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网站并注入恶意代码,给网站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站如何被攻击者入侵并注入恶意代码的过程,帮助网站管理者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SQL注入攻击是攻击者利用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通过Web表单提交等特殊方式,向数据库发送恶意SQL代码的一种攻击方式。
攻击者成功执行SQL注入后,可以获取敏感数据、篡改数据,甚至执行恶意操作。
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攻击者在Web应用程序中插入恶意脚本代码,当用户访问该应用程序时,浏览器执行插入的脚本代码,从而达到窃取用户信息、篡改网页内容等目的。
跨站请求伪造是一种欺骗用户在其当前已认证的会话中执行非授权操作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伪造请求的方式,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例如更改密码、转账等。
攻击者首先会通过各种手段扫描网站,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包括未授权访问、弱口令、未更新的软件等。
一旦发现漏洞,攻击者就会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网站。
攻击者入侵网站服务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Web应用程序的漏洞获得管理员权限。
一旦获得管理员权限,攻击者就可以在服务器上执行任意操作,包括上传恶意文件、修改网站代码等。
攻击者在成功入侵网站服务器后,会在网站上注入恶意代码。
这些恶意代码可能包括木马病毒、挖矿程序、钓鱼页面等。
当用户访问这些被注入恶意代码的网站时,恶意代码会在用户的浏览器上执行,窃取用户信息、篡改网页内容等。
网站管理者应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网站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应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网站管理者应定期扫描网站,发现安全漏洞后及时修复。
同时,对于已知的漏洞,应及时关注相关安全公告,及时修补漏洞。
加强网站的访问控制是防止攻击的重要措施之一。
网站管理者应设置合理的权限系统,限制非法访问。
对于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存储、访问日志记录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使用安全软件和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网站的安全性。
例如,使用防火墙可以阻止非法访问;使用Web应用防火墙(WAF)可以拦截恶意请求;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安全漏洞。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困难,网站管理者应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在遭受攻击时,可以及时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网站安全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
为了防止网站被攻击者入侵并注入恶意代码,网站管理者应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安全防护。
通过修复安全漏洞、强化访问控制、使用安全软件和服务等手段,提高网站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就用这个方法就能做个不错的〓DDoS攻击全面剖析〓(对什么是“DDoS攻击”) 如果大家使用的是windows 2K 或Windows XP 那么教大家一招金蝉脱 而且只需要这一招克就能死所有病毒!! 如果你是新装的系统(或者是你能确认你的系统当前是无毒的),那就再好不过了,现在就立即就打开:“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 吧! 首先就是把超级管理员密码更改成十位数以上,然后再建立一个用户,把它的密码也设置成十位以上并且提升为超级管理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双保险:如果你忘记了其中一个密码,还有使用另一个超管密码登陆来挽回的余DoS (Denial of Service)攻击其中文含义是拒绝服务攻击,这种攻击行动使网站服务器充斥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或系统不胜负荷以至于瘫痪而停止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一、DDoS的概念 要想理解DDoS的概念,我们就必须先介绍一下DoS(拒绝服务),DoS的英文全称是Denial of Service,也就是“拒绝服务”的意思。 从网络攻击的各种方法和所产生的破坏情况来看,DoS算是一种很简单但又很有效的进攻方式。 它的目的就是拒绝你的服务访问,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最终它会使你的部分Internet连接和网络系统失效。 DoS的攻击方式有很多种,最基本的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 DoS攻击的原理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DoS攻击的基本过程:首先攻击者向服务器发送众多的带有虚假地址的请求,服务器发送回复信息后等待回传信息,由于地址是伪造的,所以服务器一直等不到回传的消息,分配给这次请求的资源就始终没有被释放。 当服务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连接会因超时而被切断,攻击者会再度传送新的一批请求,在这种反复发送伪地址请求的情况下,服务器资源最终会被耗尽。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它的英文全称为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它是一种基于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主要瞄准比较大的站点,象商业公司,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的站点。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DoS攻击只要一台单机和一个modem就可实现,与之不同的是DDoS攻击是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机器向一台机器发起攻击,这样来势迅猛的攻击令人难以防备,因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DDoS的攻击原理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DDoS攻击分为3层:攻击者、主控端、代理端,三者在攻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攻击者:攻击者所用的计算机是攻击主控台,可以是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甚至可以是一个活动的便携机。 攻击者操纵整个攻击过程,它向主控端发送攻击命令。 2、主控端:主控端是攻击者非法侵入并控制的一些主机,这些主机还分别控制大量的代理主机。 主控端主机的上面安装了特定的程序,因此它们可以接受攻击者发来的特殊指令,并且可以把这些命令发送到代理主机上。 3、代理端:代理端同样也是攻击者侵入并控制的一批主机,它们上面运行攻击器程序,接受和运行主控端发来的命令。 代理端主机是攻击的执行者,真正向受害者主机发送攻击。 攻击者发起DDoS攻击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在Internet上有漏洞的主机,进入系统后在其上面安装后门程序,攻击者入侵的主机越多,他的攻击队伍就越壮大。 第二步在入侵主机上安装攻击程序,其中一部分主机充当攻击的主控端,一部分主机充当攻击的代理端。 最后各部分主机各司其职,在攻击者的调遣下对攻击对象发起攻击。 由于攻击者在幕后操纵,所以在攻击时不会受到监控系统的跟踪,身份不容易被发现。 二、DDoS攻击使用的常用工具 DDoS攻击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攻击者必须具备入侵他人计算机的能力。 但是很不幸的是一些傻瓜式的黑客程序的出现,这些程序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入侵和攻击程序的安装,使发动DDoS攻击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常用的黑客程序。 1、Trinoo Trinoo的攻击方法是向被攻击目标主机的随机端口发出全零的4字节UDP包,在处理这些超出其处理能力的垃圾数据包的过程中,被攻击主机的网络性能不断下降,直到不能提供正常服务,乃至崩溃。 它对IP地址不做假,采用的通讯端口是: 攻击者主机到主控端主机/TCP 主控端主机到代理端主机/UDP 代理端主机到主服务器主机/UDP 2、TFN TFN由主控端程序和代理端程序两部分组成,它主要采取的攻击方法为:SYN风暴、Ping风暴、UDP炸弹和SMURF,具有伪造数据包的能力。 3、TFN2K TFN2K是由TFN发展而来的,在TFN所具有的特性上,TFN2K又新增一些特性,它的主控端和代理端的网络通讯是经过加密的,中间还可能混杂了许多虚假数据包,而TFN对ICMP的通讯没有加密。 攻击方法增加了Mix和Targa3。 并且TFN2K可配置的代理端进程端口。 4、Stacheldraht Stacheldraht也是从TFN派生出来的,因此它具有TFN的特性。 此外它增加了主控端与代理端的加密通讯能力,它对命令源作假,可以防范一些路由器的RFC2267过滤。 Stacheldrah中有一个内嵌的代理升级模块,可以自动下载并安装最新的代理程序。 三、DDoS的监测 现在网上采用DDoS方式进行攻击的攻击者日益增多,我们只有及早发现自己受到攻击才能避免遭受惨重的损失。 检测DDoS攻击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异常情况分析 当网络的通讯量突然急剧增长,超过平常的极限值时,你可一定要提高警惕,检测此时的通讯;当网站的某一特定服务总是失败时,你也要多加注意;当发现有特大型的ICP和UDP数据包通过或数据包内容可疑时都要留神。 总之,当你的机器出现异常情况时,你最好分析这些情况,防患于未然。 2、使用DDoS检测工具 当攻击者想使其攻击阴谋得逞时,他首先要扫描系统漏洞,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杜绝攻击者的扫描行为。 另外,一些扫描器工具可以发现攻击者植入系统的代理程序,并可以把它从系统中删除。 四、DDoS攻击的防御策略 由于DDoS攻击具有隐蔽性,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对DDoS攻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可采取的安全防御措施有以下几种: 1、及早发现系统存在的攻击漏洞,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 对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系统配置信息)建立和完善备份机制。 对一些特权帐号(例如管理员帐号)的密码设置要谨慎。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可以把攻击者的可乘之机降低到最小。 2、在网络管理方面,要经常检查系统的物理环境,禁止那些不必要的网络服务。 建立边界安全界限,确保输出的包受到正确限制。 经常检测系统配置信息,并注意查看每天的安全日志。 3、利用网络安全设备(例如:防火墙)来加固网络的安全性,配置好它们的安全规则,过滤掉所有的可能的伪造数据包。 4、比较好的防御措施就是和你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协调工作,让他们帮助你实现路由的访问控制和对带宽总量的限制。 5、当你发现自己正在遭受DDoS攻击时,你应当启动您的应付策略,尽可能快的追踪攻击包,并且要及时联系ISP和有关应急组织,分析受影响的系统,确定涉及的其他节点,从而阻挡从已知攻击节点的流量。 6、当你是潜在的DDoS攻击受害者,你发现你的计算机被攻击者用做主控端和代理端时,你不能因为你的系统暂时没有受到损害而掉以轻心,攻击者已发现你系统的漏洞,这对你的系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所以一旦发现系统中存在DDoS攻击的工具软件要及时把它清除,以免留下后患。
木马=恶意代码,在你的电脑上跑别人写好的程序,程序可以记录某些关键事件,比如QQ密码,某些帐号入侵方法:网页,某些exe文件
现在,使用ADSL的用户越来越多,由于ADSL用户在线时间长、速度快,因此成为黑客们的攻击目标。 现在网上出现了各种越来越详细的“IP地址库”,要知道一些ADSL用户的IP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要怎么保卫自己的网络安全呢?不妨看看以下方法。 一、取消文件夹隐藏共享 如果你使用了Windows 2000/XP系统,右键单击C盘或者其他盘,选择共享,你会惊奇地发现它已经被设置为“共享该文件夹”,而在“网上邻居”中却看不到这些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默认状态下,Windows 2000/XP会开启所有分区的隐藏共享,从“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下选择“系统工具/共享文件夹/共享”,就可以看到硬盘上的每个分区名后面都加了一个“$”。 但是只要键入“计算机名或者IPC$”,系统就会询问用户名和密码,遗憾的是,大多数个人用户系统Administrator的密码都为空,入侵者可以轻易看到C盘的内容,这就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怎么来消除默认共享呢?方法很简单,打开注册表编辑器,进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vicesLanmanworkstationparameters”,新建一个名为“AutoShareWKs”的双字节值,并将其值设为“0”,然后重新启动电脑,这样共享就取消了。 二、拒绝恶意代码 恶意网页成了宽带的最大威胁之一。 以前使用Modem,因为打开网页的速度慢,在完全打开前关闭恶意网页还有避免中招的可能性。 现在宽带的速度这么快,所以很容易就被恶意网页攻击。 一般恶意网页都是因为加入了用编写的恶意代码才有破坏力的。 这些恶意代码就相当于一些小程序,只要打开该网页就会被运行。 所以要避免恶意网页的攻击只要禁止这些恶意代码的运行就可以了。 运行IE浏览器,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将安全级别定义为“安全级-高”,对“ActiveX控件和插件”中第2、3项设置为“禁用”,其它项设置为“提示”,之后点击“确定”。 这样设置后,当你使用IE浏览网页时,就能有效避免恶意网页中恶意代码的攻击。 三、封死黑客的“后门”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黑客能进入,那说明系统一定存在为他们打开的“后门”,只要堵死这个后门,让黑客无处下手,便无后顾之忧! 1.删掉不必要的协议 对于服务器和主机来说,一般只安装TCP/IP协议就够了。 鼠标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再鼠标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卸载不必要的协议。 其中NETBIOS是很多安全缺陷的根源,对于不需要提供文件和打印共享的主机,还可以将绑定在TCP/IP协议的NETBIOS关闭,避免针对NETBIOS的攻击。 选择“TCP/IP协议/属性/高级”,进入“高级TCP/IP设置”对话框,选择“WINS”标签,勾选“禁用TCP/IP上的NETBIOS”一项,关闭NETBIOS。 2.关闭“文件和打印共享” 文件和打印共享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但在不需要它的时候,也是黑客入侵的很好的安全漏洞。 所以在没有必要“文件和打印共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它关闭。 用鼠标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然后单击“文件和打印共享”按钮,将弹出的“文件和打印共享”对话框中的两个复选框中的钩去掉即可。 虽然“文件和打印共享”关闭了,但是还不能确保安全,还要修改注册表,禁止它人更改“文件和打印共享”。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选择“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NetWork”主键,在该主键下新建DWORD类型的键值,键值名为“NoFileSharingControl”,键值设为“1”表示禁止这项功能,从而达到禁止更改“文件和打印共享”的目的;键值为“0”表示允许这项功能。 这样在“网络邻居”的“属性”对话框中“文件和打印共享”就不复存在了。 3.把Guest账号禁用 有很多入侵都是通过这个账号进一步获得管理员密码或者权限的。 如果不想把自己的计算机给别人当玩具,那还是禁止的好。 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用户和密码”,单击“高级”选项卡,再单击“高级”按钮,弹出本地用户和组窗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1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