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缘导航网

Line下载全解析:从下载到安装一步到位 (LINE下载安装)


文章编号:116977 / 分类: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2025-01-19 08:29:13 / 浏览:
Line下载全解析:从下载到安装一步到位 LINE下载安装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Line作为一款备受欢迎的社交应用,以其丰富的功能、稳定的通讯效果和便捷的界面操作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Line的下载和安装过程,帮助您轻松上手这款应用。

二、准备工作

在开始下载和安装Line之前,您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确认您的手机系统:Line应用兼容android、iOS、WindowsPhone等多种系统,您需要了解自己的手机系统类型以便选择正确的版本进行下载。
2. 存储空间:确保您的手机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安装Line应用,一般情况下,Line应用的占用空间在几十兆至几百兆之间。
3. 网络环境:确保您的手机处于良好的网络环境中,以便能够顺利完成Line的下载和安装过程。

三、下载与安装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在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系统手机上如何下载和安装Line应用。

1. Android系统手机

(1)打开应用商店:在手机桌面上找到应用商店图标,点击打开。
(2)搜索Line: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框中输入“Line”,点击搜索。
(3)选择官方应用:在搜索结果中找到Line官方应用,点击进入应用详情页。
(4)下载安装:在应用详情页中,点击“安装”按钮,等待下载完成。下载完成后,应用会自动进行安装。

2. iOS系统手机(iPhone/iPad)

(1)打开App Store:在手机桌面上找到App Store图标,点击打开。
(2)搜索Line:在App Store的搜索框中输入“Line”,点击搜索。
(3)选择官方应用:在搜索结果中找到Line官方应用,点击“获取”按钮。
(4)安装应用:等待下载完成后,应用会自动安装到您的设备上。

3. Windows Phone系统手机

(1)打开应用商店:在手机桌面上找到应用商店图标,点击打开。
(2)搜索Line:在应用商店中搜索Line应用。
(3)选择并安装:找到官方Line应用,点击安装。等待下载和安装过程完成。

四、登录与设置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开始使用Line应用。
首次登录时,您需要注册一个新账号或者通过已有账号登录。
注册过程相对简单,只需按照应用提示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设置密码并完善个人资料即可。
登录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系列设置,例如修改个人资料、添加好友、加入群聊等。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下载和安装Line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下载速度慢、安装失败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

1. 下载速度慢:尝试切换网络环境,如从Wi-Fi切换到4G网络,以提高下载速度。
2. 安装失败:确保您的手机系统版本与Line应用兼容,同时清理手机存储空间并确保网络状况良好后再进行安装。如仍无法解决问题,可尝试卸载后重新安装。
3. 登录问题:若登录时遇到问题,检查您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以及输入的账号和密码是否正确。如遗忘密码,可通过找回功能重置密码。

六、结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e应用在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系统手机上的下载和安装过程,以及登录和设置方法。
希望文章能够帮助您轻松上手Line应用,享受便捷的社交体验。
如在下载和安装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查阅官方帮助文档或联系客服寻求帮助。


如何玩转Windows系统自带功能

Windows系统自带功能玩转专业录音

很多人都爱有事没事吼上两嗓子,有的还会将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与网友分享。 但专业的录音软件不会用,默认的Windows音量调节不够方便,系统自带的“录音机”又连录音时间都有限制。 可是用点小技巧,原来不装软件也能玩专业录音。

1.快速选择录音设备

在进行录音时,经常需要设定从某些设备录制声音,Windows默认的录音设备是Microphone,但有时还要用到其他的输入设备(如Linein、Mixed Out等)。 通常的做法是双击任务栏上的小喇叭图标,打开“音量控制”程序,然后再通过“选项→属性”进行选择,这种方法不免有些繁琐。 其实音量控制程序有一个隐藏的/r参数,使用它可以快速打开录音控制面板。 可以为其在桌面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右击桌面,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命令,然后在命令中输入“%windir% /R”(不含外侧中文引号),将此快捷方式命名为“选择录音设备”。 在需要选择录音设备时,双击桌面上“选择录音设备”快捷方式就能快速打开录音控制面板并选择录音设备了。

小提示

如果是Windows 98请将“%windir% /R”改为“ /R”。

如果发现录音控制面板上设备较多,在面板上显示不下时,只要按下Ctrl+S组合键,就能显示所有内容了。

2.热键控制音量

一般的音量控制方式是单击音量图标,在弹出的小窗口中根据需要拖动主音量控制条。 如果需要对音量进行小幅度微调,一般在点出主音量小窗口后,用热键“Ctrl+↑”和“Ctrl+↓”来分别进行音量的升高和降低。 有没有不点击就能控制音量的方法,比如一边玩游戏一边听音乐,如何不退出游戏而直接调节音乐的音量大小呢?试一下这款免费的绿色软件――Edifier EasyVOL吧。

计算机软件升级实用技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拥有了电脑并且已经上网,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和快乐。 但是只要使用电脑――不管你是电脑的高手还是初学者,就离不开各类软件的应用。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没有软件的电脑根本无法使用。 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没有哪个厂家敢保证自己的软件产品是一步到位的,因此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升级就是大家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也的确会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并不都是使用操作不当造成,而是软件本身的缺陷所致。 如果想让你的计算机运行的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话,在日常维护的时候可别忘记――软件升级。 软件的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操作系统得升级,另一个是操作系统下应用软件的升级。

一、 操作系统打补丁

1、升级就是打补丁

作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家族成员中最先进的一个产品,微软Windows XP自出世以来就在中国市场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和客户的认同,它出色的兼容性和移动性也被业界所推崇。但是“金无足赤”、

任何一个软件产品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毛病,何况是超乎寻常复杂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也是如此,照样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系统漏洞。 我们经常说的~给系统升级,实际上就是给系统打补丁,而补丁也主要是针对操作系统来量身定制的,如今的网络时代,在Internet上冲浪、与好友交流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人正在利用系统的漏洞让你无法上网,甚至侵入你的计算机盗取------对一些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所以我们给微软打补丁有以下几个目的:

1) 增强系统安全性。 这是最重要的,面对众多的黑客、病毒,微软公司接二连三地推出各种系统安全补丁,中心目的还是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而且无论你用计算机欣赏音乐、上网冲浪、运行游戏,还是编写文档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到补丁程序。

2)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兼容性。 补丁中有很多可以提高你的硬件性能,还可以使你的系统更加稳定。

3) 实现更多的功能。 补丁中有很多使用的小软件,这些都是微软所推荐用户添加的,多了它们没有什么坏处。

2、怎样让系统打上补丁

朋友们对Service Pack(简写为SP)一定不会陌生吧!它就是微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推出的补丁包的集合软件。 微软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产品漏洞很多,微软不得不频繁地发布各种Hotfix(通常称为修补程序)来进行修补,但对一般用户来说,要查看自己的电脑是否安装了某个Hotfix是一件麻烦事,下载安装各种Hotfix也很繁琐,微软为了解决问题,就开始发布SP补丁包,SP补丁包中包含有SP发布日期前所发布的所有Hotfix。 也就是说,Hotfix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单一补丁,SP包含SP发布日期前的所有Hotfix补丁。 因此,只要你下载并安装了SP补丁包,就不需要再去下载安装SP发布日期前的Hotfix了。 SP补丁包按发布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这样便有了SP1、SP2、SP3……等等。

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SP补丁包是可叠加补丁包,也就是说SP2中已包含有SP1中的所有补丁,SP3中已包含有SP2、SP1中的所有补丁,以此类推,如Windows 2000现在就有SP1、SP2、SP3、SP4补丁包。 不过,Office产品的SP补丁包是不可叠加补丁包,比如SP2只包含有SP1发布日期以后到SP2发布日期前这一段时间内的所有补丁,以此类推。 因此,对于Windows产品来说,用户只需下载并安装最新的SP补丁包即可。 而对于Office产品则必须下载并安装所有的SP补丁包,这一点务必要注意。

怎样重新安装Windows

1、执行病毒和恶意软件扫描您的计算机上,然后重新安装Windows。 虽然重新安装过程将覆盖任何受感染的系统文件,可以感染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 运行扫描,再重新安装,以消除感染或删除受感染的文件,使他们无法再次感染你的系统重新安装后,你已经完成了。 当扫描完成后,关闭您的杀毒软件,然后再开始重新安装,并把它关闭,直到过程完成后。

2、通过将数据复制到闪存驱动器,外部硬盘驱动器或内部硬盘驱动器是分开的,从你的Windows分区的分区,让您的文档,图片和其他重要数据的备份副本。 如果这些选项不可用,使用可移动介质,如可写DVD光盘,备份您的文件。 其他软件,你会重新找到你的Windows产品密钥,产品密钥,应包含安装光盘或Windows键,如果它来连接到您的计算机上安装的Windows。 写下详细信息,如您的用户名,计算机名和工作组名称,确保它们输入正确完成重新安装后。

3、确定你希望怎样重新安装Windows。 给你两个选项可供选择:一个完整??的重新安装,使用“自定义安装选项或“就地升级重新安装使用“升级安装选项。 一个完整的重新安装,让您选择驱动器分区格式化,再重新安装,虽然是在不需要格式化。 在就地重新安装覆盖系统文件,以同样的方式,升级到另一个版本的Windows将不重新格式化驱动器。 如果您决定要格式化的驱动器,你会选择之间的全格式安全地删除所有的分区信息,并快速格式化,覆盖以前的数据。 全格式可确保所有以前的数据完??全删除,但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比一个不太安全的快速格式。

4、卸载任何Service;Pack更新您之前已经安装,如果您不打算格式化Windows分区。 这是通过点击“查看已安装的更新链接,在“卸载程序窗口,选择你想删除的Service;Pack更新,点击“卸载按钮。 Windows可能无法正确?重新开始安装过程之前,因为软件会看到重新安装过程中,未经授权的降级不会被删除,如果服务包更新。

5、将Windows安装光盘插入到您的计算机的DVD驱动器。 如果你想执行“就地升级重新安装,从光盘运行“文件,在Windows运行时。 如果您打算进行完全重新安装,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出现提示时,按任意键从DVD驱动器中的光盘启动。

Wwindows 7禁用HOMEGROUP家庭组功能

1.; 按下“WIN+R”组合键,运行,或者打开Windows 7优化大师中的服务优化。

2.; 找到HomeGroup Listener和HomeGroup Provider这两项服务。

3. 分别停止和禁用这2个服务,并重新启动系统,即可禁用WINDOWS 7中的HOMEGROUP家庭组功能。

小提示:如果遇到服务无法停止,请先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加入家庭组。 如果是,请先退出。

Windows 7中Vista不具备的18项功能

自Windows 3.1至Windows Vista,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了巨大了飞跃。 虽然Vista操作系统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冷眼对待,然而Windows 7将会替微软抹去用户不愉快的记忆。 实际上,从整体的外观上看来,相较于Vista,Windows 7并没有太大的改进。 然而,微软积极采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并将它们付诸于行动,使得Windows 7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实用性,特色功能也得到了更新。 那么Windows 7中究竟具有哪些特色的新功能呢?下面,我们为您列举了18件炫酷Windows 7特色,它们是Vista中所不具备的:

1、摇走其他不必要窗口

当您打开10个记事本、2个Powerpoint和50个Outlook窗口的时候,您是否会觉得桌面太过拥挤呢?很简单,您只需拖住其中一个正在用的程序窗口,置于计算机桌面的顶部摇一摇,那么其他的应用程序都会被吓跑。(Aero Shake功能)

2、Jumplists(跳跃菜单)

Jumplists(跳跃菜单)是Windows 7中的一项新功能,其中包含着用户最近经常访问的应用程序菜单和文件列表。 通过Jumplists(跳跃菜单),用户可以快速访问自己喜爱的应用程序。 同样的,Windows 7的开始菜单中也具备Jumplists(跳跃菜单)。

3、窗口预览

在Vista中,当将鼠标置于任务栏的图标上时,将会出现一个窗口预览。 Windows 7中也有类似的预览,只不过Windows 7所提供的是一个全尺寸的窗口预览,您可以直接通过缩略图去关闭窗口。 同时,您还可以通过按住Win + T快捷键去滚动任务栏预览。

4、Snap到位

当您拖住一个应用程序窗口到桌面的最左边或者最右边的时候,这个应用程序窗口会恢复正常大小。 而当您将应用程序窗口拖至桌面顶部的时候,它还会自动最大化。 (Windows 7 Aero Snap功能)

5、XP模式

Windows Vista中的最大烦人之处就是它的兼容性问题,在Vista系统下,用户不可以运行很多的Windows XP应用程序。 在Windows 7中,微软通过添加“XP模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拥有“XP模式”之后,用户可以在Windows 7的虚拟环境中顺畅地运行XP应用程序。

Windows Live Messenger用XP兼容模式后可以最小化到托盘

6、更加简单、快捷的调整显示器

您是否经常会将您的计算机连接到不同的外部显示器或者投影仪上呢?在Windows 7中,您可以尝试一下Win+P快捷键,这样,您就可以将您的显示器复制和扩展到其他的外部显示器上了,整个过程仅需1秒钟。

7、设备个性化阶段

Windows 7的开始菜单中具有“设备和打印机”选项,点击该选项,您可以直接查看连接到您计算机中的设备,并对它们进行个性化设置。

8、消除通知区域图标

在以往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户常常为无法消除时钟和音量的图标发愁,在Windows 7中,这种状况将会一去不复返。 点击任务栏右下角的“三角形”图标,然后在弹出的缩略图中选择“自定义”选项,然后单击“隐藏图标和通知”将他们删除即可。

9、问题步骤记录器

Windows 7中的问题步骤记录器可以记录计算机中特定的`问题,然后您可以将这些记录发送到可以寻求帮助的人。 单击开始菜单、键入PSR,按住Enter键,再点击开始记录按钮即可。 启用这项功能后,当您的朋友进行问题操作时,该记录器将会逐一记录您的朋友的操作步骤,并将它们压缩在一个MHTML文件中发送给您即可。 无疑,这是个快捷、简单与高效的方法,这将有助于缩短您的故障排除时间。

10、一个全新的放大镜工具

Windows 7中所带有的放大镜工具可以帮助您放大桌面上的文字、图片等,可以帮助您更清楚地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 开启方法:同时按下【Windows】+【+】两个键。

11、新的迷你播放器

通过Windows 7中所带有的新的预览播放器,您可以更加灵活地听取MP3歌曲,其中包含专辑封面的相关介绍、基本音乐功能、与Windows媒体播放器的全面连接等。

12、Homegroup网络

在Vista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创建一个家庭网络去实现文件夹的共享。 而在Windows 7中,使用Homegroup网络即可,Homegroup网络可以大大简化在家庭网络和Windows 7机器之间分享文件的过程。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Homegroup网络共享USB打印机。

13、实现音乐在不同电脑之间的切换

果您已经创建了一个Homegroup,那么Windows媒体播放器将会帮助您将音乐从一台电脑注入另外一台电脑上。 换句话也就是说,您可以将笔记本的电脑上的音乐通过台式机的PC环绕立体声扬声器上播放出来。

14、行动中心

行动中心是Windows 7中的新的安全中心,同时,以往的安全中心已经融入到全新的行动中心中。 行动中心中除了包括原先的安全设置,还包含了其它管理任务所需的选项,如Backup(备份), Troubleshooting And Diagnostics(发现、诊断并修理故障),以及 Windows Update(Windows更新)等功能。

15、将应用程序锁定到新的任务栏中

在Windows 7中,微软改进了操作系统的任务栏,通过右击打开应用程序的图标,然后选择将此程序锁定到任务栏中。

16、改进的触摸导航

就触摸式导航方面而言,Windows 7具有较大的改善,在Windows 7中,用户通过手指就可以全面控制自己的计算机。

17、本地ISO刻录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将ISO文件刻录到DVD中已经变成了不可避免的操作。 在Windows 7中,您不需要下载第三方应用软件,就可以实现ISO刻录。 双击ISO文件,就会弹 出一个窗口,允许您更改光盘刻录机驱动器,点击“刻录”即可完成DVD的制作。

18、本机校准工具

微软还在Windows 7中添加了颜色校准工具,您可以在控制面板中打开该工具,或在命令行中输入。 这个校准工具可以帮助你调节灰度,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彩还原等。

浅谈Windows 7让人爱不释手的强劲功能

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7将在10月份正式发布,不过之前微软已经发布了其beta版本,笔者在试用了windows7后,感觉Windows 7让人爱不释手。

1、最最喜欢的特性

“超级任务栏

从 Windows 95 开始,任务栏就发挥着启动程序和切换窗口的转换点作用。 而现在,电脑使用习惯已经随着时间而改变。 因此,在 Windows 7 中,任务栏进行了全新设计,旨在帮助您实现更多操作。 其外观更简洁,可自定义性更强,使您可以更加轻松地执行多项任务。

Windows 7 任务栏的新改进包括对网页、文档(甚至正在运行的视频)的缩略图预览

小提示:锁定到任务栏后的图标即使程序被关闭也不会消失相当于以前版本的快速启动栏,鼠标指向一个任务栏上的图标按住左键不动向上朝脱离任务栏的方向拖拽,会发现跳转列表(Jump List)淡入了。

2、比梦幻场景 (Dream Scene,也称为梦幻桌面)更实用的桌面幻灯片放映

微软 Windows 官方网站提供多种主题选择

3、Aero晃动与透视还有鼠标拖拽操作 (上下最大化/还原、左右宽度50%)

Aero晃动与透视给我们多了一种操作方式,十分有趣,不过我更多的时候使用后面附的键盘快捷键。

鼠标拖拽操作是最实用的,可用于最大化、纵向平铺窗口。 看看官方是如何介绍的。

鼠标拖拽操作

鼠标拖拽操作是一种对窗口进行快速操作的新方式(非常有趣!),包括:窗口最大化:鼠标将窗口拖拽到屏幕最上方,窗口就能最大化,再拖拽一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窗口尺寸。 窗口对对碰:鼠标将窗口拖拽到屏幕左侧或者右侧,窗口就能以 50% 的宽度显示。 这样可以对两个文档窗口进行平行排列——方便校对、拷贝、内容编辑等操作。

;一些键盘快捷方式实现上述操作:

Windows徽标+↑ 最大化窗口

Windows徽标+↓ 还原/最小化窗口

Windows徽标+← 使窗口占领左侧的一半屏幕

Windows徽标+→ 使窗口占领右侧的一屏幕

Windows徽标+Home 最小化/还原其它窗口

双系统怎么装macu盘安装教程视频

双系统怎么装macu盘安装教程视频()引言苹果今年为 Mac 产品线带来了不少有意义的更新。 适逢年末,不少人可能已经有了升级换新的计划。 但在享受新机带来的喜悦同时,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麻烦事——数据迁移。 尽管听起来只是初始设置中的一个步骤,但数据迁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机的使用体验和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须加重视。 苹果官方有一些指导教程,包括出售、赠送或折抵 Mac 前应该执行的步骤,如何将内容迁移到一台新的 Mac 等,但都略嫌简略,不足以解决迁移过程中的很多常见疑问。 对此,本文准备结合自己几次迁移的经验,从可选途径、考虑因素和具体步骤等方面介绍在 Mac 间迁移数据的方法,希望能为有此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由于本文较长,为查阅方便,文中涉及的关键步骤:一、可选途径(一)使用「迁移助理」工具作为系统内置和官方推荐的工具,迁移助理是大多数情况下最简单、效果最好的迁移方式。 迁移助理迁移助理的使用方式很多样:既可以作为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的一个步骤运行,也可以在完成初始设置、进入系统后单独运行;迁移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另一台通过雷电、USB 或无线网络等方式连接的 Mac,也可以是外置磁盘上的 macOS 安装或时间机器备份。 但是,和大多数苹果系统的内置功能类似,迁移助理同样具有简洁度有余、灵活性和信息量不足的缺点。 在迁移范围的选择上,除了少数几个语焉不详的选项,用户并没有太多定制的空间,迁移过程中显示的进度条和时间预测也基本属于娱乐性质。 此外,迁移助理能否成功运行有一定运气成分,在 MacRumors 等用户论坛上能看到大量「搬到一半卡住不动了」的哭诉。 不过,这一问题似乎近年随系统升级有所改善——例如,John Gruber 就在 M1 版 Mac 的评测中对其大为赞赏,我自己两次使用迁移助理的经历也都比较顺利。 (二)全盘恢复有过 Windows 维护经验的读者一定对使用 Ghost 备份快速装机不陌生。 类似地,Mac 系统的迁移也可以通过在新机上直接恢复旧机的全盘备份来实现。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使用时间机器备份:将备份盘连接到新机上,启动到恢复模式,然后选择「从时间机器恢复」即可。 此外,SuperDuper!、Carbon Copy Cloner 等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创建具有完整启动盘结构(bootable)的克隆,将其恢复到新机的内置硬盘就实现了迁移的效果。 Carbon Copy Cloner显然,全盘恢复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无损」的迁移方式——新机在恢复克隆后将与旧机完全一样,而不用费心考虑是否遗漏。 但相应地,这么做也会导致「泥沙俱下」,在迁移范围上没有灵活性,只能将有用和无用的数据一股脑地带进新机;不少软件也不能自动适应新硬件,还是需要重新配置或者激活。 此外,随着 macOS 改用 APFS 文件系统并对系统分区施以越发严格的保护,磁盘克隆的创建和恢复都越来越困难,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文并不推荐再继续使用这种方式。 (三)手动迁移如果你不信任迁移助理这类工具、不满足于其定制选项,或者干脆就是想从头开始设置新机,手动迁移仍然是一个最灵活的选项。 事实上,尽管「无缝迁移」听起来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旧系统可能随着多年使用积累了不少藏在「死角」的垃圾文件,和虽然用不上、却舍不得删除的资源。 借着换新机的机会从头配置一遍使用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四处清理的麻烦,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 当然,手动迁移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麻烦。 你不仅需要四处寻找要转移的数据,很多配置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迁移到新机。 因此,本文并不建议单独使用手动迁移方式,而是根据下一节讨论的因素,考虑如何在工具迁移和手动迁移间分配比例。 二、制定迁移方案的考虑因素(一)数据类型「数据迁移」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 电脑上数据的价值、功能和位置各不相同,就迁移换机的场景而言,至少可以将数据分为「文档」「软件」和「环境」三类并予以区分处理:文档: 指文本文件、PDF、照片、音视频等静态的,由用户主动创建或获取,具有实际内容的数据。 尽管文档类数据因具有现实重要性而更受关注,但其迁移实际上是相对简单的:多数用户都会将文档集中存放、主动整理,对其位置和范围相对熟悉,不容易在迁移时遗忘;云存储的普及也进一步降低了管理和迁移的难度。 因此,文档类数据可以事后通过统一拷贝或云同步的方式迁移,不一定要占用宝贵的初始设置时间。 软件: 这里讨论的「软件」仅指软件包本身,不包括其配置文件和附属资源文件。 由于 macOS 下软件的安装位置非常统一,几乎都位于 /Applications 这一个地方,如果追求效率,可以在迁移助理步骤先跳过,事后再通过拷贝方式手动迁移,或者用 App Store、Homebrew 等包管理工具统一安装。 环境: 指应用程序设置、系统偏好设置等由软件生成,随使用不断变动,影响软件行为方式和用户使用方式的数据。 这些数据不像文档、照片那样具有直接现实价值,但与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关系密切;同时位置零散、没有统一的同步方式,往往是在换机过程中比较让人头痛的部分。 因此,最好在初始设置阶段就用迁移助理等工具一步到位地迁移完成,以免日后的麻烦。 (二)新旧机器的差异硬件差异: 新旧 Mac 之间的代际差别越大,旧机器上不适用于新硬件的软件、配置就越多,对迁移造成的潜在干扰也就越大。 此外,Mac 产品线的移动型号(MacBook)和桌面型号(iMac、Mac mini 和 Mac Pro)在电源策略、硬件调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默认设置,同样可能不适合直接迁移。 最后,有时还会存在新机的硬盘容量小于旧机的情况。 因此,如果你是从一台不再受官方支持的 Mac 上迁移,或者在桌面和移动型号 Mac 之间迁移,那么应该考虑提高手动迁移的比例,不要把旧机的配置囫囵吞枣地套用到新机上。 软件差异: macOS 近年的历次更新都有些「伤筋动骨」的变化。 例如,2017 年的 High Sierra 将默认磁盘格式从 HFS+ 改为 APFS;2019 年的 Catalina 不再支持 32 位软件,并将启动宗卷一分为二、密闭其中受保护的系统路径等。 因此,迁移前最好将旧机器升级到新版本,避免因这些底层差异造成迁移失败。 如果旧机器不支持 macOS Big Sur(全部 2012 年及更早上市的型号和部分 2013 年上市的型号,具体可以查阅官方的支持列表),那么最好不要使用迁移助理。 macOS Big Sur 的启动宗卷结构(来源:The Eclectic Light Company)(三)迁移条件旧机的处置方式: 不少人都会在购入新机的同时将旧机出售或者转赠,因此在迁移后不久(甚至之前)就无法再操作旧机。 因此,迁移数据时应当向完整性倾斜,不要过多考虑是否会将无用数据导入新机,以免事后无法找回。 相反,如果准备继续保留旧机或者不急着转手,就可以向整洁性倾斜,先将关键数据迁移到新机即可;如有遗漏,再随时回旧系统拷贝也不迟。 可用的备份工具和连接方式: 尽管迁移助理可以选择多种数据源和连接方式,但最稳定的还是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的时间机器备份盘或 Mac,有线局域网次之,WiFi 传输则很容易出错,应该尽量避免。 此外,如果从时间机器备份传输,最好能使用固态移动硬盘作为备份介质,机械硬盘在传输配置文件这类小文件时的低性能会很浪费时间。 三、具体步骤(一)旧机上的准备第一步:创建备份备份是迁移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如果准备从时间机器迁移数据,备份的干净、完整性显然是迁移成功的关键。 即使打算全部手动迁移,旧机的完整备份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作为安全网。 如前所述,在创建用于迁移的备份之前,应当先将系统升级到与新机相同的高版本。 此外,最好先花点时间清理系统中的垃圾文件(可以使用 OmniDiskSweeper 等第三方工具,也可以使用内置的「避免杂乱」功能),并使用磁盘工具中的「急救」功能修复磁盘错误,确保得到的是相对干净的备份。 备份步骤本身则非常简单:如果此前已经使用过时间机器备份系统,那么连上备份盘,点击菜单栏的时间机器图标 >「立刻备份」,等待创建一份最新的备份即可。 否则,根据官方指南新建一份备份。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额外关注和单独备份的重点位置:照片图库: 虽然时间机器备份包括了照片图库的位置(~/Pictures/Photos ),iCloud 也会同步照片,但考虑到 iCloud 并不完全靠谱,仍然建议将照片库单独备份到安全位置(如外置硬盘、NAS、其他云存储服务等)。 备份之前,注意确认在照片的偏好设置中选中了「将原片下载到此 Mac」而非「优化存储空间」,保证所备份的是完整的原始照片。 音乐资料库: Apple Music 本身是音乐流播服务,始终存在云端;但那些自行上传的音乐文件以及自建的播放列表(一般位于~/Music/Music/)仍然建议单独备份。 与照片库的情况类似,这些本地音乐文件有时会在释放空间的过程中被清除(在音乐 app 中曲名右侧显示一个云图标),从而无法被备份涵盖。 避免遗漏的技巧是:点击「新建」>「智能播放列表」,将「云端状态」为「上传」设为筛选条件,即可找出所有自行上传的曲目;然后,在该播放列表上点击右键选择「下载」将其一次性保存到本地,单独备份即可。 命令行工具配置: 对于需要使用命令行工具的进阶用户,建议额外备份用户文件夹根目录下以 . 开头的配置文件或文件夹(「dotfiles」,如 ~/、~/、~//),并用 Homebrew Bundle 功能导出已安装的软件包列表。 当然,dotfile 更好的备份方式或许是使用 Git。 第二步:退出、解绑各类账号、软件退出 iCloud: 打开「系统偏好设置」>「Apple ID」。 在边栏中选择「概览」,然后点击「退出登录」。 退出过程中会提示是否将 iCloud 中的文档、照片、密码等信息从本机删除,可以根据旧机的处置计划自行判断:如果准备转手,由于后续步骤会抹除磁盘,这里可以暂时不删除以节省时间。 如果启用了「查找我的 Mac」功能,务必根据系统提示在此时关闭(特别是对于近年配有 T2 芯片的 Mac),以免激活锁残留,影响之后的重置和转让。 如果确实忘记关闭就直接重置了系统,补救方法是通过 iCloud 网页版或其他设备上的「查找」app 远程关闭激活锁。 解除 Apple Music/iTunes 授权: 对于 Apple Music 或者从 iTunes 上购买的内容,DRM 保护机制要求只有经授权的电脑才能访问。 因此,建议解除旧机的授权,以免其继续占用 5 台设备的限额。 方法是:打开音乐 app(或旧版系统中的 iTunes),点击「账户」>「授权」>「取消对这台电脑的授权」。 如果重置旧机前忘记了取消授权,可以在新机上点击「账户」>「查看我的账户」,然后选择「取消对所有电脑的授权」。 其他软件: 大多数软件的授权都会限制同时安装的设备数量,因此在迁移之前应当进行反激活、退出登录等操作。 简便起见,可以将软件的序列号、许可证文件等作为笔记和附件保存在备忘录 app 中,这样新机上打开 iCloud 同步即可直接找到;也可以用 1Password 等第三方软件管理。 除此之外,苹果的官方指引还提示重置 NVRAM、取消配对蓝牙设备等。 实践角度,这些步骤并非特别必要,对于迁移流程影响不大,可以跳过。 (二)新机上的配置第一步:运行迁移助理完成了旧机上的备份和准备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新机的设置了。 在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会提示是否将数据传输到新 Mac 上,点击确认并连接、选择准备使用的数据源。 如之前讨论,建议优先使用固态硬盘上的时间机器备份,或者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旧机迁移。 接着,迁移助理会提示选择要传输的信息,可选范围及其具体含义如下:应用程序: 即位于 /Applications 下的各项应用程序,但不包括 Safari 等系统内置的受保护程序,这些程序会被替换为到新机自带的高版本。 用户文件夹: 即位于 /Users 下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选择要转移的范围,如桌面、文档、下载、日历、通讯录等。 其他文件与文件夹: 主要为位于 /Library、~/Library 等处的软件配置和数据等,也包括位于 /usr/local 等位置的命令行工具。 系统与网络: 包括壁纸、网络等设置。 如前文讨论,在同步盘的帮助下,文档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而应用程序也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 App Store、Homebrew 等方式集中安装。 因此,如果追求迁移效率,可以有选择地取消「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夹」下部分项目的勾选,优先转移「其他文件和文件夹」和「系统与网络」两项,以保证新机可以继承熟悉的使用环境。 选择完迁移范围后,就可以起身做点别的了。 迁移所需的时间根据数据规模、数据源和连接方式而异。 经验上,由于我的数据量不大(100 多 GB),在 USB-C 连接下半个多小时可以完成复制。 对于迁移助理在运行过程中不幸卡住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前(即统计待迁移数据信息的环节): 直接取消即可,然后尝试换一种数据源或连接方式。 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后: 长按电源键关闭系统,开机时按住 ?R(Intel 处理器机型)或长按电源键(Apple 芯片机型)重启进入恢复模式,重新安装 macOS,然后从头开始设置系统。 第二步:安装、启用和授权软件虽然迁移助理可以迁移软件,但并非所有软件都能在迁移后直接在新机上工作。 因此,进入系统后建议按照以下优先级安装、启用和重新授权:高权限软件: 主要是驱动程序等关系到硬件或系统底层的软件,如 Paragon NTFS(需要安装内核扩展来支持 Windows 文件格式)、Audio Hijack(需要安装高权限辅助程序来截获系统音频)等。 随着 macOS 日益收紧第三方软件的权限,这些工具往往需要多次授权和重启才能完成安装,因此最好在系统比较干净时先做到一劳永逸,避免日后的麻烦。 同步工具: 如果使用 iCloud Drive 以外的同步服务,一般需要重新登录。 关于新机启用同步工具的注意事项见下文。 (可选)命令行工具: 尽管未明确提及,但迁移助理的「其他文件与文件夹」选项涵盖了 /Library/Developer/(Command Line Tools 软件包的安装位置)和 /usr/local/bin/(Homebrew 等用户自行安装软件包的位置)等与命令行环境相关的路径;命令行软件用于存储配置的隐藏文件(「dotfiles」)一般位于用户文件夹根目录,同样会被迁移,因此检查是否迁移成功即可。 如果发现有遗漏,可以通过之前步骤建立的备份和 Homebrew Bundle 功能找回。 操作辅助类工具: 例如快速启动(Alfred)、窗口管理(Moom)、密码管理(1Password)、菜单栏整理(Bartender)等工具。 这些工具虽然并非工作必须,但用惯后一旦缺失就会十分别扭,通常也需要授予辅助操控、磁盘访问等权限才能正常运行。 因此,最好「长痛不如短痛」,尽早安装设置好,以免影响使用效率。 工作、学习中的常用软件: Office、Adobe CC 等。 其他软件。 如果是迁移到 Apple 芯片的新机,还需要考虑处理器架构带来的变化:图形界面软件: 可以到 Does it ARM 等网站查阅其是否适配了 ARM 架构。 有的软件只要升级到最新版(如 Chrome 浏览器)即可原生运行在 ARM 环境,有的则需要安装专门的 ARM 版本(如 VS Code 的 Insider 测试版)。 命令行工具: 包管理工具 Homebrew 本身需要重新安装到新路径 /opt/homebrew/。 其他工具可以到 Homebrew 的 GitHub issue 页面查询适配情况。 如果已经适配,则应该卸载旧版并重新安装针对 ARM 编译的版本到 /opt路径。 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第三步:迁移软件配置和数据如前所述,迁移助理选项中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系统和网络」两项已经涵盖了大多数软件数据和支持文件。 如果事后发现存在遗漏,或者有手动迁移、备份的需求,则可以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自带配置同步功能的软件: 如 Chrome、Firefox、VS Code 等,只要重新登录账号即可自动恢复原来的设置和插件。 支持从外部路径导出和读取配置的软件: 如 Alfred、Keyboard Maestro、Hazel 等。 在旧机上将配置文件导出到一个同步盘中的位置,然后在新机上设置从该位置读取配置即可。 不支持配置同步或导出的软件: 根据 macOS 的惯例,绝大多数软件都会将配置文件和数据存在以下位置之一,其拷贝到新机上的对应位置即可实现相关数据的迁移:所有用户共用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当前用户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Library/Preferences/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以 App Store 渠道下载的软件为主)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Containers//若干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共享(如同一厂商开发的多个软件之间)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Group Containers//(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官方文档《macOS Library Directory Details》和《Container Directories and File System Access》。 )例如:微信: 账号信息、聊天记录位于 ~/Library/Containers//Data/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Office: 自定义模板、VBA 脚本位于 ~/Library/Group Containers//User /。 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软件的数据保存在何处,除了向搜索引擎求助,还可以使用免费的 AppCleaner 软件。 它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卸载,却也可以用来查找软件在系统各处的痕迹;将随意一个软件拖入其窗口,就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文件和目录,然后针对性地备份和拷贝即可。 用 AppCleaner 查找软件的关联路径第四步:迁移同步文件和媒体资料库iCloud Drive: 如果使用 iCloud Drive 作为云同步工具,那么初始设置中已经完成了启用步骤,但仍然可能需要手动启用「桌面」和「文稿」文件夹的同步:打开「系统偏好设置」 > 「Apple ID」 > 「iCloud」,点击「iCloud 云盘」旁边的「选项」,然后勾选「桌面与文稿文件夹」。 其他同步工具: 如果使用其他同步服务,则一般需要重新登录。 由于大多同步文件夹都在用户主目录下(如 ~/Dropbox/ 和 ~/OneDrive),其内容可能已经被迁移助理带到了新机上,只要在登录过程中重新将其选为同步位置,同步工具就会自动将其与云端的数据合并。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确认本地数据的完整性,以免存在缺损,进而在合并过程中将云端数据覆盖。 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删除这些同步文件夹,直接从云端重新同步。 照片图库: 默认情况下,系统会将位于 ~/Pictures/Photos 的图库作为「系统照片图库」并通过 iCloud 同步。 如果你此前通过手动方式备份了图库,可以将其恢复到该位置以让系统识别。 如果希望将照片图库保持在非默认位置(例如为了节省空间放在外部磁盘上),可以在启动照片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在「选取图库」对话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外部图库。 然后,在照片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用作系统照片图库」并重新启用 iCloud 照片功能(如需)。 该图库中的照片将与 iCloud 中的现有照片合并,并上传到 iCloud。 音乐资料库: 与照片图库类似,系统默认的音乐资料库位于 ~/Music/Music/下,可以将手动备份恢复到该位置让系统识别。 注意合法的资料库文件夹应该包含一个 Music (记录偏好设置和曲库信息)和一个 Music 文件夹(存放媒体文件)。 如果系统没有正确识别复制而来的资料库(或者希望使用其他位置的资料库),可以在启动音乐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选择资料库文件夹下的 Music 。 然后,在音乐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同步资料库」以启用 Apple Music 同步功能。 (三)抹除和重置旧机当确认所需的数据都迁移完成、新机使用基本正常后,就可以重置旧机以便后续处置。 这需要在恢复模式下完成,包括抹除磁盘和重新安装系统两步,官方支持文章都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赘。 关于抹除旧机数据的额外讨论如果你准备将旧机转售,可能会顾虑仅仅抹除硬盘并重装系统是否足以保护隐私,是否需要一些额外步骤来保证数据已经被充分擦除。 这当然是合理的顾虑;事实上,早期版本磁盘工具曾经提供「将所有数据清零」和「安全抹掉」等功能,通过向硬盘中反复填充空白数据,减少事后通过软件恢复的可能性。 但是,苹果已经在搭载固态硬盘的 Mac 上隐藏了这些功能。 根据苹果一篇支持文章的说法,对固态硬盘执行标准的擦除操作已经能使数据难以恢复,因为固态硬盘的工作机制是将写入数据分散在各处(主要是出于减少磨损的考虑),擦除后很难从碎片中拼出完整的信息。 苹果指出,确保固态硬盘上数据安全的更好方式是使用「文件保险箱」(FileVault),这是 macOS 系统自带的硬件加密技术,一般情况下已经默认启用了(你可以到「系统偏好设置」>「安全和隐私」>「FileVault」确认或手动启用)。 由于 FileVault 加密后的数据只能通过加密密钥和对应的密码解锁,而擦除操作会删除加密密钥,即使有数据残留,也因无法解密而完全无用。 当然,如果你确实希望通过反复写入方式擦除硬盘,仍然可以通过终端下的 diskutil secureErase 命令实现,具体方式参见该命令的手册(man diskutil)。 你也可以阅读维基百科关于固态硬盘数据遗留的讨论和备份解决方案商 BackBlaze 的博客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话题。 结语迁移并非能一步到位的工作。 尽管八九成的事项可以在两三小时到半天之内完成,但剩下的一两成「长尾」则可能要在接下来的几天以至几周中,随着日常使用逐渐补齐。 事实上,大多数迁移失误都不是出于技术障碍,而是由于图快、图全,缺少耐心。 值得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新机看起来再朝气蓬勃,也是一张白纸,需要经过磨合才能逐渐上道;旧机相比之下再黯然失色,也是掌握你使用习惯和重要数据的坚实后盾。 迁移虽然是一件麻烦差事,但也是少有的全面整理数据、反思使用习惯的机会。 成功迁移的回馈,不仅是熟悉却更顺畅的使用环境,还有对自身需求的进一步理解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macdeveloper文件夹

macdeveloper文件夹()引言苹果今年为 Mac 产品线带来了不少有意义的更新。 适逢年末,不少人可能已经有了升级换新的计划。 但在享受新机带来的喜悦同时,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麻烦事——数据迁移。 尽管听起来只是初始设置中的一个步骤,但数据迁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机的使用体验和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须加重视。 苹果官方有一些指导教程,包括出售、赠送或折抵 Mac 前应该执行的步骤,如何将内容迁移到一台新的 Mac 等,但都略嫌简略,不足以解决迁移过程中的很多常见疑问。 对此,本文准备结合自己几次迁移的经验,从可选途径、考虑因素和具体步骤等方面介绍在 Mac 间迁移数据的方法,希望能为有此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由于本文较长,为查阅方便,文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如下图所示:一、可选途径(一)使用「迁移助理」工具作为系统内置和官方推荐的工具,迁移助理是大多数情况下最简单、效果最好的迁移方式。 电脑迁移助理迁移助理的使用方式很多样:既可以作为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的一个步骤运行,也可以在完成初始设置、进入系统后单独运行;迁移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另一台通过雷电、USB 或无线网络等方式连接的 Mac,也可以是外置磁盘上的 macOS 安装或时间机器备份。 但是,和大多数苹果系统的内置功能类似,迁移助理同样具有简洁度有余、灵活性和信息量不足的缺点。 在迁移范围的选择上,除了少数几个语焉不详的选项,用户并没有太多定制的空间,迁移过程中显示的进度条和时间预测也基本属于娱乐性质。 此外,迁移助理能否成功运行有一定运气成分,在 MacRumors 等用户论坛上能看到大量「搬到一半卡住不动了」的哭诉。 不过,这一问题似乎近年随系统升级有所改善——例如,John Gruber 就在 M1 版 Mac 的评测中对其大为赞赏,我自己两次使用迁移助理的经历也都比较顺利。 (二)全盘恢复有过 Windows 维护经验的读者一定对使用 Ghost 备份快速装机不陌生。 类似地,Mac 系统的迁移也可以通过在新机上直接恢复旧机的全盘备份来实现。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使用时间机器备份:将备份盘连接到新机上,启动到恢复模式,然后选择「从时间机器恢复」即可。 此外,SuperDuper!、Carbon Copy Cloner 等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创建具有完整启动盘结构(bootable)的克隆,将其恢复到新机的内置硬盘就实现了迁移的效果。 Carbon Copy Cloner显然,全盘恢复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无损」的迁移方式——新机在恢复克隆后将与旧机完全一样,而不用费心考虑是否遗漏。 但相应地,这么做也会导致「泥沙俱下」,在迁移范围上没有灵活性,只能将有用和无用的数据一股脑地带进新机;不少软件也不能自动适应新硬件,还是需要重新配置或者激活。 此外,随着 macOS 改用 APFS 文件系统并对系统分区施以越发严格的保护,磁盘克隆的创建和恢复都越来越困难,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文并不推荐再继续使用这种方式。 (三)手动迁移如果你不信任迁移助理这类工具、不满足于其定制选项,或者干脆就是想从头开始设置新机,手动迁移仍然是一个最灵活的选项。 事实上,尽管「无缝迁移」听起来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旧系统可能随着多年使用积累了不少藏在「死角」的垃圾文件,和虽然用不上、却舍不得删除的资源。 借着换新机的机会从头配置一遍使用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四处清理的麻烦,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 当然,手动迁移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麻烦。 你不仅需要四处寻找要转移的数据,很多配置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迁移到新机。 因此,本文并不建议单独使用手动迁移方式,而是根据下一节讨论的因素,考虑如何在工具迁移和手动迁移间分配比例。 二、制定迁移方案的考虑因素(一)数据类型「数据迁移」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 电脑上数据的价值、功能和位置各不相同,就迁移换机的场景而言,至少可以将数据分为「文档」「软件」和「环境」三类并予以区分处理:文档: 指文本文件、PDF、照片、音视频等静态的,由用户主动创建或获取,具有实际内容的数据。 尽管文档类数据因具有现实重要性而更受关注,但其迁移实际上是相对简单的:多数用户都会将文档集中存放、主动整理,对其位置和范围相对熟悉,不容易在迁移时遗忘;云存储的普及也进一步降低了管理和迁移的难度。 因此,文档类数据可以事后通过统一拷贝或云同步的方式迁移,不一定要占用宝贵的初始设置时间。 软件: 这里讨论的「软件」仅指软件包本身,不包括其配置文件和附属资源文件。 由于 macOS 下软件的安装位置非常统一,几乎都位于 /Applications 这一个地方,如果追求效率,可以在迁移助理步骤先跳过,事后再通过拷贝方式手动迁移,或者用 App Store、Homebrew 等包管理工具统一安装。 环境: 指应用程序设置、系统偏好设置等由软件生成,随使用不断变动,影响软件行为方式和用户使用方式的数据。 这些数据不像文档、照片那样具有直接现实价值,但与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关系密切;同时位置零散、没有统一的同步方式,往往是在换机过程中比较让人头痛的部分。 因此,最好在初始设置阶段就用迁移助理等工具一步到位地迁移完成,以免日后的麻烦。 (二)新旧机器的差异硬件差异: 新旧 Mac 之间的代际差别越大,旧机器上不适用于新硬件的软件、配置就越多,对迁移造成的潜在干扰也就越大。 此外,Mac 产品线的移动型号(MacBook)和桌面型号(iMac、Mac mini 和 Mac Pro)在电源策略、硬件调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默认设置,同样可能不适合直接迁移。 最后,有时还会存在新机的硬盘容量小于旧机的情况。 因此,如果你是从一台不再受官方支持的 Mac 上迁移,或者在桌面和移动型号 Mac 之间迁移,那么应该考虑提高手动迁移的比例,不要把旧机的配置囫囵吞枣地套用到新机上。 软件差异: macOS 近年的历次更新都有些「伤筋动骨」的变化。 例如,2017 年的 High Sierra 将默认磁盘格式从 HFS+ 改为 APFS;2019 年的 Catalina 不再支持 32 位软件,并将启动宗卷一分为二、密闭其中受保护的系统路径等。 因此,迁移前最好将旧机器升级到新版本,避免因这些底层差异造成迁移失败。 如果旧机器不支持 macOS Big Sur(全部 2012 年及更早上市的型号和部分 2013 年上市的型号,具体可以查阅官方的支持列表),那么最好不要使用迁移助理。 macOS Big Sur 的启动宗卷结构(来源:The Eclectic Light Company)(三)迁移条件旧机的处置方式: 不少人都会在购入新机的同时将旧机出售或者转赠,因此在迁移后不久(甚至之前)就无法再操作旧机。 因此,迁移数据时应当向完整性倾斜,不要过多考虑是否会将无用数据导入新机,以免事后无法找回。 相反,如果准备继续保留旧机或者不急着转手,就可以向整洁性倾斜,先将关键数据迁移到新机即可;如有遗漏,再随时回旧系统拷贝也不迟。 可用的备份工具和连接方式: 尽管迁移助理可以选择多种数据源和连接方式,但最稳定的还是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的时间机器备份盘或 Mac,有线局域网次之,WiFi 传输则很容易出错,应该尽量避免。 此外,如果从时间机器备份传输,最好能使用固态移动硬盘作为备份介质,机械硬盘在传输配置文件这类小文件时的低性能会很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本文推荐以迁移助理为主、手动迁移为辅的迁移方案,后文也将以这种方案为主列举具体步骤。 三、具体步骤(一)旧机上的准备第一步:创建备份备份是迁移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如果准备从时间机器迁移数据,备份的干净、完整性显然是迁移成功的关键。 即使打算全部手动迁移,旧机的完整备份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作为安全网。 如前所述,在创建用于迁移的备份之前,应当先将系统升级到与新机相同的高版本。 此外,最好先花点时间清理系统中的垃圾文件(可以使用 OmniDiskSweeper 等第三方工具,也可以使用内置的「避免杂乱」功能),并使用磁盘工具中的「急救」功能修复磁盘错误,确保得到的是相对干净的备份。 备份步骤本身则非常简单:如果此前已经使用过时间机器备份系统,那么连上备份盘,点击菜单栏的时间机器图标 >「立刻备份」,等待创建一份最新的备份即可。 否则,根据官方指南新建一份备份。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额外关注和单独备份的重点位置:照片图库: 虽然时间机器备份包括了照片图库的位置(~/Pictures/Photos ),iCloud 也会同步照片,但考虑到 iCloud 并不完全靠谱,仍然建议将照片库单独备份到安全位置(如外置硬盘、NAS、其他云存储服务等)。 备份之前,注意确认在照片的偏好设置中选中了「将原片下载到此 Mac」而非「优化存储空间」,保证所备份的是完整的原始照片。 音乐资料库: Apple Music 本身是音乐流播服务,始终存在云端;但那些自行上传的音乐文件以及自建的播放列表(一般位于~/Music/Music/)仍然建议单独备份。 与照片库的情况类似,这些本地音乐文件有时会在释放空间的过程中被清除(在音乐 app 中曲名右侧显示一个云图标),从而无法被备份涵盖。 避免遗漏的技巧是:点击「新建」>「智能播放列表」,将「云端状态」为「上传」设为筛选条件,即可找出所有自行上传的曲目;然后,在该播放列表上点击右键选择「下载」将其一次性保存到本地,单独备份即可。 命令行工具配置: 对于需要使用命令行工具的进阶用户,建议额外备份用户文件夹根目录下以 . 开头的配置文件或文件夹(「dotfiles」,如 ~/、~/、~//),并用 Homebrew Bundle 功能导出已安装的软件包列表。 当然,dotfile 更好的备份方式或许是使用 Git。 第二步:退出、解绑各类账号、软件退出 iCloud: 打开「系统偏好设置」>「Apple ID」。 在边栏中选择「概览」,然后点击「退出登录」。 退出过程中会提示是否将 iCloud 中的文档、照片、密码等信息从本机删除,可以根据旧机的处置计划自行判断:如果准备转手,由于后续步骤会抹除磁盘,这里可以暂时不删除以节省时间。 如果启用了「查找我的 Mac」功能,务必根据系统提示在此时关闭(特别是对于近年配有 T2 芯片的 Mac),以免激活锁残留,影响之后的重置和转让。 如果确实忘记关闭就直接重置了系统,补救方法是通过 iCloud 网页版或其他设备上的「查找」app 远程关闭激活锁。 解除 Apple Music/iTunes 授权: 对于 Apple Music 或者从 iTunes 上购买的内容,DRM 保护机制要求只有经授权的电脑才能访问。 因此,建议解除旧机的授权,以免其继续占用 5 台设备的限额。 方法是:打开音乐 app(或旧版系统中的 iTunes),点击「账户」>「授权」>「取消对这台电脑的授权」。 如果重置旧机前忘记了取消授权,可以在新机上点击「账户」>「查看我的账户」,然后选择「取消对所有电脑的授权」。 其他软件: 大多数软件的授权都会限制同时安装的设备数量,因此在迁移之前应当进行反激活、退出登录等操作。 简便起见,可以将软件的序列号、许可证文件等作为笔记和附件保存在备忘录 app 中,这样新机上打开 iCloud 同步即可直接找到;也可以用 1Password 等第三方软件管理。 除此之外,苹果的官方指引还提示重置 NVRAM、取消配对蓝牙设备等。 实践角度,这些步骤并非特别必要,对于迁移流程影响不大,可以跳过。 (二)新机上的配置第一步:运行迁移助理完成了旧机上的备份和准备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新机的设置了。 在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会提示是否将数据传输到新 Mac 上,点击确认并连接、选择准备使用的数据源。 如之前讨论,建议优先使用固态硬盘上的时间机器备份,或者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旧机迁移。 接着,迁移助理会提示选择要传输的信息,可选范围及其具体含义如下:应用程序: 即位于 /Applications 下的各项应用程序,但不包括 Safari 等系统内置的受保护程序,这些程序会被替换为到新机自带的高版本。 用户文件夹: 即位于 /Users 下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选择要转移的范围,如桌面、文档、下载、日历、通讯录等。 其他文件与文件夹: 主要为位于 /Library、~/Library 等处的软件配置和数据等,也包括位于 /usr/local 等位置的命令行工具。 系统与网络: 包括壁纸、网络等设置。 如前文讨论,在同步盘的帮助下,文档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而应用程序也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 App Store、Homebrew 等方式集中安装。 因此,如果追求迁移效率,可以有选择地取消「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夹」下部分项目的勾选,优先转移「其他文件和文件夹」和「系统与网络」两项,以保证新机可以继承熟悉的使用环境。 选择完迁移范围后,就可以起身做点别的了。 迁移所需的时间根据数据规模、数据源和连接方式而异。 经验上,由于我的数据量不大(100 多 GB),在 USB-C 连接下半个多小时可以完成复制。 对于迁移助理在运行过程中不幸卡住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前(即统计待迁移数据信息的环节): 直接取消即可,然后尝试换一种数据源或连接方式。 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后: 长按电源键关闭系统,开机时按住 ?R(Intel 处理器机型)或长按电源键(Apple 芯片机型)重启进入恢复模式,重新安装 macOS,然后从头开始设置系统。 第二步:安装、启用和授权软件虽然迁移助理可以迁移软件,但并非所有软件都能在迁移后直接在新机上工作。 因此,进入系统后建议按照以下优先级安装、启用和重新授权:高权限软件: 主要是驱动程序等关系到硬件或系统底层的软件,如 Paragon NTFS(需要安装内核扩展来支持 Windows 文件格式)、Audio Hijack(需要安装高权限辅助程序来截获系统音频)等。 随着 macOS 日益收紧第三方软件的权限,这些工具往往需要多次授权和重启才能完成安装,因此最好在系统比较干净时先做到一劳永逸,避免日后的麻烦。 同步工具: 如果使用 iCloud Drive 以外的同步服务,一般需要重新登录。 关于新机启用同步工具的注意事项见下文。 (可选)命令行工具: 尽管未明确提及,但迁移助理的「其他文件与文件夹」选项涵盖了 /Library/Developer/(Command Line Tools 软件包的安装位置)和 /usr/local/bin/(Homebrew 等用户自行安装软件包的位置)等与命令行环境相关的路径;命令行软件用于存储配置的隐藏文件(「dotfiles」)一般位于用户文件夹根目录,同样会被迁移,因此检查是否迁移成功即可。 如果发现有遗漏,可以通过之前步骤建立的备份和 Homebrew Bundle 功能找回。 操作辅助类工具: 例如快速启动(Alfred)、窗口管理(Moom)、密码管理(1Password)、菜单栏整理(Bartender)等工具。 这些工具虽然并非工作必须,但用惯后一旦缺失就会十分别扭,通常也需要授予辅助操控、磁盘访问等权限才能正常运行。 因此,最好「长痛不如短痛」,尽早安装设置好,以免影响使用效率。 工作、学习中的常用软件: Office、Adobe CC 等。 其他软件。 如果是迁移到 Apple 芯片的新机,还需要考虑处理器架构带来的变化:图形界面软件: 可以到 Does it ARM 等网站查阅其是否适配了 ARM 架构。 有的软件只要升级到最新版(如 Chrome 浏览器)即可原生运行在 ARM 环境,有的则需要安装专门的 ARM 版本(如 VS Code 的 Insider 测试版)。 命令行工具: 包管理工具 Homebrew 本身需要重新安装到新路径 /opt/homebrew/。 其他工具可以到 Homebrew 的 GitHub issue 页面查询适配情况。 如果已经适配,则应该卸载旧版并重新安装针对 ARM 编译的版本到 /opt路径。 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第三步:迁移软件配置和数据如前所述,迁移助理选项中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系统和网络」两项已经涵盖了大多数软件数据和支持文件。 如果事后发现存在遗漏,或者有手动迁移、备份的需求,则可以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自带配置同步功能的软件: 如 Chrome、Firefox、VS Code 等,只要重新登录账号即可自动恢复原来的设置和插件。 支持从外部路径导出和读取配置的软件: 如 Alfred、Keyboard Maestro、Hazel 等。 在旧机上将配置文件导出到一个同步盘中的位置,然后在新机上设置从该位置读取配置即可。 不支持配置同步或导出的软件: 根据 macOS 的惯例,绝大多数软件都会将配置文件和数据存在以下位置之一,其拷贝到新机上的对应位置即可实现相关数据的迁移:所有用户共用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当前用户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Library/Preferences/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以 App Store 渠道下载的软件为主)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Containers//若干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共享(如同一厂商开发的多个软件之间)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Group Containers//(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官方文档《macOS Library Directory Details》和《Container Directories and File System Access》。 )例如:微信: 账号信息、聊天记录位于 ~/Library/Containers//Data/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Office: 自定义模板、VBA 脚本位于 ~/Library/Group Containers//User /。 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软件的数据保存在何处,除了向搜索引擎求助,还可以使用免费的 AppCleaner 软件。 它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卸载,却也可以用来查找软件在系统各处的痕迹;将随意一个软件拖入其窗口,就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文件和目录,然后针对性地备份和拷贝即可。 用 AppCleaner 查找软件的关联路径第四步:迁移同步文件和媒体资料库iCloud Drive: 如果使用 iCloud Drive 作为云同步工具,那么初始设置中已经完成了启用步骤,但仍然可能需要手动启用「桌面」和「文稿」文件夹的同步:打开「系统偏好设置」 > 「Apple ID」 > 「iCloud」,点击「iCloud 云盘」旁边的「选项」,然后勾选「桌面与文稿文件夹」。 其他同步工具: 如果使用其他同步服务,则一般需要重新登录。 由于大多同步文件夹都在用户主目录下(如 ~/Dropbox/ 和 ~/OneDrive),其内容可能已经被迁移助理带到了新机上,只要在登录过程中重新将其选为同步位置,同步工具就会自动将其与云端的数据合并。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确认本地数据的完整性,以免存在缺损,进而在合并过程中将云端数据覆盖。 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删除这些同步文件夹,直接从云端重新同步。 照片图库: 默认情况下,系统会将位于 ~/Pictures/Photos 的图库作为「系统照片图库」并通过 iCloud 同步。 如果你此前通过手动方式备份了图库,可以将其恢复到该位置以让系统识别。 如果希望将照片图库保持在非默认位置(例如为了节省空间放在外部磁盘上),可以在启动照片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在「选取图库」对话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外部图库。 然后,在照片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用作系统照片图库」并重新启用 iCloud 照片功能(如需)。 该图库中的照片将与 iCloud 中的现有照片合并,并上传到 iCloud。 音乐资料库: 与照片图库类似,系统默认的音乐资料库位于 ~/Music/Music/下,可以将手动备份恢复到该位置让系统识别。 注意合法的资料库文件夹应该包含一个 Music (记录偏好设置和曲库信息)和一个 Music 文件夹(存放媒体文件)。 如果系统没有正确识别复制而来的资料库(或者希望使用其他位置的资料库),可以在启动音乐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选择资料库文件夹下的 Music 。 然后,在音乐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同步资料库」以启用 Apple Music 同步功能。 (三)抹除和重置旧机当确认所需的数据都迁移完成、新机使用基本正常后,就可以重置旧机以便后续处置。 这需要在恢复模式下完成,包括抹除磁盘和重新安装系统两步,官方支持文章都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赘。 电脑关于抹除旧机数据的额外讨论如果你准备将旧机转售,可能会顾虑仅仅抹除硬盘并重装系统是否足以保护隐私,是否需要一些额外步骤来保证数据已经被充分擦除。 这当然是合理的顾虑;事实上,早期版本磁盘工具曾经提供「将所有数据清零」和「安全抹掉」等功能,通过向硬盘中反复填充空白数据,减少事后通过软件恢复的可能性。 但是,苹果已经在搭载固态硬盘的 Mac 上隐藏了这些功能。 根据苹果一篇支持文章的说法,对固态硬盘执行标准的擦除操作已经能使数据难以恢复,因为固态硬盘的工作机制是将写入数据分散在各处(主要是出于减少磨损的考虑),擦除后很难从碎片中拼出完整的信息。 苹果指出,确保固态硬盘上数据安全的更好方式是使用「文件保险箱」(FileVault),这是 macOS 系统自带的硬件加密技术,一般情况下已经默认启用了(你可以到「系统偏好设置」>「安全和隐私」>「FileVault」确认或手动启用)。 由于 FileVault 加密后的数据只能通过加密密钥和对应的密码解锁,而擦除操作会删除加密密钥,即使有数据残留,也因无法解密而完全无用。 当然,如果你确实希望通过反复写入方式擦除硬盘,仍然可以通过终端下的 diskutil secureErase 命令实现,具体方式参见该命令的手册(man diskutil)。 你也可以阅读维基百科关于固态硬盘数据遗留的讨论和备份解决方案商 BackBlaze 的博客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话题。 结语迁移并非能一步到位的工作。 尽管八九成的事项可以在两三小时到半天之内完成,但剩下的一两成「长尾」则可能要在接下来的几天以至几周中,随着日常使用逐渐补齐。 事实上,大多数迁移失误都不是出于技术障碍,而是由于图快、图全,缺少耐心。 值得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新机看起来再朝气蓬勃,也是一张白纸,需要经过磨电脑合才能逐渐上道;旧机相比之下再黯然失色,也是掌握你使用习惯和重要数据的坚实后盾。 迁移虽然是一件麻烦差事,但也是少有的全面整理数据、反思使用习惯的机会。 成功迁移的回馈,不仅是熟悉却更顺畅的使用环境,还有对自身需求的进一步理解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电脑 电脑


相关标签: LINE下载安装从下载到安装一步到位Line下载全解析

本文地址:http://www.hyyidc.com/article/116977.html

上一篇:最新Line版本下载教程简单易懂的下载步骤分...
下一篇:全方位解析Line下载方式一键搞定Line应用下...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hyyidc.com/" target="_blank">好有缘导航网</a>