,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1W的IT设备需要总功耗电量为1.6W。 当降低服务器设备功耗为0.8的时候,数据中心总功耗立即降为0.8×1.6=1.28。 IT设备降低了0.2,而总耗电量降低了0.32。 这就是乘数因子效应。
碳中和是目前网络上的热点词汇,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工作的重点任务。碳中和主要指的是在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总量和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态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的零排放。我们国家目前定下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对于探综合就需要依靠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也是基础的设施,被认为是高能耗产业。所以从数据中心的角度来看,首先就需要核算太排放量,理清目标,为后续采取减少碳措施打下一个基础,同时在利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有效方式减少碳的排放,将碳排放控制在可行范围内,对于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这一理念?
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气候全球开始变暖,这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各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整个地球的生命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减排二氧化碳实现绿色生态,而我们国家也是作为世界上有名的工厂,碳排放量目前也在逐渐的攀升,对于整个地球的绿色建设也是有所影响的,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天然气油气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新的经济体系塑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碳中和能做的有什么?
对于碳中和每一个人能够做的就是从我做起实现节能减排,因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大家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打开窗户种一棵树,外出的时候乘坐交通工具或者步行,这些都是能够为探中河实现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国家能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的交易市场,发展新兴的企业技术创新引领社会向绿色产业倾斜,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碳中和目前已经在悄悄改变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塑料吸管被环保的可将结束管所代替,出现的变化还是有非常多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支持碳中和。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为了降低碳排放量,我们可以采取清洁能源,例如使用含碳量低的清洁化石能源,如天然气、页岩气等替代煤炭。 全球范围内,新型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在主要能源供应量中所占的比重仍然不足5%。 1990年,化石燃料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为88%,而2012年这一比例降至87%。 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呼吁每个人通过改变用能习惯,实现低碳生活,参与到拯救环境、拯救人类自己的行动中来。 传统的能源利用观念是习惯于消耗能源来满足能源需求,而节能减排手段则需要追求能源消耗过程中尽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
数据中心能耗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估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性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电能利用效率、碳排放量、能效比、能源回收率、负载率。
1、电能利用效率(PUE):PUE是数据中心能耗评价中最常用的指标,它是用来衡量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效率。PUE值的计算公式为:总设施能耗(千瓦时)/IT设备能耗(千瓦时)。理想的PUE值越低,表示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2、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是指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的碳排放量表明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能效比(CUE):CUE是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耗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制冷系统总能耗与IT设备能耗之比。CUE值越低,表示制冷系统的能耗越低,效率越高。
4、能源回收率(ER):能源回收率是指数据中心在制冷、散热等过程中回收再利用能源Total Energy的比率。ER值越高,表示数据中心的能源回收效果越好。
5、负载率:负载率是指数据中心的实际运行负载与设计负载之间的比率。较高的负载率可能导致数据中心能耗较高,而较低的负载率可能意味着数据中心能源利用不充分。
1. 企业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包括基础排放量法、生命周期分析法、标准排放量法等。 2.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监测和汇报体系,逐步推进碳排放量的减少。 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4. 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了解其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5. 常用的企业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主要有基础排放量法、生命周期分析法、标准排放量法。 6. 基础排放量法以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产值为基础,通过相关系数计算碳排放量。 7. 生命周期分析法考虑某一产品或服务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8. 标准排放量法以每单位产值或者每单位输出的产品为标准,按照相关行业或产品的平均碳排放系数计算。 9.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监测和汇报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逐步推进碳排放量的降低。 10. 企业对碳排放量的法律责任包括上报排放清单和配额申请信息、购买和使用足额的碳排放配额等。 11. 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吊销排放权、停产整改等惩罚措施。 12. 企业的碳排放量计算与管理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3. 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建立管理系统、降低碳排放量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法律依据】:《企业碳排放权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1. 碳排放量定义:碳排放量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 动态碳排放量:动态碳排放量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不同批次的同一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3.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 家庭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 × 0.785。 例如,使用100度电相当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 家庭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天然气使用度数 × 0.19。 - 家庭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自来水使用度数 × 0.91。 - 出行(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数 × 2.7。 4. 法律依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规定,生态环境部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 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则协助省级部门执行具体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