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注意:软件污污下载潜藏涉黄问题危害 (注意软件)


文章编号:137389 / 分类: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2025-02-01 03:20:50 / 浏览:
软件污污下载潜藏涉黄问题危害 软件污污下载潜藏涉黄问题危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软件下载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各种手机软件的涌现,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软件污污下载潜藏的涉黄问题危害。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大家认清其危害,从而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一、软件污污下载概述

所谓的软件污污下载,指的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含有不良信息、恶意代码、病毒等不良内容的手机软件。
这些软件通常以虚假的名称和宣传口号吸引人下载,其中潜藏着各种风险。
一旦用户下载并安装了这些软件,就可能遭受个人隐私泄露、设备性能下降、甚至遭受黑客攻击等危害。

二、涉黄问题的危害

涉黄问题作为软件污污下载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危害更是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污染:涉黄内容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不良信息会影响其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的健康发展。
2. 身体健康危害:长时间接触涉黄内容会导致人们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疲惫、精神恍惚,出现一系列身体疾病。
3. 网络安全风险:涉黄软件往往伴随着病毒、恶意代码等安全隐患。用户在下载和安装这些软件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导致财产损失甚至遭受黑客攻击。
4. 法律风险:涉黄内容属于违法行为,用户一旦接触到相关软件,不仅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三、如何防范软件污污下载的涉黄问题危害

面对软件污污下载潜藏的涉黄问题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用户意识:用户应提高警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在下载手机软件时,要慎重选择正规渠道,避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
2.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机软件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黄软件的传播。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3.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恶意软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拦截,保护用户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加强宣传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涉黄内容的认识,增强其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5. 普及法律知识: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用户了解涉黄内容的违法性及其危害。在全社会形成抵制涉黄内容的良好氛围。

四、总结

软件污污下载潜藏的涉黄问题危害严重,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社会风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用户应提高警惕,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技术研发部门应提高技术水平,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加强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范软件污污下载的涉黄问题危害,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手机软件下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远离不良信息,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360贼喊捉贼

360近日推出了个人隐私保护器,主要针对的目标是腾讯QQ软件,此消息一下子引起了各大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因为此举是360对腾讯的正面挑战。 但值得深思的是,360作为一个有“前科”的流氓软件,何以能做出如此贼喊抓贼的举动呢?以我看来,无非是桌面用户争夺战白热化阶段的一个典型代表。 360为什么要针对腾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腾讯QQ电脑管家迅速扩张到1亿用户,抢走了360约40%的份额。 而在不久之前,周鸿祎也表示360需要的不是打工者,言下之意或许是360安全卫士需要一批诽谤QQ电脑管家的网络打手。 中秋节、国庆节都是网络木马、病毒泛滥的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让初级网民不帮助木马进行传播才能确保互联网的安全,而360安全卫士却把QQ对用户安全的保护说成是窥探隐私,于是堂而皇之的推出了监控用户QQ隐私的360隐私保护器(简称360窥探器),坊间也早有传闻360依靠兜售用户数据为盈利方式。 此次360安全卫士绑架民意利用网络打手进行所谓的口碑营销也是出于对QQ电脑安全管家功能强大的恐惧,业内的人也都知道,360在自己的公司也同样开展网络舆论监控等口碑营销的基础工作,其底下有一批网络水军。 而360的隐私保护器,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它并不提供“阻止窥视”的功能。 因此,360匆匆推出的这款隐私“保护”工具,意义并不在于保护用户隐私,而是恶意误导用户,让用户认为“腾讯是个坏家伙”。 360在推出隐私保护器后,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随便新建一个记事本,然后把名称改为,结果360隐私保护器认为该程序存在窥探隐私的行为,当然,将360杀毒的名称改为“”,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昨日,腾讯也发表声明,承认扫描EXE文件的行为。 但如果扫描EXE也叫隐私侵犯的话,那所有的反病毒软件包括360自己也都是窃取机密。 从360提供的图片上看,都是执行文件,如果是扫描盗号木马,一般都会去扫描执行文件,所以这个还不能断定是窥视用户隐私。 另外有编程常识的人都知道,用户数据都不是放在EXE文件里的,看看360的声明就会觉得很可笑。 360“贼喊抓贼”大家都知道360的“红衣大炮”是做流氓软件出身的,早些上网的人都知道3721这个软件。 这就是“红衣大炮”做出来的。 现在360也是继承了3721的流氓风格,强制安装360浏览器,从360浏览器里的网址导航挣取更多的利润。 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商业行为,还说什么免费。 记得去年的时候,就有360的离职员工将360偷用户隐私的行为曝光,我特地找来与诸君分享:1. 360为什么每10分钟联网上传数据?绝大部分360的用户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360安全卫士每十分钟联一次网,每次上传6KB左右数据,一天上传约1MB数据(不包含下载数据),一年约350MB数据。 风雨无阻,永不间断。 一个安全软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的上传数据呢(注意不是下载,给系统下载补丁包的流量不是上传流量)?查询是否有新的补丁包一来不需要这么频繁,二来不需要这么大的数据量。 秘密就是我们搜集用户的隐私数据,并上传到服务器。 当然,我们做了精心的设计,为了避免一次上传过多信息,容易引起用户警觉,采用了高频度、小流量的策略,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以防用户警觉。 周总最近又在吹嘘“云查杀”,其实就是为了掩盖这个问题。 2. 360为什么要获取用户隐私呢?360 是免费的,靠什么养活公司、养活我们这个团队呢?360对外号称的,靠代理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的收入、靠软件推广的收入,其实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奇虎团队和服务器开销。 周总花掉了大笔VC的钱,一次次不能兑现对VC的承诺,奇虎再融资难上加难。 面临VC业绩的压力,铤而走险,周总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免费产品放广告是互联网的模式,但是,安全软件不像新浪拥有广告时间(用户上新浪总要看10分钟),安全软件的广告机会不多(这是周总非常痛苦的一点,所以 360为什么经常提醒用户什么补丁,安全新闻,等等,主要是吸引用户,争取广告时间),广告时间很短,要做广告就要精准,要精准,就必须了解用户信息。 有了这些用户隐私,广告才够精准,就像此前的分众无线一样。 用户隐私数据的商用价值我们已经不必怀疑了,手机上用户的隐私更多,更值钱,无数垃圾信息的puh公司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周总做3721的时候,什么“博彩”、“**”的关键词都卖,赚钱是根本。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自己隐私不在意的人,用隐私换取免费服务也还划算。 不过,手机上的对隐私在意的用户可能多一些。 理解了这些,有许多和360有关的事件迷局也就迎刃而解。 3.360真正的收入来源是什么?360 对外声称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卖卡巴斯基。 但是,360是代销卡巴斯基,代销的毛利率很低,15-20%左右,这点收入对于360而言是杯水车薪。 360最大的收入是“互联网黑社会”,收保护费;交了钱的程序有点问题也可以放过,还帮助推广,网评自然很好;不交钱的,网评就很差,还加入黑名单封杀。 当然,最初依托奇虎社区上的“擦边球”内容给网站带流量,也为360带来一些收入。 有了360大量获取的用户隐私信息为基础,有了360 保险箱的帐号关联,360的浏览器在精准广告上也就往前走了一大步。 这一点对于广告主有价值,对用户也许会是个“灾难”。 前段360宣传了自己的一个案例,协助公安部门破了一个案,但是,没有用户信息作为基础,怎么协助呢?4. 周总为什么到处宣传的所谓“云查杀”?周总最近宣传的,所谓的360 “云查杀”(把查杀工作放到360服务器上),实质是为了掩饰360每10分钟频繁联网,掩盖其上传用户隐私的问题。 周总号称扫描速度是传统杀毒软件的 10倍,扫描快的原因是采用文件名匹配来进行最简单的模式匹配(叫一样文件名的文件的就是木马?这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误杀。 难道在中国叫陈水扁的都是浑蛋?)。 360所谓的“查杀10万木马”,是因为360根据文件名来判断病毒,病毒传播者只要改一下名字,奇虎360就得重新加入木马病毒库,所以一个病毒文件要是有10个名字,360就要加载10次木马姓名库,别人要查一次就够了,可360要加载10次。 所以360才会费力去 “查杀10万木马”。 网上有篇帖子,说周总最新在手机上推出的扣费克星,也采用了同样的匹配文件名的简陋技术。 tompda上有人反编译了代码,发文说明了这点,也许一场新的闹剧又要上演。 5. 为什么360只靠文件名查杀也能杀出木马,还号称比专业杀毒软件更好?周总被迫出走雅虎之前,曾经利用3721干过一件大事:他通过遍布全国的3721客户端,在用户机器上种下了后门,包括dll和驱动。 而打开这个后门的秘密,只有周总和几个核心人员知晓。 这也就是为什么360一推出,就能让用户感觉到特别好用的最大原因,因为它查杀的木马,都是此前用3721客户端自己种下的,自己种,自己杀,效果当然顶呱呱。 为了维持奇虎360的口碑,周总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不断制造新木马和流氓软件,再不断进行查杀。 6. 为什么绿霸受阻?前一段,政府推动的绿霸计划,希望解决青少年的上网色情内容过滤问题。 但是,绿霸和360的预装策略冲突,一旦装了绿霸,就占领了360在PC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就可能发现360的上传用户隐私的问题,那对360是很大的危机。 因此,360成了在幕后攻击绿霸的推手。 7. 为什么360表面上口碑很好呢?周总逢人就说,360没有花一分钱的推广费,完全靠口碑传播发展的。 其实,以我跟随他多年的经验,基本说什么,就不是什么,随时可以变卦,说话就是放水。 与其360说是安全软件,不如说是管理软件,最初定位就是帮助用户管理补丁、卸载程序、提供软件下载,很多功能是超级兔子做的事情。 当然,360做得更深入全面。 360在产品体验设计得不错,动不动弹出来告诉你帮你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让用户感觉干了很多事情。 因此,360吸引了很多草根的用户。 但是,装了360,该出问题还是会出问题,该中毒还是中毒,该中木马还是中木马。 真正的业内人士,金融、电信、政府的人员担心“偷东西”,都不太敢用360。 360的媒体控制力很强,周总在市场营销上很有天分,360在PC预装上下足了大功夫、大价钱,对外声称,很多中关村装机器的人推荐用户用360,不花钱,谁会帮你推荐。 强有力的媒体控制,强有力的市场预装推广,一些不错的功能体验,掩盖了360许多本质的问题。 8.360为什么要进入手机?360的收入增长将以打扰用户、获取用户隐私为主要手段,因此收入基本不具备成长性。 360的收入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是个故事。 360在互联网能够拓展的领域基本差不多了。 手机是下一个增长点。 PC上隐私有限,手机上用户的隐私更多,更值钱,无数短信puh公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60要进入手机领域,成为移动互联网“黑社会”老大,总领手机软件公司生杀予夺的大权。 9. 为什么做扣费克星?从扣费克星的查杀列表可以看出周总在手机上沿用了互联网上的思路痕迹:实施焦土战略,先扫清手机上的常用小软件;然后,开始收保护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扣费克星”这么响亮,当然要加入恶意扣费软件。 但是,手机大头、千尺、来电秀、许多无线SP公司的商用收费软件大都被加入列表。 想在手机上发展又没有很强靠山的公司,要注意了。 周总一般先不会得罪大的公司,有不少大公司的软件一样是收费的,但是名单中并没有。 联合少量大的,打击小的,这是做流氓的高级策略。 当然,大公司也别着急,周总最厉害的就是各个击破,先解决小的,然后逐个收拾大的。 因此,扣费克星对于用户很有吸引力的。 也许周总早就在手机上布局了不少流氓软件,然后自己杀自己。 拿着打流氓的旗号,打造一个更大的流氓软件公司,和360在PC上的思路完全一致。 10. 为什么要以个人名义发布扣费克星而不是360?很多人会问,扣费克星是个人做的,和360有什么关系呢?360为什么用个人名义发布扣费克星,估计原因有三:1)周总在PC上干得黑事太多,在手机上不想得罪太多人,所以找了个个人作者来顶缸(手机上的SP公司,如果知道是360挡他们的路,个个都不是好惹的);2)用个人作者发布,容易骗取草根网民的认同感和同情心。 你看我是一个网民,被扣钱了,所以做了个软件,帮大家解决问题,外表看起来多感人啊。 3)用个人作者发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多SP和无线领域的公司,肯定会认为个人作者的产品,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不太关注。 而360已经在暗渡陈仓,大规模推广扣费克星,等到扣费克星控制局面后,再变身为360。 360 官方还象模象样的发表申明说“360只发布了手机卫士(垃圾信息过滤)这一个产品,其他产品与360无关”,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360自己发布了一个进行垃圾信息过滤的产品,从第一个版本看还比较一般,和信安易等比还有很大距离。 当然,360官方说法就是,这是实验室流传出去的beta产品。 据说,这几天又推出了一个安全管家,对软件的评论基本一样,估计也是360的,手机上即将开始一场腥风血雨。 11. 奇虎社区今后怎么发展?答案就是不发展。 奇虎的发展,基本完全靠色情擦边球内容来充流量,社区不作了,原有的人走的走,没有走的,就帮周总做宣传,打口水仗,帮周总打压瑞星、金山。 说到金山,前一段网上有争论“在手机有没有病毒?”,居然有所谓金山的工程师出来说明没有病毒,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金山员工?还是金山前员工?是代表金山,还是代表个人?也很可能是360雇佣的写手断章取义,扭曲了人家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手机病毒是事实,这是任何一个安全工程师都知道的基本问题。 手机病毒还没有象PC病毒那样大规模爆发,不像一些手机安全公司宣传得那么严重,也是事实。 当然,善于打擦边球,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是周总及其雇佣****擅长的事情。 12.为什么周总对媒体控制力强?周总身边有人上可达政府,下可控制媒体。 从3721开始,周总最擅长的就是口水仗,到雅虎,可以说周总的势力范围更是遍天下,据说为周总服务的记者不下千人,各地临时调拨的****可达万人。 奇虎最初要做论坛搜索,Discuzz!和一大批互联网论坛都是周总投资的。 一些媒体朋友不服气,周总甚至设计将其投入监狱。 如此的手段,媒体哪能不服气?扫黄期间,其他网站都被关了,奇虎没事。 但是,最近奇虎常常被点名批评涉黄,前一段又被处罚了。 涉黄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渐渐也没有人敢帮了。 也许验证了那句话“夜路走多了,总会见到鬼”。 13.为什么表面上360如此成功,而最初的核心骨干却一个个都离开了360?今天360的团队早已不再是360最初的那批团队,最初的核心团队早被周总逐个换掉了,360产品的方向也偏离了最初的目标。 我们(360最初团队)原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伟大的产品,但是360后续发展的方向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把控的。 为了商业利益,360中加入了太多的、标称为“安全软件”不应该做的功能。 离开奇虎,实属无奈。 我们不愿意自己精心付出心血打造的360产品(最初的360)又一次成为人人唾弃的流氓软件。 如果公司真的好,真的是为了用户,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现在360已经成为周总收黑钱、打压对手的工具,和3761流氓软件有过之、无不及,实际上,今天的360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流氓软件,控制了数千万台 PC,比3721最为鼎盛的时候还要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据以前的同事透露,目前360每天搜集的用户数据量高达TB量级。 在360面前,用户毫无隐私可言,360保险箱甚至直接存放着用户的各类帐号信息。 也许,广大网民刚刚逃脱3721等流氓软件的“狼窝”,又进入另一个更大的“虎穴”。 我是平民一个,一没有商业机密(即使有,我相信腾讯也不会泄露出去),二没有违反犯zui,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腾讯称是“为了加强QQ安全功能”,我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轻易放弃了使用7年的QQ。 至于360,与金山斗,其乐无穷;与瑞星斗,其乐无穷;与腾讯斗,其乐无穷。 腾讯至少不会用病毒手段删除竞争对手的产品,360完全可以用对付病毒的手法对付竞争对手的产品,从金山网盾事件就可以看出。 如果让360霸占了你的电脑,那以后你只能用它的软件。

网络交友软件里聊天问你磕吗是什么意思?

【PConline资讯】监管风暴之下,直播平台涉黄内容刹车,短视频平台“少女妈妈”内容被下架。 而在各类社交音频语音平台,或赤裸或隐晦的色情内容正以多种新形式蔓延,受众不乏未成年人。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荔枝等音频平台,“磕炮”教程、剧情类ASMR内容大打色情擦边球,部分内容露骨;在Hello等语音平台,有用户连麦公开“磕炮”,还有人以此牟利;在陌陌等社交平台,甚至有人发布明确针对未成年人的有偿交友信息,言语挑逗……一些音频语音平台,存在以“磕炮(kp/kpp)”为主题的“教程”、“房间”等。 音频平台教“磕炮”语音平台可“不单纯连睡”“娇喘是最基本的,光喘不够,还要有节奏感,由缓到急,由轻到重……一定要放得开,你越放得开,越能刺激到对方。 ”这是荔枝音频平台上一段教授如何“磕炮”的语音片段。 “磕炮”又称“磕泡泡”,是一种虚拟性行为。 据上述《磕教程》男主播“X烨”介绍,“磕炮就是两个人通过言语什么的刺激对方,(满足)那方面的需求想象和(到达)高潮……”在不到11分钟的教程中,“X烨”用诱惑的声音传授“磕炮”诀窍,涉及娇喘、台词场景设计、模拟湿吻等多个环节,并频频示范如何通过呻吟、言语挑逗、模拟音等满足收听者的生理需求,内容露骨。 该音频以动漫人物做封面,已被播放超过1.5万次,收到评论88条,有评论说“贼刺激”,“听得我激动”,“喘得好专业”,还有不少人约主播“互磕”。 光听还不过瘾?在Hello语音平台,搜索“kp/kpp”(即“磕炮”)、“连睡不D”(即“不单纯的连麦睡觉”),可找到大量“房间”,用户可选择“上麦”现场互动,也可以配对后私下“互磕”、“连睡”。 “有跟房主磕泡泡的吗?要先试活儿啊,只跟活儿好的磕。 ”4月20日,记者在该平台进入一个名为“kpp给房主找”的房间,女主播“X曦”正不断怂恿进房间的用户“上麦”现场“试活儿”,有不少男用户响应。 而另一个“kpp现场版,安静听”房间内,女主播“X笙”正在呻吟,还不时模拟亲吻的声音,言语间充满挑逗与性暗示。 其“精湛”的技艺引来其他用户拜师,“X笙”让对方“上麦”,并现场指导对方如何“磕炮”。 与其他用户互动过程中,“X笙”透露自己还在上学,平时喜欢“pia戏”(类似于给剧情配音),因此有些演技,并能驾驭各种音色。 她还向在线用户讨要虚拟礼物,表示送礼物达一定数额后,会在晚上单开房间请打赏者加入,“我会上锁,你懂的”。 部分QQ群以“磕炮(kp/kpp)”为主题,不乏未成年人参与,甚至有“有偿”服务。 部分“磕炮”QQ群多半成员“00后”还有“有偿”服务网络“磕炮”群体中,疑有不少未成年人参与。 记者搜索发现,有大量QQ群以此为主题,一些以“00后”为标签。 4月9日,记者以14岁女生身份加入一个近2000人的“磕泡泡”QQ群,群资料显示,其成员75%为00后。 入群后,不断有成员让记者“爆音、爆照”。 群成员发布交友信息很活跃,有成员自称17岁,要求“会文爱、聊骚”的加他“处对象”,还有成员找人“哄睡觉”。 4月20日,腾讯QQ安全团队发布公告称,近期接到举报,有部分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以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带有“性挑逗”的不良行为,即所谓的“文爱”、“磕炮”等。 QQ安全团队根据举报线索共计排查出涉及相关不良行为QQ群280余个,涉及群主及管理员帐号合计600余个,已全部进行封停处理。 不过,记者近日用“kpp”、“磕”等关键词搜索,仍能找到不少“磕炮”QQ群。 在记者新加入的一个“连麦kpp”QQ群里,有人问“这是啥群”,群主回答“网络啪啪的,寻欢的,你去下载几个群文件录音就知道了”。 记者在群文件中找到大量“磕炮”录音,内容挑逗露骨;还有自称16岁的成员在群里交流“磕炮”经验,言语赤裸。 群资料显示,该群50%为90后,33%为00后。 除了私下或公开“磕炮”,还有人以“有偿磕炮”为名,从事虚拟色情交易。 4月20日,记者在Hello语音平台进入一间“有偿kpp”房间,据房主留下的QQ号添加其为好友。 该房主报价,语音“磕炮”12元一次,视频“磕炮”30元一次,“露脸要加钱”,还可根据需要穿制服或使用道具。 对方提供了其在Hello平台的ID号,要求记者先充值30钻(即30元),之后再通过微信提供“磕炮”服务。 此外,其还向记者兜售自慰视频,报价6元一个。 在记者加入的几个“磕炮”QQ群中,也有不少成员提供有偿“磕炮”或“文爱”服务。 有成员发广告“有偿文爱图爱视频娇喘”,还有成员主动报价:“文爱”10元一次,“剧情自挑”;“连麦娇喘”、“视频磕(不露脸)”、“视频磕(露脸)”分别报价10元、50元、60元一次,优惠价80元以上服务“全包”。 一些平台播放的部分音频内容包括性暗示或赤裸的性挑逗,听众不乏未成年人。 “刺激”广播剧播放量上万未成年人“边赶寒假作业边听”“美女下属XX总裁”、“隔壁性感XX的调戏”、“湿哒哒黏糊糊的舔耳XX”、“裸色XX”……这是在荔枝、蜻蜓、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上,一些ASMR、“中文音声”、广播剧的标题,不少音频内容包括性暗示或赤裸的性挑逗。 ASMR发源于国外,意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俗称“颅内高潮”,兴起初衷本是为了通过各类模拟音效缓解人的精神压力。 然而,一些所谓的“剧情向”或“中文/同人音声”以ASMR为幌子,通过发出喘息、舔舐、吮吸等声音,配合“剧情”,大打色情擦边球。 比如,记者在喜马拉雅平台发现,一位名叫“柳XX”的ASMR主播推出多个“原创同人音声”,包括《性感的XX教师》、《姐姐教XX做淫》、《XX人妻》等,有听众评论称“听得受不了”,“喘的非常带感”,“色情主播,我要报警了”等。 此外,在上述音频平台,还有一些以“H”、“肉”为关键词的播单,其中收录了大量内容露骨的广播剧,不少内容播放量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这些广播剧大多以动漫形象做封面图,听众不乏未成年人。 比如,记者在荔枝平台发现,一个名为《XX迷情》的广播剧已被播放7.7万次,下载超4000次,内容涉及同性群交,情节耸动,台词挑逗露骨,配音演员“敬业”的呻吟喘息,更为剧情增加冲击力。 在该剧的172条评论中,除表达“听着就爽”、“好刺激”等感受外,还有大量疑似未成年人在交流。 如,有人称“边赶寒假作业边听”,有人称“边上空中课堂边听”,还有多条评论询问,“我11/12/14岁,还有救吗?”获“过来人”回复:“我9岁入坑,现在14,俗话说一如腐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我爸妈都不知道我污到不行”。 在陌陌等社交平台,有用户发布明确针对未成年人的交友信息,部分内容露骨。 大叔征“萝莉”愿给零花钱有人自曝猥亵小学生在陌陌等社交平台,甚至还有成年人发布明确针对未成年人的有偿交友信息,部分内容言语挑逗,包含性暗示。 记者在陌陌平台看到,主题为“00后”、“大叔vs萝莉”和“学生”的圈子,分别有成员10.8万、8.6万和4.4万。 除同龄人之间交流外,这几个圈子也是针对未成年人“有偿交友”的高发地,“资助女学生”、“收00后义女”类的帖子并不少见。 4月8日,记者在“00后”圈子看到,一男用户自称34岁,发帖“征满17岁在京的萝莉,可以长期的,有意私聊”。 该用户头像是一张卡通表情图案,上面的文字是“诚信约炮,只进入你的身体,不进入你的生活”。 他还在一个标注为16岁的女性用户照片下留言,“同在北京,妹子来私聊?每次见面可以给你一些零花钱,怎么样?”此外,一31岁男用户发帖征友,明确说要找“小妹妹”,“中学生或高中生”;一女用户多次发帖“找弟弟”,其在内文中称,“想帮一个18岁以下的弟弟吸XX,有没有喜欢姐姐的”,每次发帖均能收到几十条评论响应。 甚至,还有人发帖自爆猥亵小学生。 4月9日,记者在陌陌“学生”圈子看到,一位名为“X仔”的男性用户发帖称,“今天我的小学生给我口,发现现在孩子活真好”。 有人在评论中让他帮忙介绍一个“小女学生”,他说“可以啊,你给我啥好处呢?”有评论说“你可以死了”,他回复“来这圈子在这装正经,快自己退了吧。 ”记者随即举报,1小时后,该网帖被删除。 此外,还有疑似未成年人发帖索要红包、礼物,甚至贩卖“私房照”。 一名为“XX酱”、资料标注17岁的女用户,发布动态多为身穿洋装、白丝袜、cos服,扎双马尾的不露脸照片或短视频,配文“这周多上一天课”等正常内容。 根据其个人资料语音介绍中留下的QQ号码,记者添加她为好友后,对方发来一张“福利”广告,报价“大尺度私房露脸照88.88”,“永久会员:6套私房+后期更新188.88”,“会员有专属视频”。 “XX酱”告诉记者,她今年17岁,照片中是她本人。 她还发来打马赛克的照片缩略图,称88.88元能买到150张“福利”照片,并让记者发QQ红包或者微信支付,“付款秒发”。 律师:互联网平台应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记者体验发现,上述平台注册程序便捷,只要输入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填写性别、年龄并上传头像,即可完成注册。 其中,只有Hello平台提示“本软件只供18岁或以上用户注册”。 不过,注册时年龄可随意选择,并无相关审核机制。 在记者加入的几个“磕炮”QQ群中,也有不少“00后”成员表示,在“玩Hello”。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打开手机点点手指,即有海量内容扑面而来,信息获取从未如此便捷。 然而,缺乏审核或区隔的不良内容在各平台肆意蔓延,或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主播在语音平台公开“磕炮”并收取虚拟礼物,或其他形式的有偿“磕炮”,均可定性为性交易;如果有未成年人参与,则涉嫌犯罪。 “虚拟礼物背后肯定有收益,只要促发了对方性兴奋和性唤起,且有即时的钱物支付,都属于性交易。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根据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网络色情是否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淫秽”的定义,主要看行为标准和行为评价标准。 行为标准即出现了直接以性行为为对象的表达行为就构成“淫秽”;行为评价标准即无论是否直接以性行为为对象,只要该表达是露骨宣扬色情淫荡形象,就构成“淫秽”。 公开“磕炮”或发布露骨广播剧等,都是采用音像方式公然传播色情、低俗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符合“淫秽”的表现方式,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如向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要从重处罚。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互联网平台应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属于民事行为,8周岁以下的孩子无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注册账号,8周岁以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应取得监护人同意。 “平台应落实主体审核义务,如发现账号是未成年人注册,应给予额外关注与保护,如限制登录时间、时段、浏览内容及充值行为等。 ”

处CP软件靠谱吗 我第一天跟她聊 第二天就不回复我了

处cp软件靠谱吗,我第一天跟他聊,第二天就不回复我。 个人觉得这类型的软件呢大部分都是想要客户。 充钱的。 所以呢,不要太相信这些技术的钱。 体育室有一些免费的,但是他们都是冲过一次前期设定的。 性格或者爱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然后从数据库里找出一个或几。 哥跟你选的一模一样或大致相同的人。 然后呢建立一个服务器,你们俩聊天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东西呢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你性格内向,还给你匹配一个性格内向或者性格活泼的人。 你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很好的找过节奏,那么在聊着聊着就会让话题逐渐的变冷。 两个人的情绪呢也会逐渐的变淡,对方回复你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相关标签: 软件污污下载潜藏涉黄问题危害注意软件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37389.html

上一篇:警醒公众‘污污软件下载’切勿触碰,远离涉黄...
下一篇:探究‘污污软件下载’背后的风险涉黄问题必...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