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已成为衡量企业IT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中心规模不仅反映了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业务需求,更体现了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和投入。
因此,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规模的角度,探讨企业IT基础设施规模的相关问题,并对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深入剖析。
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核心,其规模直接反映了企业IT基础设施的规模。
一个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意味着企业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架构,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离不开企业的IT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
因此,从数据中心规模可以窥探出企业IT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技术水平。
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是确保数据中心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还能降低能耗、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网络架构、备份恢复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因此,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需求分析: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数据处理量、存储需求等方面。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硬件配置。
2.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新兴技术的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等。
3. 布局设计:数据中心的布局设计要合理,确保设备的散热、供电、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便捷性。
4. 能源管理:数据中心能耗较高,因此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能源管理,包括供电、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
5. 安全性: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6. 灾备与恢复:数据中心还需要考虑灾备与恢复策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中心的运行。
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与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
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要与企业整体的IT战略相契合,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要与企业的软件资源相匹配,确保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还需要加强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数据中心规模是企业IT基础设施规模的重要体现,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布局设计、能源管理、安全性、灾备与恢复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还需要与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1)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策划的过程:企业战略-应用需求—IT规划—系统结构业务应用需求决定数据中心建设规模;IT系统应用性质决定数据中心建设形势2)数据中心规划应遵循应用驱动的原则企业业务发展应用需求;IT业务发展目标,应服从企业发展战略与IT业务发展规划;企业战略;IT应用规划;IT应用特点;IT中短期发展目标;兼顾IT系统长期发展目标。 深圳计通动力环境监控厂家,专注数据中心建设二十年,很不错。
企业数据需要在不断发生变化,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正挑战每位公司高管的神经,尽管推动建立一个新数据中心让人兴奋,但这个过程非常长,充满了挑战和痛苦。 企业决策者启动一个建设计划首先是选择一个最佳的物理位置,但数据中心选址并不象一般房地产选址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公共事业,信道的可用性,安全问题,本地人才和地方政府的刺激措施,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你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关键决策时不会失误。 为现在和未来做好规划建立一个新数据中心不仅需要考虑建筑成本,正确选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决策过程,总会出现有形和无形的问题,有几点是很明显的,新的数据中心必须提供足够的物理空间,为设备和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例如,数据中心至少需要一个高可用,不太昂贵的电源和WAN连接,当然有多个冗余WAN连接是最好的。 但不要忽略了项目有形的因素,所选择的位置应该相对稳定,无潜在的地质隐患,同时也要考虑当地恶劣天气的影响,应该避开机场和核电厂,因为在紧急情况下,完全有可能要求你转移或关闭你的基础设施。 这些因素都应该仔细权衡,不仅要考虑建设需要,也要考虑未来整个数据中心运营周期。 先不要担心这些因素的成本问题,或许政府出台的优惠政府就能抵消这些成本。 经济状态和发展通过搜索引擎你就能找出当地的经济情况,并尽可能了解当地政府的未来规划,了解得越多越好,例如企业倒闭的数量,大学毕业生占当地人口的百分比,当地政府一般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因此你必须搞清楚所有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这些因素可能会逐步缩小你的选址范围。 了解税收税收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应该了解支付的具体税收数目,并且尽可能与其它地方的税收进行对比。 另外,可以考虑在国外建立数据中心,例如,2007年冰岛的税收是17%,而美国的是39%。 防范潜在的灾难即便是有最优惠的税收政策,但如果经常发生自然灾害,那也不应该考虑这种地方,特别是靠近地震断层,洪水淹没区域,海洋风暴或龙卷风经常光顾的地方更不能考虑。 选址国外也需要考虑几个潜在的问题,如自然灾害,电力供应,税收,同时还需要考虑该国的政治因素。 熟练的IT专业人员越复杂和自动化的数据中心越需要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维护,在你现在的数据中心可能有这样的人选,但你不要期望他们都愿意离开现在的地方,到遥远的,无人认识的新数据中心去认真工作。 因此,最好是在当地寻找合适的人选,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培训和传帮带使其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士,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大量的人才供你挑选。 购买土地当你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地区后,就该着手考虑真正的土地问题了,你可以通过当地经济发展办公室了解到很多信息,也可以到当地政府网站去了解土地拍卖信息。 不能建设新的,就改造旧的专家一般都认为建设一个新数据中心比改造旧数据中心更容易,风险更小,但总有些公司出于种种原因,原本打算建设新数据中心的想法被迫暂时搁浅,只能选择升级改造现有数据中心。 改造数据中心的挑战有所不同,比如可能会面临电力和制冷基础设施的全部更新换代,地板加固等等,最困难的是这些改造行动必须在保证现有服务不中断的情况下实施。 建设一个新数据中心就简单多了,比如直接购买Sun公司模块化的数据中心S20或SGI的冰块模块化数据中心,这种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受到客户的极力赞扬,它们具有密度高,部署快速(也易于重新部署)和低成本的优点。
[导读]企业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企业异构数据环境无法支持的有效的数据交换,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IT基础架构,实现信息系统的高可管理性和高可用性,保障了业务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传递,最终以良好的服务赢得用户。 企业数据中心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从而达到数据共享与利用的目标。 企业数据中心按规模划分为部门级数据中心、企业级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主机托管数据中心等。 通过这些规模从小到大的数据中心,企业可以运行各种应用。 一个典型的企业数据中心常常跨多个供应商和多个产品的组件,包括:联网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等。 这些组件需要放在一起,确保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我们知道,数据中心是企业应用业务服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运算、交换、存储的中心。 它结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承载了网络中80%以上的服务请求和数据存储量,为客户业务体系的健康运转提供服务和运行平台。 数据中心应采用服务、应用、存储相分离的架构,有效降低了管理维护的成本,同时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数据对系统扩容的需求。 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由网络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存储系统、远程容灾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数据中心以网络系统为依托,因此首先应保护网络系统平台的高可靠性,避免因网络系统的故障和性能瓶颈等影响企业关键业务的运行。 可通过三层交换技术,有效抑制广播风暴,保证关键业务的数据传输;通过链路冗余和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通过链路聚合技术,提高网络传输性能,消除网络瓶颈等等。 1、可扩展性为适应业务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先进技术的应用,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具备足够的可扩展来满足发展的需要。 如采用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尽量采用端口密度高的网络设备、尽量在网络各层上具备三层路由功能,使得整个数据中心(IDC)网络具有极强的路由扩展能力。 功能的可扩展性是IDC随着发展提供增值业务的基础。 2、可用性包括网络设备和网络本身的冗余。 关键设备均采用电信级全冗余设计,采用冗余网络设计,每个层次均采用双机方式,层次与层次之间采用全冗余连接。 提供多种冗余技术,在不同层次可提供增值冗余设计。 3、灵活性灵活的目的是实现可根据数据中心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网络/设备能够灵活提供各种常用网络接口、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对网络模块进行合理搭配。 4、可管理性网络的可管理性是IDC运营管理成功的基础,应提供多种优化的可管理信息。 完整的QoS功能为SLA提供了保证,完整的SLA管理体系,多厂家网络设备管理能力,网络性能分析以及准确及时的网络故障报警、计费等。 5、安全性安全性是IDC的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IDC建设中的关键,它包括物理空间的安全控制及网络的安全控制。 对于动态、不断演进的数据中心环境来说,更强大的网络连接是不变的需求。 无论是企业或公共服务数据中心,都要尽可能保障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可扩展带宽、冗余业务备份、灵活性、安全性并方便移动、增加和变更。 为保障服务的可信赖性,数据中心必须使用高密度、方便使用与部署的高品质布线系统。 必须提前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设计,跟土建、消防、空调、照明等安装工程互相配合好,免得产生不必要的施工冲突。 数据中心机房应当采用光纤网络布线,使企业更经济地实施数据中心应用,来进一步满足数据存储以及局域网内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的数据快速交换,便于将来网络升级换代,节省投资,避免浪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活、安全、高性能价格比的布线系统。 网络存储按照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SAN特别适合于服务器集群、灾难恢复等大数据量传输的业务环境。 SAN是位于服务器后端,为连接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等存储设备而建立的高性能网络。 SAN将各种存储设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存储网络,以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 SAN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的直接连接,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 数据中心为整个网络提供应用服务,通常这些服务包括一些关键业务(如ERP、 MRPⅡ、HIS、PACS等)和其他功能服务(如WEB、FTP、Mail、DHCP、DNS、WINS等)。 对于关键业务和重要的功能服务采用集群技术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地保证网络的高效安全运转。 一个配置完善的应用服务器群,可以将应用平台与服务平台分离,降低网络管理的难度,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以最少的用户端干预,达到最高的可用性,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集群是两台或更多台服务器(节点)在一个群组内共同提供一种或多种应用服务。 与单独工作的服务器相比,集群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充性,是提供高可用性和增强企业应用软件可管理性的有效途径。 高可用性表现在当一台节点服务器或一个应用服务发生故障时,这台服务器上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被集群系统中其他服务器自动接管,客户端将能很快连接到新的应用服务上,最大限度地缩短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宕机时间。 高可扩充性表现在集群允许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增加处理能力或存储容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 企业中的关键业务应用均可采用集群系统以提供高可用性的稳定应用服务。 网络管理系统是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性能的一个窗口,也是评估和调整网络可用性的重要工具。 网络管理可以识别关键资源、网络流量以及网络性能,还能配置设备故障的阈值、提交精确的端到端分析报告。 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管理可以让企业设置可用性策略,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时自动启动。 网络管理系统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设备管理,主要安装网管软件、服务器管理软件、磁盘磁带机管理软件,以监视网络流量、设备运转状态等情况。 另一种是网络桌面管理,对服务器或客户机提供远程管理、远程配置、远程遥控等功能,使管理人员不用离开数据中心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技术支持工作。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对系统和网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网络管理必须走出设备管理的圈子,提供应用性能的清晰视图,然后提供帮助用户保证应用性能的工具。 此外,还将面对更好地支持移动设备、网络集成和安全管理的需要。 由于数据中心的疆界可能超出了传统机房的边界,网络管理确保分布式应用和无处不在的数据存取的强大性能。 数据中心的网络管理应当有效、合理的管理、协调好各种品牌的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让设备发挥最大作用,全面实现网络功能。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1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