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常态,其背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国际贸易等。
对市场价格波动及其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理解市场现状,预测未来走势,从而作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详细剖析市场价格波动的成因,探讨其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价格波动最直接的因素。
当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则上升。
这种基本经济规律在市场价格波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会通过影响市场供需关系、成本等因素,导致价格变动。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日益显著。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汇率变动、关税政策等都会通过影响进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状况也是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影响价格。
投机行为,如期货、股票等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会对市场价格产生短期冲击。
投机者通过预测未来价格走势,进行买卖操作,从而加剧价格波动。
长期趋势表现为市场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上涨或下跌。
这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长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市场价格还会呈现周期性波动。
这种周期性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等有关。
在经济周期中,随着经济增长、衰退、复苏和扩张的循环,市场价格也会呈现周期性波动。
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旅游、农产品等。
这种季节性需求变化会导致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季节性波动。
短期波动主要由市场供求的临时变化、突发事件、政策调整等因素引起。
这种价格波动在短期内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其对价格趋势的影响有限。
(1)加强市场研究:企业应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2)优化成本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增强企业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3)产品差异化:通过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在市场价格波动中保持竞争优势。
(1)理性投资: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价格波动,避免盲目跟风,理性分析市场走势,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2)分散投资: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3)关注政策动向:关注政策动向,及时把握政策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
(1)关注市场动态:消费者应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商品价格波动情况,以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
(2)提高消费意识:消费者应提高消费意识,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
市场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常态。
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应深入了解市场价格波动的成因和趋势,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加强市场研究、优化成本管理、产品差异化等方式,企业可以在市场价格波动中保持竞争优势;投资者应理性投资、分散投资、关注政策动向;消费者应关注市场动态、提高消费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把握市场机遇。
展开全部1.价格变引起需求量变2.同商品需求量价格变反应程度同由于商品需要程度价格变所引起商品需求数量变幅度相同或者说价格变化所引起反映程度相同比粮食、食盐等必需品价格涨往往导致消费者其需求量急剧减少液晶电视、轿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价格幅度降则导致消费者其需求量迅速增加表明价格变必需品影响较高档耐用消费品影响较3.相关商品价格变需求影响 (1)替代商品(定义解释)种商品价格升消费者减少该商品需求量转消费另种商品导致另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亦(2) 互补商品(同)某商品价格涨其互补商品价格涨反亦
2008年4月份全国各地猪价涨至了历史最高价,广东、福建、浙江等部分地区出栏肉猪价格甚至突破了10元/斤,河南、山东、湖北等主产区猪价涨至9元/斤左右。 但正当广大养猪界人士沉浸在幸福中之时,5月份开始,新一波猪价暴跌开始了!仅仅4个月的时间,主产区猪价便从9元/斤左右跌至了9月底的5元/斤左右,跌幅近50%!中国生猪市场直接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2007年4、5月份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在这轮猪价跳水中首当其冲,损失最为惨重,因为补栏时的仔猪价格普遍在600元/头以上的“天价”,出栏肉猪的成本在6.5 元/斤左右,又恰恰赶上9月份的价格低谷,每头猪亏损了200元以上。 “猪价跳水”的原因有哪些?之前是否有先兆?春节前的猪价将如何波动?2009年的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专门分析研究国内生猪市场方面的专家、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首席顾问冯永辉先生。 猪价“跳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冯先生认为,猪价从2008年5月份开始暴跌,短短4个月便下跌了近50%,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大的跌幅,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属意料之外。 说它是情理之中,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及业内媒体发布了对2008年生猪市场的分析预警报告,报告里我们对今年生猪市场的走势整体判断就是会持续下跌。 说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因为,猪价的下跌幅度和底线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测。 之前我们曾预测,今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的底线是在6元/斤左右,但没有想到的是9月中下旬很多产区的最低价居然达到了5元/斤,销区也跌破7元/斤。 猪价“跳水”:原因有三猪价在短短4个月便下跌近50%,分析其中原因,冯先生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去年补栏生猪开始陆续出栏。 从2007年5月份猪价暴涨,各地养猪场(户)母猪补栏积极性大涨,母猪存栏出现拐点,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 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其第一窝仔猪就是在2008年的5、6月份前后出栏,因此,这意味着5月份开始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一年前母猪存栏的增加开始反映在生猪的市场供应上。 也就是5月份后生猪市场的供应开始增加了。 其次,5月份开始猪肉需求进入淡季。 夏季是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旺季,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如果猪肉价格过高的话,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既然是淡季,自然价格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 所以,5月份开始需求减弱也是猪价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也是令众多养猪界人士愤愤不平的,就是下游产业的恶意压价。 2007年以及2008年5月份以前,我国养猪业一直处于强劲恢复阶段,母猪存栏量虽然大幅增加,但生猪供应量仍远远不足,很多屠宰企业由于猪源紧缺,不得不互相竞争争抢猪源,人为加剧了猪价节节攀升,但屠宰企业却因为成本居高,而盈利状况非常差,部分屠宰企业甚至濒临倒闭。 今年5月份以后随着去年补栏母猪第一窝仔猪的出栏上市,猪源紧缺的现象开始改善,生猪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这时,屠宰企业为恢复自身“元气”,其措施就是维持高肉价,压低毛猪收购价,扩大两者之间的价差,确保高利润。 这也就是为何毛猪价格暴跌,而猪肉价格坚挺或者缓跌的原因。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且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现状。 生猪市场若想摆脱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如何让产业链各环节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春节前猪价会振荡徘徊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会不会仍是这种状况。 冯永辉根据中国生猪预警网前段时间发布的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说,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5.2-6.5元/斤之间振荡。 第一,根据2007年母猪的补栏来看,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将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市场供应量会越来越大;第二,自10月份后猪肉的需求将逐渐进入旺季,而且整个冬春季节都是猪肉需求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集中消费量非常大,历史上很少出现春节前猪价低于成本线的,即使有些时候春节前猪价会下跌。 例如:2005年底2006年初的春节前,当时生猪市场已经在2005年10月进入了亏损,但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春节前猪价便在需求的拉动下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又维持了两个多月,直到春节过后才进入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期。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需求对猪价的作用,因为春节前的猪肉需求比平时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应很难在一个时间点上高出30%以上。 由于春节前生猪供应、需求都保持在高位上,再加上生猪的出栏体重是在150-300斤的人为可控区间,那么生猪的供应就会因为人为控制出栏体重、出栏日期而改变。 同样,需求也会因为节日效应而变化。 因此,春节前的生猪供求关系是一个胶着、博弈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下的猪价很难会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 明年猪价走势难容乐观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怎么看,冯永辉认为,不是很乐观,很有可能春节过后猪肉需求逐渐走入淡季并进入亏损期。 但明年的走势仍要看春节前这几个月的市场情况。 之所以这样判断,冯永辉说,一个重要依据是去年和今年的母猪存栏量变化。 2008年上半年大量补栏的母猪第一窝仔猪将在2009年上半年上市,而且会和 2007年5月份开始补栏母猪的第二窝仔猪重叠上市。 也就意味着届时的生猪供应量还会比现在高出很多。 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量会很大,市场不容乐观。 虽然市场不容乐观,但明年的行情又并非都是悲观的。 冯永辉说,今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跳水”有其积极的一面。 5月份开始的猪价暴跌,极大地遏制了母猪存栏量的疯狂增长势头。 过去在对2008年的生猪市场进行分析预测时认为,上一轮猪价下跌时散养户大量退出养猪业将会留下巨大的市场空缺,而规模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规模填补这个空缺,因为规模猪场向来是理性的,不会盲目扩张,同时扩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占地、环保等问题也制约着他们扩大规模。 这样生猪的供应会长期保持供不应求,猪价将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位运行,甚至以为会维持到2009年上半年。 但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下半年的长期高猪价在使规模猪场的资金实力迅速增强之后,房地产等行业大量资金进入养猪业,同时政府为了缓解高猪价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对养猪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规模猪场扩大规模的势头。 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规模猪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入进来,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建百万头甚至千万头养猪基地。 同时小规模养殖户在经过了2007年的高利润后,也迅速扩大规模,今年4月份前后,多数省份二元母猪价格居然涨到了2300元/头以上,足见补栏积极性有多高!有的养殖户在看到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三元猪里面的母猪留下来当种猪。 “养猪热”进入失控状态。 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了今年5月份,猪价“跳水”非常及时地遏制了这一疯狂的势头,给“高烧”的猪市及时降了温。 直到10月份猪价触底反弹,母猪补栏积极性仍没有明显回升迹象,仔猪价格也从4月份的800元/头以上,回落到了200元/头左右。 因此,如果春节前这段时间的生猪行情仍保持振荡,那么母猪的补栏势头就很难回到“发烧”阶段,而且,据调查不少规模猪场已从7月份开始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这都将明显减轻2009年生猪市场的压力。 因此,2009年的市场也许并不十分悲观。 未雨绸缪规避风险面对充满风险的2009年,冯永辉认为,养殖场(户)最好暂时不要补栏后备母猪,已经补了的,尽量在春节前压缩规模,以规避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风险。 因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前段时间有淘汰母猪的,但多数为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真正在2007年5月份以后补栏的大量母猪才刚刚开产,而且购进成本很高,不到万不得已,很难淘汰。 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的养猪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后,抗风险的能力也将增强,在此种状况下,母猪存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除非明年长期深度亏损,规模猪场资金链出现问题
本周还是大蒜价格的波动期。 大蒜市场依旧相对混乱,价格有升有降,总体看来降多于升。 各大蒜主产区的大蒜价格基本都下降几分钱,也有地区大蒜价格一路平稳,有少数地区大蒜价格上涨,涨幅都不大。 本周好蒜价格走势较好,普通蒜价格走势较差。 目前南方多雨,很多大蒜都已经发霉,质量有所下降,价格更是难以提升。 市场分析 众所周知,07年大蒜产量较大,好蒜相对较少,市场上比较抢手,其行情相对看好。 而普通蒜,由于量多质量又差,很多人都担心出库价格不会太好。 当前市场上的好蒜已经不多,前期在好蒜的带动下一路较高的蒜价终会随着好蒜的退出而下滑。 而至今大蒜价格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而是一再波动并保持相对还可以的价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天气影响 蔬菜价格一路高走 07年似乎是天灾的一年,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蔬菜向灾区的调运使得各地市场的供应量都相对紧缺,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大蒜作为蔬菜的一种,必定要受到相关的影响。 2.受物价整体上涨的带动 今年国内灾情不断,肉、蛋、奶、油等价格不断上涨,农作物产品价格也一路飙升。 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许多加工品也宣布上调价格。 做常规分析的人士一直认为后期大蒜价格会大幅下降,然而却迟迟未降,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归结原因与越来越猛烈的全国物价上涨不无关系。 在全国的一片涨势之中,大蒜自然顺势上涨。 即使到了本该回落的时候,在物价上涨的推动下,回落也不会太明显。 3.没有理想收购价 大蒜自己存 目前很多大蒜种植户都不价格抬的相对较高,不愁卖不出,因为看到别人存蒜赚了,即使自己不大蒜加入,但如果收购价不能称心,不排除自己订冷库存大蒜的可能。 如此心理作祟,大蒜价格也很难下滑。 4.交易情况影响价格 导致波动 大蒜价格的波动与交易情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买方犹豫徘徊迟迟不肯出手的时候,大蒜价格相对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降。 而一旦价格下降,就会在一定程度下刺激蒜商进行收购。 随着收购的进行,需求一旦上来,大蒜价格又会上涨,超出蒜商的承受范围之后,交易又会冷清,大蒜价格又会稳中下降。 如此往复,大蒜价格也随其波动。 后市展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蒜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或许会保持平稳并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波动,而稳中上涨却要因蒜而异。 预计优质级蒜的价格有可能随全国物价继续上涨,而次级蒜可能保持平稳或有所下降。 此外,随着地点的不同,变化会有差异,且不能保持同步。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9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