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用户体验和可靠性成为了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用户体验和可用性都是设计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要素,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用户体验与可靠性的关系。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整体体验。
这涵盖了用户的感知、情感、心理以及物理层面的体验。
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使产品和服务易于使用,还能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用户体验设计旨在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可用性以及用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用性(Usability)指的是产品或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有效性和效率。可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易用性:产品或服务是否易于理解和使用。
2. 有效性:产品或服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效率: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速度和准确性。
4. 满意度: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感受和评价。
可用性高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还提供了便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用户体验与可用性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良好的用户体验离不开高可用性,而高可用性又是良好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1. 用户体验是可用性的延伸。可用性关注的是产品或服务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而用户体验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一个产品即使功能齐全、性能出色,如果无法满足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也很难说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因此,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的全面需求,从可用性出发,提升用户体验。
2. 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相互促进。一个产品的成功离不开用户的满意和忠诚,而用户的满意和忠诚来自于良好的用户体验和高可用性。设计师通过提高产品的易用性、有效性和效率,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用户对产品的积极反馈也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宝贵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可用性。
3. 用户体验与可用性共同构成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品的整体质量成为了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除了基本的功能和性能外,用户体验和可用性也成为了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应该既易于使用,又能满足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1.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师需要深入目标用户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习惯和痛点,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 优化产品界面和交互设计。简洁明了、直观易用的界面和交互设计是提高产品可用性的关键。设计师需要关注细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优化产品的界面和交互设计。
3.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除了基本的功能和性能外,用户还期待得到个性化的体验。设计师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可用性。
4. 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改进。设计师需要持续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产品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可用性。
用户体验与可靠性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可用性,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设计师和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界面和交互设计、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以及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可靠性。
如果让一位普通用户对一个网站进行评价,一般会对视觉感受、功能体验、可用或使用体验、内容吸引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用户体验,根据前面提到的“用户体验的四个基本要素”,来分析下如何让一个网站在用户体验上获得较高的评价。 我们将网站看成一件普通的产品,评价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一般会与经历,感受,体会等一些词语联系起来。 网站中存在竞争,产品中一样存在,那么在经历、感受和体会上谈网站用户体验,可以从广义和侠义上来谈谈如何评估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 武汉SEO培训狭义上:用户体验指的是“网站前端呈现部分,涉及到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需求、认知、操作、系统反馈、呈现部分”的内容;广义上:用户体验则包括了“网站在满足用户实现需求的完整过程中,影响用户的行为与感受的所有方面”的内容。 很多网站用户体验部门往往都是在负责“狭义的用户体验”定义部分的工作,但人们平时谈论的更多的,则是从广义的用户体验来对网站的评价,这样一来用户体验就变成了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了。 那么对于“广义用户体验”,该如何度量,如果网站参与者都能够明确、清晰的描述出他所参与工作的用户体验的好与坏,那我们就有了改进和提高的基础。 下面是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创造模型。 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去建立良好的从用户研究到项目管理的人员分工协作,并且在进行网站设计时把握每个层级,更加有据可依。 也许按照他说的那样做,一个良好用户体验网站就可能会被创造出来。 “网站的用户体验是有品牌、可用性、内容和功能组成”。 当我们对网站的这4个方面评价并且加权计算后,就得出了网站用户体验整体水平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一个则号称可用性之王,著有《可用性工程》一书,在他们联合成立的工作组中,也提出了一个模型—Nielsen-Norman模型。 Jacob Nielson的模型更加宏观,可拓展性较强。
我们说我们重视用户体验,但突然发现大家 都在谈论用户体验,就像曾经谈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 很多人都误解了用户体验的真正含义,甚至把它作为说辞来评判某产品。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疑惑, 究竟什么是用户体验?我们想的和做的用户体验真的是用户想要的或者认同的,还是说我们是在不断地猜想或者自欺欺人。 用户体验不是产品的易用性。 那么,用户体验是什么?我认为,狭义上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某个产品的视觉和易用性的主观感受,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认知,而广义上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某 个产品在使用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加瑞特在其著作《用户体验的 要素》中对用户体验是这样定义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用户体验的 主体是用户,对象是产品,关键在于用户接触和使用产品过程中所建立的感受,感受是主观的,因此用户体验也是主观的。 用户体验不是我们的体验,而是用户的体验。 其实,很多的用户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你的产品设计的好坏并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只有当用户有过类似产品体验的经历之后,用户体验才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 成,此时你的产品设计的如何便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因此检验用户体验的不是我们,而是你的真实用户。 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代表用户,能够无限地接近用户甚至成 为用户,但事实上我们根本代表不了用户,更多时候只是我们在一厢情愿罢了,用户体验是用户的体验而非我们的体验。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 很多用户体验的设计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这主要是前期没有对用户进行研究而导致的结果。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忠实用户的真实感受,因此研究和分析 你的用户是做好用户体验设计的第一步。 我们在研究用户之前,一定要明确我们的目标用户,同时不要试图去满足我们目标用户里的所有用户,在多态的社会形态 下,不同区域、文化或信仰等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效果。 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说,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被认知和容易捕捉的,而其非共性则因个体差 异较大而无法模拟和再现。 用户体验是感动用户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创造一连串的体验,使用户能够感知到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我们发现具有非凡体验的设计总是能够赢得更多的用户,比如苹果的产品。 好的 产品设计是通过信息交互传递感动人的表达,并让用户对产品产生充满感情的有效沟通,从而为用户创造能够感触到的,一体的,系列的,蒙太奇般的体验,它能使 用户每次在相似情态下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你的产品,并付出行动。 具备这种体验的产品不会强迫用户去使用他们不想要的特性,但是它会引导有兴趣的用户自发的去 使用你的产品,它不是靠花哨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交互能力打动你的用户,虽然它也具备这些特性。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产品竞争力。 用户体验的目的是希望用户最终愿意为这份体验给予我们所期望的回馈,比如购买产品等,可以说用户体验是唯一能够触发用户情感的产品因素。 如今,用户体验已 经成为一种新的产品价值,当技术已经不再是产品核心竞争力时,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用户注重的不再是产品的性能,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感 和价值感。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 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且其注重实际应用。 ISO定义的补充说明有着如下解释: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该说明还列出三个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系统,用户和使用环境。 ISO标准的第3条说明暗示了可用性也可以作为用户体验的一个方面。 如,“可用性标准可以用来评估用户体验一些方面”。 不过,该ISO标准并没有进一步阐述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之间的具体关系。 显然,这两者是相互重叠的概念。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1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