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数据中心评估指标的创新:解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持续改进 (数据中心评估指标)


文章编号:16590 /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5-10 17:27:52 / 浏览:

引言

数据中心评估指标的创新解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 数据中心是现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依赖加深,数据中心的作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了确保数据中心以最高效率和可靠性运行,开展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

传统的评估指标

过去,数据中心评估主要基于传统指标,例如:正常运行时间功耗效率空间利用率这些指标虽然有用,但它们无法提供关于数据中心操作的全面视图。它们往往是孤立的,并且无法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导致对数据中心性能的片面评估。

创新评估指标

为了克服传统指标的局限性,数据中心评估已经开始采用创新指标。这些指标侧重于以下方面:资源利用率:衡量数据中心资源(如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利用程度。工作负载性能:跟踪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性能指标,以了解数据中心是否支持其工作负载。可持续性:评估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运营效率:测量数据中心的维护、监控和支持流程的有效性。弹性和韧性:衡量数据中心应对故障和中断的能力。

数据驱动的决策

通过采用这些创新指标,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获得有关数据中心操作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视图。这使他们能够:识别改进领域:确定数据中心性能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优化资源分配:根据工作负载需求动态调整资源,提高利用率并减少成本。提高工作负载性能:调整基础设施和配置,以满足关键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性能要求。提高可持续性:通过实施节能措施,减少数据中心的碳足迹。增强弹性:加强故障检测和恢复流程,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持续改进

创新的数据中心评估指标不仅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而且还促进了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监视和分析评估指标,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跟踪进度:衡量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识别趋势:预测未来的性能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基准测试:将自己的数据中心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以获取最佳实践。优化运营:不断改进数据中心运营,以提高效率、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最佳实践

为了有效实施创新数据中心评估指标,建议遵循以下最佳实践:选择与业务目标相关的重要指标。使用自动化的工具和平台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定期监视和审查指标,以识别趋势和改进领域。与利益相关者(例如 IT 团队、设施管理人员和业务领导)分享评估结果。创建一个文化,其中持续改进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受到重视。

结论

通过采用创新的数据中心评估指标,企业可以解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持续改进的力量。这些指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使数据中心运营商能够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可持续性、增强弹性和促进持续改进。通过遵循最佳实践并利用创新的评估技术,数据中心可以成为現代数字业务的强大引擎。

如何使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使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的一般步骤如下:

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有哪些

一、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1、技术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性能,具体内容为:(1)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 (2)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 (3)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 (4)系统的质量。 (5)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 (6)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2、在经济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效果和效益,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方面。 (1)直接的评价内容有:①系统的投资额。 ②系统运行费用。 ③系统运行所带来的新增效益。 ④投资回收期。 (2)间接的评价内容有:①对企业形象的改观、员工素质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②对企业的体制与组织机构的改革、管理流程的优化所起的作用。 ③对企业各部门间、人员间协作精神的加强所起的作用.二、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模型,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中包括:定量指标,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定性指标,即宏观和微观指标。 1.定量指标分析定量指标可以按传统的模式,广义的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可以简单写成: ROI=(成本降低十收入增长)/总成本(1)投入指标(总成本)1)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和实施费用,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消耗费用等。 2)人力成本,包括人员重新招聘、人员重新部署和人员培训的费用。 3)流程成本,这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部署信息系统的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 4)系统运行成本,诸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等。 5)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持续改进费用。 6)机会成本。 例如,企业由于选用其中某一家厂商的管理软件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厂商所能够带来的机会效益,就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成本。 (2)产出指标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2.定性指标(1)宏观指标1)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否提高了。 如果将其转变为具体的经济指标,可以分为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准确率、设备利用率、市场信息准确率、客户满意率、交货准时率、产品优质率等。 2)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否有所创新。 (2)微观指标1)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包括系统的用户数量、用户的职位、系统信息数量、业务信息数量等。 2)信息系统对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 如果把OA信息系统比作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 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估。 3)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4)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 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 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5)是否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 6)企业不同部分之间是否拥有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以及能否实现协同工作流。

数据中心电能使用EEUE分析

世界能源委员会1995年对能源效率的定义为: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对于能耗居高不下的数据中心,研究提高能源效率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能源效率之外,数据中心还有多项其他性能指标,按照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定义统称为关键性能指标,或称为关键绩效指标,研究这些指标对于数据中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已经颁布的数据中心性能指标中最常见的是电能使用效率PUE。 在我国,PUE不但是数据中心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和运维人员最为熟悉的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也是政府评价数据中心工程性能的主要指标。 除了PUE之外,2007年以后还出台了多项性能指标,虽然知名度远不及PUE,但是在评定数据中心的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关注和研究。 PUE在国际上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项指标,2015年ASHRAE公开宣布,ASHRAE标准今后不再采用PUE这一指标,并于2016年下半年颁布了ASHRAE 90.4标准,提出了新的能源效率;绿色网格组织(TGG)也相继推出了新的能源性能指标。 对PUE和数据中心性能指标的讨论一直是国际数据中心界的热门议题。 鉴于性能指标对于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国内与国际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在采用PUE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数据中心的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对PUE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1.性能指标 ISO给出的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为:表示资源使用效率值或是给定系统的效率。 数据中心的性能指标从2007年开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继推出了数十个性能指标。 2015年之后,数据中心性能指标出现了较大变化,一系列新的性能指标相继被推出,再度引发了国际数据中心界对数据中心的性能指标,尤其是对能源效率的关注,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2.PUE 2.1PUE和衍生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1.1电能使用效率PUE TGG和ASHRAE给出的PUE的定义相同:数据中心总能耗Et与IT设备能耗之比。 GB/T.3—2016给出的EEUE的定义为: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与信息设备电能消耗之间的比值。 其定义与PUE相同,不同的是把国际上通用的PUE(powerusage effectiveness)改成了EEUE(electricenergy usage effectiveness)。 国内IT界和暖通空调界不少专业人士对于这一变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Malone等人最初对PUE的定义,Et应为市电公用电表所测量的设备总功率,这里的Et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中心总的设备耗电量,与GB/T.3—2016所规定的Et应为采用电能计量仪表测量的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的说法相同。 笔者曾向ASHRAE有关权威人士咨询过,他们认为如果要将“power”用“electricenergy”来替代,则采用“electricenergy consumption”(耗电量)更准确。 显然这一变更不利于国际交流。 虽然这只是一个英文缩写词的变更,但因为涉及到专业术语,值得商榷。 ISO给出的PUE的定义略有不同:计算、测量和评估在同一时期数据中心总能耗与IT设备能耗之比。 2.1.2部分电能使用效率pPUE TGG和ASHRAE给出的pPUE的定义相同:某区间内数据中心总能耗与该区间内IT设备能耗之比。 区间(zone)或范围( boundary)可以是实体,如集装箱、房间、模块或建筑物,也可以是逻辑上的边界,如设备,或对数据中心有意义的边界。 ISO给出的pPUE的定义有所不同:某子系统内数据中心总能耗与IT设备总能耗之比。 这里的“子系统”是指数据中心中某一部分耗能的基础设施组件,而且其能源效率是需要统计的,目前数据中心中典型的子系统是配电系统、网络设备和供冷系统。 2.1.3设计电能使用效率dPUE ASHRAE之所以在其标准中去除了PUE指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ASHRAE认为PUE不适合在数据中心设计阶段使用。 为此ISO给出了设计电能使用效率dPUE,其定义为:由数据中心设计目标确定的预期PUE。 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可以根据以下条件在设计阶段加以预测:1)用户增长情况和期望值;2)能耗增加或减少的时间表。 dPUE表示由设计人员定义的以最佳运行模式为基础的能耗目标,应考虑到由于数据中心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象参数(室外干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2.1.4期间电能使用效率iPUE ISO给出的期间电能使用效率iPUE的定义为:在指定时间测得的PUE,非全年值。 2.1.5电能使用效率实测值EEUE-R GB/T.3—2016给出的EEUE-R的定义为:根据数据中心各组成部分电能消耗测量值直接得出的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 使用EEUE-R时应采用EEUE-Ra方式标明,其中a用以表明EEUE-R的覆盖时间周期,可以是年、月、周。 2.1.6电能使用效率修正值EEUE-X GB/T.3—2016给出的EEUE-X的定义为:考虑采用的制冷技术、负荷使用率、数据中心等级、所处地域气候环境不同产生的差异,而用于调整电能使用率实测值以补偿其系统差异的数值。 2.1.7采用不同能源的PUE计算方法 数据中心通常采用的能源为电力,当采用其他能源时,计算PUE时需要采用能源转换系数加以修正。 不同能源的转换系数修正是评估数据中心的一次能源使用量或燃料消耗量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确保数据中心购买的不同形式的能源(如电、天然气、冷水)可以进行公平地比较。 例如,如果一个数据中心购买当地公用事业公司提供的冷水,而另一个数据中心采用由电力生产的冷水,这就需要有一个系数能使得所使用的能源在相同的单位下进行比较,这个系数被称为能源转换系数,它是一个用来反映数据中心总的燃料消耗的系数。 当数据中心除采用市电外,还使用一部分其他能源时,就需要对这种能源进行修正。 2.1.8PUE和EEUE计算方法的比较 如果仅从定义来看,PUE和EEUE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且完全相同。 但是当考虑到计算条件的不同,需要对电能使用效率进行修正时,2种效率的计算方法则有所不同。 1)PUE已考虑到使用不同能源时的影响,并给出了修正值和计算方法;GB/T.3—2016未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按照计划这一部分将在GB/T.4《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中说明。 2)PUE还有若干衍生能源效率指标可供参考,其中ISO提出的dPUE弥补了传统PUE的不足;EEUE则有类似于iPUE的指标EEUE-Ra。 3)EEUE分级(见表1)与PUE分级(见表2)不同。 4)EEUE同时考虑了安全等级、所处气候环境、空调制冷形式和IT设备负荷使用率的影响。 ASHRAE最初给出了19个气候区的PUE最大限值,由于PUE已从ASHRAE标准中去除,所以目前的PUE未考虑气候的影响;ISO在计算dPUE时,要求考虑气候的影响,但是如何考虑未加说明;PUE也未考虑空调制冷形式和负荷使用率的影响,其中IT设备负荷率的影响较大,应加以考虑。 2.2.PUE和EEUE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 2.2.1PUE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 根据IT设备测点位置的不同,PUE被分成3个类别,即PUE1初级(提供能源性能数据的基本评价)、PUE2中级(提供能源性能数据的中级评价)、PUE3高级(提供能源性能数据的高级评价)。 PUE1初级:在UPS设备输出端测量IT负载,可以通过UPS前面板、UPS输出的电能表以及公共UPS输出总线的单一电表(对于多个UPS模块而言)读取。 在数据中心供电、散热、调节温度的电气和制冷设备的供电电网入口处测量进入数据中心的总能量。 基本监控要求每月至少采集一次电能数据,测量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些人工参与。 PUE2中级:通常在数据中心配电单元前面板或配电单元变压器二次侧的电能表读取,也可以进行单独的支路测量。 从数据中心的电网入口处测量总能量,按照中等标准的检测要求进行能耗测量,要求每天至少采集一次电能数据。 与初级相比,人工参与较少,以电子形式采集数据为主,可以实时记录数据,预判未来的趋势走向。 PUE3高级:通过监控带电能表的机架配电单元(即机架式电源插座)或IT设备,测量数据中心每台IT设备的负载(应该扣除非IT负载)。 在数据中心供电的电网入口处测量总能量,按照高标准的检测要求进行能耗测量,要求至少每隔15min采集一次电能数据。 在采集和记录数据时不应该有人工参与,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并支持数据的广泛存储和趋势分析。 所面临的挑战是以简单的方式采集数据,满足各种要求,最终获取数据中心的各种能量数据。 对于初级和中级测量流程,建议在一天的相同时间段测量,数据中心的负载尽量与上次测量时保持一致,进行每周对比时,测量时间应保持不变(例如每周周三)。 2.2.2EEUE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 1)Et测量位置在变压器低压侧,即A点; 2)当PDU无隔离变压器时,EIT测量位置在UPS输出端,即B点; 3)当PDU带隔离变压器时,EIT测量位置在PDU输出端,即C点; 4)大型数据中心宜对各主要系统的耗电量分别计量,即E1,E2,E3点; 5)柴油发电机馈电回路的电能应计入Et,即A1点; 6)当采用机柜风扇辅助降温时,EIT测量位置应为IT负载供电回路,即D点; 7)当EIT测量位置为UPS输出端供电回路,且UPS负载还包括UPS供电制冷、泵时,制冷、泵的能耗应从EIT中扣除,即扣除B1和B2点测得的电量。 2.2.3PUE和EEUE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的差异 1)PUE的Et测量位置在电网输入端、变电站之前。 而GB/T.3—2016规定EEUE的Et测量位置在变压器低压侧。 数据中心的建设有2种模式:①数据中心建筑单独设置,变电站自用,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这种模式;②数据中心置于建筑物的某一部分,变电站共用,一般为小型或中型数据中心。 由于供电局的收费都包括了变压器的损失,所以为了准确计算EEUE,对于前一种模式,Et测量位置应该在变压器的高压侧。 2)按照2.2.2节第6条,在计算EIT时,应减去机柜风机的能耗。 应该指出的是,机柜风机不是辅助降温设备,起到降温作用的是来自空调设备的冷空气,降温的设备为空调换热器,机柜风机只是起到辅助传输冷风的作用,因此机柜风机不应作为辅助降温设备而计算其能耗。 在GB/T.3征求意见时就有人提出:机柜风机的能耗很难测量,所以在实际工程中,计算PUE时,EIT均不会减去机柜风机的能耗。 在美国,计算PUE时,机柜风机的能耗包括在EIT中。 3)PUE的测点明显多于GB/T.3—2016规定的EEUE的测点。 2.3.PUE存在的问题 1)最近两年国内外对以往所宣传的PUE水平进行了澄清。 我国PUE的真实水平也缺乏权威调查结果。 GB/T.3—2016根据国内实际状况,将一级节能型数据中心的EEUE放宽到1.0~1.6,其上限已经超过了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的绿色数据中心PUE应低于1.5的要求,而二级比较节能型数据中心的EEUE规定为1.6~1.8,应该说这样的规定比较符合国情。 2)数据中心总能耗Et的测量位置直接影响到PUE的大小,因此应根据数据中心建筑物市电变压器所承担的荷载组成来决定其测量位置。 3)应考虑不同负荷率的影响。 当负荷率低于30%时,不间断电源UPS的效率会急剧下降,PUE值相应上升。 对于租赁式数据中心,由于用户的进入很难一步到位,所以数据中心开始运行后,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负荷率会较低,如果采用设计PUE,也就是满负荷时的PUE来评价或验收数据中心是不合理的。 4)数据中心的PUE低并非说明其碳排放也低。 完全采用市电的数据中心与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以及以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作为能源的数据中心相比,显然碳排放指标更高。 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上广泛地关注,碳使用效率CUE已经成为数据中心重要的关键性能指标,国内对此的关注度还有待加强。 5)GB/T.3—2016规定,在计算EIT时,应减去机柜风机的耗能。 关于机柜风机的能耗是否应属于IT设备的能耗,目前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主流观点是服务器风机的能耗应属于IT设备的能耗,其原因有二:一是服务器风机是用户提供的IT设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属于IT设备;二是由于目前服务器所采用的风机基本上均为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风机(即所谓EC电机),风机的风量和功率随负荷变化而改变,因此很难测量风机的能耗。 由于数据中心风机的设置对PUE的大小影响很大,需要认真分析。 从实际使用和节能的角度出发,有人提出将服务器中的风机取消,而由空调风机取代。 由于大风机的效率明显高于小风机,且初投资也可以减少,因此这种替代方法被认为是一个好主意,不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6)国内相关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GB/T.3—2016《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的发布,极大地弥补了国内标准在数据中心电能能效方面的不足;同时,GB/T.3—2016标准颁布后,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热议。 作为一个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如何与已经颁布执行的强制性行业标准YD 5193—2014《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工程设计规范》相互协调?在标准更新或升级时,包括内容相似的国际标准ISOIEC -2-2016在内的国外相关标准中有哪些内容值得借鉴和参考?标准在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之前相关机构能否组织就其内容进行广泛的学术讨论?都是值得考虑的重要课题。 ASHRAE在发布ASHRAE90.4标准时就说明,数据中心的标准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7)PUE的讨论已经相当多,事实上作为大数据中心的投资方和运营方,更关心的还是数据中心的运行费用,尤其是电费和水费。 目前在数据中心关键性能指标中尚缺乏一个经济性指标,使得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数据中心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经济性无法体现。 2.4.PUE的比较 不同数据中心的PUE值不应直接进行比较,但是条件相似的数据中心可以从其他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测量方法、测试结果,以及数据特性的差异中获益。 为了使PUE比较结果更加公平,应全面考虑数据中心设备的使用时间、地理位置、恢复能力、服务器可用性、基础设施规模等。 3.其他性能指标 3.1.ASHRAE90.4 ASHRAE90.4-2016提出了2个新的能源效率指标,即暖通空调负载系数MLC和供电损失系数ELC。 但这2个指标能否为国际IT界接受,还需待以时日。 3.1.1暖通空调负载系数MLC ASHRAE对MLC的定义为:暖通空调设备(包括制冷、空调、风机、水泵和冷却相关的所有设备)年总耗电量与IT设备年耗电量之比。 3.1.2供电损失系数ELC ASHRAE对ELC的定义为:所有的供电设备(包括UPS、变压器、电源分配单元、布线系统等)的总损失。 3.2.TGG白皮书68号 2016年,TGG在白皮书68号中提出了3个新的能源效率指标,即PUE比(PUEr)、IT设备热一致性(ITTC)和IT设备热容错性(ITTR),统称为绩效指标(PI)。 这些指标与PUE相比,不但定义不容易理解,计算也十分困难,能否被IT界接受,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3.2.1PUE比 TGG对PUEr的定义为:预期的PUE(按TGG的PUE等级选择)与实测PUE之比。 3.2.2IT设备热一致性ITTC TGG对ITTC的定义为:IT设备在ASHRAE推荐的环境参数内运行的比例。 服务器的进风温度一般是按ASHRAE规定的18~27℃设计的,但是企业也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服务器进风温度进行设计,在此进风温度下,服务器可以安全运行。 IT设备热一致性表示符合ASHRAE规定的服务器进风温度的IT负荷有多少,以及与总的IT负荷相比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例如一个IT设备总负荷为500kW的数据中心,其中满足ASHRAE规定的服务器进风温度的IT负荷为450kW,则该数据中心的IT设备热一致性为95%。 虽然TGG解释说,IT设备热一致性涉及的只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接受的IT温度,但是IT设备热一致性仍然是一个很难计算的能源效率,因为必须知道:1)服务器进风温度的范围,包括ASHRAE规定的和企业自己规定的进风温度范围;2)测点位置,需要收集整个数据中心服务器各点的进风温度,由人工收集或利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来统计。 3.2.3IT设备热容错性ITTR TGG对ITTR的定义为:当冗余制冷设备停机,或出现故障,或正常维修时,究竟有多少IT设备在ASHRAE允许的或建议的送风温度32℃下送风。 按照TGG的解释,ITTR涉及的只是在出现冷却故障和正常维修运行条件下可接受的IT温度,但是ITTR也是一个很难确定的参数。 ITTR的目的是当冗余冷却设备停机,出现冷却故障或在计划维护活动期间,确定IT设备在允许的入口温度参数下(<32℃)运行的百分比,以便确定数据中心冷却过程中的中断或计划外维护的性能。 这个参数很难手算,因为它涉及到系统操作,被认为是“计划外的”条件,如冷却单元的损失。 3.3.数据中心平均效率CADE 数据中心平均效率CADE是由麦肯锡公司提出,尔后又被正常运行时间协会(UI)采用的一种能源效率。 CADE提出时自认为是一种优于其他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 该指标由于被UI所采用,所以直到目前仍然被数量众多的权威著作、文献认为是可以采用的数据中心性能指标之一。 但是笔者发现这一性能指标的定义并不严谨,容易被误解。 另外也难以测量和计算。 该指标的提出者并未说明IT资产效率如何测量,只是建议ITAE的默认值取5%,所以这一指标迄今为止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3.4.IT电能使用效率ITUE和总电能使用效率TUE 2013年,美国多个国家级实验室鉴于PUE的不完善,提出了2个新的能源效率——总电能使用效率TUE和IT电能使用效率ITUE。 提出ITUE和TUE的目的是解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使得数据中心计算机配件(指中央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网络系统,不包括IT设备中的电源、变压器和机柜风机)的能耗减少时,PUE反而增加的矛盾。 但是这2个性能指标也未得到广泛应用。 3.5.单位能源数据中心效率DPPE 单位能源数据中心效率DPPE是日本绿色IT促进协会(GIPC)和美国能源部、环保协会、绿色网格,欧盟、欧共体、英国计算机协会共同提出的一种数据中心性能指标。 GIPC试图将此性能指标提升为国际标准指标。 3.6.水利用效率WUE TGG提出的水利用效率WUE的定义为:数据中心总的用水量与IT设备年耗电量之比。 数据中心的用水包括:冷却塔补水、加湿耗水、机房日常用水。 根据ASHRAE的调查结果,数据中心基本上无需加湿,所以数据中心的用水主要为冷却塔补水。 采用江河水或海水作为自然冷却冷源时,由于只是取冷,未消耗水,可以不予考虑。 民用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由于总的冷却水量不大,所以判断集中空调系统的性能时,并无用水量效率之类的指标。 而数据中心由于全年制冷,全年的耗水量居高不下,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尤其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耗水量,WUE指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3.7.碳使用效率CUE TGG提出的碳使用效率CUE的定义为:数据中心总的碳排放量与IT设备年耗电量之比。 CUE虽然形式简单,但是计算数据中心总的碳排放量却很容易出错。 碳排放量应严格按照联合国气象组织颁布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统计。

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有哪些

GIS的系统评价包含了以下三个指标:

1、一般系统的性能指标: 它主要指GIS稳定性和平均无故障时间; GIS联机响应时间; 处理速度和吞吐量; GIS的利用率; 系统的操作灵活性、方便性、容错性; 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工数据的准确性; 系统的可扩充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2、 专业性能指标:主要指数据的包容性、空间分析的准确性及区域性、可视化的功能及性能等三个方面。

3、经济效益指标: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成本费用,指系统在开发、运行和维护时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第二部分是系统效益,指系统投入运行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MIS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工作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MIS的开发。 因此,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 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1、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

2、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3、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

4、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

5、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4

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意见》指出,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基本原则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着力构建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活力。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 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加快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挖潜与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绿色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面实现绿色增量。 创新驱动、服务先行。 大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完善标准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引导绿色水平提升。 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绿色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第三方绿色服务机构。 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重点任务 (一)提升新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1.强化绿色设计 加强对新建数据中心在IT设备、机架布局、制冷和散热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系统等方面的绿色化设计指导。 鼓励采用液冷、分布式供电、模块化机房以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等高效系统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动力环境系统与IT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适配;鼓励在自有场所建设自然冷源、自有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或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系统;鼓励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热场仿真分析,验证设计冷量及机房流场特性。 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 2.深化绿色施工和采购 引导数据中心在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设中实施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和《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等规范要求,鼓励数据中心使用绿色电力和满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等要求的绿色产品,并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 (二)加强在用数据中心绿色运维和改造 1.完善绿色运行维护制度 指导数据中心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明确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结合气候环境和自身负载变化、运营成本等因素科学制定运维策略;建立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强化对电能使用效率值等绿色指标的设置和管理,并对能源资源消耗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化调控,力争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冷源高效协同;在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设计水平。 2.有序推动节能与绿色化改造 有序推动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特别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在用老旧数据中心。 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外围护结构(密封、遮阳、保温等)、供配电方式、单机柜功率密度以及各系统的智能运行策略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 鼓励对改造工程进行绿色测评。 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3.加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加快高耗能设备淘汰,指导数据中心科学制定老旧设备更新方案,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产品应用档案,并与产品生产企业、有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共同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 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试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削峰填谷的储能电池。 推动产品生产、回收企业加快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推行产品源头控制、绿色生产,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快绿色技术产品创新推广 1.加快绿色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研发创新 鼓励数据中心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与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上下游协同的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加快能效水效提升、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控制、废弃设备及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化管控系统、仿真模拟热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微电网利用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研究制定相关技术产品标准规范。 2.加快先进适用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包括:一是高效IT设备,包括液冷服务器、高密度集成IT设备、高转换率电源模块、模块化机房等;二是高效制冷系统,包括热管背板、间接式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三是高效供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不间断供电系统ECO模式、模块化UPS等;四是高效辅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高效照明、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等。 (四)提升绿色支撑服务能力 1.完善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绿色数据中心提标升级。 建立健全覆盖设计、建设、运维、测评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强化标准配套衔接。 加强国际标准话语权,积极推动与国际标准的互信互认。 以相关测评标准为基础,建立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机制,探索形成公开透明的评价结果发布渠道。 2.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培育具有公益性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其创新绿色评价及服务模式,向数据中心提供咨询、检测、评价、审计等服务。 鼓励数据中心自主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绿色评测,并依据评测结果开展有实效的绿色技术改造和运维优化。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绿色数据中心人才培训体系,强化对绿色数据中心人才的培养。 (五)探索与创新市场推动机制 鼓励数据中心和节能服务公司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研究节能量交易机制,探索绿色数据中心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模式。 鼓励数据中心直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电力交易,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 探索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和融资平台,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在政策、标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地方相关工作的指导。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机关事务、能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二)加强行业监管。 在数据中心重点应用领域和地区,了解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现状。 将重点用能数据中心纳入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范围,督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 推动建立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监督和违规惩戒制度。 遴选绿色数据中心优秀典型,定期发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在公共机构组织开展数据中心绿色测评、节能与绿色化改造等工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绿色信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各领域绿色数据中心创建工作。 优先给予绿色数据中心直供电、大工业用电、多路市电引入等用电优惠和政策支持。 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绿色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机房租赁、云服务、大数据等方面服务。 (四)加强公共服务。 整合行业现有资源,建立集政策宣传、技术交流推广、人才培训、数据分析诊断等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专家库建设和管理,发挥专家在决策建议、理论指导、专业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持续发布《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建立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强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产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培训、技术和政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数据中心,形成相关技术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优势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结语 据悉,在数据中心当前的后期运营,能耗是最大成本,占比超过50%。 降低能耗效率(PUE)值,一直是业界相关部门关心的重点。 工信部在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十 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要普遍低于1.5;到2020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必须达到1.4 以下。 去年3月,工信部首次公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中称: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平均电能使用效率)为1.50,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69。 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值将不得高于1.4。 如今,三部门联手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运营商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架构降低能源降耗,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将成为行业的关注热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的大趋势之下,也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企业管理的重心和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特征有:注重创新、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团队合作、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1、注重创新: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重心逐渐由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等传统管理形式转向创新型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在企业管理中,客户导向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数据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环境、优化运营流程、提高效率和精益化管理。 4、团队合作:企业管理不再是单纯的领导者决策和执行的过程,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和共同决策。 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知识分享和协同工作,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和业绩提升。 5、持续改进:企业管理的重心和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和流程。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管理方式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如何评估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框架的效果?

评估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框架的效果是确保其成功应用和持续改进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评估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框架的效果:

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任务重组和重新设计、技术引入和应用、数据驱动决策和优化等。

1、任务重组和重新设计。

对组织的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审视和重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重新设计或优化任务分工、流程和职责,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技术引入和应用。

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以提升组织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开展技术评估和调研,选择适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软件、硬件和设备等。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持机制,培训和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3、数据驱动决策和优化。

建立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的系统和流程,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和优化。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利用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优化流程和改进业务,实现持续改进和创新。

变革的注意事项:

1、明确变革目标和愿景。

确定变革的明确目标和愿景,明确为何进行变革以及希望实现的结果。将目标和愿景传达给组织成员,确保大家对变革的方向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建立变革的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变革相关信息可以及时传达给组织成员。与员工进行密切沟通,理解他们的顾虑和反馈,并解答疑问,增强共识。

3、引领和支持变革。

任命合适的领导者和变革团队来引领变革过程,确保变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培训、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帮助组织成员适应变革。

4、阶段性计划和执行。

制定明确的阶段性计划,将变革过程分解为可管理的阶段,确保顺利推进。协调各个阶段的执行,监控进度和绩效,及时调整和纠正偏差。

决策追踪与调整的特征

决策追踪与调整是指在制定决策方案之后,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和调整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特征如下:

决策与决策过程

综上所述,决策追踪与调整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决策方案,优化业务表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数据收集、确定评估指标、制定调整策略、高效团队合作和灵活性等特点来保证其有效性和高效性。

数字孪生为数据中心插上“可持续”的翅膀

为了能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运营企业,企业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止是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量,从环境的角度也是如此。

Equinix全球IBX运营工程副总裁Arno van Gennip表示:“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设施管理,数字孪生正成为提高数据中心效率和减少客户碳排放的关键。”

数字孪生有助于将来自不同重点领域的数据集中到共享环境中,这使得IT、工程、财务、采购、施工团队能够在流程中,更早地 探索 和模拟性能、财务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权衡。设备和空间利用方面的各种效率提升,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数字孪生还有助于提高建设和运营效率,减少浪费、降低人员配备要求和相关环境影响。

很多企业和数据中心运营商(例如Nvidia)可能会从各种结合了工程、CAD和数据中心信息管理(DCIM)功能的仿真建模工具中打造出数字孪生工作流。越来越多的DCIM厂商(例如施耐德电气)将数字孪生功能直接引入他们的工具中。达索系统和Future Facilities等厂商为数据中心提供了集成度更高的数字孪生。Nvidia等厂商也开始推出Nvidia Air这样用于优化数据中心物理和逻辑布局的新工具。

投入运营中

Equinix与Future Facilities展开合作,面向企业数据中心构建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冷却系统和连接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容量和最佳效率。工程师可以对比数据中心的预期行为和实际行为,以及能源使用的情况。

“这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有关维护和优化能源效率的各种可能性,”van Gennip说。

Equinix工程师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了物理数据中心的3D模型。这种数据中心孪生模型是基于各种因素建模的,例如数据中心内计算设备的容量和密度,以及冷却系统的路径。集中式数字孪生平台可以帮助工程师使用实时数据(例如功率和温度)预测预计的变更对配电、空间利用和冷却路径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些实时数据整合到现有模型中,用于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数据中心孪生可以通过预测能源需求提高效率。

达索和很多领先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企业展开合作,设计和建造下一代数据中心。

“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缩短项目准备时间,以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减少建设和运营期间的能源、水消耗和浪费,让数据中心更具可持续性,”达索公司架构、工程和建筑(AEC)行业销售战略总监Marty Rozmanith这样表示。

让管理更轻松

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Digital Realty的全球建筑管理优化总监Kasper Dessing认为,以前数据中心管理被分成多个孤岛,每个孤岛都专注于管理设施的某一个方面。

因此,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可能无法看到更大的格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考虑设施维护的时候,这一点都尤为重要。数据中心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人类无法很好地捕获、汇集和管理这些数据。随着数字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Dessing说:“通过数字孪生,我们能够以虚拟的方式呈现设施内的各种元素和各种动态,以及在各种操作场景下实时模拟实际行为。”

Digital Realty发现,由于数据量庞大,并且不同组件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因此通用数据中心的运营情况还不够好。正因为如此,Digital Realty将他们的设施数字孪生和专有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平台进行集成,分析数千个数据流,从而能够跟踪设施内的所有组件并进行实时调整,还可以对未来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展开预测性维护,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这种对设施和不同组件之间关系的可见性,有助于改进新的设施设计,使其更高效。不仅如此,Digital Realty还利用数字孪生和他们的人工智能平台来优化能源消耗。

Dessing说:“可持续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优化每个设施的能耗有助于我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在决策的同时进行模拟的这一技术专长,因此,Digital Realty将一种推荐引擎集成到了他们的数字孪生平台中。

“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该技术,而不必一直依赖专家。”

把碎片组合在一起

设计、建造和运营数据中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保存为不同的格式,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Rozmanith说,通过适当的访问控制和变更管理来管理和组织数据,这非常有挑战性。数字孪生可以带来多个学科、不同发展水平(LOD)和多个维度的数据,这让不同利益相关者可以实时地围绕单一事实来源展开协作。那些更为复杂的数字孪生技术则结合了各种技术,使用一种集成数字孪生来模拟热、结构、电气、控制和监控、制造和组装等过程。

埃森哲云首席技术专家Teresa Tung表示:“随着我们整合更多数据和模拟来连接工程设计、施工调度和运营流程,不同的数字孪生之间的互操作性已经变成了一大挑战。”

Tung的团队正在与数据中心厂商展开合作,将数据和领域专业知识应用于分析过程中,以确定驱动假设预测所需的模拟数量和配置,他们使用领域知识图(和用于互联网搜索中的技术相同)来捕获这些需求并映射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

施耐德战略计划总监和解决方案架构师Carsten Baumann表示,提供商越来越多地向DCIM工具中添加数字孪生功能,以便在实际实施部署之前对基础设施升级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他认为,开放标准可以简化数据中心设备和管理工具之间的集成,从而可以更轻松地将数字孪生作为日常数据中心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看一看,数字孪生提高设计、施工、运营和规划可持续性的19种方式:

设计

放置新服务器

“也许在数据中心行业,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气流管理和IT设备放置问题了,”Baumann说。

部署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上的巨大挑战。特定机架或者特定位置还有物理空间,并不意味着有足够的电源、接入和散热能力。

看似简单的安装部署,可能需要对电源进行重大升级或者更好的替代方案时,数字孪生就可以帮得上忙了。

增加密度

增加数据中心的设备密度,可以减少新设施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Information Services Group(ISG)企业敏捷性总监Loren Absher表示,数字孪生有助于优化数据中心设计,改善电源、布线、冷却要求、气流甚至活动地板完整性等所有相关元素,以防止灾难性故障的发生,此外还可以为增加密度所需的物理工作流程变更提供帮助。

提高热性能

冷却是数据中心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因素,仅次于设备本身。现代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管道和HVAC设备。

数字孪生可以使用热模拟来了解冷却系统的行为并提高其性能。

Rozmanith说,有些经常将代表冷水机组数量和管道尺寸变化的设备链的1D模拟,与气流的3D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结合起来,找到冷空气和设备冷却之间的最佳平衡,以优化能源消耗。

评估季节性影响

Techstrong Research董事总经理、联合创始人Dan Kirsch表示,数字孪生还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设计师更好地规划季节性气候变化,让设计师可以根据外部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前规划,以降低总体运营成本和能耗。

“数字孪生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和现场条件进行真正的定制和优化设计,而无需进行实地实验,”Kirsch说。

创建模块化组件

达索与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展开合作,打造了可以在不同数据中心设计中重复使用的模块化组件。

Rozmanith表示,数字孪生可以帮助企业定义和配置这些模块的属性,从而通过按订单配置的方法,缩短设计、采购和安装时间,从而有助于减少新建数据中心的环境影响。

测试和验证设备

NTT全球数据中心美洲产品高级副总裁Bruno Berti表示,他们正在使用数字孪生来测试和验证设备,然后再将其部署到数据中心内。

这些新的工作流程让他们可以构建和测试电气和发电机模块,这样工程师就可以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发生任何潜在的过程故障,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改进了风险评估,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弹性。此外,数字孪生还有助于安排预测性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优化电池性能

数据中心设备生产企业Vertiv的首席创新官Greg Ratcliff表示,数字孪生可以用于建模和设计系统,以改善电池 健康 状况和预期寿命,从而减少制造新电池带来的环境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孪生可以帮助团队使用电池 健康 测量和设施详细信息,来模拟不同的设计选择,预测每个电池的 健康 状况和使用寿命。

Ratcliff表示:“如果电池组中的单个电池出现故障,那么整个电池组都会出现故障,所以监控每个电池的运行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环保型替代品

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评估新方法的性能、环境效益和潜在缺陷。

例如,Kao Data利用数字孪生工具来虚拟地测试和部署无制冷剂间接蒸发冷却(IEC)系统,该系统使用水蒸发代替机械系统在炎热天气冷却空气。这种方法帮助Kao Data提高了电力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

精简施工

数字孪生可以模拟复杂的任务、装配、设备使用和人身安全,还可以改善供应商、集成商和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生态系统中的协作,以消除流程中的摩擦。

Rozmanith说,更好地模拟和协作,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减少问题发生、避免返工、以及减少信息请求和安全事故的数量,这帮助达索的客户将面市时间平均缩短了10-15%,减少了与施工时间较长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减少建筑废品

数据中心设计师正在使用数字孪生来更好地规划施工,以便工作人员可以更高效地工作,减少浪费,缩短不同施工阶段之间的时间。

Kirsch说:“通过创建数据中心的虚拟模型以及完整的材料清单,设计人员可以优化施工人员组装数据中心的每一个细节。”

这种规划方法可以减少一个团队在其他团队完成任务等候的时间。而通常来说,减少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并非易事,Kirsch说,这个过程中很多组件是无法重复使用或者回收的,最终只能进入废品填埋场。

运营

提供维护建议

数字孪生有助于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为快速修复提供维护建议,以减少能耗。

例如,Equinix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工厂采用了一种数字孪生模型,根据模型显示,他们必须清洁冷却塔和调整风扇,以前这两项维护的能耗都要高于模型预期的水平。van Gennip表示,数字孪生让已经比较高效的数据中心IBX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了10%。

延长资产寿命

达索的虚拟数字孪生可以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操作数据情境化,用于改进预测性维护。Rozmanith说,这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了电子废品。而且,虚拟孪生还可以通过提高冷却和电力系统的效率来优化能源和水的使用。

提高维护和维修效率

数字孪生可以对维护、维修和翻新所需的所有信息访问进行简化,包括访问文档、用户手册、维护手册、材料供应商信息和备件清单等信息。Vertiv定制空气处理和模块化解决方案副总裁Lorenz Hofmann表示,这可以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数据中心流程自动化

流程挖掘功能的改进,可以帮助数据中心领导者了解他们的团队如何与应用进行交互,并对数据中心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ABBYY流程智能高级总监Ryan Raiker表示,使用数字孪生理解和记录程序,有助于数据中心团队发现候选的自动化方法,还可以实施不同的协议,以便在故障实际发生时采取行动,确保数据中心正常运行并减少故障和浪费的发生。

改善托管服务提供商和企业之间的协作

托管数据中心可以让多个企业共享同一个数据中心,但是当企业客户决定安装新设备的事后,可能会对周边其他企业的设备产生电力、热量和重量上的影响。

法国Thésée DataCenter与Future Forward展开合作,在云中部署每个设施的数字孪生,这种数字孪生让客户能够通过Web服务端模拟他们自己或者附近设备预期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Thésée的工程师与客户展开协作,提高他们的数据中心空间使用率,减少建设新数据中心的需求。

规划

确保满足合规性要求

NTT正在研究通过数据孪生帮助企业收集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实施标准化。数据孪生将企业数据源及其相互关系复制为标准格式,为分析和报告提供一个集中的位置。

NTT Data Services SMART解决方案副总裁Bennett Indart表示,这将有助于提供数据中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发现新的机会进行改善。

改善财务决策

NTT公司的Berti表示,NTT已经开始把财务数据整合到他们的数字孪生中,这有助于NTT在计划过程中使用实时数据和高级分析功能来审查材料和人工成本。

此外,这还有助于确定调整制造价值链从财务方面看是否合理,以及预期结果是否会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评估数据中心迁移带来的影响

埃森哲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名为myNav Green Cloud Advisor的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让企业可以衡量数据中心和云提供商之间迁移的可持续性影响。

埃森哲的Tung表示,该项目最开始是一个数字孪生,以当前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计算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准,让企业可以规划和对比各种云解决方案,包括碳排放目标、位置、能源和向清洁能源过渡的准备情况。

了解实质性的影响

Kirsch说,在建设完成之前,通常很难知道数据中心内的实际材料清单。在数据中心建设期间,团队会遇到各种可能需要偏离最初设计的情况。设计团队可以使用数字孪生规划所有现场条件,并指定所需的材料。

Kirsch说:“通过制定准确的材料清单,数据中心创建者和最终用户可以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充分地了解需要使用的材料,以及对整体可持续性目标的影响。”


相关标签: 解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持续改进数据中心评估指标数据中心评估指标的创新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6590.html

上一篇:数据中心冷却的监管景观遵守法规并最大限度...
下一篇:网站不备案有什么后果...

发表评论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