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专业解读: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域sid)


文章编号:163079 / 分类: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2025-02-18 02:37:32 / 浏览:
专业解读: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域名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标识,其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
域名续费作为维护企业网络身份的重要环节,其价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专业的解读。

二、域名续费价格概述

域名续费价格是指域名所有者为了继续持有和使用某一域名而需要支付的费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域名资源日益稀缺,域名续费价格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
域名续费价格因多种因素而有所差异,包括域名的后缀、注册局的定价策略、市场需求等。

三、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

1.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域名续费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环境和注册局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一般来说,域名续费价格会在注册局的定价策略指导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趋势。
在某些特定时期,如互联网热潮、重大技术变革等,域名续费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2. 季节性变化

域名续费价格还可能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商业活动或互联网营销活动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部分注册局可能会推出优惠活动,降低域名续费价格。
这类季节性变化对于域名所有者来说是一个良好的续费时机。

四、影响域名续费价格的因素

1. 域名的后缀

域名的后缀(如.com、.cn、.net等)是影响域名续费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后缀代表了不同的注册局和地域,其定价策略和价格体系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通用后缀(如.com)的续费价格较高,而地域性或行业性后缀的续费价格相对较低。

2. 注册局的定价策略

注册局的定价策略对域名续费价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注册局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以及自身运营成本等因素制定域名续费价格。
在某些时期,为了推广或抢占市场份额,注册局可能会调整定价策略,降低域名续费价格。

3. 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

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是影响域名续费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当市场对某类域名的需求较大时,相关域名的续费价格往往会上涨。
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也会对域名续费价格产生影响,形成一种市场定价的竞争格局。

4. 技术发展与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顶级域(TLD)不断涌现,这对传统域名的续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新TLD的推出可能会改变用户的选择习惯和市场格局,从而影响传统域名的续费价格。

5.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也会对域名续费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规调整、货币汇率变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域名续费价格产生影响。
在某些特殊时期,如经济危机或政策调整期,域名续费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五、结论与建议

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众多,企业在选择域名续费时需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为了优化域名续费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 关注市场动态,合理选择续费时机;
2. 了解不同后缀域名的续费价格差异,选择合适的域名后缀;
3. 关注注册局的定价策略,了解相关优惠活动;
4. 加强市场研究,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的变化;
5. 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做好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

企业应当全面了解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域名管理策略,降低域名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com 和.cn 的区别

不同后缀的域名有不同的含义,现在最通俗的域名类别可分为国际域名和国内域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域名划分方式和管理机构不同。 要解释什么是国际域名,什么是国内域名,还要从域名体系说起。 目前互联网上的域名体系中共有三类顶级域名:类别顶级域名、地理顶级域名、新顶级域名。 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共有7个,也就是现在通常说的国际域名。 由于Internet最初是在美国发源的,因此最早的域名并无国家标识,人们按用途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后缀结尾(用于商业公司);(用于网络服务);(用于组织协会等);(用于政府部门); (用于教育机构);(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国际组织)。 最初的域名体系也主要供美国使用,因此美国的企业、机构、政府部门等所用的都是“国际域名”,随着Internet向全世界的发展,、、一般只被美国专用外,另外三类常用的、、则成为全世界通用,因此这类域名通常称为“国际域名”,直到现在仍然为世界各国所应用。 第二类是地理顶级域名,共有2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码,例如代表中国,代表英国(详见全球国家/地区顶级地理域名后缀)。 这样以为后缀的域名就相应地叫做“国内域名”。 与国际域名的后缀命名类似,在顶级域名下也分设了不同意义的二级域,主要包括类别域和行政区域,这样就是通常说的二级域名:可以在或等二级域下三级注册域名,三级域名可分为两类: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划域名。 类别域名是依照申请机构的性质划分出来的域名,具体包括: AC 科研机构 COM 工、商、金融等企业 EDU 教育机构 GOV 政府部门 NET 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 ORG 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行政区划域名是按照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划分而成的,其划分标准依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包括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例如北京的机构可以选择如的域名。 中国34个顶级域名之行政区域名分别为: BJ-北京市; SH-上海市; TJ-天津市; CQ-重庆市; HE-河北省; SX-山西省; NM -内蒙古自治区; LN-辽宁省; JL-吉林省; HL-黑龙江省; JS-江苏省; ZJ-浙江省; AH-安徽省; FJ-福建省; JX-江西省; SD-山东省; HA-河南省; HB-湖北省; HN-湖南省; GD-广东省; GX-广西壮族自治区; HI-海南省; SC-四川省; GZ-贵州省; YN -云南省; XZ-西藏自治区; SN-陕西省; GS-甘肃省; QH-青海省; NX-宁夏回族自治区; X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TW-台湾; HK-香港; MO-澳门。 此外,从2002年12月份开始,CNNIC开放了国内域名下的二级域名注册,可以在下直接注册域名,如时代营销所注册的国内域名为。 第三类顶级域名,也就是所谓的“新顶级域名”,是ICANN根据互联网发展需要,在2000年11月做出决议,从2001年开始使用的国际顶级域名,也包含7类:biz, info,Name,pro,aero, coop, museum。 其中前4个是非限制性域,后3个是限制性域,如aero需是航空业公司注册,museum需是博物馆,coop需是集体企业(非投资人控制,无须利润最大化)注册。 这7个顶级域名的含义和注册管理机构如下: ,航空运输业专用,由比利时国际航空通信技术协会(SITA)负责; ,可以替代的通用域名,监督机构是JVTeam; ,商业合作社专用,由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全国合作商业协会(NCBA)负责管理; ,可以替代的通用域名,由19个因特网域名注册公司联合成立的Afilias负责; ,博物馆专用,由博物馆域名管理协会(MDMA)监督; ,是个人网站的专用域名,由英国的“环球姓名注册”(GlobeNameRegistry)负责; ,医生和律师等职业专用,监督机构是爱尔兰都柏林的一家网络域名公司“职业注册”(RegistryPro)。 关于ICANN为什么要增加新的7个域的背景资料: 自80年代国际互联网出现以来,、、一直是商家和消费者最热衷的三个通用顶级域。 特别是域名,更是占据了通用顶级域的80%以上。 多年来NSI公司长期垄断对这三个域的注册和管理权。 1999年,ICANN、美国商务部终止了这种垄断局面,在REGISTRAR这个层面引入了竞争机制。 但是在REGISTRY这个层面上的竞争还是不够,造成了DNS体系多年来没有显著改善。 新的7个顶级域的REGISTRY也于2000年11月选定,NSI除了在INFO域REGISTRY的中有少量股份外,与其它各主要新域REGISTRY没有干系。 这样,新的顶级域的推出,将会在REGISTRY业内引进竞争机制。 新的REGISTRY从技术到运营机制方面都有改进,如:一改今日WHOIS分散在各个REGISGTRAR的局面,实行同一的WHOIS;域名信息(zone file)和WHOIS查询全球范围5分钟更新,此前域下需要24到48小时;更高的系统冗余性、安全性和认证的严密程度。 似乎认识到新域带来的严峻挑战,域的运营商Verisign Global Registry Service(2000年兼并了NSI)在向ICANN提交的新合同中(新合同在2001年4月2日正式被ICANN批准),主动提出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投资两亿美金,用于加强域下的基础设施建设。 看了这些有关顶级域名及国内域名后缀的介绍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域名资源可以利用,不过对于商业性公司来说,直到目前为止,最为通用的仍然是域名,国内企业或者在国内有经营机构的外国企业则一般同时注册域名。 自从二级域名开发注册以来,国内网站似乎更青睐用域名。 域名是联接企业和互联网网址的纽带,它像品牌、商标一样具有重要的识别作用,是访问者通达企业网站的“钥匙”,是企业在网络上存在的标志,担负着标示站点和导向企业站点的双重作用。 域名对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被誉为网络时代的“环球商标”,一个好的域名会大大增加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 因此,企业如何选取好的域名就显得十分重要。 ===============域名选取的原则==================== 在选取域名的时候,首先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域名应该简明易记,便于输入 这是判断域名好坏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好的域名应该短而顺口,便于记忆,最好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而且读起来发音清晰,不会导致拼写错误。 此外,域名选取还要避免同音异义词。 2.域名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 用有一定意义和内涵的词或词组作域名,不但可记忆性好,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例如企业的名称、产品名称、商标名、品牌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使企业的网络营销目标和非网络营销目标达成一致。 域名选取的技巧 1.用企业名称的汉语拼音作为域名 这是为企业选取域名的一种较好方式,实际上大部分国内企业都是这样选取域名。 例如,红塔集团的域名为,新飞电器的域名为,海尔集团的域名为,四川长虹集团的域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域名为。 这样的域名有助于提高企业在线品牌的知名度,即使企业不作任何宣传,其在线站点的域名也很容易被人想到。 2.用企业名称相应的英文名作为域名 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选取域名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域名特别适合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一些行业。 例如,长城计算机公司的域名为greatwall ,中国电信的域名为,中国移动的域名为。 3.用企业名称的缩写作为域名 有些企业的名称比较长,如果用汉语拼音或者用相应的英文名作为域名就显得过于烦琐,不便于记忆。 因此,用企业名称的缩写作为域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缩写包括两种方法: 一种是汉语拼音缩写,另一种是英文缩写。 例如,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域名为,泸州老窖集团的域名为,中国电子商务网的域名为,计算机世界的域名为。 4.用汉语拼音的谐音形式给企业注册域名 在现实中,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例如,美的集团的域名为,康佳集团的域名为,格力集团的域名为,新浪用作为它的域名。 5.以中英文结合的形式给企业注册域名 荣事达集团的域名是,其中“荣事达”三字用汉语拼音,“集团”用英文名。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中国人网的域名为,华通金属的域名为。 6.在企业名称前后加上与网络相关的前缀和后缀 常用的前缀有e、i、net等; 后缀有net、web、line等。 例如,中国营销传播网的域名为,网络营销论坛的域名为,联合商情域名为,脉搏网的域名为mweb ,中华营销网的域名是。 7.用与企业名不同但有相关性的词或词组作域名 一般情况下,企业选取这种域名的原因有多种: 或者是因为企业的品牌域名已经被别人抢注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觉得新的域名可能更有利于开展网上业务。 例如,The Oppedahl & Larson Law Firm是一家法律服务公司,而它选择作为域名。 很明显,用“”作为域名要比用公司名称更合适。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Best Diamond Value公司,这是一家在线销售宝石的零售商,它选择了作为域名,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即使公司不做任何宣传,许多顾客也会访问其网站。 8.不要注册其他公司拥有的独特商标名和国际知名企业的商标名 如果选取其他公司独特的商标名作为自己的域名,很可能会惹上一身官司,特别是当注册的域名是一家国际或国内著名企业的驰名商标时。 换言之,当企业挑选域名时,需要留心挑选的域名是不是其他企业的注册商标名。 9.应该尽量避免被CGI脚本程序或其他动态页面产生的url 例如,Minolta Printers的域名是,但键入这个域名后,域名栏却出现“/dna4/?Sid=0&tp=&np=”,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是一个免费域名。 这样的域名有很多缺点:第一,不符合域名是主页一部分的规则;第二,不符合网民使用域名作为浏览目标,并判断所处位置的习惯;第三,忽视了域名是站点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注册域名时要谨慎 域名一般留给有网络背景的公司。 虽然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注册,但这极容易引起混淆,使访问者误认为访问的是一家具有网络背景的公司。 企业防止他人抢注造成损失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对域名进行预防性注册,但不用作企业的正规域名。 国内的一些企业包括某些知名公司选择了以结尾的域名。 例如不少免费邮件提供商,如、等。 而国外提供与此服务相近的在线服务公司则普遍选择以结尾的域名。 ======== 注册域名前应该知道===================== 国际顶级域名的管理机构是哪里? 国际顶级域名管理机构是ICANN,它是一个近年成立的、代替NSI公司的的非盈利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管理因特网域名及地址系统。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管理机构是哪里?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管理机构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它是成立于97年6月3日的非营利管理与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CNNIC在业务上接受信息产业部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中国科学院领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什么是IP地址? 网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IP地址这个概念,这也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唯一的32bit地址。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Internet上很方便地寻址。 IP地址通常用更直观的、以圆点分隔号的4个十进制数字表示,每一个数字对应于8个二进制的比特串,如某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61.135.132.6 Internet IP地址由Inter 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同时由Inter NIC、APNIC、RIPE三大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美国及其它地区的IP地址分配。 通常每个国家需成立一个组织,统一向有关国际组织申请IP地址,然后再分配给客户。 什么是DNS? 域名管理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解析服务器的意思.它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比如:我们上网时输入的会自动转换成为61.135.132.6 什么是域名解析? 人们习惯记忆域名,但机器间互相只认IP地址,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什么是URL指向(URL Forwarding)? “URL指向”是指将您的域名指向一个固定的链接地址上,举例说名:如果您在SOHU租用了虚拟主机服务,它提供给您的链接地址是同时您已注册了,您希望在输入域名看到的是的内容,您只需申请URL指向服务即可。 如何确认域名的所有权? 域名的所有权可以到域名管理机构及相关网站查询,便可得到域名的所有信息: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国内域名)可到CNNIC的相关频道查询 ◎国际顶级域名可以到下列网站查询:

AD域怎么限制上网,怎么设共享文件,怎么限制软件运行,怎么批量安装软件,说下详细步骤哦!! 分可以多给

A1、客户机无法加入到域? 一、权限问题。 要想把一台计算机加入到域,必须得以这台计算机上的本地管理员(默认为administrator)身份登录,保证对这台计算机有管理控制权限。 普通用户登录进来,更改按钮为灰色不可用。 并按照提示输入一个域用户帐号或域管理员帐号,保证能在域内为这台计算机创建一个计算机帐号。 二、不是说“在2000/03域中,默认一个普通的域用户(Authenticated Users)即可加10台计算机到域。 ”吗?这时如何在这台计算机上登录到域呀! 显然这位网管误解了这名话的意思,此时计算机尚未加入到域,当然无法登录到域。 也有人有办法,在本地上建了一个与域用户同名同口令的用户,结果可想而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普通的域用户就有能力在域中创建10个新的计算机帐号,但你想把一台计算机加入到域,首先你得对这台计算机的管理权限才行。 再有就是当你加第11台新计算机帐号时,会有出错提示,此时可在组策略中,将帐号复位,或干脆删了再新建一个域用户帐号,如joindomain。 注意:域管理员不受10台的限制。 三、用同一个普通域帐户加计算机到域,有时没问题,有时却出现“拒绝访问”提示。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AD已有同名计算机帐户,这通常是由于非正常脱离域,计算机帐户没有被自动禁用或手动删除,而普通域帐户无权覆盖而产生的。 解决办法:1、手动在AD中删除该计算机帐户;2、改用管理员帐户将计算机加入到域;3、在最初预建帐户时就指明可加入域的用户。 四、域xxx不是AD域,或用于域的AD域控制器无法联系上。 在2000/03域中,2000及以上客户机主要靠DNS来查找域控制器,获得DC的 IP 地址,然后开始进行网络身份验证。 DNS不可用时,也可以利用浏览服务,但会比较慢。 2000以前老版本计算机,不能利用DNS来定位DC,只能利用浏览服务、WINS、lmhosts文件来定位DC。 所以加入域时,为了能找到DC,应首先将客户机TCP/IP配置中所配的DNS服务器,指向DC所用的DNS服务器。 加入域时,如果输入的域名为FQDN格式,形如,必须利用DNS中的SRV记录来找到DC,如果客户机的DNS指的不对,就无法加入到域,出错提示为“域xxx不是AD域,或用于域的AD域控制器无法联系上。 ”2000及以上版本的计算机跨子网(路由)加入域时,也就是说,加入域的计算机是2000及以上,且与DC不在同一子网时,应该用此方法。 加入域时,如果输入的域名为NetBIOS格式,如mcse,也可以利用浏览服务(广播方式)直接找到DC,但浏览服务不是一个完善的服务,经常会不好使。 而且这样虽然也可以把计算机加入到域,但在加入域和以后登录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所以不推荐。 再者,由于客户机的DNS指的不对,则它无法利用2000DNS的动态更新动能,也就是说无法在DNS区域中自动生成关于这台计算机的A记录和PTR记录。 那么同一域另一子网的2000及以上计算机就无法利用DNS找到它,这本应该是可以的。 若客户机的DNS配置没问题,接下来可使用nslookup命令确认一下客户机能否通过DNS查找到DC(具体见前)。 能找到的话,再ping一下DC看是否通。 A2、用户无法登录到域? 一、用户名、口令、域 确保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注意用户名不区分大小写,口令是区分大小写的。 看一下欲登录的域是否还存在(比如子域被非正常删除了,域中唯一的DC未联机)。 二、DNS 客户机所配的DNS是否指向DC所用的DNS服务器,讨论同前。 三、计算机帐号 基于安全性的考虑,管理员会将暂时不用的计算机帐号禁用(如财务主管渡假去了),出错提示为“无法与域连接……,域控制器不可用……,找不到计算机帐户……”,而不是直接提示“计算机帐号已被禁用”。 可到AD用户和计算机中,将计算机帐号启用即可。 对于 Windows 2000/XP/03,默认计算机帐户密码的更换周期为 30 天。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该计算机帐户的密码与 LSA 机密不同步,登录时就会出现出错提示:“计算机帐户丢失……”或“此工作站和主域间的信任关系失败”。 解决办法:重设计算机帐户,或将该计算机重新加入到域。 四、默认普通域用户无权在DC上登录 见下一小节的B1。 五、跨域登录中的问题 在2000及以上计算机上登录到域的过程是这样的:域成员计算机根据本机DNS配置去找DNS服务器,DNS根据SRV记录告诉它DC是谁,客户机联系DC,验证后登录。 如果是在林中跨域登录,是首先查询DNS服务器,问林的GC是谁。 所以要保证林内有可用的GC。 如果是要登录到其它有信任关系的域(不一定是本林的),要保证DNS能找到对方的域。 如何解决本地或域管理员密码丢失? 本地管理员密码丢失,可通过删除sam文件(2000SP3以前)或通过NTpassword软件来解决。 但要解决域管理员密码丢失,它们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用到“凤凰万能启动盘”中的ERD Commander 2002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使用此盘解决管理员密码丢失问题。 1、上网搜索“凤凰万能启动盘”或“深山红叶”或“老毛桃WINPE”,大约230M; 2、下载后解压缩,将其内容刻录成光盘; 3、用此光盘启动计算机,显示XP安装界面,STARt ERD Commander 2002环境; 4、出现选择菜单,选择第一项:ERD Commander 2002; 5、出现类似XP的启动界面 6、进入选择系统安装的路径,一般会自动测出操作系统、版本及是否域控制器; 7、出现类似的XP桌面:选择Start/Administrative Tools/Locksmith; 8、进入ERD Commander 2002 locksmith向导界面,下一步; 9、选择Administrator,重设其密码;(此时切不可手动重新启动计算机,否则此修改将无效) 10、选择Start/Logoff,点OK; 11、稍候片刻,点reboot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常见WINPE启动盘中的ERD Commander 2002功能强大,不仅可破解本地管理员密码,包括NT/2000/XP/03的各个版本。 还可以破解NT/2000/03域管理员密码,均已实验证明。 由于可自动识别操作系统和版本,及是否DC,所以用户在操作时,重设密码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对于03,重设密码时要注意符合密码策略中要求的符合复杂性要求,且密码最小长度为7,否则重设的密码会无效。 无法使用域内的共享打印机? 现象:计算机重启或注销,再登录进来,无法使用以前安装的域内的共享网络打印机, 为用户重新安装打印机,当时可以打印,但不久问题又会出现。 用户反映说有时能打印,有时就是不能打印。 其原因在于用户没有登录到域(很多用户即使计算机加入到了域,也经常习惯性地选择登录到本地机),没有域用户身份,当然无权访问域内的资源。 而且关键是Windows系统在这里有个小毛病,它并不象你访问共享文件夹那样,由于没有身份而提示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验证,而是直接提示你“拒绝访问,无法连接”、“当前打印机安装有问题”,“RPC服务不可用”等等(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提示会所不同)。 解决办法有3种,最好还是用方法1。 : 1、要求用户将其域用户帐号加入到本地管理员组,以后每次都以域用户帐号登录。 说明:这本身就是微软推荐的一种办法。 因为如果不这样,普通用户以本地管理员身份登录时,控制本机没问题,但访问域资源时需要输入域用户名和口令;而用户若以域用户身份登录,又没有本机管理特权。 比如说:无法关机,无法修改网络等配置,无法安装软件、驱动等。 这样做了以后,用户以域用户身份登录,同时他又是本地管理员。 2、在打印服务器上启用Guest用户,保证everyone有打印权限。 但这样做不安全,所以不推荐。 3、在客户机上每次要使用打印机前,在开始—运行:\\PrintServer,这时会提示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验证后,再去使用打印机。 很显然这样方法比较麻烦。 无法访问域内的共享资源? 上例中我们提到过客户机如果加入到了域,但用户选择登录到本地机。 当访问域内共享资源时,会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若不出现提示,直接出现拒绝访问。 一般是由于目标计算机上启用了guest,而guest用户没有权限造成的。 接下来的讨论实质和域的关系不太,但确实是我们访问网络共享资源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基于UNC路径的I形式来访问时的故障,如在开始/运行:\\10.63.243.1。 前提:在网卡、协议、连接没问题的情况下。 即在可ping通的前提下,若\\10.63.243.1不通,排错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目标机的“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的问题。 提示:“\\10.63.243.1 文件名、目录名或卷标语法不正确”。 检查:服务是否安装、是否选中,或重装一下。 操作: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右键/属性 2、由于访问相关的net logon、server、workstation服务务未正常启动的影响。 提示: (1)若目标机(为域成员)上的net logon服务停了:“试图登录,但网络登录服务未启动”。 (2)若目标机上的server服务停了:“\\10.63.243.1 文件名、目录名或卷标语法不正确。 ” (3)若本机的worstation服务停了:“\\10.63.243.1 网络未连接或启动”。 连其它计算机,也是一样的提示。 检查:相应服务是否已经正常启动。 操作:我的电脑/右键/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下 3、由于本机与其它计算机重名(指NetBIOS名称)的影响 提示:访问任何计算机均提示:“找不到网络路径”。 检查:重启一下,看是否有“网络中存在重名”的提示。 可能上次开机时没注意给忽略了。 操作:我的电脑/属性/网络标识/属性/计算机名下,修改计算机名。 4、XP/03由于默认安全策略:“帐户: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帐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的影响 提示:\\10.63.243.1无法访问。 您可能没有权限使用网络资源。 请与这台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以查明您是否有访问权限。 登录失败:用户帐户限制。 可能的原因包括不允许空密码,登录时间限制,或强制的策略限制。 检查:改用非空密码的帐户试试,或查看XP/03目标机上的本地策略。 操作:开始/运行。 计算机配置/Winod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下,由默认值“启用”改为“禁用”。 注意:域帐号访问不受此策略限制。 5、网络共享访问被筛选器的设置所阻止 提示:找不到网络路径 检查: TCP/IP筛选、IPSEC、RRAS筛选器是否被启用,且TCP端口139和445被禁用。 操作: (1)网上邻居/属性/本地连接/属性:TCP/IP—高级—选项—TCP/IP筛选 (2)网上邻居/属性/本地连接/属性:TCP/IP—高级—选项—IP安全机制 (3)开始/程序/管理/路由和远程访问/IP路由选择/常规/接口/右键属性/常规:输入/输出筛选器。 说明: (1)RRAS筛选器只在2000/03 Server版中才有,IPSEC只有在2000的上述位置才有。 (2)若你就想设置筛选器,基于端口控制,不让别人访问你的网络共享资源,需要同时禁止TCP:139和445口。 (3)由于此种原因产生的访问故障,一般是由于实验后忘了复原,或别人故意和你开玩笑。 在AD域中,如何批量添加域用户帐号? 作为网管,有时我们需要批量地向AD域中添加用户帐户,这些用户帐户既有一些相同的属性,又有一些不同属性。 如果逐个添加、设置的话,十分地麻烦。 一般来说,如果不超 过10个,我们可利用AD用户帐户复制来实现。 如果再多的话,我们就应该考虑使用或来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利用脚本(可利用循环功能)批量创建用户帐号 一、AD用户帐户复制 1、在“AD域和计算机”中建一个作为样板的用户,如S1。 2、设置相关需要的选项,如所属的用户组、登录时间、用户下次登录时需更改密码等。 3、在S1上/右键/复制,输入名字和口令。 说明: 1、 只有AD域用户帐户才可以复制,对于本地用户帐户无此功能。 2、 帐户复制可将在样板用户帐户设置的大多数属性带过来。 具体如下:二、比较csvde与ldifde 三、以为例说明:域用户帐户的导出/导入 操作步骤如下: 1、 在“AD域和计算机”中建一个用户,如S1。 2、 设置相关需要的选项,如所属的用户组、登录时间、用户下次登录时需更改密码等。 3、 在DC上,开始/运行:cmd 4、 键入:csvde –f 说明: (1)不要试图将这个文件导回,来验证是否好使。 因为这个文件中的好多字段在导入时是不允许用的,如:ObjectGUID、objectSID、pwdLastSet 和 samAccountType 等属性。 我们导出这个文件目的只是为了查看相应的字段名是什么,其值应该怎么写,出错信息如下:(2)可通过-d –r参数指定导出范围和对象类型。 例如: -d “ou=test,dc=mcse,dc=com” 或 -d “cn=users,dc=mcse,dc=com” -r “< Objectclass=user>” 1、 以上面的文件为参考基础,创建自己的,并利用复制、粘贴、修改得到多条记录。 例如: dn,objectClass,sAMAccountName,userAccountControl,userPrincipalName CN=s1,OU=test,DC=mcse,DC=com,user,S1,512,=s2,OU=test,DC=mcse,DC=com,user,S2,512,………………,其它可用字段,我试了一下,见下表(不全):6、导入到AD,键入 csvde –i –f –j c:\ 说明:-j用于设置日志文件位置,默认为当前路径。 此选项可帮助用户在导入不成功时排错。 有一点大家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在这里做AD域用户帐户复制、做AD域用户帐户的导出/导入,并不能代替“AD备份和恢复”。 我们只是在批量创建用户帐号,帐号的SID都是重新生成的,权利权限都得重新设才行。 (当然我们可以把导入的用户,通过memberof字段设到一些用户组中去,使它有权利权限。 但这与利用“AD备份和恢复”到原状,完全是两回事)。 四、利用脚本创建批量用户帐户 1、利用脚本创建用户帐号(用户可参考下例)。 Set objDomain = GetObject(LDAP://dc=fabrikam,dc=com) Set objOU = (organizationalUnit, ou=Management) 说明:在域创建一个名叫Management的OU。 Set objOU = GetObject(LDAP://OU=Management,dc=fabrikam,dc=com) Set objUser = (User, cn= AckermanPila) sAMAccountName, AckermanPila i5A2sj*! = FALSE 说明:在Management OU下创建一个名叫AckermanPila的用户,口令为i5A2sj*!,启用。 Set objOU = GetObject(LDAP://OU=Management,dc=fabrikam,dc=com) Set objGroup = (Group, cn=atl-users) sAMAccountName, atl-users 说明:在Management OU下创建一个名叫atl-users的用户组,将用户AckermanPila加入到这个组中。 Script ended successfully 说明:显示“脚本成功结束”信息 2、利用脚本中的循环功能实现批量创建用户帐号 Set objRootDSE = GetObject(LDAP://rootDSE) Set objContainer = GetObject(LDAP://cn=Users, & _ (defaultNamingContext)) For i = 1 To 1000 Set objUser = (User, cn=UserNo & i) sAMAccountName, UserNo & i i5A2sj*! = FALSE Next 1000 Users created. 说明:在当前域的Users容器中创建UserNo1到UserNo1000,共1000个用户帐户我的计算机不知道怎么回事,系统时间总是被改快1小时? 加入域的计算机,没有自己的时间。 这是因为时间参数,在AD复制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如:决定多主控复制时,谁的修改最终生效。 所以整个域的时间,都由域的PDC仿真主控来控制,整个林的时间都由林根域上的PDC仿真主控来控制。 说明:如果整个林的时间都快1小时,对你AD的正常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解决:修改林根域的PDC仿真主控计算机的时间。 实际工作中,要先查看域内计算机的时区设置是否正确。 建立AD域,需要有什么样的权限才行? 1、若是创建林内的第一个域,即林根域,只要有目标计算机上的本地管理员权限即可。 2、作为已有域的附加DC,需要该域的域管理员(Domain Admins)权限。 3、安装子域的DC,或新树的DC,都涉及到林结构的改变,需要林管理员(Enterprise Admins)权限才行。 如何在2000域中添加一台03的DC? 03和2000比,功能更强大了,在域和AD的体系结构上也有了一些变化(参见前面:域、林功能级别)。 但微软的产品十分讲究向前兼容,我们可以实现在一个2000域中加入03DC、加入03DNS,并且DC间的AD复制,DNS间的区域传输,都好像没有版本差异一样。 但要注意:直接就在03计算机上安装AD是不行的,会收到出错提示“Active Directory版本不同”。 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在2000DC(SP2及更高)上运行03光盘/I386/adprep, 具体第一步:adprep /forestprep进行林准备,第二步adprep /domainprep进行域准备。 顺便说一下:03可以作为2000域的附加DC,2000也可以作为03域的附加DC,而直接在2000上安装AD即可,不需要准备。 创建AD域时,由于没有NTFS分区,导致AD安装失败? 在2000/03成员或独立服务上上运行dcpromo命令,安装AD,将其提升为DC,其上必须有一个NTFS 5.0分区,用来保存AD的sysvol文件夹。 注意:2000的NTFS分区是NTFS 5.0,NT4的是NTFS 4.0,NT4必须安装SP4后,才可访问2000的NTFS分区。 如果C是引导分区,即系统夹winnt或windows所在分区,采用FAT32分区,系统会自动查找下一个可用的NTFS分区来存放系统卷,如d:\sysvol。 如果找不到NTFS分区,就会出错,导致AD安装失败。 这时可利用convert命令将某个FAT32分区转成NTFS分区,这个转换会保持数据的完好。 但要注意这个转换是单向不可逆,想回复到FAT分区,除非重新格式化该分区。 以转换D盘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开始/运行:convert d: /fs:ntfs 2、提示是否转换,键入y确认转换。 说明:这时并没有真正开始转换,如果后悔,可以到注册表HLM\当前控制\控制\会话管理\BootExecute下,删除其值Convert d: /fs:ntfs 。 3、重新启动计算机,将在登录界面出现前,真正实施FAT到NTFS的转换。 安装AD域时,出现NetBIOS名称冲突? 在安装AD时,安装选项会要求输入:新域的DNS全名,在这里应该输入新域的完全有效域名FQDN,形如。 系统会打算以mcse作为此域的NetBIOS名称,并在网络中检查是否存在重名,需要等一会儿。 如果不重名则设为mcse(建议用户不要修改此名),重名系统则自动设为mcse0,建议用户最好换个名字,因为你的网络可能还会有2000以前版本的老系统,考虑到NetBIOS名称解析和DNS名称解析的互助,保持一致性比较好。 说明:NetBIOS名称,只是为95/98/NT等老版本用户通过“浏览服务”或WINS来识别这个域用的,如果确信域内计算机都是2000及以上系统(它们通过DNS定位域),其实NetBIOS名称冲不冲突,都无所谓。 这种冲突可能源自于网络中如果已有一个域,名字叫做,DNS名虽然不冲突,但是NetBIOS名称冲突。 也可能是你安装了一个域未能完全成功,又再次安装导致的,这样情况倒可以强行将NetBIOS名称将为mcse,而不是mcse0。 安装AD完成后,重启登录非常慢,甚至长达20分钟之久。 这一般是由于用一台运行了一段时间的2000/03 Server来安装AD造成的,故障较难定位。 若重启几次后就正常了,则不必理会。 如果多次重启后还是非常慢,那就要重装系统及AD了。 建议:最好在新装的系统上来安装AD,这样不容易出问题。 安装AD时,选择了在本机安装DNS,但安装结束后,在DNS中未生成SRV记录? 如果决定在安装AD过程中在本机安装DNS,应在安装前,将本机TCP/IP配置中的DNS服务器指向自己,这样在安装AD完成后重启时,SRV记录将被自动注册到DNS服务器的区域当中去的,生成四个以下划线开头的文件夹,如_msdcs。 03DNS在这里夹的层次结构有所变化,将_msdcs.域名夹提升了一级,直接放到了查找区域下,但本质没变。 如果安装前忘了将DNS指向自己,也可以后补上。 然后到计算机管理/服务下,重启Net Logon服务即可。 这样可以把启动时未能注册到DNS服务器的SRV记录(缓存在windows\system32\cache中)写入DNS。 如果仍然不行的话,那只好重启DC了。 安装子域失败。 在保证权限(需要林管理员权限,不要误以为是父域管理员权限)、DNS没问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安装子域失败的原因就是域命名主控失效,出错提示为:“由于以下原因,操作失败:AD无法与域命名主机xxx联系。 指定的服务器无法运行指定的操作。 ” 说明:域命名主控要正常工作,它本身要求GC必须可用。 这是由于:为了保证域的名字在林中唯一,域命名主机需要查询GC。 若是2000林,GC必须和域命名主机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才行。 若是2003林,不要求GC必须和域命名主机非得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解决:保证域命名主控联机,如果确信其已无法正常工作,可强制传给(查封seize)林内的任意一台DC,子域的DC也可以。 原来的主控必须被重做系统后,才可连入网络,以保证域命名主控的林唯一性。 修改用户密码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前面我们介绍过:PDC仿真主控负责最小化密码变化的复制等待时间,若一台DC接受到密码变化的请求,它必须通知PDC仿真主控。 若是PDC仿真主机失效,收到该请求的DC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后,确认真的找不到PDC仿真主控了,才会自己修改用户密码。 所以在此情况下,应首先检查PDC仿真主控。 如果确信其已无法正常工作,可强制传给(查封seize)域内的任意一台DC。 原来的主控必须被重做系统后,才可连入网络,以保证PDC仿真主控的域唯一性。 正常卸载AD时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需要改变服务器角色,或者将实验中安装的DC回复到普通成员/独立服务器身份,这就要进行AD的卸载。 1、卸载时会提示给新的本地管理员设置密码 2、附加DC卸载后,仍在域中。 3、如果AD不能卸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网卡是否正常工作 即使你整个林中只有一台计算机,也要保证网卡正常工作,才能将AD卸载。 网卡不工作或禁用网卡都会导致AD无法卸载,提示“卸载SYSVOL文件夹出错” (2)权限 权限要求与安装AD时类似,若一个林中只有一个域,那么你要卸载的就是林根域,需要林管理员(Enterprise Admins)权限;卸载附加DC需要该域的域管理员(Domain Admins)权限;卸载子域或树,涉及到林结构的改变,也需要林管理员权限。 (3)DNS 一般应保证与安装时所用DNS一致。 如果做了DNS规划,必须保证1中权限所要求的管理员身份能通过DNS找到相应DC,进行验证。 (4)域命名主控 卸载时只要涉及到林结构的改变,就需要保证域命名主控有效;卸载附加DC时不要求域命名主控有效。 但要注意的是:卸载时,域命名主控失效的出错信息与安装时的“AD无法与域命名主机xxx联系”提示不同,具体是:由于以下原因,操作失败。 以提供的凭据绑定到服务器xxx失败。 “RPC服务器不可用”。

与网络相关的词汇有哪些?(为了注册域名)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不对称数字订阅线路AH: Authentication Header,鉴定文件头AMR(Audio/Modem Riser,音效/数据主机板附加直立插卡)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BOD(Bandwidth On Demand,弹性带宽运用)CBR(Committed Burst Rate,约定突发速率)CCIRN: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洲际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CCM(Call Control Manager,拨号控制管理)CDSL: Consume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消费者数字订阅线路)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CIEA: 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商业因特网交易协会CIR(Committed Infomation Rate,约定信息速率)CTS(Clear to Send,清除发送)DBS-PC: 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PC(人造卫星直接广播式PC)DCE: 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DMT: Discrete Multi - Tone,不连续多基频模式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线缆服务接口数据规格)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EBR(Excess Burst Rate,超额突发速率)ES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压缩安全有效载荷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频率分离Flow-control流控制FRICC: Federal Research Internet Coordinating Committee,联邦调查因特网协调委员会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Ghost:(General Hardware Oriented System Transfer,全面硬件导向系统转移)HDSL: High bit rate DSL,高比特率数字订阅线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信息控制协议)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ramework,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KE: Internet Key Exchange,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Version 4,第四版因特网信息存取协议Internet(因特网)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OC: Internet Society,因特网协会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LDAP: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权目录访问协议LOM(LAN-on-Montherboard)IAB: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因特网工作委员会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作业推动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二级通道协议)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d System,局域多点分布式系统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MNP: Microcom Networking ProtocalMODEM(Modulator Demodulator,调制解调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NC(Network Computer,网络计算机)NDS: Novell Directory Service,Novell目录服务NNTP: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MSN: 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直角频率部分多路复用)P3P(Privacy Preference Project,个人私隐安全平台)PDS: Public Directory Support,公众目录支持PGP: Pretty Good Privacy,优良保密协议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OF: Polymer Optical Fiber,聚合体光纤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第三版电子邮局协议PPTP: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通道协议RADSL: Rate 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数字订阅线路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RSA(Rivest Shamir Adlemen,一种因特网加密和认证体系)RTS(Request To Send,需求发送)SIS: Switched Internetworking Services(交换式网络互联服务)S/MIME: Secure MIME,安全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KIP: Simple Key Exchange 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简单密钥交换协议SUA(Single User Account,单用户帐号)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LS: User Location Service,用户定位服务VOD: 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局域网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是因特网的一部分)呵呵


相关标签: 域sid域名续费价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专业解读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63079.html

上一篇: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域名市场中洞悉续费价格趋...
下一篇:掌握技巧,轻松解读域名续费价格陷阱轻松掌握...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