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音乐电影是一种将音乐和电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音符和画面的诠释,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
操作步骤
要欣赏一部好的音乐电影,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一部好的音乐电影
首先,要选择一部好的音乐电影。在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音乐口味来进行选择。比如,如果你喜欢摇滚乐,可以选择《摇滚青年》;如果你喜欢古典音乐,可以选择《贝多芬:爱的故事》。
2.创建一个好的观影环境
在欣赏音乐电影时,要创建一个好的观影环境。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沙发或椅子,调低灯光,打开音响,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和画面中。
3.欣赏音乐电影
在欣赏音乐电影时,可以仔细观察画面,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来理解音乐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欣赏电影中的演员表演和故事情节。
音乐电影的魅力
音乐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将音乐和电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音乐电影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音乐和电影的双重冲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让人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而电影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则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
结尾
音符和节拍音符之间的关系: 全音符 = 二分音符×2 二分音符 = 四分音符×2 四分音符 = 八分音符×2 八分音符 = 十六分音符×2 十六分音符 = 三十二分音符×2 音符之间的关系就是上面这样的了,上面的公式只能说明不同音符时值关系,比如一个全音符的时值=4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因为全=2分×2,二分又=4分×2,所以全=4分×4)。 音符和节拍没有直接的关系,单单给你一个音符,你不可能知道他是多少拍,因为没有定义。 那怎么才算定义呢?就是每首歌曲或者乐曲,在记谱号后都有四分之四拍(4/4拍)或者八分之六拍(6/8拍)这样的节拍,有了这个,我们就知道每个音符在次乐谱中表示什么意思了。 比如四四拍的意义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八六拍的意思就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我再举些例子,详细讲解音符再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 比如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类型里(2/4拍,3/4拍,4/4拍)这些乐谱中,出现的四分音符,时值都是一拍,其他音符按照最上面的公式推算,比如:二分音符就是两拍,全音符是四拍;八分音符是二分之一拍(就是半拍),十六分音符是四分之一拍。 这些都可以按公式推。 如果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乐谱中(如3/8拍,6/8拍),就不是像上面这样了。 这时,八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拍,四分音符的时值将是两拍,二分音符则是四拍;十六分音符就是八分音符一半、二分之一拍。 所以,音符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在不同的乐谱中时值会根据定义的不同而不同。 节拍速度首先,记拍的时间单位一般不是用“秒”,是用“分”,用拍/每分钟来计算。 比如说一段音乐的速度是60,就是说这段音乐每分钟有60拍(不管是四分音符一拍,还是八分音符一拍,一分钟都必须有60拍)。 这时候,再把“拍”和“秒”联系起来,刚才我们有说到,60表示一分钟有60拍,一分钟是不是也有60秒呢? 所以当速度为60的时候,(每分钟60拍),也就是一秒一拍。 当速度为120的时候,每秒将是两拍。 速度为180的时候,每秒是三拍。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电影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电影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1、全音符:没有符干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
2、二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3、四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4、八分音符:带有符干和1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5、十六分音符:带有符干和2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6、三十二分音符:带有符干和3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7、六十四分音符:带有符干4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
8、二全音符:在全音符左右各加上两条竖线,时值等于两个全音符。
扩展资料
全音符相关区别:在声乐记谱中,全音符是一种音符时值 。在五线谱记法中,全音符表示为一个空心的椭圆符头。全音符的音长是四分音符 的4倍,即4/4拍 中的4拍。
类似的乐谱中的“若干分”音符 的音长都是全音符相应分之一:二分音符的音长是其二分之一,八分音符的音长是其八分之一,以此类推。
在休止符中,对应有着同样音长的是全休止符 ,通常表示为一个实心的长方形记号,“挂”在从上数起的第二条谱线 (即第四线)上。
音符、节拍、节奏的关系: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 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演绎出节奏感。 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符头、符干和符尾。 节拍:1.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 音乐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目录方法1:基础知识1、什么是五线谱?五线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事实上也是识谱必学的知识。 2、我们首先学习高音谱号。 3、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 4、五线谱中的音符由3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和符尾。 方法2:节拍1、通常五线谱上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条竖直线,这些竖直线又叫小节线。 2、节拍跟人的脉搏一样,它是整个音乐的心跳。 方法3:节奏1、节奏和节拍很类似,但侧重于音的强弱以及音乐的整体感觉。 2、想象你正在走路,一步就是一拍,用音乐表达出来就成了一个四分音符。 3、现在开始加快你的脚步。 4、在上一张图片中你可以看到,当音符变多的时候,感觉会有一点混乱,可能看着看着就不知道到哪儿了。 5、我们前面说过,一条符尾减少一半的时值,也就是说每加一条尾巴,音符的时长就减少一半。 6、有人说音乐是一连串的音符。 方法4:旋律1、像五线谱,音符的结构,音符和休止符的基本标记法这些基础知识都介绍完了。 2、首先我们来学习C调音阶,它是西方音乐的基本音阶。 3、学习一点视唱的知识。 4、恭喜你现方法5:变音记号和音乐的调1、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节奏和旋律的最基础的知识了。 2、在西方音乐中,音符与音符之间不是相差一个全音就是一个半音。 3、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C调音阶,它由9个音符组成,从C开始,全部对应的是钢琴的白键。 方法6:音乐的强弱变化1、听音乐的时候你会发现一首歌从头到尾声音并不都是一样大,有的地方会高亢一点,有的地方会轻柔一点。 2、就像你不会用固定的音量说话一样,音乐也会因为不同的情境而变化。 3、想要音量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你需要使用另一种常见的力度符号: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 方法7:进一步学习1、所谓学无止境。 方法8:调号表1、音阶中的每个音符至少都有一个调。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笔记录音乐了,即使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乐谱也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 在乐谱中,我们用各种符号将声音具体化,小到音高、音长和节拍,大到音质甚至是特效。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一些基本知识和识谱技巧,有助你以后学习更多的乐理知识。 方法1:基础知识1、什么是五线谱?五线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事实上也是识谱必学的知识。 五线谱由一条条横线构成,我们所使用的音乐符号以及从事的音乐活动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 。 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 我们从下到上,从小到大分别给“线”和“间”编上号。 2、我们首先学习高音谱号。 谱号位于五线谱的开头,表示演奏的音高的一个大致范围。 高音人声和高音乐器的五线谱都以高音谱号开头。 后面我们也主要使用高音谱表作示例。 高音谱号又名G谱号,来自于花体的拉丁字母G。 只要记住谱号中间有一根盘旋而上的线的便是高音谱号。 高音谱表的每条线和间都有不同的含义。 五条横线从下到上依次代表五个音:E G B D F。 四条间(线与线之间的空隙)从下到上依次代表四个音:F A C E。 要把全部音符记下来看似很难,但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诀 。 比如用“儿歌不断放”来记线上的音。 用“FACE”这个英文单词来记间上的音。 3、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 用于低音部分的乐谱。 钢琴的左手区域、低音吉他和长号就适用于这一类。 F谱号来源于花体的字母F,它旁边的两点分别位于第四线两边。 低音谱表和高音谱表上的线、间的音高不同。 五根线从下到上依次代表G B D F A(根本的方案)。 四条间从下到上依次代表A C E G(爱吃鹅肝)。 4、五线谱中的音符由3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和符尾。 符头:一个空心或实心的圆,代表所要演奏的音符。 符干:连接着符头的垂直短线。 符干朝上时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干朝下时写在左边。 符干的朝向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为了方便阅读。 一般来说,第三线以及位于第三线以下的音符,符干朝上。 符尾:连接在符干末端的旗状标记。 不论符干的朝向怎样,符尾一律写在符干的右边。 符头、符干和符尾共同组成一个音符,它不仅会告诉你音高,还会告诉你音符的时值,也就是一拍有多长。 边听音乐边打拍子,慢慢地就能抓住节拍了。 方法2:节拍1、通常五线谱上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条竖直线,这些竖直线又叫小节线。 第一条小节线之前的部分是第一小节,第一根和第二根小节线之间是第二小节,以此类推。 小节线对音乐本身没有影响,它主要是起辅助识谱的作用。 小节线把音乐分成了许多小节,而每一小节的节拍数都是相等的。 有时你跟着音乐可能情不自禁地按照“1-2-3-4”打节拍,这时你已经下意识地把音乐分成许多小节了。 2、节拍跟人的脉搏一样,它是整个音乐的心跳。 舞曲或者流行乐的节拍就很强。 我们常常说的“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舞曲节奏。 在五线谱中,节拍是用一种类似于分数的形式表示的,我们称之为拍号,它位于谱号的右侧。 就跟所有的分数一样,拍号既有分子也有分母。 这里的分子写在上两间之间,表示每一小节有多少拍。 分母写在下两间之中,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下面是4就是四分音符)。 4/4拍大概是最好懂的节拍了,它的每小节有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同时它也是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节拍,所以大多情况都可以数“1-2-3-4 1-2-3-4...”来打节拍。 改变了拍号的分子,也就改变了每小节中的节拍数。 另一种常见的拍号是3/4拍,每一小节有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像华尔兹这种三步舞,一直数“1-2-3 1-2-3”就是很好的例子。 方法3:节奏1、节奏和节拍很类似,但侧重于音的强弱以及音乐的整体感觉。 如果说节拍只是说明有多少拍的话,那节奏就是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节拍。 用手指敲桌子,边敲边数1-2-3-4 1-2-3-4,保持不变。 很无聊?那我们做一点改动。 数1和3的时候敲得重些,数2和4的时候敲得轻些。 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 现在反过来试试,1、3敲得轻,2、4敲得重。 你再听听Regina的Dont leave me。 这首歌刚好符合这个节奏。 第1、3拍是弱拍,鼓点全落在2、4这些强拍上。 音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组织起来的。 这些音乐的骨骼就是我们所说的节奏。 2、想象你正在走路,一步就是一拍,用音乐表达出来就成了一个四分音符。 在大多数的西方音乐中,每小节有四拍。 现在用你的步伐来感受节奏。 每一步代表一个四分音符,你可以边走边数:“1,2,3,4-1,2,3,4”。 在五线谱中四分音符就是一个实心的符头加一根符干,不带任何符尾。 如果要放慢步伐,可以两拍走一步,也就是数1和3的时候迈步,一步一个二分音符或者说半个小结。 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很像,只不过符头是空心的。 如果走得再慢些,每四拍一步,那就是每步一个全音符,即一小节一个音符。 二分音符去掉符干就是全音符了,它看起来像字母O,或者说像甜甜圈一样。 3、现在开始加快你的脚步。 我们刚刚已讨论了放慢速度的情况,我们在延长音符时值的同时会去掉音符的一部分。 比如由四分音符转到二分音符的时候,我们会把实心的符头换成空心的,再转为全音符时,还会把二分音符的符干去掉。 相反,我们要加快速度的话,就得给音符加点东西。 再次想象你在走路,一步一拍(可以用脚打拍子模拟一下)。 这时你要乘坐的公交车刚刚到站,可你离车站还有一段距离。 你会怎么做?跑啊!边跑还会边向司机招手。 为了让音符快起来,我们得让它“招手”,或者说给它们插上翅膀。 而这些翅膀就是符干末端的旗形符尾。 一条符尾代表音符的时值减半。 一个八分音符(有一条符尾)只有半个四分音符那么长,而两个十六分音符(有两条符尾)才相当于一个八分音符。 用走路来形容的话,我们就得从相当于四分音符节拍的步行切换到相当于八分音符的小跑,速度提高了一倍。 如果是相当于十六分音符的狂奔的话,速度又要提高一倍。 现在试试用步子代替音符,打出图例中的节拍。 4、在上一张图片中你可以看到,当音符变多的时候,感觉会有一点混乱,可能看着看着就不知道到哪儿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音符一小组一小组地分开,并用符干连接起来。 符干就是把音符串连起来的粗线,它是符尾的替代品。 不同的音符串连的规则不同,就目前而言,我们只需要学会用符干把四分音符连起来就可以了。 比较一下上两张图,再打一下节拍,就感受得到符干的作用了。 5、我们前面说过,一条符尾减少一半的时值,也就是说每加一条尾巴,音符的时长就减少一半。 附点的作用很类似,但却是增加时值。 通常情况下附点写在符头的右边(只有少数的例外,这里就不列举了),表示该音符要延长半个时值。 举个例子,在一个二分音符后面加一个附点,就相当于在后面加一个四分音符。 而在一个四分音符后面加附点就相当于加了个八分音符。 延音线也有延长作用。 它是用弧线将两个音符的符头连接起来。 附点的延长时间完全取决于它所附的音符,但延音线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合成一个音,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 有一种延长时值的情况你必须要用延音线,而不是附点。 就是当音符延长的时值超过了一个小节的音长,你只能将超出的部分写成一个音符放到下一小节中去,并用延音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连接符头与符头的延音线与符干的朝向相反。 6、有人说音乐是一连串的音符。 这句话对了一半。 应该说音乐是一连串有间隔的音符。 要表示这些间隔我们就要用到休止符。 休止符虽然不发出任何声响,却给音乐赋予了情感和生命。 跟音符一样,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写法不一样。 全休止符是贴在第四线下方的一条短粗的横线。 二分休止符是贴在第三线上方的一条短粗的横线。 四分休止符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 其他的休止符都由一根倾斜的符干和蝌蚪状的符尾组成的。 符尾的条数和它相同时值的音符相同,只是休止符的符尾都写在符干的左边。 方法4:旋律1、像五线谱,音符的结构,音符和休止符的基本标记法这些基础知识都介绍完了。 在完全弄懂这些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识谱了。 2、首先我们来学习C调音阶,它是西方音乐的基本音阶。 你要学习的大部分音阶都是由它衍生而来的。 所以只要把它记住了,后面的就简单了。 上图所示的就是C调音阶。 我们首先把它蕴含的意思给弄懂。 先看到它的第一个音符低音C。 它的符头位于下加一线上。 如果音符超出五线范围,我们就得给它单独加线。 音符的音越低,加的线也就越多。 但目前我们还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C调音阶由8个音符组成,我们可以在钢琴上找到对应的白键。 不管你身边有没有钢琴,现在开始都应该想办法听一听这些音符。 因为音乐不仅是拿来看的,更是拿来听的。 3、学习一点视唱的知识。 视唱是学习音乐时为了训练识谱技能而设置的基础学科之一。 听起来很难,但其实就是用我们平时所说的“do、re、mi”来唱出音符。 要唱出你所见的音符,首先得学会视谱。 这是一项需要终生学习的本领,但也是一项一开始就能“学以致用”的技能。 请看上图的C调音阶,唱名已经标出来了。 你还记得电影《音乐之声》里的《哆来咪》那首歌吗?如果你唱得出“do、re、mi”这些音的话,边唱边看对应的音符。 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你可以在网上找找那首歌。 看到上图中的“C Scale Solfege 1(C调音阶视唱表)”,配合唱名,反复练习该C调音阶。 反复练习“C调音阶视唱表II”,直到完全熟悉。 开始的几遍,一个一个地识音符,边看边哼出每个音。 然后再加上唱名,这样为的是唱准每个音符。 注意每个音符的时值,运用我们前面所讲的知识:第一行最后的高音C和第二行最后的低音C是二分音符,其余的都是四分音符。 再次想象你在走路,一个四分音符代表一步,一个二分音符代表两步。 4、恭喜你现在终于开始识谱了! 方法5:变音记号和音乐的调1、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节奏和旋律的最基础的知识了。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基本技巧,可以看懂五线谱上的点和符号了。 但这还不够,还有一些你需要了解的知识,比如调号。 你应该已经见过变音记号了,通常标记在符头的左边。 升记号(?)看起来很像井号,表示该音符升高半音。 降记号(?)则像小写字母b,表示降低半音。 像前面所说的,C调音阶对应着键盘上的白键。 而升降音就对应着黑键。 C大调音阶中没有升降音,如下图:2、在西方音乐中,音符与音符之间不是相差一个全音就是一个半音。 在钢琴键盘上找到音高为C的键,在这个键与下个音高为D的白键之间有一个黑键。 这是因为音符C和D之间相差一个全音。 音高为C的白键与相邻的黑键则相差一个半音。 所以黑键上的音符名称得视情况而定。 之所以说视情况而定是因为黑键上的音既是前一个白键的升音又是后一个白键的降音。 如果你从C到D的顺序看,就成了升C,用升记号(?)标记。 在上图的第一个例子中黑键上的音是写作C#的。 反过来看的话,就得使用降记号(?)表示降D。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标记方法,为的是方便我们阅读。 当你从低到高地排列C到D这三个音时,如果你标记黑键使用的是D?而不是C#,就需要使用还原记号(?)标记第三个音符D,表示此时已还原为D,不再表示降D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还原记号。 只要看到(?)就得将之前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看到上图的第三行,第二个音符D前有降记号?,表示降D且此小节之后所有的D都要降半音。 所以第三个音符想要表示D的话就得用还原记号还原。 乐谱中升降音越多,弹奏前就越要留意。 许多情况下,作曲的人在之前的小节用了临时的升降号,会在后面的小节标出还原记号提醒乐手,并无实际作用。 举个例子,假设这里有一首D大调的曲子,它在前面的一个小节中用到了A#,所以之后的小节A前可能会出现还原记号,但只起提示的作用。 3、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C调音阶,它由9个音符组成,从C开始,全部对应的是钢琴的白键。 事实上,你可以以任何一个音符为首开始一个音阶。 但如果你只弹奏白键的话,你所弹出的音阶就不是大音阶,而是“调式音阶”,这里我们就不多做解释了。 一般我们以开头的第一个音符或者是主音来给整个调命名。 你可能听别人说过“这首歌是C调的”。 意思是它的基本音阶是从C开始的,包括了C D E F G A B C这几个音。 音阶中音符与音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上图已在键盘上标出来了。 音高的最小单位是“半音”,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 在这些音符之间除了E和F,B和C之间为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全为全音。 所有大音阶的音符关系都是相同的,即全-全-半-全-全-全-半。 以G音开头的音阶用五线谱表示如下:看到上图的G大调音阶,为了保持大音阶中的音符关系,我们需要把倒数第二个音符F升高,这样它与最后的G就相差半音。 只升高一个音看起来很简单。 但要是我们以C# 开头写一个大音阶呢?如下所示:升降音一旦多了,看起来就很复杂。 为了简化阅读,避免混淆,便有了调号。 每个大音阶都有各自的一套升降音,一般音乐的开头会标出来。 再看到G大调音阶,它只有一个升音F# 。 现在我们不再把升记号放在F的旁边,而是标注在五线谱的最左边,表示其间所有的F音能都要弹作F#。 如下图:上图的G大调音阶和前面展示的没有标调号的G大调音阶弹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后面你会看到一张图,上面列举了所有的调号。 方法6:音乐的强弱变化1、听音乐的时候你会发现一首歌从头到尾声音并不都是一样大,有的地方会高亢一点,有的地方会轻柔一点。 我们把这些起伏称作音乐的“力度”。 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心脏,音符和调式是大脑,那音符的力度就是音乐的呼吸。 请看上图的第一个例子。 边拍桌子边念:1和2和3和4和5和6和7和8??(和字刚好表达了八分音符的长度)每一拍音量相同,听起来就像直升机的声音。 然后再看第二个例子。 看到音符上类似大于号的重音记号(>)了吗?重新拍出这些音符,但在每次看到重音记号的时候加重你要打的那一拍。 现在听起来可能不像直升机,反像火车了。 虽然只是突出了几个音符,但音乐的层次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2、就像你不会用固定的音量说话一样,音乐也会因为不同的情境而变化。 作曲家们就是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描述这些变化的。 一张乐谱中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力度记号,但最常见的还是“f”“m”和“p”。 p是拉丁语“piano”的缩写,表柔和。 f是拉丁语“forte”的缩写,表强。 m是“mezzo”的缩写,表中等。 它是用来修改其他符号的。 比如mf是中等强度。 mp是中等柔和。 p或f的数量越多,表示的程度就越夸张。 视唱出上图的例子(第一个音符为主音,使用唱名“do”),感受一下力度记号的作用。 3、想要音量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你需要使用另一种常见的力度符号: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 它们把音量渐变的过程用一种可视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渐弱记号类似大于号,表示音量逐渐减弱。 渐强记号类似小于号,表示音量逐渐加强。 总的来说,开口的那边音量越来越强,闭口的那边音量越来越小。 如果音乐由强变弱的话,应该标记为“f”,之后加一个拉长的>,最后加一个“p”。 方法7:进一步学习1、所谓学无止境。 学习乐谱就像学字母表一样。 开始的时候很简单,但其中的各种概念、技巧以及不同组合的微妙变化可能就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研究。 有的作家会在螺旋状或其他形状的五线谱上作曲,有的甚至不用五线谱。 这篇文章可以为你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8:调号表1、音阶中的每个音符至少都有一个调。 但是懂乐理的同学明白有时一个音对应着两个调。 比如G# 听起来和A?一模一样。 这对钢琴这种乐器来说只是一种理论。 但有些作曲家,特别是弦乐器的作曲家会觉得A?应该比G#稍高一点。 上图是大调音阶的调号。 C调(无调号)含有升调号的调:G, D, A, E, B, F?, C?含有降调号的调:F, B?, E?, A?, D?, G?, C?C?调相当于你给每个音符都加了升调号,因此每个音符都升了半个调。 同理在C?调中,每个音符演奏的时候都要降半调。 为了方便阅读,作曲家一般都会标明调号。 弦乐器常使用D大调,因为他们的空弦音通常和主音D相关。 但是有少量的音乐作品会需要弦乐器演奏降E小调或用铜管乐演奏E大调。 这些谱子你看起来很头疼,他们写起来也不容易。 小提示要有耐心。 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学习音乐也需要时间。 学习任何东西都一样,练得越多,就越容易,学得也越好。 用你最常使用的乐器练习五线谱。 如果你弹的是钢琴,那应该早就开始识谱了。 许多吉他手是靠听而不是看来学习的。 但开始学习识谱后,你需要先抛开以前的知识。 先学习识谱,再用谱。 找一些你喜欢的歌的谱子。 图书馆或关于音乐的商店里会有许多的主旋律谱,上面都是一些基本的符号和和弦。 里面总有你喜欢的歌。 边听音乐边识谱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使用之前所说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比如高音谱表的五线是“儿歌不断放”,四间是“FACE”。 低音谱表的五线是“根本的方案”,四间是“爱吃鹅肝”。 练习视唱,你不需要唱得多好,这只是在锻炼听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 为了提高识谱能力,你可以多看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且边听边看。 反复坚持的练习是关键。 为了打下坚实的识谱基础,你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或小册子帮助记忆。 在安静的环境下练习。 一开始可以试着使用钢琴,因为练习得多的话钢琴并不难。 如果你没有钢琴,可以使用网上的虚拟钢琴键盘。 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如果只是强迫自己学习的话,什么都会变得很难。 警告学习识谱是一辈子的事。 慢慢来,控制好自己的节奏!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扩展资料
音乐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音乐的定义及三大要素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时间的组织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通常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并能够在文化、社会和个人层面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的三大要素:1.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最直观、最易于辨识的要素,它是一系列音符的有序排列,通常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旋律在音乐中扮演着表达主题和情感的角色,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例如,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挑战精神。 2.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指的是音符和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和强弱变化。 节奏为音乐提供了动力和脉搏,使得旋律能够有序地展开。 不同的节奏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效果。 例如,在摇滚乐中,强烈的节奏感和重复的节拍是其鲜明的特点,能够激发听众的热情和活力。 3. 和声:和声是指同时发出的多个音符之间的关系,它使得音乐在纵向上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和声可以增强旋律的表现力,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色彩。 例如,在古典音乐中,和声的运用极为复杂而精妙,它能够产生和谐、紧张、解决等多种音响效果,为作品增添深度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其三大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使得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影视艺术从音乐中吸收了通过流动的音符来创造完整的人物性格。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影视音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钢琴上,大音符和小音符是同一音高不同时值的音符,它们通常用来表达音乐旋律和节奏。 大音符和小音符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代表的乐符时值不同。 钢琴上的小音符通常是指八分音符及以下的时值,它的记号是一个空心的音符头,左边带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填充的竖形。 小音符所代表的乐符时值很短,演奏时需要更快速地敲击琴键来表达节奏,因此通常在快速拍子和强调节奏时使用。 钢琴上的大音符则是指四分音符及以上的时值,它的记号是一个实心的音符头,左边带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填充的半圆。 大音符所代表的乐符时值比小音符长,演奏时需要更缓慢地敲击琴键以表达音符持续的时长。 大音符通常在慢拍子、较为柔和的音乐片段以及音乐的主旋律中使用。 在乐谱中,小音符和大音符也常出现在不同的音乐段落或声部中,以表达不同的节奏和情感。 在实际演奏时,需要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等不同因素进行适当的演奏和表达,以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和情绪。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