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控制每一步:自建机房赋予的IT自主性和灵活性 (控制一下)


文章编号:15457 /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4-20 17:02:46 / 浏览:

引言

自建机房已成为企业实现IT自主性和灵活性的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做法。通过拥有和管理自己的物理基础设施,企业可以对自己的IT环境拥有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从而获得诸多好处。

IT自主性

自建机房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IT自主性。它使企业能够:

  • 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
  • 自定义和优化IT环境以满足特定需求
  • 避免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 提高对安全和合规的控制力

数据控制

控制每一步自建机房赋予的IT自主性和灵活性

自建机房为企业提供了对数据的完全控制。他们可以决定在其服务器上存储什么数据,谁可以访问数据,以及如何保护数据。这对于希望保护敏感信息并符合数据隐私法规的企业至关重要。

定制化

自建机房使企业能够根据其独特需求定制IT环境。他们可以选择满足其计算、存储和网络要求的硬件和软件。这可以提高效率和整体性能。

供应商独立性

自建机房消除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这意味着企业不受合同限制或价格上涨的影响,并且可以随时更改其IT基础设施。

安全和合规

自建机房使企业能够实施定制的安全措施并满足合规要求。可以通过监控和访问控制来保护数据,并通过冗余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IT灵活性

除了自主性之外,自建机房还提供了IT灵活性。它允许企业:

  • 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 轻松扩展或缩小IT环境
  • 采用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

需求扩展

自建机房使企业能够在需要时轻松扩展其IT环境。他们可以添加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或网络设备以滿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技术创新

自建机房提供了采用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企业可以试验新的硬件和软件,并随时根据需要更新其环境。

其他好处

除了自主性和灵活性之外,自建机房还提供了其他好处,包括:

  • 降低成本:通过消除外部供应商费用,企业可以显着降低IT成本。
  • 提高可靠性:自建机房使企业能够实现冗余和高可用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 改善员工体验:自建机房使IT团队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IT环境,从而改善员工体验。

结论

对于希望获得IT自主性和灵活性的企业来说,自建机房是一个强大的解决方案。通过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企业可以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并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自建机房将继续成为企业加强其IT环境的宝贵选择。


一个问题

什么是ERP?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 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 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 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 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 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 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 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 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 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 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 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 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 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 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 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 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 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 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 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 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 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 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 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 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 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 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 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 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 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 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 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 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 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 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 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 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 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 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 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 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 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 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 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 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 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 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当90年代初美国的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样一个软件系统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全球的 企业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而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渐渐平息的震动,在这两年中又出现了一个又 一个的高潮。 然而反观ERP的发展和当今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出现的这样两个问题: 1. Gartner Group当初的定义已经过于狭窄,和实际商业生活中正在被实际使用的ERP有着较大的 差距; 2. 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为着其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断在肆意的歪曲ERP的真实含义。 这两个问题正在不断的扭曲ERP的思想,对于后来者ERP的真面目已经被隐去,那么到底ERP是什么 呢? 我先回顾一下当时Gartner Group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标准来对ERP进行界定的,其界定如 下: 1、 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3、 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按其定义,ERP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是在MRPII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基本思想 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 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 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成 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支持、实验室 / 配方、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 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从这一应用范围来讲,给人的感觉第一ERP是为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二它只是个软件。 然而,在 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个名词之后,SAP公司创造性地将ERP和BPR两个本来没有被关联在一起的 东西合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IT+管理的一个世界性奇迹。 这个时候Gartner Group的概念在实 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一个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的ERP诞生了: 1、)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 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 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 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4、)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 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所以不妨我们来这样给ERP下个定义:所谓ERP,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 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 务的精确度,获得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ERP的功能来理解,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 1. 要具有参考的业务模型,并能够基于这个模型,按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客户化工作,具备一系 列的建模手段和方法; 2. 实现多核算组织、多工厂、多地点的应用,要能够实现集中和分布的应用模式; 3. 必须至少具备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人力资源五个基本的子系统和一个信息分析平台, 要能够具备或者支持专用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行业特殊管理、商务智能系统,要具备和其他 有关应用的接口,诸如专业化的CRM、SCM、CAD、工业控制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无缝的 有逻辑的集成; 4.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整过程:即物流要实现从购买到制造到销售的正向流动,和反 向的信息追溯;信息流要实现销售预测、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自动生成,和关联更改;资金流 要实现和物流的在线同步核算,和信息流的在线同步计划,能够实现ABC(营运成本)控制。 5.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控制:比如在物流过程中,要具备发票、订单和出入库单的 三单匹配控制;在订单过程中要具备库存、在制、信用度、财务预算等多点控制;要具备多级的 工作流控制等。 6. 要具备一定的客户化开发平台或工具,这样的平台和工具至少需要支持客户对输出信息的任意 采集和编排。 7. 财务管理应当至少具备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要具备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基本实 现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也就是说财务系统中90%以上的会计凭证是 自动生成的。 8. 在生产管理中,至少支持最基本的离散和流程业务模式,即根据BOM及能力进行计划和根据工 单执行,根据工艺及配方进行计划和根据期段排产单进行生产,并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混合使 用,当然还应当具备将MRP和JIT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 9. 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要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这里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 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要支持订货过程的多维控制,即库存检验、质量要求、信用状况等。 10.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核心应当是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而非简单的人事管理。 以上十点应当是构成一个最基本的ERP系统的内容。 当然对于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而言,只有以上 的功能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实现方法。 ERP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专业顾问的咨询和服务。 但企业必须记住,项目的主人是企业 自己,顾问只是在某一时间为你出谋划策,他不可能保证你的成功,也不会为你服务一辈子,所 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问的知识学到手,那才是至关重要的。 ERP的实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化,因此BRP往往和它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也只 有这种结合,才能使得企业的ERP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ERP的实施支持,必需包含有 一个广泛的知识库,和有实践经验的顾问。 ERP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必需经历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五个阶段: 1. 基础建设 2. 引进观念 3. 业务重组 4. 系统运用 5. 持续完善 六个步骤: 1. 方案规划 2. 项目组织 3. 全面培训 4. 原型定义 5. 数据准备 6. 系统切换 这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互为穿插,不断循环,以保证ERP项目的成功 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须产生回报,否则就是利润的损失。 因此对于信息化 的投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回报,这是所有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最关心的事,我想 这也是这些年围绕着企业实施ERP的是是非非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ERP项目的投入,是一项特殊的投资。 首先这种投资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投入过程,企业一旦选择信息化之后,可能产生一次性的购买硬 件和软件的费用,但随之而来的相应的维护和服务确是一项常年的投入,特别是由信息化而引发 的对企业整体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的需求,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训投资过程,因此一般评估信 息化的投入,我们采用的是总拥有成本(TCO)这样一种说法,它包括有资源的成本、管理的成 本、技术支持的成本和最终使用的成本。 其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涉及的是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难有一个绝对化 的指标来说明它所产生的回报,所以给人们造成的感觉是在信息化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从而 使管理者不能明确其要害,要么盲目投入,要么不愿意投入。 第三,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 程,由于企业的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旧的管理模式不可以在一夜之中被打破,新的管理模式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确立,双方的磨合和逐步的替换,使得人们的管理工作量在某一时期将大 大的增加,其间很多没有预计的成本将不断产生。 由于这种投资的特殊性,很多管理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往往会出现项目的 拖延,甚至半途而废,其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投入,去弥补他们认为的失败,造成化了很多钱, 却造就了一个吃钱的系统。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发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决定投入 的时候,就明确的知道我们需要产生什么样的信息回报,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项目的评价体系,以 明确的、量化的基准来判断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应该做什么样的投入,应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 结果。 APICS曾经提出过一个A级MRPII的评价标准,但现在看来它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描述了 MRPII项目的结果,比如“库存量”、“资金周转期”等,应该说这些标准只是企业的一系列事务 处理过程的评价。 但随着企业市场化、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的评价体系的 根本点,已经从对业务过程的评价,提升到对企业价值的评价的要求,除了对“库存量”、“资 金周转期”的要求外,更要求对“企业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股东投资增值率”等的 评价。 因此对于一个ERP项目而言,更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手段,来明确的反映它的项目效果,也 就是要了解信息的回报到底有多大。 1996年,美国著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Benchmarking Partners提出了一套ERP项目评价体系。 在这 套评价体系中,包括项目驱动因素、事务处理指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等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项目驱动因素: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研究,现实的ERP项目主要有三种驱动因素。 对于那些市场较成 熟、产品变化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业等,驱动他们实施ERP的因素是:关注业 务成本的降低。 对于产品急剧变化、市场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行业等,这 些项目关注的是:提高响应市场和技术的能力。 对于综合性的集团型企业,他们关注的是:全 面、高速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 通过对项目驱动因素的评估,实际上是为整个项目寻找到一个基 点,和一个总体目标。 事务处理指标:对于事务处理的评估,可以分为战略性收益和经济收益,战略性收益是从企业 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收益,比如业务处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对客户的响应度和灵活 度、成本和业务活动、以及对新的应用的基础架构等;经济性收益是用价值来评估项目引起的业 务流程变化而产生的效益,它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IT成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和供应 管理等。 关键成功因素:根据ERP项目实施的过程,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估,是从项目管理、高层支持、 培训、管理改革、合作伙伴管理和流程重组等方面进行的,在这里又对每个因素进行具体化的衡 量,比如项目管理的衡量就包括有资源、团队、技能和管理,高层支持包含有目标、活动等参与 度指标,培训则包含费用、内容和时间,管理改革包含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见度等,合 作伙伴管理包含有角色、价格和经验等,流程重组则包含费用和时间。 ERP对企业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而言,现在不是讨论上 不上的问题,而是应该讨论怎么上,如何尽快实现的问题。 而对于产品的供应商和咨询服务的提 供者而言,现在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给使用

搭建混合云管理平台有哪些好处?百度问一下各位

搭建混合云管理平台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优势: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混合云管理平台使企业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轻松地调整其IT基础设施,这种灵活性允许企业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资源,从而避免了过度投资或资源浪费的问题。混合云环境还可以提供更大的可扩展性,因为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快速添加新的计算资源。

成本效益:通过使用混合云,企业可以利用公共云的按需付费模式,避免了大量的前期资本投资。混合云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因为企业可以在高峰期使用更多的公共云资源,而在低峰期则可以使用自己的私有云资源。

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混合云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其数据,企业可以选择在本地数据中心和公共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对数据的完全控制。许多混合云解决方案还提供了高级的安全功能,如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以帮助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灾难恢复和备份:混合云管理平台通常包括强大的灾难恢复和备份功能。在发生灾难时,企业可以迅速将其数据和应用迁移到公共云或其他可用的备份位置,从而减少了停机时间并提高了业务的连续性。

提高运营效率:混合云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其IT基础设施。通过集中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更容易地监控和优化其资源使用情况,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搭建混合云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

如果做外贸网站建设,自建网站与平台的区别

自建网站和平台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权和自主性:自建网站使您能够完全控制和管理网站的内容、设计和功能。您可以自由定制网站的外观和用户体验,而平台通常会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2.品牌形象建设:自建网站有助于塑造和传达您的品牌形象。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品牌风格来设计网站,展示公司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而在平台上,您可能需要遵循平台的界面和布局要求,限制了品牌形象的展示。

3.数据和用户权益:自建网站使您能够拥有和掌握用户数据,包括访问量、用户行为等。这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进行精准的市场营销和用户服务。而在平台上,这些数据通常受到平台的控制和限制。

4.成本和灵活性:自建网站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技术投入,包括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和网站开发等。但相对而言,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扩展和定制,更具灵活性。平台提供了一种相对低成本和快速上线的选择,但您可能会受到平台的限制和规定。

需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资源和技术能力,权衡自建网站和平台的利弊。自建网站适合那些希望完全掌控品牌形象、数据和用户权益的企业,而平台则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选择,尤其适合初创企业或资源有限的个人。

以上内容是由 猪八戒网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机房建设的必要性都有哪些?

机房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t管理员的工作内容

管理员一般是指负责一定系统或者软件的维护或管理更新的实际个人或帐号,也有的是专门管理违反原则的。下面就是我整理的it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职业分类

网络管理员 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营业性上网服务提供场所里的管理员。“网管”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可以简单划分为:

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架构设计、安装、配置,主要人员为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的员工。

系统管理员:负责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运行,主要人员为大型公司IT总部系统管理员。

客户端管理员(桌面支持):负责解决最终用户的问题,比如客户端重装,解决不能上网,机器有病毒等问题,主要人员为小型公司IT管理员和网吧网管。

岗位职责

基础设施管理

(1)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

(2)掌握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

(3)对运行关键业务网络的主干设备配备相应的备份设备,并配置为热后备设备;

(4)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确保配线的合理有序;

(5)掌握用户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定位;

(6)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内经常出现的用户需要变更位置和部门的情况进行管理;

(7)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状况,发现问题后与有关机构及时联系;

(8)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的运转和网络通信流量情况;

(9)制定、发布网络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

操作系统管理

(1)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完成并投入正常运网络服务器

行后,为了确保网络操作系统工作正常,网络管理员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管理工具软件,实时监督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并进行处理。

(2)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应随时掌握网络系统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对配置参数进行备份。网络管理员还应该做到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业务发展需要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系统配置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3)网络管理员应为关键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建立热备份

系统,做好防灾准备。

应用系统管理

(1) 确保各种网络应用服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和工作性能的良好性,出现故障时应将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 对于要求不可中断的关键型网络应用系统,除了在软件手段上要掌握、备份系统参数和定期备份系统业务数据外,必要时在硬件手段上还要建立和配置系统的热备份。

(3) 对于用户访问频率高、系统负荷的网络应用服务,必要时网络管理员还应该采取分担的技术措施。

用户服务管理

(1) 用户的开户与撤销;

(2) 用户组的设置与管理;

(3) 用户可用服务与资源的的权限管理和配额管理;

(4) 用户计费管理;

(5) 包括用户桌面联网计算机的技术支持服务和用户技术培训服务的用户端支持服务。

安全保密管理

(1) 安全与保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安全主要指防止外部对

网络的攻击和入侵,保密主要指防止网络内部信息的泄漏。

(2) 对于普通级别的网络,网络管理员的任务主要是配置管理好系统防火墙。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黑客的攻击,可以加配入侵检测系统对关键服务提供安全保护。

(3) 对于安全保密级别要求高的网络,网络管理员除了应该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配备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并对关键的网络服务器采取容灾的技术手段。

(4) 更严格的涉密计算机网络,还要求在物理上与外部公共计算机网络绝对隔离,对安置涉密网络计算机和网络主干设备的房间要采取安全措施,管理和控制人员的进出,对涉密网络用户的工作情况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信息储备管理

(1) 采取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

(2) 对于实时工作级别要求不高的系统和数据,最低限度网络管理员也应该进行定期手工操作备份。

(3) 对于关键业务服务系统和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和信息,网络管理员应该建立存储备份系统,进行集中式的备份管理。

(4) 最后将备份数据随时保存在安全地点更是非常重要。

机房管理

(1) 掌握机房数据通信电缆布线情况,在增减设备时确保布线合理,管理维护方便;

(2) 掌管机房设备供电线路安排,在增减设备时注意负载的合理配置;

(3) 管理网络机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提供适合的工作环境;

(4) 确保网络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

(5) 确保网络机房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火警监测

机 房

系统工作正常,灭火措施有效;

(6) 采取措施,在外部供电意外中断和恢复时,实现在无人值守情况下保证网络设备安全运行;

(7) 保持机房整洁有序,按时记录网络机房运行日志,制定网络机房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其它

(1) 配合其它部门进行部门局域网络的建设,提出规划、标准。

(2) 配合保卫部门,对网络不良行为进行取证。

(3) 做到网络中心服务反馈工作,及时通报网络运行信息。

职业定位

首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是一个“先存在而后有定义”的职业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员)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中必设的工作岗位,也成为众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而网管员同时也是一个“先存在而后进行定义”的职业,网管员职业标准的滞后以及传统教育的缺失,使得社

学习材料

会普遍对这个职业存在着很多疑惑,不管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存在着如下的疑问:什么是合格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一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需要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作为网络管理员必备的技能是什么?如何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而对“网管员”从业人员来讲,如何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呢?

其次,网管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的观念、体系、结构、组织的终结者。其价值理念源自当代社会知识爆炸和信息急剧增长的现状,已成为现代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传统知识教育中并没有针对网管员职业设置的专业,另外,注重理论的讲授无法满足强调动手能力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只能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来满足岗位的需求;而另一方面,IT技术无疑是这个时代发展最为迅猛的技术之一,其普及与应用的速度也是无与伦比。这就要求“网管员”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参加培训、自学、交流等种种渠道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术,构建和完善自身的技术体系。

最后,什么是合格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一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

依据企业的业务性质与规模不同,对网管员的工作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IT信息系统规模大的企业,分工较细,网管员可能只需要负责计算机机房的网络运行和维护;而一些小型企业,只设一个网管员,他(她)可能不但要负责IT系统运行维护中的设备管理,还要负责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还有的企业需要网管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等工作。

总之,对网管员的要求基本就是大而全,不需要精通,但什么都得懂一些。所以,总结下来,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最好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六个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必备技能

Sun Solaris 1操作系统认证网络管理员考试面向的是在联网环境

网页示例

中或网络方面具有三年以上管理Sun系统的考生必须已经通过了Sun认证系统管理员考试,才能参加这门考试。这门认证考试考察了考生是否深入掌握网络管理的技巧,比如在SA-3-S1课件中所覆盖的知识。考试包括多选题、情景题、拖放题,需要考生在 Solaris网络管理方面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包括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接口层、网络(网际层和传输层)、网络应用和Solaris IP过滤器。

Linux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操作系统之一,中国政府已将发展Linux作为战略从而推动研发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Turbolinux(中国)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内首家正式开展Linux培训的机构,拥有一批高素质的Linux专家,他们不仅是Linux技术上的佼佼者,更擅长将深奥的`道理、复杂的概念以最易理解的方式讲解给学员。

用户管理无论是UNIX还是NT,对于用户的管理都是居于第一位的,作为一个新手,首先必须立刻掌握对用户的增加和删除以及限制等操作。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学会使用友好的图形界面的管理工具集,在SUN Solaris系统中是Openwin环境下的/usr/bin/admintools工具集;在SCO UNIX中使用Sysadmsh管理Shell来管理用户;在Novell系统中,则只需使用Syscon菜单即可完成用户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以及限制设置等等,多用户的同批管理,则使用makeusr和userdef实用程序来做;在NT中,则使用程序组中管理工具(公用)组下的域用户管理工具或用户管理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就可以十分简单明了地进行用户的创建、删除以及锁定和权限限制等操作。在NT下用户组的管BIOS设置界面

理和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属性程序管理用户环境设置简要文件,使用System Policy Editor配置一个域范围的基于计算机或用户的配置以及编写登录脚本。

二是学会字符命令行下的用户管理,主要在UNIX或Linux环境下,包括用编辑工具Vi、emacs等对/etc/passwd进行操作或直接使用addusr、deleusr等用户管理命令以及使用pwconv命令使/etc/passwd与shadow文件保持一致,使用SCO的/etc/rmuser命令删除用户,用newgrp命令将用户添加到新组,另外包括用户目录的建立命令mkdir,赋于用户属性和组属性命令chown和chgrp,以及用户区域限制命令quota限制用户区域大小,用来避免用户区域占用硬盘空间过大,而使系统崩溃。其中,特别提醒一点,如果想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时,用户的注册shell可使用/usr/lib/rsh。用户的和文件可使用系统标准的配置文件,或者也可在中进行相应设置,用SU命令或SU Username进入用户环境以进行具体检测。另外,对用户的消息发布系统,在NT中是使用Alert功能发出,对远程主机则使用Server Manager中的computer|send message功能。在Novell中采用send命令。在UNIX中是使用wall或write指令,也可使用每日消息文件/etc/motd或news命令发出/usr/new文件内容。

安全及日志管理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必须要能对系统事故找到故障原因,这就涉及到必须对系统的各项日志进行察看分析。在NT中是使用Administrative Tools菜单中Event Viewer查看系统的SYSTEM、SECURITY、APPLICATION日志文件。对Netware而言,错误日志是SYS$文件,通过syscon菜单中supervisor options下view file server errorlog观察记录,另外文卷错误日志文件是各文卷中的VOL$以及事务跟踪处理系统错误日志文件SYS:文卷中的TTS$文件;UNIX中各项日志包括/usr/adm目录下的系统错误登记文件message、使用su命令的记录文件sulog、每个用户记录上次注册时间的登记文件lastlog、系统中注册用户的有关信息文件wtmp、每个用户所执行命令的内容项文件acct以及/etc目录下当前注册用户的有关信息文件utmp和其他应用程序产生的日志文件。对于其中的一些日志文件,可以采用who或w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登录使用者(XENIX系统中还可以用whodo命令确定当前用户的行为);last命令查看以前的登录情况,这些命令都可以合并使用grep进行条件控制选择过滤;用find查看文件及其属主,特别监控具有根访问权的进程及文件以及检查开机文件/etc/、/etc/、/etc/passwd和corn或at运行的文件,并用corntab -l 与corntab -r命令对用户的corntab文件进行列出与删除管理;使用ls -lR生成主检查表,并定期生成新表,使用diff命令进行比较,并使检查通过的新表成为新的主检查表,直到下一次检查为止。个人强烈建议在中注释掉所有的r打头的命令文件,以及去掉/etc/中的所有项并不允许用户设立个人的文件,使可信主机不予设立或为空以加强系统的安全。

系统进程管理

在UNIX中,系统报告命令包括df用来报告自由磁盘块数;du用来总结磁盘使用状况;nice用来改变某个命令所设优先权;Pstat用来报告系统信息,如节点表或进程表;sar用来报告系统的活动状态如CPU的使用和缓冲区的活动状况;time用来打印过去的时间、系统时间以及命令的执行时间;uptime用来报告系统的活动状况,如系统启动时间及已运行时间;vmsfat用来报告页数及系统统计数字,如分支点的情况。BSD UNIX中的ps -aux或system V中的ps -ef以及LINUX中的ps aux用来查看进程状态及其宿主,并使用kill命令及时停止不正常的进程。在NT中则使用Task Manager查看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进行进程管理,另外也使用performance monitor进行状态监控,以及时做出调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应用的扩大,病毒成为对网络安全的一大威协。为此,在网络上安装病毒检测和清除工具已经成为网络管理必须要做的。

备份管理

作为一个较重要的系统,及时备份是必需的,那么在一开始就必须养成及时定时备份的习惯。掌握备份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使用基本的备份还原命令,如:NT中使用管理工具集中的NTBackup程序。因在Backup中不存在调度能力,备份必须手工完成或用AT命令行实现调度;以及采用第三方的备份解决方案。UNIX中系统V使用tar、cpio以及backup、restor、rolcopy,BSD中则使用tar、dump、restor等等,SCO中使用sysadmin进行文件系统后备和恢复文件。备份还必须制定计划,指定何时进行何种备份,包括全集备份和递增备份,如可以每周做一次全集备份,每天进行一次递增备份,或者如系统不经常变化,则可每月一次全集备份,每周一次递增备份。 恢复与容错管理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作为系统管理员必须能定位并解决问题,这依赖于对控制台出错信息以及日志文件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平日的备份以及应急系统盘的制备。对于NT而言,是建立系统引导盘、紧急修复盘等,并使用Disk Adminstrator建立镜像等RAID操作。对于UNIX而言,也依赖于系统安装盘与紧急修复盘的建立。特别地,系统做任何改动后,都要重新生成新的系统恢复盘,并进行同步备份和使用单用户模式来排除系统的绝大部分问题,即启动时使用boot -single命令,这是一个关键。当然,管理员的口令是绝对不能忘记的,否则,那会造成很麻烦,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自己以及其它用户都加上口令的使用限制,如口令字长度和日期限制以及其它限制,是非常必要的。太过简单的口令往往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在容错上则还包括经常地运行各类维护系统命令,如超级块维护命令SYNC,文件系统检查命令fsck。

内 存

文件系统与开关机管理在所有的多用户系统中,由于广泛采用文件缓冲,使对文件的修改在内存进行之后再写入磁盘,内核程序定时刷新这些缓冲区,以保持文件与缓冲区间同步。因而,不终止系统就关机,往往会造成同步的破坏,而出现文件系统的错误。在NT中,使用启动菜单中的关闭系统选项来关闭系统;UNIX则采用shutdown、halt(haltsys)、reboot等命令。一般推荐使用shutdown加参数来关机或进入单用户备份状态,直到完成关机程序后,才能关闭电源,无论如何,这是必须牢记的。

另外,在维护文件系统时,应经常运行超级块一致命令sync,文件系统检查及错误修改命令fsck,新建一个文件系统时使用mkfs命令,系统V的fsstat将报告文件系统的状态,以及设备管理命令mount、umount。 NOVELL中采用FILER菜单管理文件服务器的文件系统。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包括对E-mail、DNS以及WWW的调试。对于E-mail而言,是使用sendmail -bt -C filename进行,或先mail user,再telnet host 11,通过user username;pass passwd;list;retr *;quit等pop3命令进行调试。对于DNS,则使用nslookup命令进行域名解析,看能否正确解析出IP地址。对于WWW,则是通过浏览器进行检查。另外是察看~/httpd/下的浏览日志,对于NT而言,则通过管理工具下的server manager察看各服务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其余检测步骤则与UNIX系统相同,只是不使用sendmail命令,而采用telnet host 25,用helo host,send from:< yourname@hostname >,rcpt to:< username@hostname >,data,messagebody,“.”,exit等smtp命令进行检测,POP3命令都相同。

WWW的管理则直接通过http形式的在线管理方式进行,操作简易明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外,在网络日常管理中,则包括使用ping察看网络连接状态,netstat察看协议统计数据和当前网络的连接状态,ifconfig进行网络接口设置,tracert进行路由状态监察。对NT系统而言,除以上命令外,还包括使用/winnt/system32/Regedit32来控制注册表,以及IPconfig察看IP设置,以及用与NT server配套的Network monitor进行网络负载和性能统计。Novell系统中则使用NETADMIN实用程序或图形界面的管理工具Netware Adminstrator来管理和规划网络,以及用monitor菜单监控本地服务器的各项状态。相对于UNIX的第三方工具集,能够作为管理者运行的网络管理软件主要有HP的OpenView、BAY的optivity、IBM 的Netview和SUN的SunNetManager。

能力

1:了解网络设计

拥有丰富的网络设计知识,熟悉网络布线规范和施工规范,了解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设备,掌握局域网基本技术和相关技术,规划设计包含路由的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为中小型网络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

2:掌握网络施工

掌握充分的网络基本知识,深入了解TCP/IP网络协议,独立完成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连接、配置和操作,搭建多层交换的企业网络,实现网络互联和Internet连接。掌握网络软件工具的使用,迅速诊断、定位和排除网络故障,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硬件设备。

3:熟悉网络安全

设计并实施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降低损失和被攻击风险。在Internet和局域网络中,路由器、交换机和应用程序,乃至管理不严格的安全设备,都可能成为遭受攻击的目标。网管必须全力以赴,加强戒备,以防止来自黑客、外来者甚至心怀不满的员工对信息安全、信息完整性以及日常业务操作的威胁。

4:熟悉网络操作系统

熟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具备使用高级的Windows和Linux平台,为企业提供成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5:了解Web数据库

了解Web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能够围绕Web数据库系统开展实施与管理工作,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综合应用。

6:素质能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能自学的能力,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英文阅读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出色的分析判断能力。

职业认证

Sun Solaris 1操作系统认证网络管理员考试面向的是在联网环境中或网络方面具有三年以上管理Sun系统的考生。

MCSA 认证是为那些在 Microsoft Windows 23 和 Windows、 Server 平台环境下对现有网络及系统进行实施、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设计的。MCSA 执行职责包括安装并配置系统的部件,管理职责包括管理并维护系统。

此外网络管理员认证还有中国国家软件等级考试认证(该证书除国内承认之外,尚有日本、韩国承认)、思科认证等。

网管禁忌

过于谨慎

“安全先生”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防止任何不利于他的网络的事

SUN Solaris系统登陆界面

情发生。线路由承包商负责运营,机柜、配线架、路由器和UPS都由厂商负责安装,他所要负责的全部事情只是在他抽屉中放一个积满灰尘的鼠标球,这仅仅是为了满足“万一要用它作替换” 之需。 他避免冲突的方法是紧紧地锁住系统,以至于任何人或者发生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系统。有时这意味着用户能做的事情就只是登录和修改自己的密码,而密码每次使用后,都有可能失效。运行程序和编辑文件对用户来说太危险了,所以用户只能面对一个的登录界面和一台普通的桌面系统。 这类管理员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病毒的攻击,而且以后也不会遇到。他不仅在每个工作站的BIOS中禁用了USB插槽,并且BIOS也被设置了密码保护,就连插孔都用胶水封住了,来防止微小的数据会通过USB存储设备泄露出去。邮件服务器不允许安装任何其他的附件;如果网络线路发生了改变,工作站将不能启动;系统的硬件设备则已被固定,失去了设备的灵活性。如果有人试图打开机器的外壳,一个小的爆炸装置将使机器变得无法使用(同时可能还会损害操作者)。

频繁更新网络

不论你是否愿意他这样做,这类网络管理员都会通过远程控制,来管理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升级。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自动关闭你的工作站,而且你无法阻止他这样做,因为他把网络上的每个工作站都设置成“网络唤醒”模式。如果你确实想制止他的话,你必须把网线与你的工作站断开。下午5点下班时,你的计算机还是功能齐全的,但当第二天早上上班后,你会发现你的系统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模样,你已经找不到你昨天使用过的任何程序了。

工作死板

这类管理员,可以经常在英国的行政事务部门碰到。如果你请求他稍微做一些例外的事情,他便会回答你:“那超出了我的工作职责之外”。

试着在他值班的时候带一个USB存储设备到办公室并看看会内 存

发生什么吧!如果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把这个存储设备放到他的午餐包中,他甚至要对自己的失职进行处理。哪天他要是发现某台机器发出的电子邮件并不是与工作完全相关的,他就会认为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工作事故。

不考虑后果

这类不考虑后果的管理员总是不停地试验各种新的补丁或升级程序系统日志文件

大多数明智的网络管理员在把新的解决方案应用到现有的系统中之前,都会在一个小的试验网络上做一下测试。但是,这类管理员却直接在现有的系统中操作,往往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必要的厌烦,这倒是和用户对频繁更新网络的管理员的反应有几分相像。不同的是,频繁更新网络的管理员一定会试图确保他的产品或升级行为真正有效,并且不会对网络和用户造成任何其它影响。

视网络为私有

正如名字所示,网络被该类管理员视为私有财产。任何有可能影响网络平稳运行的事情都会使他激动不已。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但是“私有财产者”做得有些过份了。他会保留详尽的日志来说明网络的性能达到了1%。但这是在几乎没有任何的网络资源分配给普通应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

玩游戏

这是危险的网络管理员中最稀少的类型,可能也是最友好的一类。

他系统进程

们过去常常大量地出现在学术界。通常网络上有足够的冗余空间,一些学生会利用它们进行论文或者研究工作。但是,在这些冗余空间的主要功能却是为学校中负责IT设备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游戏平台。 大多数网络资源只提供给那些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的人, 这些人会定期在网上联机对战,在游戏中他们以各种富于高度想象力的手段使对方从网络上消失。今天,由于廉价的小路由器和交换机唾手可得,这些人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游戏。经过了在机房的一天工作后,没有什么比在网络世界进行几小时的游戏更能令他们感到放松的了。

网络管理员待遇

进入企业,一般在4以上;学习全面的知识,成为高级网络管理员,工资达7以上;做了部门主管或经理,还可以高达8或以上;如果自己不断提升,成为专业的网络工程师人才,薪水达12以上没有问题,比如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中高级运营工程师。其实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只要通过培训掌握扎实的技术和优良的职业素质,拿高薪不成问题。

什么是自主访问控制

什么是自主访问控制?什么是自主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它通过将访问权限委托给目标实体的所有者,以确保数据和资源的安全和保密性。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安全策略,用于保证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的信息。 自主访问控制可以实现访问控制策略的细粒度控制,因为它基于目标对象、主体和操作对对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在该模型中,目标实体是资源,包括文件、目录、数据库、文件夹等,主体是用户或应用程序,操作是实体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的操作。 在自主访问控制中,每位用户都拥有对于自己管理的资源的访问控制权。 因此,这种安全机制使得授予访问权限的责任落在了目标实体的所有者和管理员头上,从而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安全。 虽然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灵活性较好的访问控制策略,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访问控制列表会随着操作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其次,该模型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安全漏洞的产生,因为它需要用户自行调整权限,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总的来说,自主访问控制是云计算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了更加细粒度的访问权限控制,并能够更好地保护数据和资源。 但要注意的是,它也需要用户自行调整和管理权限,因此需要设计和判断的比较谨慎。

你认为要管理好一个软件项目,项目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他应该如何工作来确保项目的成功?

生管,采购,资讯,工程,财务.什么是ERP?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 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 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 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 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 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 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 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 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 把ERP的实施称为 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 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 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 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 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 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 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 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 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 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 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 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 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 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 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 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 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 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 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 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 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 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 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 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 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 因此,在实施 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 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 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 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 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 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 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 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 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 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 在 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 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 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 这也是 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当90年代初美国的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样一个软件系统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全球的 企业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而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渐渐平息的震动,在这两年中又出现了一个又 一个的高潮。 然而反观ERP的发展和当今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出现的这样两个问题: 1. Gartner Group当初的定义已经过于狭窄,和实际商业生活中正在被实际使用的ERP有着较大的 差距; 2. 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为着其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断在肆意的歪曲ERP的真实含义。 这两个问题正在不断的扭曲ERP的思想,对于后来者ERP的真面目已经被隐去,那么到底ERP是什么 呢? 我先回顾一下当时Gartner Group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标准来对ERP进行界定的,其界定如 下: 1、 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3、 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按其定义,ERP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是在MRPII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基本思想 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 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 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成 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支持、实验室 / 配方、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 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从这一应用范围来讲,给人的感觉第一ERP是为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二它只是个软件。 然而,在 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个名词之后,SAP公司创造性地将ERP和BPR两个本来没有被关联在一起的 东西合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IT+管理的一个世界性奇迹。 这个时候Gartner Group的概念在实 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一个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的ERP诞生了: 1、)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 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 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 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4、)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 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所以不妨我们来这样给ERP下个定义:所谓ERP,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 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 务的精确度,获得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ERP的功能来理解,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 1. 要具有参考的业务模型,并能够基于这个模型,按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客户化工作,具备一系 列的建模手段和方法; 2. 实现多核算组织、多工厂、多地点的应用,要能够实现集中和分布的应用模式; 3. 必须至少具备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人力资源五个基本的子系统和一个信息分析平台, 要能够具备或者支持专用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行业特殊管理、商务智能系统,要具备和其他 有关应用的接口,诸如专业化的CRM、SCM、CAD、工业控制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无缝的 有逻辑的集成; 4.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整过程:即物流要实现从购买到制造到销售的正向流动,和反 向的信息追溯;信息流要实现销售预测、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自动生成,和关联更改;资金流 要实现和物流的在线同步核算,和信息流的在线同步计划,能够实现ABC(营运成本)控制。 5.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控制:比如在物流过程中,要具备发票、订单和出入库单的 三单匹配控制;在订单过程中要具备库存、在制、信用度、财务预算等多点控制;要具备多级的 工作流控制等。 6. 要具备一定的客户化开发平台或工具,这样的平台和工具至少需要支持客户对输出信息的任意 采集和编排。 7. 财务管理应当至少具备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要具备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基本实 现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也就是说财务系统中90%以上的会计凭证是 自动生成的。 8. 在生产管理中,至少支持最基本的离散和流程业务模式,即根据BOM及能力进行计划和根据工 单执行,根据工艺及配方进行计划和根据期段排产单进行生产,并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混合使 用,当然还应当具备将MRP和JIT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 9. 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要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这里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 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要支持订货过程的多维控制,即库存检验、质量要求、信用状况等。 10.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核心应当是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而非简单的人事管理。 以上十点应当是构成一个最基本的ERP系统的内容。 当然对于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而言,只有以上 的功能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实现方法。 ERP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专业顾问的咨询和服务。 但企业必须记住,项目的主人是企业 自己,顾问只是在某一时间为你出谋划策,他不可能保证你的成功,也不会为你服务一辈子,所 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问的知识学到手,那才是至关重要的。 ERP的实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化,因此BRP往往和它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也只 有这种结合,才能使得企业的ERP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ERP的实施支持,必需包含有 一个广泛的知识库,和有实践经验的顾问。 ERP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必需经历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五个阶段: 1. 基础建设 2. 引进观念 3. 业务重组 4. 系统运用 5. 持续完善 六个步骤: 1. 方案规划 2. 项目组织 3. 全面培训 4. 原型定义 5. 数据准备 6. 系统切换 这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互为穿插,不断循环,以保证ERP项目的成功 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须产生回报,否则就是利润的损失。 因此对于信息化 的投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回报,这是所有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最关心的事,我想 这也是这些年围绕着企业实施ERP的是是非非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ERP项目的投入,是一项特殊的投资。 首先这种投资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投入过程,企业一旦选择信息化之后,可能产生一次性的购买硬 件和软件的费用,但随之而来的相应的维护和服务确是一项常年的投入,特别是由信息化而引发 的对企业整体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的需求,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训投资过程,因此一般评估信 息化的投入,我们采用的是总拥有成本(TCO)这样一种说法,它包括有资源的成本、管理的成 本、技术支持的成本和最终使用的成本。 其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涉及的是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难有一个绝对化 的指标来说明它所产生的回报,所以给人们造成的感觉是在信息化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从而 使管理者不能明确其要害,要么盲目投入,要么不愿意投入。 第三,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 程,由于企业的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旧的管理模式不可以在一夜之中被打破,新的管理模式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确立,双方的磨合和逐步的替换,使得人们的管理工作量在某一时期将大 大的增加,其间很多没有预计的成本将不断产生。 由于这种投资的特殊性,很多管理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往往会出现项目的 拖延,甚至半途而废,其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投入,去弥补他们认为的失败,造成化了很多钱, 却造就了一个吃钱的系统。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发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决定投入 的时候,就明确的知道我们需要产生什么样的信息回报,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项目的评价体系,以 明确的、量化的基准来判断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应该做什么样的投入,应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 结果。 APICS曾经提出过一个A级MRPII的评价标准,但现在看来它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描述了 MRPII项目的结果,比如“库存量”、“资金周转期”等,应该说这些标准只是企业的一系列事务 处理过程的评价。 但随着企业市场化、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的评价体系的 根本点,已经从对业务过程的评价,提升到对企业价值的评价的要求,除了对“库存量”、“资 金周转期”的要求外,更要求对“企业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股东投资增值率”等的 评价。 因此对于一个ERP项目而言,更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手段,来明确的反映它的项目效果,也 就是要了解信息的回报到底有多大。 1996年,美国著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Benchmarking Partners提出了一套ERP项目评价体系。 在这 套评价体系中,包括项目驱动因素、事务处理指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等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项目驱动因素: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研究,现实的ERP项目主要有三种驱动因素。 对于那些市场较成 熟、产品变化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业等,驱动他们实施ERP的因素是:关注业 务成本的降低。 对于产品急剧变化、市场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行业等,这 些项目关注的是:提高响应市场和技术的能力。 对于综合性的集团型企业,他们关注的是:全 面、高速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 通过对项目驱动因素的评估,实际上是为整个项目寻找到一个基 点,和一个总体目标。 事务处理指标:对于事务处理的评估,可以分为战略性收益和经济收益,战略性收益是从企业 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收益,比如业务处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对客户的响应度和灵活 度、成本和业务活动、以及对新的应用的基础架构等;经济性收益是用价值来评估项目引起的业 务流程变化而产生的效益,它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IT成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和供应 管理等。 关键成功因素:根据ERP项目实施的过程,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估,是从项目管理、高层支持、 培训、管理改革、合作伙伴管理和流程重组等方面进行的,在这里又对每个因素进行具体化的衡 量,比如项目管理的衡量就包括有资源、团队、技能和管理,高层支持包含有目标、活动等参与 度指标,培训则包含费用、内容和时间,管理改革包含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见度等,合 作伙伴管理包含有角色、价格和经验等,流程重组则包含费用和时间。 你认为要管理好一个软件项目,项目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他应该如何工作来确保项目的成功?

数据中心也就是IDC机房将来的业务发展何去何从??

大厂掀起“养机”浪潮

在新基建的浪潮中,腾讯、阿里等大厂纷纷投入千亿布局建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大厂为了“养机”也动用了各种新技术。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施,之前 一直在底层无人问津,不过随着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据中心的变化将更能体现新基建“基建+科技”的内涵。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进行技术创新,能够合理存储和处理数据,满足上层需求,支撑数字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下一波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随着大厂的建设提速,国内数据中心遍地开花。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年全球IDC处理的数据流量将达到15.3ZB,占全球产生的流量99.35%;从数据可知IDC主导着全球的数据流量处理。

现在数据中心向着空间集约化、单机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超大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在2019年末增至504个,还有151个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数据中心。集约化的发展使得单体机房的利用率得以提升,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前期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营成本,对于大公司来说,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痛点

1.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背后是惊人的耗电量。

服务器年功耗连续上升,机柜功率不足的老旧机房为了不掉电,以至于通过空置机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造成了空间的利用率低,也会造成电力利用率的下降,同时还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为2962亿千瓦时[3],超越三峡发电量,所以说解决能耗问题刻不容缓。

2. 数据中心安全运行指标与日俱增

数据中心需要完善的安全出入管理规定和消防系统、以及具备事故应急和人员安全应急流程制定的能力。保证所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对所有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3. 令人崩溃的运维

半夜故障工单催人醒,处理不慎易进坑。日常巡检是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维人员日复一日,重复上千次抄表中保持警觉性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纯粹依靠人力并非行业发展所需,日常运维应借助合适的辅助工具,让有限的人力摆脱机械性的工作。

那么如何让数据中心做到绿色发展,智能规划,轻松运维?Hightopo 和国内其他公司都在积极的回答这个问题。

建立可视化的运维管理平台 痛点迎刃而解

可视化重塑数据中心机房

针对数据中心系统复杂、多场景和动态性的特点。以 HTML5 的 WebGL 标准实现 3D 的图形渲染技术,以及基于浏览器内核嵌入到小程序实现更方便传播。并采用hightopo轻量架构使其支持跨平台展示,实现多端口海量数据的分析。

数据中心环境可视化

利用3D仿真技术,对机房内多种设备进行建模,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全生命周期维护。同样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机房正常运转,运维系统也具备烟雾温湿监控、动力监控、门禁等监控功能,实时监测机房内部环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远程控制系统调控运行状态。

资产与能耗管理可视化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能耗过大的问题,系统对数据中心整体环境的年度用电量、机柜租用率、楼宇IT用电量、柴油发电机、电气容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相关历史数据,方便管理者进行节能调整。还支持对资产准确定位,记录设备型号和状态,确保机柜高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细化运维能节省约20%的总运营成本。

可视化运维管理

通过可视化管理,改变数据中心的运维模式。管理者可通过线上监控系统了解设备健康状况,可远程查看机柜的检修记录、履历信息和历史故障,为评估设备安全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基础。运维人员摆脱了机械性的工作,缓解运维压力。同时也对数据中心人员分配提供了人性化的方案。

迎接智能运维时代

由于边缘计算和5G的大带宽所产生的巨额流量使得数据中心建设遍地开花,大规模且密集的IDC更需要精细、自动、可视化的管理。正如 Hightopo 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可视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能耗、运维、和人力资源上做到精细化管理,使其走向节能增效的发展道路。在数字经济腾飞的时代下,数据中心可视化改造更应未雨绸缪。

参考资料:官网——Web组态

网络百科——图扑软件

如何理解控制工作的灵活性

控制工作即使是在面临着计划发生了变动,出现了未预见到的情况或计划全盘错误的情况下,也应当能发挥它的使用。 如果要使控制工作在计划出现失常或预见不到的变动的情况下保持有效的话,那么,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就要有灵活性。 这就要求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而拟定各种抉择方案。 一般说来,灵活的计划最有利于灵活的控制。 但要注意的是,这一要求仅仅是应用于计划失常的情况,而不适用于在正确计划指导下人们的工作不当的情况。

自主访问控制特点

自主性、灵活性。 1、自主性:用户可以自主地将拥有的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授予别的主体。 2、灵活性:自主访问控制对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数据访问方式,使得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环境中。


相关标签: 控制每一步自建机房赋予的IT自主性和灵活性控制一下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5457.html

上一篇:阿里云服务器购买优惠限时折扣和促销代码阿...
下一篇:购买阿里云服务器的步骤从选择到部署购买阿...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