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零售业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超市作为常见的零售业态之一,其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对于信息系统需求产生了直接影响。
服务器的数量和配置直接关系到超市运营效率、顾客服务体验以及经营管理决策。
本文将围绕超市规模与业务类型对服务器数量的决定性作用展开分析,并探讨超市规模与业主之间的关联性。
超市规模是影响服务器数量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型超市在商品种类、库存数量、销售数据、顾客信息等方面拥有庞大的数据量,需要更高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因此,大型超市通常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来支撑其业务运营,包括商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收银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等。
而小型超市由于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数据量较少,对服务器的需求相对较低。
超市的业务类型也是决定服务器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线上业务(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和现代物流服务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因此会要求更多的服务器支持。
若超市仅开展传统的线下业务,对服务器的需求则相对较低。
若超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如餐饮、娱乐等,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影响服务器的配置数量。
超市规模与业主的投资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大型超市的业主往往具备更强的投资能力,能够承担更多的服务器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
而小型超市业主由于投资能力有限,可能在服务器数量和配置上有所限制。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超市规模反映了业主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服务器的数量配置。
超市规模与业主的经营管理策略也紧密相关。
大型超市业主往往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注重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他们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包括增加服务器数量以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而小型超市业主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短期利润,对信息系统的投入相对较少。
以某大型连锁超市为例,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该超市需要大量服务器支持其业务运营。
通过引入高性能的服务器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该超市实现了商品管理、库存管理、收银系统、会员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化,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某些小型超市由于规模较小,可能仅采用少数几台服务器甚至采用云服务来满足其业务需求。
超市规模和业务类型对服务器数量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
大型超市和复杂多变的业务类型通常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支持。
同时,超市规模与业主的关联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器的配置数量。
业主的投资能力和经营管理策略是影响超市规模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服务器的数量和配置。
因此,超市业主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时,需充分考虑自身规模、业务类型以及投资能力和经营管理策略等因素,合理配置服务器数量,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超级市场(一)超级市场一词来源于英文supermarket,常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超级市场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 又称自选商场。 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 超级市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地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超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超级市场中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 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或车里,到出口处收款台统一结算。 超级市场的特点有: (1)超级市场规格统一。 超级市场的商品均事先以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规格包装好,并分别摆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顾客实行自我服务 ,可以随意挑选。 (2)超级市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设备。 便于管理人员迅速了解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自动标价、计价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销售数量。 (3)超级市场内的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 。 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许多麻烦。 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而且由于商场的经营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二)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Hypermarket) 中国目前主要的大中型城市中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 Hypermarket)是现代超商业态中最主力的业态,其在市场上的份额也逐步占据主力地位。 以全国大型综合超市发展最快和最多上海市为例,可以说大型综合超市是中国现代零售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业态,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大型综合超市是食品超市和折扣百货的综合,那么它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在百货类商品上用价格打压中国零售业过去的老大——传统的百货商店,二不但在价格还可以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综合度上打压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型超市; 第二,大型综合超市进入中国城市市场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代,城市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这一时代的消费特征——一站式购齐和购物的廉价需求,恰恰是大型综合超市最主要的经营特征。 同时这一业态当时在竞争上还没有出现竞争对手,不管是同一业态不同的品牌公司,还是不同的业态; 第三,大型综合超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城市的大型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向郊区和远郊发展,城市居民也大量地向郊区和远郊搬迁,对大城市的郊区和远郊来说,百货商店在那里没有立脚之地,小型超市又不能满足大量消费观念新潮的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唯有大型综合超市能够适应城市大型化发展的商业需求; 第四,大型综合超市的快速发展还在于它体现了城市商业物流的特有的规模性和经济性。 由于大型综合超市每一个商品部门其销售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同类型专业商店,实行天天平价的价格政策,使得商品周转加快,每一批订单对供货商的送货都是有规模和经济的,这样厂商直送门店的物流模式由此产生。 目前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在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中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在中国连锁业中目前最主力的发展业态大型综合超市上,外资已占了绝对的主力和主导地位,而且这一地位和占比将继续扩大。 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共开设了连锁性的大型综合超市114家,其中外资60家占52%,中外合资20家占18%,国内企业国外融资16家占14%,内资18家占16%。 第二,大型综合超市之间的恶性竞争真的已经出现,在上海浦东已出现了两家国际性的连锁公司的大型综合超市的开设只相差700米。 大型综合超市的恶性竞争除了价格战之外,突出地表现在争夺客源的竞争战中,目前上海市的各大型综合超市公司共投放了700多辆免费班车,开设了715条线路,发车班次6715班,停靠站点个,对正常的商业竞争秩序和交通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006年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中大型综合超市的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恶性化,这种恶性竞争主要来自两个动因,一是国际性连锁公司的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在有些城市将成为商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和主流趋势);二是国内连锁公司之间以及国内连锁公司与外资连锁公司之间的竞争(国内的连锁公司如果在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上没有作为也就没有中国零售业的地位了)。 与我们过去的预计不同,2006年外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将迅速向中心城市周边的二、三类城市发展,这就会把恶性竞争区域扩大化了。 因为对二、三类城市而言外资的进入不会由于市场过小这家进了那家就不进了,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中出现的大卖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样会翻版在二、三类城市,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没有好的城市商业规划、没有好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秩序、不能从战略上和长远的民族利益上反思引进商业外资的得失,有些跨国公司就不会遵守国际的商业规则(哪怕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和其他国家是遵守这些商业规则的模范)。 第三,大型综合超市在整个中国的发展没有国家的规划控制,还以上海市为例,至2005年底上海市大型综合超市将达到130家以上,如不加规划控制3年以后将达到近200家。 大型综合超市没有规划的无序发展不但对中小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也会恶化商业的竞争环境,对中国现代商业的持续性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在大型综合超市出现竞争更趋恶性化和扩大化的形势下,大型综合超市在高强度竞争中会出现“百货化”发展的变革。 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化的变革除了在生鲜食品上向精品化、包装化和规格化方向发展外,主要是在卖场内引进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厅和品牌柜(如有些大卖场已经在进口处与百货公司一样布局化妆品柜台和金银首饰柜 台),因为只有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化经营才较容易凸现企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才能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百货经营品牌化相适应大型综合超市将大力度地改善购物环境,在装修装潢、布局陈列、设施装备、灯光色彩的等视觉形象上进行大的改变,在指示牌和pop等设计上力求更加的人性化。 必须明白大型综合超市的百货化的动因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所致,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改变了,消费者追求差异和个性化、追求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快和猛。 在中国大型综合超市的百货化还有一个动因就是增加百货商品的品类以此来增加消费者选择度,中国消费者对商品选择性的要求远比外国消费者来的要高,因为中国的人口多,人口的基数大,需求的差异化就大,当收入水平提高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时,消费需求的差异也就拉大了,需求的宽度和深度也拉大了,这种需求特点必须在目前零售业的主力业态大型综合超市里得到体现。 第五,大型综合超市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的二、三类城市市场尤以外资连锁企业为主,这是因为在二、三类城市市场已经出现了非常符合大型综合超市发展的消费者条件,按照一类大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排序来看,住房、子女升学、保险和旅游等排在了前列,吃可能已排在了后面,这是造成一类城市大卖场食品客单价下降的原因,又由于在一类大城市中商业业态细分清晰目标顾客确定性强,消费者对大型综合超市中的百货尤其是个性化百货商品的选择性会下降。 如果大型综合超市向二、三类城市发展而那里的消费支出排序可能是吃穿在前,这种消费支出排序可能是最有利于大型综合超市的现有的商品结构的完善。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要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 要跻身全球经济强国之列 , 必然会越来越强调零售环节在原料采购、制造、产品设计、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 7 个环节中所占的比重。 超市零售是零售的一种有效方式 , 零售环节的膨胀必然会带动超市的发展。 这是一种由宏观落实到微观的简单传递效应。
怎么样开超市?一、 周围有多少潜在顾客才可开设1家超市? 2000户的住宅小区可还设1家600-8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户的住宅小区可开设1家2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 二、超市选点时考虑的潜在顾客应包含那三个地方? 1.人口密度;2.年龄结构;3.消费程度三、超市选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1. 地理因素:目标地址所在地区的特点; 2. 商品因素:超市自身所经营的商品种类特色是否与所在商圈的居民购物惯相符; 3. 经营规模:超市自身经营规模与商圈覆盖范围成正比; 4. 竞争对手:怎么样充分应对商圈内竞争对手的威胁并加以有效利用; 5. 交通情况:能否提供足够的交通工具(场所)给顾客? 6. 促销手段:超市自身是否有足够的促销预算及相应的促销手段以吸引顾客?四、小型超市(120-400m2)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 小型超市的店址通常设在居民聚集区或小型商业区,顾客步行10分钟 ,乘或骑车几分钟就可到达。 五、中型超市(400-2500m2)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 中型超市的店址通常选在都市中小型的商业区,距离居民区只有步行10分钟或驾车5分钟左右的距离,还配有停车场及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停车位。 六、大型超市(2500m2以上)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大型超是通常选址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商业区,顾客流量大,购买频率高,有利于实现超市低价格、大销量的营销策略。 通常应配备大型的 停车场,还一定配备自行车和摩托车存车处。 七、开店实施的计划应考虑什么地方? 1用地计划--用地的选定、确保及整备。 2建设计划:a. 店铺配置及面积的决定;b. 平面计划的决定;c. 建筑物外装的决定;3设备计划:4装潢计划5物品计划6关连设施建设计划八.怎么样给超市起个好名字? 简洁易懂、独特新颖、尽可能用开音节以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 如:柯达、万佳 、家乐福。
超市主要分下面几个大的部门:一.人事部,主要负责超市的人员管理;二.商品部,主要负责与供货商的沟通,超市商品的进货与定价;三.营业部,这是指卖场,下面主要包括食品部.洗化部.非食部.生鲜部等部门。 他们主要负责卖场的经营;四.技术部,主要负责超市内电脑等器材的维护;五.安保部,主要负责超市的安保工作;六.服务部,主要负责超市收银和服务台的工作。 各个超市有各自的特色,我所说的是各家超市都应具备的部门。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3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