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之道,博大精深,涉及众多领域。
其中,心法秘诀是每位修仙人不可或缺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解析心法秘诀的各个方面,为修仙者提供必备知识和技能。
心法秘诀是修仙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涵盖修炼方法、精神修养、战斗技巧等方面。
掌握心法秘诀,对于提升修为、增强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心法秘诀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但都需要修炼者用心去学,用心去悟。
修炼心法,首先要学会调息与静心。
调息是指调整呼吸,使呼吸均匀、缓慢、深长。
静心则是使心灵平静,排除杂念,专注于修炼。
调息与静心是修炼的基础,有助于修炼效率的提升。
炼体是修炼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锻炼肉体,提高身体各项素质,为修炼更高层次的心法打下基础。
常见的炼体方法有:跑步、打坐、练习拳法等。
心法修炼分为多个层次,如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等。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修炼内容和目标。
修炼者需按照层次逐步进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
修仙过程中,心态至关重要。
修炼者需保持平和、淡泊的心态,避免过度贪求,以免陷入心魔。
心态调整有助于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保持冷静,应对各种挑战。
修仙之路充满艰辛,修炼者需具备坚定的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突破。
意志坚定的人,更容易在修仙路上取得成功。
心法修炼需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感悟自然之道。
修炼者应学会观察自然,体验万物,从而提升自己的修为。
修仙者需掌握各种法术,如剑法、掌法、符咒等。
在战斗中,合理运用法术,能显著提高战斗力。
修炼者需不断练习,熟练掌握各种法术的运用技巧。
身法是修仙者战斗中的重要技能。
通过身法,修仙者可以迅速移动、躲避攻击、发动突袭。
因此,修炼者需注重身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灵活性。
战斗策略是修仙者在战斗中取胜的关键。
根据敌人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战斗策略,能显著提高战斗效果。
修炼者需学习如何分析战局,制定策略,以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阅读仙道典籍是了解修仙知识的重要途径。
修炼者需广泛阅读,了解修仙理论、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为自己的修炼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不同门派的心法秘诀各有特色。
修炼者需了解各门派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门派传承,以便更好地学习心法秘诀。
炼丹与炼器是修仙过程中的重要技能。
炼丹术可炼制丹药,帮助修炼者提高修为;炼器术则可炼制法宝,增强战斗力。
修炼者可学习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心法秘诀是修仙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涵盖修炼方法、精神修养、战斗技巧等方面。
掌握心法秘诀,对于提升修为、增强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解析了心法秘诀的各个方面,为修仙者提供了必备知识和技能。
希望广大修仙者能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走向巅峰。
道家丹功修炼,须明顺逆。 顺即顺天道,逆即逆天行。 顺天道即筑基,包括炼神、炼气、炼精的三种实功,乃后天也。 逆天行即上乘仙功,还丹以上的层次,包括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 要想真正进入气功神秘的殿堂,必须经过筑基一关。 下面具体谈谈筑基中的三炼实功。 —、筑基炼神 张紫阳曰:“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 ”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 ”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具体炼法:室内练功,须选光线适中、通风无干扰为最好。 后净手、净口、净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秽气。 另自做二尺见方、一寸半厚软垫一个,做为静坐用。 室外炼功,须选空气清新、并且避风无干扰的高地为佳。 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坟场。 因在坟场内炼功,如功力不深,坟场阴秽气太重,可能出现各种幻景,有碍炼功。 并自做护法宝圈一个:中药房买雄黄64克,均匀地装入64个小布袋中,用黄布3寸宽,12尺长,使宽度对折,缝成筒状,并把小布袋装入筒内,两头缝上,即成一个圈。 炼功时座在圈内,以避虫毒。 自然端坐后,即取心法口诀:手掐子午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净心片刻,收神光,观鼻端白,待白茫茫时,暝目,上注日月天罡(两眼与天目成“品”的上口处),用意须轻。 片刻,天罡处即有气旋,渐忘却,入虚空。 如杂念纷纭,可用以下四法:1、斩念法:待念刚生,立即忘却,使其无法连续;2、顺念法:如旧念未消,新念又起,无法斩断时,可顺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游,久之念尽,即无念也;3、紫阳以事炼心法: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之皆然,久而自静;4、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听亦不听,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筑基炼气 吾师有云:“筑基炼气乃炼呼吸之气与内气。 炼呼吸气又称调息,属后天中的后天气。 而内气包括营卫之气和丹田元气,总称后天气。 ”故炼气当先调息。 1、调息:张三丰曰:“调息不难。 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调息者,调度阴跻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与神,凝气穴之中也。 ” 伍冲虚曰:“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 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无气,而至有为。 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 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行,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说。 ” 张紫阳曰:“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 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 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 闭息与息定,因内气已生,已脱出调息范畴,下一步可行运气之法,促其fa轮自转: 2、运气:《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以脐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 ”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 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 ”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 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fa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通八脉:晚清丹师赵避尘所传的通八脉地,简单易行,在筑基炼气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 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 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三、筑基炼精 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 具体功法: 1、心法口诀:接炼神之法,四门紧闭(即眼不观,鼻不嗅,口不言,耳不闻),万缘不动,一意守中,久之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 持此无念,静待,忽觉心花怒放,周身稣快,万缘净尽,心地空明,此时有一虚灵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须引动,自然下潜北方极幽之地,此地在阴跻一脉,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也。 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阳产矣。 2、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 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 ”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3、补漏:吾师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后天形体,需谨防梦中走丹。 即睡梦中无我无相,忽一震而醒,自觉阳物壮起,此乃真阳初动,后天精气旺盛标志,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长存也。 “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压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脐下,右手剑诀(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处横纹,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抵尾闾,吸提阳物,意注丹田。 几息后,阳物缩,鼓巽风三十六通(逆呼吸),运坤火(性光下凝),产至宝注黄房(精化气收入中宫),渐忘却,入虚空。 又法曰血河车:静坐,忽觉丹田气旋,鼓荡,并上冲心府,须用意引归丹田。 再上,再引,久之其上冲之力渐大,可引归丹田后,斜下尾闾,循脊椎内侧上升至玉枕内侧,斜上泥丸宫(天目内三寸一虚无圈子),轻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fa轮:如丹田气壮,下冲铁门关(尾闾),并有刺痛感,可引此气循督脉黄道上行至命门。 为防气弱无力冲破上二关,可引此气从命门进入丹田,再到脐中,循任脉下行至会阴,轻提肛,至尾闾,如循环36圈,再从丹田到命门、尾闾、会阴、脐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气河车:如上所行,觉丹田气足,有气循黄道上升,可引此气直撞二关,从玉枕斜上泥丸,静守,此阳气自然化做一股清凉之气从身体正中直下丹田,后封固(即轻守丹田一会)。 以上几种方法,虽有导引成分,然入手筑基必须有为而作,故紫阳《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也即是这个道理。 四、行功效验 炼功须知行功效验,以此为凭,并参照身体反应,可知自己进入何种层次,是否筑基完成。 前为修复功程,自觉百病皆愈,精力充沛,犹如脱胎换骨。 后为调补功程,有以下效验:在行动期间,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日赋万言而不废。 形体见有:精足现于牙,齿则健全,气旺现于声音则洪亮,神全现于两目则有光,并且白发复黑,面如童颜,步履矫健如飞。 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滚盘旋,百脉尽开,阳物兴起次数特勤。 此时药源活拨,水质清真,即可转入上乘仙功——还丹功程。 五、须懂修道常识。 1、收功后,可引丹田气遍布四肢,后收回丹田,此乃古经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静坐而产生的经脉失调,四肢酸麻无力。 2、若头晕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睁两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气几口即愈。 3、若乱引气运行,丹田跳动,气散入百脉游走不定时,五倍子磨粉和盐调糊敷脐上,放松入静即可,或用散气法只守涌泉穴。 4、若炼功伤神而至失眠者,可两脚相互摩擦涌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热者,乃意念过重,虚火旺盛所致。 可引冷息从头流到足心,反复多次即愈。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声,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补虚治疲劳, “嘘”字消满解腹胀;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烦躁应念“呵”, 关节酸疼“嘻”来医。 综上可见道家筑基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但具备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验、注意事项、修炼场地、纠编方法等等,这也是区别一般气功的,如果我们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只从养生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它是万法的总纲,不愧是中国气功的最高层次。
修仙之法,在乎凝神入气穴,气穴即元关一窍。 此窍在心之下,肾之上,正中虚空之处,前对脐轮后对肾,乃生身立命之根蒂。 先天一气凝而为性,后天一气结而为命,性命之源,生死之蒂,人之时夭,皆禀于斯。 仙圣之种,亦含于斯。 知此窍而摄心调养,则命在于我;昧此窍而任心所为,则命由于天。 如下手之时,以心注定玄关一窍,即以心息相依之法,吸气入之,进则绵绵,出则微微,出息未已,即以入息继之。 若心不守窍,则息虽入,而神不注,则其关不开;必念念不离而后可。 若息不入窍,则心虽守而气不贯,其关亦不开;必息息归根而后可。 纵心息俱到,而任其出入,则气不聚,而其关亦不开;必若钟离所谓多入少出而后可。 兼此三者,勿助勿忘,缓急中度;勿忘即用功不辍,勿助即不须提运助长;以神定气盈,充满丹田,而窍必开、精必至也。 譬如密室之中,香烟一缕,始甚微耳,若火不绝,其烟渐渐笼满室中,而空窍所通,无非透射之处。 人身真气,始而腹中,渐而开窍,渐而四肢百骸,亦复如是。 能积气便能生精,不越片时,而真气周流,真精自生。 所谓九还成大药,片响显神功也。 此窍一开,百窍俱开,有病即于病后微带热痛,或三四日或七八日,其痛即止,病亦随去。 无病即补助,以至交媾还丹,得胎脱胎,超脱神化;皆时候至而妙窍开,不假人力造作而成者。 真精生时,只要气足神充,不终日而即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是紧紧用功,顷刻不放;任督二脉,交于唇间,坎离乾坤,小周大周,三车三田,头面勇泉,无处不到。 如是刻刻不放,功效无穷,各各不同,结胎脱胎,日合月合, 出神入化,尽从此口诀始终妙悟,皆自然而然,而莫知其所以然也。 人得阴阳二气之全,而先天后天分焉。 先天者,纯阳也;后天者,纯阴也。 上下表现而为人,赋生受命,皆太乙含真,先天祖气,至虚至真,纯粹中正,皆可为神仙为圣贤,无贵无贱,一切同得。 殊不知所得为人者,舍一点先天纯阳祖气之外,而所谓耳目口鼻、心肝脾肺肾、涕唾津液,以至皮虎爪发、百骸九窍,一身四肢,自顶至重,皆后天纯阴造化四大假合而成者也。 先天祖气,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其中有物而非物,其中有精而非精,似有似无,若亡若存,即之不可见,求之不可得,其大无外,包含万象,其小无内,不容一粟。 当知人身之中,有一穴至虚之地以存之,玄关一窍是也。 得之者为神仙,失之者为鬼,得之者未闻一二,失之者常百千万也。 奈何世人皆不能保身,一点先天祖气,往往皆流于后天矣。 故三尸为害,九虫食精,六贼盗形,七情耗神,五欲摄心,凡物茫茫,万机眩惑,耳听声音,口嗜滋味,隋其所有,即著其相。 相著于外,机从目入,即入于内,故动其心,情动于中,必摇其精;即失其精,必耗其气。 形神始难,恍惚妄幻,摄想惑情,事物劳形,精乱神散,真一离 心,先天之气日丧,而转辗流荡于后天生死死之域矣。 我道祖老君悯之,于是始有大道;教人以返还之说。 返者,返本也;还者,还原也;不过返其后天者复还于先天而已。 自金丹之名立,而金丹之道著,而金丹之书出焉。 窃谓金丹非无,大道非有,有中生无,无中生有者也,金丹之道非无而非有,而所谓药物火候鼎器者,果有耶?果无耶?抑亦假法象以明大道耶?胥由金丹二字有象之故,意谓铸金必有鼎炉,修丹必有灵药,炼药必有火候;后此名始立矣。 盖聚先天气为药物,玄天一窍为炉鼎,顺元神妙用为火候。 日煅月炼,时刻不忘,及其成功,则可以脱胎换骨,超凡入圣,大道之要,不过如斯而已。 后世丹书往往不肯真指真一造化之本原,下手工夫之次序,无非假象设臂,梦中说梦,迷误后人 。 且就药物而论之:曰乾坤、坎离、阴阳、铅汞、木液金精、丹砂水银、日魂月魄、乌精兔髓、青龙白虎、玄龟赤蛇、交梨火枣、黄牙白雪、雌雄黑白、若是之不一者、皆药物之共名也。 先天祖气,即是药物。 头先天祖气之外,别有所谓药物耶?即鼎炉而论之:曰神炉、丹穴、灵坛、神室、黄房、绛宫、戊己、黄中、明堂、虚谷、朱砂鼎、偃月炉,若是之不一者,皆炉鼎之异名也。 元关一窍,即是鼎炉,岂玄一窍之外,别有所谓鼎炉耶?即火候而论之:曰推周天、测潮候、按卦爻、用文武、准晦朔、定弦望、明抽添、悟进退、称斤两、体刑德、事沐浴、行诟复、若是之不一者,皆火候之共名也。 元神妙用,即是火候。 岂元神妙用之外 ,别有所谓火候耶?余不敢复效前人之言以欺后人,乃直指金丹大道之本原而言之,必有次序焉。 一曰立炉鼎,二曰取药物,三曰行火候。 三者之外,余不敢复有增益焉。 立炉鼎者何?即守玄关一窍也。 是窍藏于先天混沌中,隐于无有有无之内,父母未生此身既有此窍,既有此窍既有此身,所谓与生俱生者也。 既元始宝珠于空无中,去地五丈之所是也,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非内大非外,非有非无,上通绛宫而绕泥丸,下接丹田而达涌泉,上彻下空,而黄中通理焉。 此既立炉鼎之胜地也!聚药物者何?既存一点先天混元祖气也。 是气生于无形无象之先,聚于无枢太枢之内,父母未生,妙合而凝,未有此身,既有此气,既有此气,既有此身。 此气运行,周流不虚,形以之而成,心以之而虚,耳目以之而聪明,元精以之而固宁,元神以之而运行,吾身以之而化生。 散之则浑融无间,聚之则凝结而成药,此既修炼金丹之大药也。 行火候者何?既顺元神妙用之养,自然运用之道也。 是火发生于真精恍惚之中,薰蒸于四肢百骸之内,本无形象,安有候焉?盖元神散则成气,聚则成火,一聚一散,一升一降,循环往来,周流不息,与时偕行,与时偕枢者也。 或者簇年归时,簇时归刻,子午卯酉,寅申已亥,辰戌丑未,朝屯暮蒙,后复坤剥,周历六十四卦、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以为候。 殊不知混沌未分之时,安有年月日时,甲癸子亥又若何推测也。 大抵真火既是元神之运行,元神既是真火之妙用。 真火随真息,真息炼真气,真气化真精,真精归元神,元神发真火,真精结成丹。 真息之出入,既真火进退,既文武之抽添,皆本自然而然,初非攒簇随念而生,若夫燎于原而不可遏者,非先天之真火,乃后天之凡火也。 今修士下手立基之始,必先使吾心如止水无波,太虚无云,一寂然不动之境,然后于玄开一窍之中,做父母未生以前工夫。 存定真息真气,使气不离息,息不离气,合为一处。 内者不出,外者不入,上下往来于一窍之内。 绵绵若存,如生父母胞中,未生以前一点先天祖气,浑融磅礴,温然如春,酣然如醉,美在其中,醉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肢,四肢不言而喻。 见之无象;求之无形,无一刻不在于玄关,至引则药归于鼎炉,而火候可行矣。 如是则元神妙用自然,运用真火,周流运转于玄关之内,渐渐煅炼,渐渐凝结,真精日益,力到功深,自小至大,由微至著,玄珠成象,结成圣胎,皆自然而然,莫知其所以然,自神而神,莫知其所以神。 还如子藏母腹,随呼随吸,聚冲虚太和之气,成终古不让之体;以致胎圆十月,化生婴儿,与我未生以前,在母胎中一般意象。 然后勤加温养之功,真气致柔,念兹在兹,动静语默,造次弗离。 温养既足,体如空虚,于是劈破鸿蒙,凿开混沌,现出本来面目,身外有身,纵横自在,变化无方矣
一举手,前后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 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 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 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从此做去,一年半载 ,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 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静是合,合中寓开.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乃可臻於缜密矣.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8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