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组件,承担着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等重要任务。
对于服务器系统架构的探讨,尤其是探究服务器上究竟有多少位系统,对于理解服务器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服务器系统架构及其作用。
服务器系统架构是指服务器的硬件、软件、网络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方式。
服务器作为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其架构通常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网络接口以及其他外设等。
在服务器系统架构中,位数(如32位和64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决定了服务器处理数据和运行软件的能力。
32位系统是指服务器具备处理32位数据的能力。
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32位系统较为常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32位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和运行某些软件时可能面临性能瓶颈。
64位系统具备处理64位数据的能力,比32位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
在现代服务器中,64位系统已成为主流,以满足大数据处理、云计算、虚拟化等应用的需求。
服务器硬件层面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网络接口等。
其中,处理器的位数(如x86、ARM等)直接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内存和存储设备的容量及速度也至关重要。
网络接口决定了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能力,如以太网、无线网络等。
服务器软件层面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
操作系统的位数(如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的选择也关乎服务器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随着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服务器系统架构变得更加复杂。
虚拟化技术使得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运行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
云计算则为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扩展能力和灵活性。
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如网站数据、用户信息等。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可以有效地组织、存储和检索数据。
服务器可以执行各种数据处理任务,如网站访问控制、交易处理、大数据分析等。
服务器可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网页浏览、邮件服务、文件共享等。
通过连接互联网,服务器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服务。
服务器可以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分配网络请求,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服务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添加更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服务器上究竟有多少位系统取决于其硬件和软件配置。
32位和64位系统在数据处理能力和运行软件方面有所不同。
深入探讨服务器系统架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服务器的运行机制和功能,从而优化网络服务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器将更好地满足数据存储、处理、网络服务和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什么是64位计算?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人类历经了从8位计算到16位计算、从16位计算到32位计算两次飞跃,32位计算是目前服务器市场的主流。 64位计算是相对于32位计算的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标准,就象高速公路与山间小路的区别,相比于32位计算,64位提供更大的计算带宽,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使很多过去根本无法实现的设想变成现实。 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处理器供应商包括:AMD、HP、IBM、Intel、Motorola、Sun无一例外的都在推动64位计算。 什么是64位处理器?8位处理器、16位处理器、32位处理器和64位处理器,其计数都是8的倍数。 它表示一个时钟周期里,处理器处理的二进制代码数。 “0”和“1”就是二进制代码,线路上有电信号,则计做1,没有电信号则为0。 8位机有8条线路,每个时钟周期有8个电信号,组成一个字节。 所以,随8位处理器上升至64位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传送1个字节到8个字节,关联到时钟速度提高到若干个千兆赫之后,处理器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需要64位数据运算? 目前X86结构在32位寻址时最大空间只能是4GB,在很多大型数据库、数字内容的创建、视频内容的创建还有如CAD/CAM等需要将现实世界建模运算的软件都需要大量的内存容量,此外还有安全加密的需要则使得处理的数据成倍增长。 在石油勘探、天气预测等需要大量数据运算的应用环境中,更是需要平台为运算提供更为充裕的内存容量。 64位平台的寻址能力达到了180亿GB,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解决高端应用中存储器寻址的瓶颈。 为什么64位计算没有普及? 市场上现有的64位解决方案都是面向高端领域,且不与32位架构兼容的昂贵的方案。 这种方案通常会要求包括冷却设备、电源、机箱等在内的全新的基础架构,还需要独立软件开发商(ISV)重新编译应用在64位计算平台下的软件,在这种方式下如果需要进行32位X86应用时,要么不能兼容,要么就必须在模拟方式下运行,而模拟方式又不能提供全面的计算性能,这就造成了性能的下降;此外,最终用户和技术支持人员还需要专门学习64位系统的应用,人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忍受多余而繁琐的工作以及高额的支出而放弃;对独立软件开发商来说,为了建立独立的体系,还必须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PC对外提供ftp服务,也可以叫服务器)。 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 相对于普通PC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其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 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非x86服务器
非x86服务器: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它们是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或EPIC(并行指令代码)处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NIX和其它专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与富士通公司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EPIC处理器主要是Intel研发的安腾处理器等。 这种服务器价格昂贵,体系封闭,但是稳定性好,性能强,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中。
二、x86服务器
x86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性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业和非关键业务中。
按应用层次划分
按应用层次划分通常也称为“按服务器档次划分”或 “按网络规模”分,是服务器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方法,它主要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应用的层次(或服务器的档次来)来划分的。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服务器档次并不是按服务器CPU主频高低来划分,而是依据整个服务器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所采用的一些服务器专用技术来衡量的。 按这种划分方法,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一、入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最基础的一类服务器,也是最低档的服务器。 随着PC技术的日益提高,许多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机的配置差不多,所以也有部分人认为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服务器”等同。 这类服务器所包含的服务器特性并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
1、有一些基本硬件的冗余,如硬盘、电源、风扇等,但不是必须的;
2、通常采用SCSI接口硬盘,也有采用SATA串行接口的;
3、部分部件支持热插拔,如硬盘和内存等,这些也不是必须的;
4、通常只有一个CPU,但不是绝对;
5、内存容量最大支持16GB。
这类服务器主要采用Windows或者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这种服务器与一般的PC机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干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机作为服务器,所以这种服务器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与一台高性能PC品牌机相差无几。
入门级服务器所连的终端比较有限(通常为20台左右),况且在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冗余性能较差,仅适用于没有大型数据库数据交换、日常工作网络流量不大,无需长期不间断开机的小型企业。 不过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有的比较大型的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在后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中也划分出几个档次,其中最低档的一个企业级服务器档次就是称之为入门级企业级服务器,这里所讲的入门级并不是与我们上面所讲的入门级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这种划分的还是比较少。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服务器一般采用Intel的专用服务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构(俗称IA结构)的,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硬性的标准规定,而是由于服务器的应用层次需要和价位的限制。
二、工作组服务器
工作组服务器是一个比入门级高一个层次的服务器,但仍属于低档服务器之类。 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连接一个工作组(50台左右)那么多用户,网络规模较小,服务器的稳定性也不像下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那样高的应用环境,当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应要低一些。 工作组服务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1、通常仅支持单或双CPU结构的应用服务器(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SUN的工作组服务器就有能支持多达4个处理器的工作组服务器,当然这类型的服务器价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2、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强服务器管理功能的SM总线。
3、功能较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
4、采用Intel服务器CPU和Windows/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但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
5、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数据处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工作组服务器较入门级服务器来说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但容错和冗余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但价格也比前者贵许多,一般相当于2~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机总价。
三、部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属于中档服务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双CPU以上的对称处理器结构,具备比较完全的硬件配置,如磁盘阵列、存储托架等。 部门级服务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组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点外,还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结合标准服务器管理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 同时,大多数部门级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能够满足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它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的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一般为中型企业的首选,也可用于金融、邮电等行业。
部门级服务器一般采用IBM、SUN和HP各自开发的CPU芯片,这类芯片一般是RISC结构,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统,LINUX也在部门级服务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部门级服务器可连接100个左右的计算机用户、适用于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组级服务器要高一些,当然其价格也较高(通常为5台左右高性能PC机价格总和)。 由于这类服务器需要安装比较多的部件,所以机箱通常较大,采用机柜式的。
四、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是属于高档服务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产这种服务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但同样因没有行业标准硬件规定企业级服务器需达到什么水平,所以也看到了许多本不具备开发、生产企业级服务器水平的企业声称自己有了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最起码是采用4个以上CPU的对称处理器结构,有的高达几十个。
另外一般还具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 这种企业级服务器的机箱就更大了,一般为机柜式的,有的还由几个机柜来组成,像大型机一样。 企业级服务器产品除了具有部门级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性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还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良的扩展性能、故障预报警功能、在线诊断和RAM、PCI、CPU等具有热插拔性能。 有的企业级服务器还引入了大型计算机的许多优良特性。 这类服务器所采用的芯片也都是几大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自己开发的独有CPU芯片,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
企业级服务器适合运行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或大型企业。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网络。 企业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也最强。
服务器中配置固态硬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选择,特别是如果只有很小比例的服务器存在性能问题的话尤其如此。 固态硬盘可以帮助用户解决服务器性能的瓶颈。 固态硬盘也可以让高速存储更加的接近处理器并将共享存储网络这个潜在的瓶颈剔除掉。 目前有三种固态硬盘的形式作为达标:即硬盘驱动型SSD,SSD DIMM和PCIs SSD。
5、典型服务器应用
办公OA服务器
ERP服务器
WE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财务服务器
打印服务器
集群服务器
无盘办公系统
无盘网吧服务器
无盘教学系统
视频监控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
VOD视频点播服务器
网络下载
SP服务
网络教学服务器
IDC-主机出租
IDC-虚拟空间
IDC-网游
IDC-主机托管
游戏服务器
高性能计算(HPC)
桌面超算
论坛服务器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20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