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觉设计领域,字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个性鲜明的衬线体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传达出品牌或信息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分享使用Photoshop绘制个性鲜明衬线体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打造独具特色的风格。
1.熟悉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如新建文件、调整颜色、使用画笔等。
2. 收集设计灵感,可以通过浏览设计网站、字体设计书籍、品牌标识等,寻找喜欢的衬线体风格。
3. 准备设计素材,如字体样本、参考图像等,以便在绘制过程中参考。
1. 新建一个透明图层,使用画笔工具绘制字母的基本形状。
2. 根据字体样式,确定字母的粗细、大小、角度等参数。
3. 注意字母之间的间距和比例,保持整体协调。
在基础衬线体上添加个性元素是打造独特风格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夸张处理:对字母的某些部分进行夸张,如加粗、拉长、压缩等,以突出个性。
2. 添加细节:在字母的边角、拐点等位置添加细节,如锐角、圆角、流线型等,增加设计感。
3. 使用特效:运用Photoshop的特效功能,如阴影、描边、渐变等,增强字体的层次感。
4. 结合图形元素:将图形元素与字母结合,如添加图案、线条等,使字体更具特色。
1. 对比与协调:调整字母之间的对比与协调,使整体视觉效果和谐统一。
2. 字体流畅性:确保字母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提高字体的可读性。
3. 色彩搭配: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突出字体的个性与风格。
4. 字体大小与排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字体大小、排版方式,使字体在应用场景中表现出最佳效果。
1. 选择一种简约的衬线体作为起点,如Times New Roman。
2. 使用画笔工具对字母进行基础绘制,保持线条流畅。
3. 对字母的某些部分进行夸张处理,如加粗重要部位,拉长或压缩某些部分。
4. 在字母的边角、拐点等位置添加细节,如使用圆角代替锐角。
5. 运用阴影、描边等特效功能,增强字体的层次感。
6. 结合图形元素,如添加线条、图案等,使字体更具特色。
7. 调整字体大小、排版方式、色彩搭配等,使字体在应用场景中表现出最佳效果。
本文分享了使用Photoshop绘制个性鲜明衬线体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准备工作、绘制基础衬线体、添加个性元素、调整与优化等方面。
通过实例展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风格。
随着设计技术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衬线体设计风格出现,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学习。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在字体设计方面有所帮助,共同推动视觉设计领域的发展。
《东京幻想》(TokyoGenso)插画是2010年7月的作品。 该系列是根据东京真实的场景为基础来创作的,描绘了没有人的城市场景,即想像中末日后的东京。 代代木车站、东京彩虹桥、羽田机场、i谷109(SHIBUYA109)等地一眼望去尽是废墟,到处也都是荒烟漫草,是一部充满惊奇与创意的作品!
目前并未出版,作者是日本的动画游戏场景插画师井上惠。
图片网站:
视觉共享网:
TCCOOL网:
卢阿诺是哪个国家卢本巴希卢阿诺(Lubumbashi),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最重要工矿城市,第二大城市,加丹加省首府。 旧称伊丽莎白维尔,现名得自于当地的一条小河。 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境东南端高原上,南距赞比亚边境约20多千米。 附近有色和稀有金属矿藏丰富。
最全面的45种平面类设计风格平面设计风格,是指具有相同或者类似材质、形状、色彩等特征的设计作品,它们有着共通的设计思想或表现技法。 敢于尝试不同的平面设计风格,便能打破千篇一律的视觉形式,能让你的设计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实现自我突破。
设计风格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每个人都可以自创独有的风格和形式,接下来列举的43种风格就是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平面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设计、UI设计、界面设计、动画设计、PPT设计等,所有平面类的设计。
作为平面设计师或初学者,知晓并了解这些设计风格,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设计视野,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去分类解读市面上纷繁复杂的设计作品,并拥有更广阔的创作思路,让你不再为视觉设计的形式感而发愁,更能不断地”看、思、学、做、用“,从而也让自己尽早迈入优秀设计师的行列里面去。
平面设计的风格有多少种?说实话,也不可能完全知道,因为平面设计的风格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开放、多元。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下面罗列的这些风格,是目前你所能看到的最齐全的汇总,能帮你在脑海中,建立起类似元素周期表的风格分类。
在阐述这些设计风格之前,我先解释一下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1、国际主义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 由于大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除了美国之外,国际的平面设计在风格上没有什么创新。 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促使了设计在二战后的发展,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又对于设计的国际化面貌和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Design)。
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InternationalTypographicStyle)。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是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由维瓦莱利和其它三个巴赛尔设计家联合发行的,另外三个人是查里·罗斯,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汉斯·纽伯格。 这本采用3种文字(英文、法文和德文)发行的刊物成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成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份刊物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把瑞士设计家的探索、试验、设计哲学和设计观念、新的瑞士平面设计方法论传达给世界各国的设计界,从而影响世界各国,促进瑞士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国际主义风格。
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精神领导人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
1934年至1936年他在苏黎世当学徒,1936年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专门从事平面设计和展览设计,也兼摄影工作。
1945年战后集中在展示设计和插图设计,为各种剧院设计布景。
1951年,苏黎世音乐厅演唱会海报,苏黎世汤豪勒-格什沙夫特音乐会(theTonhalle-Gesellschaft,Zurich,1951)
1958年,瑞士《新现代设计》发行人,主要编辑。
1957-1960年,苏黎世艺术学院教授
196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担任教授
20世纪60年代,苏黎世国际机场视觉传达系统(theSIGNAGEsystem,Zurichairport,late1970)
20世纪70年代,瑞士联邦铁路视觉传达系统(SwissFederalRailways,SBB)
1967-1988年为IBM的顾问
1996年8月去世
平面设计著作:
《视觉传达史》:1971GeschichtedervisuellenKommunikation(AHistoryofVisualCommunication)
《海报史》:GeschichtedesPlakats(AHistoryofthePoster)
《平面设计网格体系》:1981Published“GridSystemsinGraphicDesign.”
《摄影海报-起源到现在》:1989Published“Fotoplakate-VondenAnfangenbiszurGegenwart”(PhotographicPosters-FromtheirOriginstothePresentDay)
设计思想:追求绝对的设计,主张非人格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工整的原则,主张设计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目的宗旨;为了达到传达目的,设计加个人的偏好、顾客的特殊要求、宣传的压力都应该漠视不顾,唯一重要的是设计反应的时代感、现代感;设计应该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宗旨,充满活力和生动。
他的平面设计处理非常简明扼要,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简单、明晰。 他采用的摄影资料,都将摄影本身变成设计的元素,赋予摄影新的功能,他的摄影拼贴都非常强烈,并且结构简单,突出主题,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海报传达的内容。
他强调设计的社会使命及功能,在这一点上,他与包豪斯的奠基人一样,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色彩,是一个主张社会工程目的具体的平面设计家。 他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了苏黎世国际机场的视觉传达系统,20世纪70年代又设计了瑞士的联邦铁路视觉传达系统,都有很高的功能性和简单易懂的特性,是他设计哲学的最好范例。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师。 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 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theHochschulefurGestaltunginUlm)的第一任校长。 乌尔姆学院与战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一脉相承的,最大的要点就是要把设计作为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而避免美国设计简单赤裸的商业倾向。 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0年代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的发展及广泛采用。 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采用一种直接了当的新无饰线体,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 1954年,在巴黎工作的瑞士平面设计家阿德里安·弗鲁提格(1928-),创造了一套共有21个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饰线体,称为“通用体”(Univers)。 50年代初期,阿明·霍夫曼和另外一个瑞士设计家马克斯·梅丁格合作创造出“新哈斯-格罗特斯克体”。 1961年,新哈斯体在联邦德国正式出品,新名称是“赫尔维提加体”(Helvetica)。 这种字体设计得非常完美,因此成为50年代到70年代当中最流行的字体。 赫尔曼·扎夫(1918-)在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设计的几种字体被视为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如“帕拉丁洛体(Palatino1950)”,“米奥体(Melior1952)”,“奥帕迪玛体(Optima1958)”,扎夫的字体设计达到一个兼有功能特点和优雅细节的高度。 。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 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 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1922-)。 他于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他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 另外一个把国际主义风格介绍到美国、并且推广的是洛杉矶平面设计家鲁道夫·德·哈拉克(1924-)。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是否看到苹果的设计是否也汲取了其设计的精髓?
2、苹果风格
设计理念:简洁,精致,优雅,高端感,科技感,品质感(高端、大气、上档次)
设计形式与方法:配色上,苹果擅长使用浅灰和深灰两种色彩,苹果的浅灰并非纯浅灰,而是渐变浅灰。 在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纯黑色的出现,纯黑色太过压抑、不透气。
以简洁、简约为设计基调的公司,在字体的选择上,苹果也选择了无衬线的平黑体。 无衬线字体能够让整体看起来更简洁、简约、更具有科技感与现代感。
除此之外,思源黑体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字体。
苹果官网使用的是平黑体和Myriad字体进行搭配使用。 字体的选择和各人审美有关,但是也是存在很多公理的。 例如科技公司官网和产品应当使用黑体系的非衬线字体,这样视觉上更加干净简练。
排版构成:主文案永远是处在最重点的视觉位置。 即主要产品特性文案一定居中展示。
字体间距宽松。 字体采用加粗强调,大小及字体颜色深浅(即黑白灰)来分清主次。
坚持一个文案配一套渲染图。 这样的好处在于每一个产品特性文案都能在视觉上落到实处,由此不会产生枯燥、无说服力的阅读体验平面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风格大面积留白。 这即说明文案的精简,也说明在排版上设计者给予产品图片、文案充足的视觉延展空间,能带来非常干净、空旷的视觉感,对产品整体的气质提升带来巨大的作用。
MUJI的设计风格是否在苹果风格基础上更体现出了一些性冷淡的设计风。
3、中国风格
中国风设计包含复古中国风与现代中国风,两种在色彩形式上稍有区别。
设计理念:复古,传统,韵味(融入中国元素与色彩)
设计形式与方法:古典中国风,即复古的中国平面设计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 中国平面设计风格色彩主要有大红、粉红色、蓝灰色、黑灰色、水绿、白色浅绛色、深黑、淡蓝色、淡黄色、浅黄色等,中国风传统素材一般常见的有中国结、青花瓷水墨画、古代纹饰图案、书法、篆刻、印章、灯笼、茶具、古代器具、古式建筑、青铜器、青铜纹、龙凤、灵兽、中国传统节日等,只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都称为中国风传统素材。
现代中国风(现代,简约,大气),现代中国风平面设计风格,即根据现代审美设计的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Nodyoung是设计师艺术家,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风格,所以取名为NOD风格,NodYoung,即杨一兵,男,38岁,毕业于清华美院,是一位在北京业内小有名气的视觉设计师。 早在老罗创办英语培训的时候,就把他邀来设计海报,为当时老罗英语的病毒式营销助力不少。 在当年在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创业的故事III剧场演讲时,老罗还特意拿出来说了说Nod加入后为自己设计海报的事情。
设计理念:
新颖、潮流、绘画、靓丽(Nodyong的漫画风)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简便、色块插画的形式组合图形与设计语义,给人潮流、新颖的感官效果。
5、光感透气叠加风格
设计理念:
光感,渐变,氤氲感。
设计形式与方法:
具有光感的半透明渐变叠加平面设计风格。 叠加方式融入新的视觉元素——光感。 光因为其剔透,纯净,反射的特性,一直被人们所青睐着。 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色彩叠加,增加光感的设计将会为产品增添更多的未来迷幻属性。 可以通过Photoshop或者AI软件轻松实现。
设计理念:
关键词:解构,反逻辑,通感体验。
将主体物用解构的方式赋予其全新感官体验。
设计形式与方法:
物体是由形状,材质,颜色,排列等维度所构成的。 若将主体物进行打碎、分解、叠加等方式进行重组解构,从逻辑上打破其固有感官印象,由此物体将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这种图形通感化解构的手段会让人在视觉,味觉,嗅觉等多个方面触发人的通感,从而引发人们对画面下深层内涵的联想与思考。
![图形通感ps://)
设计理念:
怀旧,虚构,蒸汽机
设计形式与方法:
蒸汽朋克平面设计风格是一个合成词,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两个词组成。 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型机械了。 朋克则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文化,用街头语对白书写的文体,它的意义在于题材的风格独立,而非反社会性。
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某种假设的新技术,如通过新能源、新机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观,努力营造它的虚构和怀旧等特点。
设计理念:
超写实风格也叫做拟物风格。 空间层次,场景画面,视觉错觉扩展,极高的色彩分辨率,精确度和细节。
设计形式与方法:
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更多地关注细节和对象。 作品并不是实际物体的严格诠释,也不是某一个场景或主题的文字插图。 相反,它们利用其他的,往往是微妙的元素来创造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现实幻觉。
9、三维纯色渲染风格
设计理念:
平面立体感,纯色,空间感。
设计形式与方法:
统一三维物体的色系,将立体画面平面化。
随着C4D的流行,三维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变得愈演愈烈。 不过在后扁平化时代,如何在扁平与立体的形式中间寻找平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三维纯色渲染恰恰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空间感的布局拓展了画面深度,同时物体纯色系的渲染方式又强化了画面的平面感。 设计将干扰人们注意力的因素排除,只留下需要传达的主题部分,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形式已经在摄影及三维艺术中流行起来,充满仪式感的画面让设计者爱不释手。
设计理念:
个性,自由,粗狂,神秘,冷酷。
设计形式与方法:
工业loft的设计风格是时下很多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年轻人的最爱,这种风格本身所散发出得粗狂、神秘的特质。
11、哥特风格
设计理念:
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多装饰的。
设计形式与方法:
哥特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装扮、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 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设计理念:
立体字效果,非常的简单粗暴,能够快速突出主题,冲击力强,常用于促销、开业庆典等活动。 细节处理的不好,往往会比较缺少品质感。 你可能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但作为设计师,你还是要懂这种风格,也许你的客户会喜欢哦。
设计形式与方法:
用PS、AI、CDR、Rhino、C4D、3dsMax等三维软件来实现;先字体设计然后特效合成,即先做好字型,然后造出立体效果,再融合一些特效。
设计理念:
图片合成风格的平面设计,其创意十足,效果炫酷。 这对材质、透视、以及光影的细节刻画,要求比较高。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通过大量素材选取,通道、蒙版、选区、滤镜、图层样式5大功能合成特效。
设计理念:
通过夸张的比例,独特的视角,搭建起来的图片合成场景,其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素材选取、合成特效、光效处理、对比处理、同图片合成风格的思路类似,主要是运用夸张的比例,来实现这种超现实的感觉。
设计理念:
双重曝光,是摄影的一种拍摄技法。 是指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其成片效果充满神秘,富有想象力、以及超现实的文艺气息,让人难以言喻。
设计形式与方法:
素材选取,用PS软件特效合成;找一张轮廓清晰的人像形象或者角色形象,再结合其它主题图片,做剪贴蒙版效果,注意调整不透明度。
双重曝光(DoubleExposure)指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是许多人接触相机必玩的技巧,神秘又让人难以言喻的视觉效果常常让人沉迷其中。 现在的中高级自动相机都有多次曝光功能,利用功能设置就能设定多次曝光。
设计理念:
扁平化风格,就是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让信息本身被凸显出来。 在设计元素上,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在平面设计领域,使用扁平风格元素,可以解决没有合适素材的难题。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软件,采用图形绘制、造型与色彩搭配的形式创作。
扁平化概念的核心意义是: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 而具体表现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这样可以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 同时在设计元素上,则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例如:Windows、MacOS、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设计已经往“扁平化设计”发展。 其设计语言主要有MaterialDesign、ModernUI等。
扁平化的设计,尤其是手机的系统直接体现在:更少的按钮和选项,这样使得UI界面变得更加干净整齐,使用起来格外简洁,从而带给用户更加良好的操作体验。 因为可以更加简单直接地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所以可以有效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
扁平化的设计,在移动系统上不仅界面美观、简洁,而且还能达到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和提高运算速度的效果。 例如,Android5.0就采用了扁平化的效果,因此被称为“最绚丽的安卓系统”。
“FlatDesign”为“扁平化设计”的英文名,这个概念在2008年由Google提出。 但围绕“FlatDesign”这个名字则存在着诸多争议,现在你所看到的这个名称“FlatDesign”也并未被大家所完全认可。
不同的公司团体都尝试用过其他名称,例如MinimalDesign,HonestDesign,而微软公司甚至称它作“AuthenticallyDigital”。
设计理念
:一般应用于扁平化图形或文字,以增加立体效果,既简单又容易出效果。
设计形式与方法:
用PS、AI软件绘制基本图形,在PS中手动制作长投影,这是最为精准的办法,或者用AI的混合工具。 当然,也可以用现成的PS动作来制作这种效果。
18.文字图形风格
设计理念
:以汉字或字母,作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视觉图形。具有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并且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CDR、C4D等软件将文字组合造型;用PS制作,能实现更为精细的效果。如果你想快速实现图形文字的拼接效果,可借助插件WordArt来实现,地址:/(仅支持英文字母)
19.图形文字风格
设计理念
:以图形、图标等基本形作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文字视觉图形。具有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并且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CDR等软件将文字作为轮廓;用PS制作,将图形填充到文字轮廓产生文字图形效果
方法1:全名组合方法这是目前为止最常见最实用的LOGO设计方法,代表LOGO有淘宝和天猫。 直接用品牌名称设计一个企业LOGO的好处是,LOGO发布后,可以直接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让消费者快速记住你的LOGO和品牌。 同时,利用品牌名称直接制作LOGO也可以避免重复、侵权等诸多麻烦。 方法2:元素替换法这种LOGO设计在传统品牌中很常见。 现代企业和公司不善于更换元素。 他们在设计自己的logo时,用另一个共同的元素代替了自己的品牌,让自己的品牌也能和这个元素联系起来。 通过符号元素图形和名称字体的组合,这种设计让人感觉坚韧而有活力,更适合男性品牌。 方法3:文化整合法这种LOGO设计方法,在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企业或公司,如旅游公司、文化公司等,经常会用到。 这种LOGO具有丰富的个性和人文思想的特点,对提升品牌调性有很好的效果。 方法4:符号表达这种LOGO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与表达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媒介手法,如图形、元素或色彩等。 传播媒介的创造力,以具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内涵。 常见的LOGO是联合利华,一个U充满了各种象征性的东西。 但是这样设计LOGO,需要对品牌背后的含义进行理解、分类、总结和概括。 这样才能提取出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设计LOGO。 方法5:配色法这种LOGO设计方法在互联网领域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视觉冲击力,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人比较年轻,所以更喜欢视觉冲击力强的LOGO。 这个LOGO的设计需要很强的审美能力和配色能力。 同时,由于LOGO具有现代感,需要更多抽象的东西来代替企业品牌,让LOGO能够传达企业品牌的心情和基调。
平面设计风格,是指具有相同或者类似材质、形状、色彩等特征的设计作品,它们有着共通的设计思想或表现技法。 敢于尝试不同的平面设计风格,便能打破千篇一律的视觉形式,能让你的设计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实现自我突破。
设计风格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每个人都可以自创独有的风格和形式,接下来列举的43种风格就是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平面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设计、UI设计、界面设计、动画设计、PPT设计等,所有平面类的设计。
作为平面设计师或初学者,知晓并了解这些设计风格,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设计视野,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去分类解读市面上纷繁复杂的设计作品,并拥有更广阔的创作思路,让你不再为视觉设计的形式感而发愁,更能不断地”看、思、学、做、用“,从而也让自己尽早迈入优秀设计师的行列里面去。
平面设计的风格有多少种?说实话,也不可能完全知道,因为平面设计的风格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开放、多元。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下面罗列的这些风格,是目前你所能看到的最齐全的汇总,能帮你在脑海中,建立起类似元素周期表的风格分类。
在阐述这些设计风格之前,我先解释一下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1、国际主义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 由于大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除了美国之外,国际的平面设计在风格上没有什么创新。 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促使了设计在二战后的发展,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又对于设计的国际化面貌和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
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是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由维瓦莱利和其它三个巴赛尔设计家联合发行的,另外三个人是查里·罗斯,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汉斯·纽伯格。 这本采用3种文字(英文、法文和德文)发行的刊物成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成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份刊物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把瑞士设计家的探索、试验、设计哲学和设计观念、新的瑞士平面设计方法论传达给世界各国的设计界,从而影响世界各国,促进瑞士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国际主义风格。
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精神领导人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
1934年至1936年他在苏黎世当学徒,1936年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专门从事平面设计和展览设计,也兼摄影工作。
1945年战后集中在展示设计和插图设计,为各种剧院设计布景。
1951年,苏黎世音乐厅演唱会海报,苏黎世汤豪勒-格什沙夫特音乐会(the Tonhalle-Gesellschaft,Zurich,1951)
1958年,瑞士《新现代设计》发行人,主要编辑。
1957-1960年,苏黎世艺术学院教授
196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担任教授
20世纪60年代,苏黎世国际机场视觉传达系统(the SIGNAGE system,Zurichairport,late 1970)
20世纪70年代,瑞士联邦铁路视觉传达系统(Swiss Federal Railways,SBB)
1967-1988年为IBM的顾问
1996年8月 去世
平面设计著作:
《视觉传达史》:1971 Geschichte der visuellen Kommunikation (A Histor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海报史》:Geschichte des Plakats (A History of the Poster)
《平面设计网格体系》:1981 Published “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
《摄影海报-起源到现在》: 1989 Published “Fotoplakate - Von den Anfangen bis zur Gegenwart” (Photographic Posters - From their Origins to the Present Day)
设计思想:追求绝对的设计,主张非人格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工整的原则,主张设计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目的宗旨;为了达到传达目的,设计加个人的偏好、顾客的特殊要求、宣传的压力都应该漠视不顾,唯一重要的是设计反应的时代感、现代感;设计应该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宗旨,充满活力和生动。
他的平面设计处理非常简明扼要,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简单、明晰。 他采用的摄影资料,都将摄影本身变成设计的元素,赋予摄影新的功能,他的摄影拼贴都非常强烈,并且结构简单,突出主题,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海报传达的内容。
他强调设计的社会使命及功能,在这一点上,他与包豪斯的奠基人一样,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色彩,是一个主张社会工程目的具体的平面设计家。 他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了苏黎世国际机场的视觉传达系统,20世纪70年代又设计了瑞士的联邦铁路视觉传达系统,都有很高的功能性和简单易懂的特性,是他设计哲学的最好范例。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师。 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 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theHochschulefurGestaltunginUlm)的第一任校长。 乌尔姆学院与战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一脉相承的,最大的要点就是要把设计作为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而避免美国设计简单赤裸的商业倾向。 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0年代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的发展及广泛采用。 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采用一种直接了当的新无饰线体,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 1954年,在巴黎工作的瑞士平面设计家阿德里安·弗鲁提格(1928-),创造了一套共有21个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饰线体,称为“通用体 ”(Univers)。 50年代初期,阿明·霍夫曼和另外一个瑞士设计家马克斯·梅丁格合作创造出“新哈斯-格罗特斯克体”。 1961年,新哈斯体在联邦德国正式出品,新名称是“赫尔维提加体”(Helvetica)。 这种字体设计得非常完美,因此成为50年代到70年代当中最流行的字体。 赫尔曼·扎夫(1918-)在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设计的几种字体被视为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如“帕拉丁洛体(Palatino1950)”,“米奥体(Melior1952)”,“奥帕迪玛体(Optima1958)”,扎夫的字体设计达到一个兼有功能特点和优雅细节的高度。 。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 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 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 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1922-)。 他于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他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 另外一个把国际主义风格介绍到美国、并且推广的是洛杉矶平面设计家鲁道夫·德·哈拉克(1924-)。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是否看到苹果的设计是否也汲取了其设计的精髓?
2、苹果风格
设计理念:简洁,精致,优雅,高端感,科技感,品质感(高端、大气、上档次)
设计形式与方法:配色上,苹果擅长使用浅灰和深灰两种色彩,苹果的浅灰并非纯浅灰,而是渐变浅灰。 在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纯黑色的出现,纯黑色太过压抑、不透气。
以简洁、简约为设计基调的公司,在字体的选择上,苹果也选择了无衬线的平黑体。 无衬线字体能够让整体看起来更简洁、简约、更具有科技感与现代感。
除此之外,思源黑体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字体。
苹果官网使用的是平黑体和Myriad字体进行搭配使用。 字体的选择和各人审美有关,但是也是存在很多公理的。 例如科技公司官网和产品应当使用黑体系的非衬线字体,这样视觉上更加干净简练。
排版构成:主文案永远是处在最重点的视觉位置。 即主要产品特性文案一定居中展示。
字体间距宽松。 字体采用加粗强调,大小及字体颜色深浅(即黑白灰)来分清主次。
坚持一个文案配一套渲染图。 这样的好处在于每一个产品特性文案都能在视觉上落到实处,由此不会产生枯燥、无说服力的阅读体验平面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风格大面积留白。 这即说明文案的精简,也说明在排版上设计者给予产品图片、文案充足的视觉延展空间,能带来非常干净、空旷的视觉感,对产品整体的气质提升带来巨大的作用。
MUJI的设计风格是否在苹果风格基础上更体现出了一些性冷淡的设计风。
3、中国风格
中国风设计包含复古中国风与现代中国风,两种在色彩形式上稍有区别。
设计理念:复古,传统,韵味(融入中国元素与色彩)
设计形式与方法:古典中国风,即复古的中国平面设计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 中国平面设计风格色彩主要有大红、粉红色、蓝灰色、黑灰色、水绿、白色 浅绛色、深黑、淡蓝色、淡黄色、浅黄色等,中国风传统素材一般常见的有中国结、青花瓷 水墨画、古代纹饰图案、书法、篆刻、印章、灯笼、茶具、古代器具、古式建筑、青铜器、青铜纹、龙凤、灵兽、中国传统节日等,只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都称为中国风传统素材。
现代中国风(现代,简约,大气),现代中国风平面设计风格,即根据现代审美设计的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Nodyoung是设计师艺术家,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风格,所以取名为NOD风格,NodYoung,即杨一兵,男,38岁,毕业于清华美院,是一位在北京业内小有名气的视觉设计师。 早在老罗创办英语培训的时候,就把他邀来设计海报,为当时老罗英语的病毒式营销助力不少。 在当年在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创业的故事III剧场演讲时,老罗还特意拿出来说了说Nod加入后为自己设计海报的事情。
设计理念: 新颖、潮流、绘画、靓丽(Nodyong的漫画风)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简便、色块插画的形式组合图形与设计语义,给人潮流、新颖的感官效果。
5、光感透气叠加风格
设计理念: 光感 ,渐变, 氤氲感。
设计形式与方法: 具有光感的半透明渐变叠加平面设计风格。 叠加方式融入新的视觉元素——光感。 光因为其剔透,纯净,反射的特性,一直被人们所青睐着。 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色彩叠加,增加光感的设计将会为产品增添更多的未来迷幻属性。 可以通过Photoshop或者AI软件轻松实现。
设计理念: 关键词:解构 ,反逻辑 ,通感体验。
将主体物用解构的方式赋予其全新感官体验。
设计形式与方法:
物体是由形状,材质,颜色,排列等维度所构成的。 若将主体物进行打碎、分解、叠加等方式进行重组解构,从逻辑上打破其固有感官印象,由此物体将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这种图形通感化解构的手段会让人在视觉,味觉,嗅觉等多个方面触发人的通感,从而引发人们对画面下深层内涵的联想与思考。 ![图形通感 ps:///upload_images/?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
设计理念: 怀旧,虚构,蒸汽机
设计形式与方法:
蒸汽朋克平面设计风格是一个合成词,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两个词组成。 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型机械了。 朋克则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文化,用街头语对白书写的文体,它的意义在于题材的风格独立,而非反社会性。
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某种假设的新技术,如通过新能源、新机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观,努力营造它的虚构和怀旧等特点。
设计理念: 超写实风格也叫做拟物风格。 空间层次,场景画面,视觉错觉扩展,极高的色彩分辨率,精确度和细节。
设计形式与方法:
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更多地关注细节和对象。 作品并不是实际物体的严格诠释,也不是某一个场景或主题的文字插图。 相反,它们利用其他的,往往是微妙的元素来创造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现实幻觉。
9、三维纯色渲染风格
设计理念: 平面立体感,纯色,空间感。
设计形式与方法:
统一三维物体的色系,将立体画面平面化。
随着C4D的流行,三维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变得愈演愈烈。 不过在后扁平化时代,如何在扁平与立体的形式中间寻找平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三维纯色渲染恰恰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空间感的布局拓展了画面深度,同时物体纯色系的渲染方式又强化了画面的平面感。 设计将干扰人们注意力的因素排除,只留下需要传达的主题部分,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形式已经在摄影及三维艺术中流行起来,充满仪式感的画面让设计者爱不释手。
设计理念: 个性,自由,粗狂,神秘,冷酷。
设计形式与方法:
工业loft的设计风格是时下很多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年轻人的最爱,这种风格本身所散发出得粗狂、神秘的特质。
11、哥特风格
设计理念: 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多装饰的。
设计形式与方法:
哥特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装扮、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 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 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 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设计理念: 立体字效果,非常的简单粗暴,能够快速突出主题,冲击力强,常用于促销、开业庆典等活动。 细节处理的不好,往往会比较缺少品质感。 你可能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但作为设计师,你还是要懂这种风格,也许你的客户会喜欢哦。
设计形式与方法:
用PS、AI、CDR、Rhino、C4D、3ds Max等三维软件来实现;先字体设计然后特效合成,即先做好字型,然后造出立体效果,再融合一些特效。
设计理念: 图片合成风格的平面设计,其创意十足,效果炫酷。 这对材质、透视、以及光影的细节刻画,要求比较高。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通过大量素材选取,通道、蒙版、选区、滤镜、图层样式5大功能合成特效。
设计理念: 通过夸张的比例,独特的视角,搭建起来的图片合成场景,其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素材选取、合成特效、光效处理、对比处理、同图片合成风格的思路类似,主要是运用夸张的比例,来实现这种超现实的感觉。
设计理念: 双重曝光,是摄影的一种拍摄技法。 是指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其成片效果充满神秘,富有想象力、以及超现实的文艺气息,让人难以言喻。
设计形式与方法:
素材选取,用PS软件特效合成;找一张轮廓清晰的人像形象或者角色形象,再结合其它主题图片,做剪贴蒙版效果,注意调整不透明度。
双重曝光(Double Exposure)指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是许多人接触相机必玩的技巧,神秘又让人难以言喻的视觉效果常常让人沉迷其中。 现在的中高级自动相机都有多次曝光功能,利用功能设置就能设定多次曝光。
设计理念: 扁平化风格,就是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让信息本身被凸显出来。 在设计元素上,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在平面设计领域,使用扁平风格元素,可以解决没有合适素材的难题。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软件,采用图形绘制、造型与色彩搭配的形式创作。
扁平化概念的核心意义是: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 而具体表现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这样可以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 同时在设计元素上,则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例如:Windows、Mac OS、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设计已经往“扁平化设计”发展。 其设计语言主要有Material Design、Modern UI等。
扁平化的设计,尤其是手机的系统直接体现在:更少的按钮和选项,这样使得UI界面变得更加干净整齐,使用起来格外简洁,从而带给用户更加良好的操作体验。 因为可以更加简单直接地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所以可以有效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
扁平化的设计,在移动系统上不仅界面美观、简洁,而且还能达到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和提高运算速度的效果。 例如,Android 5.0就采用了扁平化的效果,因此被称为“最绚丽的安卓系统”。
“Flat Design”为“扁平化设计”的英文名,这个概念在2008年由Google提出。 但围绕“Flat Design”这个名字则存在着诸多争议,现在你所看到的这个名称“Flat Design”也并未被大家所完全认可。
不同的公司团体都尝试用过其他名称,例如Minimal Design, Honest Design,而微软公司甚至称它作 “Authentically Digital”。
设计理念 :一般应用于扁平化图形或文字,以增加立体效果,既简单又容易出效果。
设计形式与方法:
用PS、AI软件绘制基本图形,在PS中手动制作长投影,这是最为精准的办法,或者用AI的混合工具。 当然,也可以用现成的PS动作来制作这种效果。
18.文字图形风格
设计理念 :以汉字或字母,作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视觉图形。具有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并且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CDR、C4D等软件将文字组合造型;用PS制作,能实现更为精细的效果。如果你想快速实现图形文字的拼接效果,可借助插件Word Art来实现,地址:(仅支持英文字母)
19.图形文字风格
设计理念 :以图形、图标等基本形作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文字视觉图形。具有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并且创意十足!
设计形式与方法:
通过PS、AI、CDR等软件将文字作为轮廓;用PS制作,将图形填充到文字轮廓产生文字图形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68444.html
上一篇:玩转字体设计,在Photoshop中绘制与众不同的...
下一篇:图文教程在Photoshop中绘制立体感的衬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