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器作为承担数据处理与存储的核心设备,其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从最初的单核处理器到现代的多核处理器,服务器性能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处理速度上,还体现在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上。
本文将探讨服务器性能如何从单核处理器发展到多核处理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服务器通常采用单核处理器。
这种处理器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由于只有一个处理器核心,单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有限,难以处理复杂或繁重的任务。
在面对大量数据处理、多任务并行处理时,单核处理器的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多核处理器应运而生。
多核处理器在单一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通过并行处理提高计算性能。
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使得服务器在处理复杂任务和多任务并行处理时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1. 提高处理速度:多个处理器核心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运算速度。
2. 增强多任务处理能力:多个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了服务器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3. 提升能效:多核处理器通过优化能源使用,使得处理器在高效运行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从单核处理器到多核处理器,服务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核处理器的并行处理能力使得服务器在处理大量数据、复杂任务和多任务并行处理时更加高效。
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多核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升,能耗不断降低。
在实际应用中,多核处理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服务器领域。
例如,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多核处理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处理庞大的数据量,提供高效的计算服务,满足各种复杂应用的需求。
1.更高的核心频率: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处理器核心的频率将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处理器的运算速度。
2. 更多的核心数量: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处理器将集成更多的核心,进一步提高并行处理能力。
3. 架构优化:处理器架构的优化将使得处理器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更加高效,从而提高服务器的整体性能。
4.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服务器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处理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
5.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普及,服务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将更好地满足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需求,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从单核处理器到多核处理器,服务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多核处理器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服务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什么叫做多核技术? 多核处理器技术是CPU设计中的一项先进技术。 它把两个以上的处理器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以增强计算性能。 CMP通过在多个CPU核上分配工作负荷,并且依靠到内存和输入输出(I/O)的高速片上互联和高带宽管道对系统性能进行提升。 多核处理器,较之当前的单核处理器,能带来更多的性能和生产力优势,因而最终将成为一种广泛普及的计算模式。 处理器发展到如今,时钟频率已经接近现有生产工艺的极限,通过提高频率提升处理器性能基本走到了尽头,连提出摩尔定律的英特尔都放弃了攀登频率高枫的努力,改而提升运行效率。 那么,为什么要发展多核呢? 一些芯片的厂商指出,当处理器的频率达到某种程度后,处理器在工作量的要求会比速度的要求要大,且0.13微米所含的晶体管已很高,将来65纳米和45纳米,其1组光罩的成本会倍增。 但是,这种成本成倍的增长并不会给厂商们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 且发热量和干扰的因素的介入使得集成度和处理器的频率已经越来越趋近于一个极限。 因此,使摩尔定律失效的有可能是技术,有可能是经济效益。 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理论上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并行的执行指令,含有几个内核,单位时间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上限就会增加几倍。 而在芯片内部多嵌入几个内核的难度要远远比加大内核的集成度要简单很多。 于是,多核就能够在不提高生产难度的前提下,用多个低频率核心产生超过高频率单核心的处理效能,特别是服务器产品需要面对大量并行数据,多核心分配任务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看作一种多处理器协作的微缩形式,并且达到更加的性能价格比,一套系统达到多套系统的性能。 多核的介入,使得摩尔定律在另一个层面的意义上,避免了尴尬的局面。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基辛格(Pat Gelsinger)认为,从单核到双核到多核的发展就证明了摩尔定律还是非常正确的。 他说: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多核的发展,可能是摩尔定律问世以来在芯片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性能提升过程。
无非是更轻便,更智能,容量更大,更安全,接口的读取速度越快。 响应速度越来越高。 还有软件游戏对硬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硬件发展以处理器为例现在处理器的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CPU对于计算机对计算机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断的提高CPU的性能将对电脑的性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处理器的性能,一般的方法是提高处理器的频率。 处理器生产商也是用这个直接有效的方法提升处理器的性能的,但处理器的频率已经提升到3-4G多,由于受到原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及成本过高的制约。 频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单纯的想继续依靠频率来提升处理器的性能是不可能的了,并且随着频率的提升,处理器的功耗也越来越大,散热也成了突出问题。 增加缓存容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性能,但同样也和提升频率一样会受到工艺等因素的制约。 而正是为了弥补单核处理器的不足,而发明了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理论上要像两颗CPU一样在同一时间执行两个线程,使用超线程技术,芯片可以同运行两个应用任务,这样就可以使得运行性能提高30%,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各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 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 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层次的电脑用户对电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单核造成了很尴尬的局面,显然单核处理器也就成了强弩之末。 在双核多核处理器出现以前,一直以来很多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都是支持两个和多个处理器的多路处理器的构架,多路处理器的构架的初衷也是利用多个处理器协调工作,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以获得高速度和性能,因为多路处理器带来的处理性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而且实用的,原理很简单:每多一个人干活,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 每增加一个处理器,系统同时能处理的数据就会增加。 但是,多路处理器的成本太高,不仅要有高昂价格的CPU,与之对应的主板价格也是普通单CPU主板价格的几倍,而且对环境的要求和后期的维护实在苛刻,所以一直以来不适合家庭使用,成本的激增也是令人乍舌的。 大多数的普通个人用户是消费不起的。 此外,在市场需求上看,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多任务、多线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单核处理器在同时处理多个线程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提升处理器多任务处理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限制和制约,要想处理器有更高的发展,就必须来一次全新的改变,靠提高处理器核心的数量的办法是最可行的方案。 可以看出处理器的发展必须要走双核以及多核之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两个或多个CPU ,而不是将它们插入到两个独立的插座上,大大加快了CPU之间的通信速度,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性能。 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计算机技术的需要。 可以说市场的需要,也是双核和多核成为主流CPU发展方向的动力,对于企业用户来说,由于电子商务、企业门户、数据仓库和企业系统在规模和重要性上的不断壮大,对数据进行最佳的管理和使用的挑战也日渐严峻。 这就要求廉价而性能优异的服务器,而采用双核以及多核心的处理器,将有效的降低成本,而性能却有接近成倍的提升。 对于个人高端用户而言,尤其是进行图形影音工作和高端游戏玩家也希望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以获得更好的运行速度。 随着双核处理器的出现,他们的愿望可以得到了满足。 双核心的设计思想是处理器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而且也是以后处理器发展的趋势。 Intel和AMD两大巨头推广双核心处理器的决心也非常坚定,最近网上炒的很火的扣肉也是遵循这个设计思路制造的新型处理器。 Intel的PentiumD 系列和AMD的Athlon64 X2系列,都是已经上市很长时间的面向台式机的双核产品。 英特尔目前有超过15个的多内核项目处在开发中。 今年,英特尔在台式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全线产品使用双核处理器,全线进入双内核时代,预计其双核和多核处理器的出货量中,台式机和奔腾移动系列超过70%,服务器将超过85%。 2006年已经被形象的称为双核年 。 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正在使用它们。 这些用户已经感受到了使用双核处理器的速度和性能的提升效果。 在运算量不大的情况下,内核处理器和双内核处理之间的性能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多线程,多任务的情况下,双核的优势显露无遗,当我们一边看大片,一边刻录的时候, 当我们用两个游戏帐号玩大型网络游戏的时候,当我们用电脑欣赏高清晰的1080i的MPG视频的时候,你都将享受到双核带给你以往单核处理器不能得到的速度和享受。 展望未来,伴随着数字化办公和数字生活的来临,这些未来科技的观念需要处理器拥有更高性能以便提供给我们:更快的音频/视频编辑速度,更流畅的媒体播放能力,更加绚丽的游戏性能,更迅速的系统响应速度,以及更强的多线程处理能力。 而双核和多核处理器能大幅度提高了PC的工作效率。 这也就表明双核和多核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需要。 双核和多核处理器也必然能为这些需要提供充足动力。 综上所述,从处理器的发展来说,双核和多核的出现和应用是必然的,从市场需要上看,双核和多核也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处理器生产厂商也同时大力推广双核和多核处理器,从目前发展形势上看,双核和多核处理器已经显露出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信任和选购。 未来的科技发展也寄予了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更多的厚望。 这些都预示着双核以及多核处理器是未来市场主流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核和多核处理器的将有辉煌的明天!!
自从英特尔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代双核处理器之后,我们经常会被用户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微处理要从单核转向多核?计算机上不断涌现的新兴使用模式让最终用户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性能每年提高的幅度还在不断加速,而多核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注:如何将处理器性能提高10倍——采用多核技术 为什么不能用单核的设计达到用户对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呢?答案是功耗问题限制了单核处理器不断提高性能的发展途径。 作为计算机核心的处理器就是将输入的数字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将结果输出。 假定计算机的其他子系统不存在瓶颈的话,那么影响计算机性能高低的核心部件就是处理器。 反映在指令上就是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效率。 处理器性能 = 主频 x IPC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衡量处理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每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执行的指令数(IPC: Instruction Per Clock)和处理器的主频。 其实频率就是每秒钟做周期性变化的次数,1秒钟只有1次时钟周期的改变叫1Hz(赫兹)。 主频为1GHz 就是1秒钟有10亿个时钟周期。 因此,提高处理器性能就是两个途径:提高主频和提高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IPC)。 处理器微架构的变化可以改变IPC,效率更高的微架构可以提高IPC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但是,对于同一代的架构,改良架构来提高IPC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单核处理器时代通过提高处理器的主频来提高性能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不幸的是,给处理器提高主频不是没有止境的,从下面的推导中可以看出,处理器的功耗和处理器内部的电流、电压的平方和主频成正比,而主频和电压成正比。 因为: “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电流x 电压 x 电压 x 主频”,“主频 正比于 电压”所以:“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主频的三次方” 如果通过提高主频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就会使处理器的功耗以指数(三次方)而非线性(一次方)的速度急剧上升,很快就会触及所谓的“频率的墙”(frequency wall)。 过快的能耗上升,使得业界的多数厂商寻找另外一个提高处理器性能的因子,提高IPC。 提高IPC可以通过提高指令执行的并行度来实现,而提高并行度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处理器微架构的并行度;二是采用多核架构。 在采用同样的微架构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处理器IPC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多核的方法,同时有效地控制功耗的急剧上升。 为什么?看看下面的推导。 因为:“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电流x 电压 x 电压 x 主频”,“IPC 正比于 电流”所以:“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IPC”由单核处理器增加到双核处理器,如果主频不变的话,IPC理论上可以提高一倍,功耗理论上也就最多提高一倍,因为功耗的增加是线性的。 而实际情况是,双核处理器性能达到单核处理器同等性能的时候,前者的主频可以更低,因此功耗的下降也是指数方(三次方)下降的。 反映到产品中就是双核处理器的起跳主频可以比单核处理器更低,性能更好。 由此可见,将来处理器发展的趋势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在采用相同微架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处理器的内核数量同时维持较低的主频。 这样设计的效果是,更多的并行提高IPC,较低的主频有效地控制了功耗的上升。 除了多核技术的运用,采用更先进的高能效微架构可以进一步提高IPC和降低功耗——即提高能效。 基于英特尔®酷睿™ 架构的英特尔® 酷睿™ 2 双核处理器和至强处理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 相比英特尔前一代的NetBurst 微架构(Intel® Pentium® 4 和Pentium® D),酷睿微架构采用的英特尔® 宽区动态执行引擎和英特尔® 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技术,就是提高IPC的创新技术;英特尔® 智能功率特性则是降低微架构功耗的技术。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3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